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廢除科舉,順應了時代卻樹敵太多,終催化了它的滅亡速度

1905年清廷做了一個既正確又錯誤的決定,正確在於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錯誤在於它將大批讀書人推向了對立面。

1905年,清廷宣佈廢除科舉制度。早在廢除科舉的前一年,清廷仿效日本的教育體制,推出了"癸卯學制",其中的教育體系劃分十分接近現代的教育體系。

清廷廢除科舉,順應了時代卻樹敵太多,終催化了它的滅亡速度

同時,清廷出臺"留學生考試章程",專門為留學人員舉行了類似科舉的考試,用來選拔官員。從科舉廢除到清朝滅亡,共舉行了六次"留學生考試",這個考試也被稱為"洋科舉"。成績優異者被授予各科 "舉人"、"進士"等身份,比如當時的名稱有"格致科進士"、"牙科進士"及"商科舉人"等。

清廷廢除科舉,順應了時代卻樹敵太多,終催化了它的滅亡速度

科舉的廢除及後續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對於社會發展而言是正確的,但是對當時的一部分人來說,卻是噩耗降臨,他們從此再無精神世界。

這些人便是大批的生員及舉人們,他們是舊中國的士紳,他們對科舉考試的追求便是一生的目標,然而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的制度被廢除,對他們的打擊是最大的。

清廷廢除科舉,順應了時代卻樹敵太多,終催化了它的滅亡速度

接受現實,轉變思想的過程是極為痛苦的,一生的奮鬥目標從此化為泡影,能走出來的人心裡一定十分的強大。這些人中若是家境殷實,或從商,或為農,養活自己不成問題。然而那些家裡沒有產業也沒有地可種的書生,他們要怎麼活下去呢?

這些人的數量十分龐大,他們的生存就業問題成為了當時較大的社會危機。然而清政府卻拿不出解決的辦法。

這些人將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甚至有些人心裡恨極,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清廷廢除科舉,順應了時代卻樹敵太多,終催化了它的滅亡速度

清廷堅決的廢除科舉,然而卻沒有廢除捐納實官,這是一個很諷刺的事情,因為廢除科舉的理由是"阻礙學堂、妨礙人才"。這樣的雙標,當時的人看來,心裡一定產生了"讀書再無用處"的想法。

六年後,清朝滅亡了,可以說科舉制度的廢除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可以說清朝在1905年把大批無路可尋的讀書人推到了對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