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音樂三寶

蒙古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之稱。蒙古音樂是草原上的明珠,象徵著美好和自由。而呼麥,長調和馬頭琴,作為蒙古族的三大音樂遺產,是蒙古人的驕傲。

呼麥,又稱喉音唱法、雙聲唱法、多聲唱法或浩林潮爾。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有時聲帶振動,有時不振動,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它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

蒙古族音樂三寶

作為一種特殊的民間歌唱形式,呼麥是蒙古族傑出的創造。它傳達著蒙古族人民對自然宇宙和世界萬物深層的哲學思考和體悟,表達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諧生存發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代表作品《吉祥蒙古》、《蒙古遊牧》、阿《掙扎》、《假如我沒有你》等。

蒙古族長調民歌,“長調”在蒙古語發音為“烏爾汀哆”,意思是長歌,是內蒙古自治區傳統音樂,被譽為“草原音樂活化石”。蒙古族長調民歌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旋律悠長舒緩、意境開闊。

蒙古族音樂三寶

作為與盛大慶典、節日儀式有關的表達方式,在蒙古社會享有獨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代表作品《走馬》、《小黃馬》、《遼闊的草原》、《遼闊富饒的阿拉善》等。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

蒙古族音樂三寶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準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代表作品《萬馬奔騰》《蘇和的白馬》《蒙古小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