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李傳波竹畫圖 神采飄逸的書法 清秀雅緻的竹畫

《詠新筍》是李傳波書法與繪畫融合的結晶體,承載著一種重要的文化理念,這樣的書畫聯姻的作品不多,而且少的可憐。問題在於有的人能畫不能寫,有的人能寫不能畫,還有的詩詞上不去,也難有作為的。這並不是一幅簡單的作品,其含融量極大的。李傳波正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書畫家。

欣賞李傳波竹畫圖 神采飄逸的書法 清秀雅緻的竹畫

李傳波四尺橫幅綠竹畫《詠新筍》作品來源:易從網

他的《詠新筍》中的竹子和竹筍直抒胸臆,不拖泥帶水,以色彩直接寫出,不存在水墨,而是以其本質的顏色來表現,這是一種不易的挖掘。竹子本就不好畫,尤其是竹筍很難出奇制勝。“竹勁由來缺樣同,畫家雖巧也難工。”明代徐文長雖為畫竹高手,但依然慨嘆,畫家即使聰明也不容易畫好竹子。再者如清人鄭燮:“寫來竹柏無顏色,賣與東風不合時”一句,在道盡人世滄桑的同時,也流露出畫筆無情,竹柏難寫的無奈、品竹、寫竹,成為我國古代至今諸多畫家樂於為之,卻又難也好之的丹青之悖。但這恰恰是李傳波的獨到之處,他的《詠新筍》不只是畫竹,書法的位置得當,正增添的這份實屬難得的書畫精品,如果沒有這番書法的配合,就會失去了一半的滋潤。

欣賞李傳波竹畫圖 神采飄逸的書法 清秀雅緻的竹畫

李傳波四尺橫幅綠竹畫《詠新筍》作品來源:易從網

《詠新筍》中,李傳波的書法高古沉厚,這一境界的形成更多來自他那獨特的結字法。李傳波盡搜古文奇字為己所用,線條盤旋環繞,高古不群;且幾乎全以中鋒運筆,形態上波磔不顯,一反“章務檢而便”的古訓。李傳波以二王書法為旨歸,小字行書寫的灑脫不俗,是深得帖學三昧的。他精研二王書法,且味道非常純正。《詠新筍》中的筆法、結字均得隨機變化之妙,其用筆飽滿率真,有法但不為法所困,露鋒入紙,收筆急提,頗有古雅灑脫之氣。筆墨之間洋溢著輕鬆靈動的意味。特別是他對書法線條的質量要求極為苛刻,每一根線條都要經得起推敲,筆筆能拆開來看。在畫家書法中,筆畫經得起推敲的李傳波算一位,也是極不容易的。

欣賞李傳波竹畫圖 神采飄逸的書法 清秀雅緻的竹畫

李傳波四尺橫幅綠竹畫《詠新筍》作品來源:易從網

書法與繪畫的配合,如果位置不到位,即是畫的好,寫的好,出來的感覺也會失去很多,正因如此,李傳波在經營位置的同時,以其敏銳地眼光讓書法繪畫有一個恰當的位置,使其畫面張力獨顯,更有文人書畫的亮眼之感。書法也好,繪畫也好,配合默契了,比的上千軍萬馬了,這就是說整體合一的給與了《詠新筍》一種新的理解,新的境界,新的發展,這樣的作品,實屬難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