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文 | 林希言


《天堂回信》是一部老电影,上映于1992年。电影的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对爷孙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晨晨的父母长期在国外工作,一去就是好几年,于是把晨晨留给退休的爷爷来带,两人相依为命。一天天相处下来,感情日益浓厚。但是,当晨晨的妈妈回国后,爷孙间的平衡被打破,在晨晨的教育问题上,妈妈和爷爷发生冲突,最终,爷爷决定搬回自己的老屋去住。


这部电影曾获得德国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青少年儿童影视中心奖,美国第10届芝加哥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感动过无数人。


电影导演王君正的养父,和影片中的爷爷一样,也是一位邮递员。王君正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对养父的全部情感。她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当时技术允许,能打字幕,她一定要写上:"谨以此片献给我的养父。"


今天,我将从人物特色、叙事方式和现实意义这3个层面,来深入解读这部小众的亲情电影。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01 人物特色:不管是无条件疼孙子的爷爷,还是要求严格的妈妈,出发点都是爱


在影片中,爷爷和妈妈呈现出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风格,爷爷凡事都依着晨晨,由着晨晨的心性来,而妈妈则对晨晨高标准严要求。看似不同,但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对晨晨深深的的爱。


①敬业的爷爷,把邮递员这份工作做到极致,也对孙子爱到极致


爷爷是一个有50多年工龄的邮递员,负责给人们送信。有一天,他带着晨晨去送信,千方百计找到收信人的地址,那个人住在12楼,可是不凑巧,碰着电梯停电,为了不耽误对方拿到信,两个人决定爬上12楼。等气喘吁吁爬上去,敲开门后,却发现送错了地方,原来是地址写错了。当几经周折找到真正的收件人后,却发现对方早已入土为安。

爷爷已经退休,但这种敬业精神,却让人敬佩。


爷爷虽然年龄大了,实际却是个"老顽童",他和晨晨既是爷孙,也是朋友。晨晨去幼儿园时,爷爷会蹬着三轮车送他,有时候,晨晨也会在前面蹬,引来路人诧异的眼光。看电视时,爷爷会扯过床单把电视遮住,不让晨晨看最喜欢的动画片。晨晨也拿床单遮住爷爷的眼睛,爷孙俩在沙发上笑成一团。爷爷天天变着花样陪晨晨玩,不过毕竟上了年纪,风烛残年,药不离身。


在我看来,爷爷不仅是晨晨的监护人,把晨晨带大,同时,也是晨晨的好玩伴,陪着晨晨慢慢长大。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爷爷陪晨晨在广场放风筝的场景。那天,阳光明媚,清风拂过,耳畔充满老人和孩子的欢声笑语。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②"小大人"晨晨,既可爱又懂事的小男孩形象


影片伊始,导演用晨晨的视角,来感受世界的冷暖。在爷爷的宠溺下,晨晨没有学坏,反而变得无比懂事。吃完饭,当爷爷忙着收拾时,晨晨就穿上小围裙帮忙,活像个小大人。晨晨站在小板凳上洗碗的场景,真让人心疼。同时,因为爷爷的心脏不好,晨晨哪怕在玩耍时,也不忘提醒爷爷吃药:"爷爷,左上衣口袋,急救盒,舌下含服一片!"


5岁的晨晨,是典型的留守儿童,甚至不记得妈妈长什么样子。在他有限的记忆里,陪伴自己最多的人,就是爷爷,因此,他跟爷爷最亲,在爷爷面前,可以毫不顾忌地去闹,真正做自己。反而是妈妈回来后,变得有点拘束。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要依靠母体的呵护。由于生物学因素,人类幼体需要更多时间和母体相伴。但在晨晨最需要妈妈陪伴的阶段,她却不在身边。妈妈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选择远走他乡,但"为爱出走"的背后,是晨晨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期盼。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③"反面人物"妈妈,只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某一天,晨晨妈妈突然回国了,她风尘仆仆地带着爱回来了,却打破了爷孙间的平衡。


因为多年别离,小晨晨早已忘记妈妈的样子,初见时带着生疏,竟扭头躲了起来,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在车中,晨晨终于与妈妈熟稔起来,晚上和妈妈睡在一起。可是爷爷在深夜里,看着空了的床头,心里大抵是失落的。


一次次隐忍中,矛盾还是爆发了。妈妈看不惯被宠坏的晨晨,要求晨晨去参加英语、钢琴等辅导课。同时,也开始大刀阔斧整理屋子,房间焕然一新,却不小心把晨晨的"老朋友"宠物荷兰猪摔到楼下,晨晨伤心欲绝,由此开始抵触妈妈。爷爷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不知不觉,饭桌上的筷子变成了刀叉,回家也需要换鞋了,这个整洁而陌生的家,爷爷似乎没有了归属感。


在我看来,妈妈和爷爷的做法其实没有对错,只是因为两代人生活理念不同而已。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02 叙事方式:散文化的叙事风格,每一帧都在在诉说着亲情之暖


这部影片的节奏很慢,情节铺排也不紧凑,没有统一的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花里胡哨的套路,也没有恢弘的画面,只是通过串联大量日常画面,用玩闹、洗碗、吃饭、聊天等琐碎的细节,来表达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


①用缓慢的叙事节奏,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起伏


全片自始至终都在淡淡叙述着爷孙间、母子间的琐屑生活,这些平凡的每一天,朴素平淡,却又真切温馨,仿佛演绎的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有些片段触人心弦,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和爷爷相处的场景,期间看哭了好几次。


爷爷蹬着三轮送晨晨上学,爷爷问:"今儿个怎么蔫蔫的啊?" 那会,晨晨心情不好。


孙子蹬三轮载着爷爷时,晨晨问:"今儿个怎么蔫蔫的啊?"那天,爷爷心情不好,他知道自己该搬出去住了,该离开晨晨了。


这些零散的片段,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便是闪闪发光的项链。每一个画面,看似无关,但弥漫着同样的温情,这种"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形散而神不散,每一帧都在在诉说着亲情之暖。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②大量生活化的细节,体现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


导演米哈伊尔·罗姆曾说过"电影具有比任何其他艺术更富表现力的细节。"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当晨晨跑出去时,爷爷不忘带着衣服和帽子,担心晨晨着凉。很多爱大概就是这样,裹挟在小事中,润物细无声,如果不是仔细察觉,甚至感知不到。


还有一个细节是,晨晨从幼儿园出来后,无视热情的妈妈,一头扎进爷爷怀里,絮絮叨叨这一天在学校的经历。看到晨晨对自己置之不理,妈妈待在旁边,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当她听着别的小孩叫妈妈时,内心无比失望。


爷爷最后一次送晨晨去幼儿园时,"再"后面的"见",终究没有说出口。他主动离开晨晨,回到老屋,一个人捧着录音机听晨晨的声音,落寞而无奈。爷爷快过生日了,晨晨拿着存钱罐去给爷爷买贺卡,可是钱不够,他紧紧攥着卡片不肯松手,小小的贺卡,是打算给爷爷准备的惊喜。最终,售货员被晨晨打动,她说:"我也有一个好爷爷,可惜他死了"。这句话,也在隐喻着晨晨爷爷的逝去。


影片没有刻意刻画家庭矛盾,只是用一个个细节,让观众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不禁潸然泪下。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03 现实意义:爷爷和妈妈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不同


①对下一代的教育焦虑,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已成为一种常态。焦虑孩子的成绩好不好,焦虑孩子有没有特长,每个环节都有操不完的心。妈妈对晨晨的高标准,正是源于这种现实的焦虑,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所以,要求晨晨必须努力学习,希望他将来有本事。


爷爷对晨晨则没有那么多期待,只希望他健康快乐,自然而然对晨晨进行"放养式"教育,何况,他已年老,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妈妈看到别的孩子更加优秀时,就会情不自禁攀比,想让自己的孩子迎头赶上,可是孩子天性爱玩,她这种"为孩子好"的做法,反而让晨晨不开心。对孩子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带来迥异的教育风格。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②死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席的一课


爷爷年龄大了,一天天老去,他自己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他在这世间最深切的眷恋,便是年幼的晨晨。他担心孙子未来难以承受失去爷爷的痛苦,便在有生之年,有意无意地对晨晨进行死亡教育。


晨晨稚嫩地问爷爷:


<code>-爷爷,有天堂么?
-您死了也上天堂么?
-我想您怎么办?
-我的信您能收到么?
-您一定要给我回信呀。/<code>


晨晨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和爷爷一起去送信。当知道收信人已经死去后,晨晨不理解什么是死亡,爷爷没有瞒着晨晨,也没有觉得这件事很晦气,而是跟晨晨说:"把信绑在风筝上,这样对方就能看到了。"爷爷用一个温暖的故事,来向晨晨解释死亡。后来爷爷去世了,晨晨也写了一封信,他说:爷爷,我想您了。


晨晨第二次面对死亡,是爷爷在医院里逗他,假装自己死了,晨晨慌张地去找医生,后来得知爷爷在骗自己,气得不理爷爷,他无法接受爷爷的离开。晨晨第三次面对死亡,是宠物"荷兰猪"的离开,他虽然难过,却学会了默默消化这份悲伤。晨晨第四次面对死亡,是至亲至爱的爷爷去世,每当他思念爷爷时,就写信给他,绑在风筝上,傻傻地等待爷爷的回信。


这种死亡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一次次失去中慢慢成长。如果缺失这份教育,那孩子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一定难以承受。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总结一下:


在晨晨的嚎啕大哭中,爷爷眼含不舍,沉沉睡去。本来用来庆祝生日的蜡烛一个个燃起。喜事变成丧事,生日变成逝日,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也是一种圆满。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


相信每一个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抚养长大的孩子,都会被这部影片所触动。这部电影距今已有近30年,全片没有字幕,画面像素也不高,但凭借爷孙之间这种真挚的感情,依旧打动了无数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历久弥新。这些平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最容易戳中人心。生命滚滚向前,即使电影结束,人生还得继续。


豆瓣9.1《天堂回信》:挂在风筝上的信,诉说着对爷爷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