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後面那5位,前4位狀元郎事蹟,可點開頭像查看上一篇。

科舉考試,是古代中國大多數讀書人出官入仕的唯一途徑。而科舉考試中的狀元,更是萬眾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創立科考以來,歷代狀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孫伏伽起,到清光緒三十年的劉春霖終,共有592人。這592個狀元中,亦各有千秋。現摘錄其中九位,以饗讀者。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5)身份最高的狀元---趙楷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偷偷地參加了重和元年的科舉考試,由於他文采的確非凡,竟一路披靡,進入了殿試。在殿試中發揮更是出色,奪得了頭名狀元。發榜後,趙楷將實情告訴了徽宗。徽宗高興之餘,怕天下士子說閒話,就把當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為狀元。據傳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參加科舉,並獲得第三名(探花),但畢竟不是狀元。所以趙楷便成了中國歷史上身份最高的狀元。

(6)最悲慘的狀元---陳安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明太祖朱元璋年間,福建閩縣人陳安於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為大明第六個狀元。巧的是,這次中進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佈,北方士子不服。紛紛上告主考官偏袒同鄉,貶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張信、陳安等12人複查。這時又有人舉報張信陳安有意將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試卷交皇上審閱,這本來是“莫須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將陳安革除功名,車裂而死。陳安僅僅做了不足20天的狀元,便死於非命,下場極為悲慘。

(7)最受人推崬的狀元---康海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鋒奪去了,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氣,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決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閱時,考究也讚不絕口,聲稱:“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硃批康海為狀元。

當初會試時康海不服魯鐸的氣,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氣,第二名孫清便是一個。他對眾人說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十分歎服。跑到康海家裡,對著他拜了半天,稱自己甘願為徒。

皇上、首輔和同年的讚譽,使康海名揚天下,朝野景慕,爭相一睹其風采。能與康海家沾上點邊的,都引以為豪。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過官,南京人便聲稱“康狀元乃南京風水所出。”

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可惜的是,我們無法看到那篇變今絕古的奇文了。

(8)富有傳奇色彩的狀元---史大成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狀元,在他中狀元之前,浙江民間便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浙江的狀元在清朝是“始於史,終於鍾”。殿試時,他的試卷被主考官擬為第三,皇上御覽時,十分推崇他的書法,說“此人楷書工整,必定是個正人君子”,於是欽定他為狀元。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後個狀元叫鍾駿聲,驚人地驗證了“始於史,終於鍾”的說法!

(9)最能吃的狀元---李蟠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李蟠是康熙年間丁丑科的狀元。他身材高大,特別能吃,加之思路、寫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試時揣了36個饅頭。意思是,今天無論如何,賴也要賴在考場裡把文章寫完,怕到時捱餓,所以要帶足乾糧。

果然,天黑了,考生們都交了卷,李蟠才剛剛開了個頭,監考官過來催他交卷。他急得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請千萬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寫完。”監考官見他可憐,就發給他幾支蠟燭。這時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一直寫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這件事後,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破例讓他當上了頭名狀元。與他同榜的探花作詩一首調戲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自此,“餑餑狀元”之名傳遍土林。

高考=科舉?史上最傳奇的九大狀元郎(下)


我是小城,祝願莘莘學子迎難而上、學有所成,考上自己理想中的那所學校!想看更多歷史典故和趣事,請關注【小城敘史】,期待繼續和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