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三國,公孫淵該如何抗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景初二年,明帝召回太尉司馬懿,令其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六月,部隊到達遼東,公孫淵派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數萬人駐守遼隧,在周圍挖壕溝二十多里;司馬懿的軍隊到了遼隧,公孫淵命令卑衍挑戰,司馬懿派胡遵與之對陣,卑衍大敗;司馬懿命令軍士們突破卑衍的圍塹,引兵向東南進發,然後突然調頭東北,直趨襄平,卑衍等惟恐襄平沒有守軍,連夜趕往襄平增援,行軍至首陽山,公孫淵又下令與司馬懿決戰,這次,卑衍又大敗而歸。

夢迴三國,公孫淵該如何抗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在討伐遼東的過程中,司馬懿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軍的襄平本營,部將不解問其原因;司馬懿說:“敵人堅營高壘,就是想讓我們兵疲糧盡,若攻城,正中其計;古人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現在他們大軍在此,老巢卻空,我直指襄平,敵軍必懼,懼而求戰,破之必矣。”接著整頓陣列前進,敵軍果然出來截擊;司馬懿對諸將說:“我之所以不攻其營,正是要等現在的局面。”於是指揮魏軍痛擊,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當初公孫淵聞魏軍來攻,求救於孫權,孫權也出兵為其聲援,並給公孫淵寫信:“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深為賢弟感到擔憂啊。”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魏軍恐懼,諸將思欲遷營;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違令被斬,軍心始安,公孫淵軍乘雨出城,打柴牧馬,安然自若,魏將領請求出擊,司馬懿不允;司馬陳圭曰問司馬懿:“當年攻上庸,八路並進,晝夜不停,故能在一旬半時間裡,攻下堅城,殺了孟達,這次遠道而來,為什麼行動卻更加緩慢?”司馬懿說:“當年孟達軍隊少而糧食能支持一年,我們的軍隊是孟達的四倍,糧食卻不足一月,以一月糧的軍隊對付有一年糧的軍隊,怎能不速戰速決?以四攻一,即使一半人傷亡,也是可行的,當時不計死傷,正是要為有限的糧草爭取時間,而今敵兵多我軍少,敵糧少我糧多,又遇大雨,想速戰也不可能;從出兵開始,我就不擔心敵人來進攻,而是怕他們會逃跑,如今敵軍糧草將盡,我軍包圍尚未合攏,若現在搶掠牛馬,會逼他們逃走;兵者詭道,善因事變,他們憑藉人多和大水,雖然飢困,也不肯就擒,這時候更當穩住對方,不能為得小利而把敵人嚇跑。”司馬懿將計就計,故意示弱,朝廷聽說雨大敵強,不少人請求召還司馬懿,魏明帝卻說:“司馬懿臨危制變,生擒公孫淵指日可待。”

夢迴三國,公孫淵該如何抗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大雨下了一月有餘,雨停之後,大水漸漸退去,魏軍完成對襄平的包圍,不分晝夜地強攻;城內糧盡,餓死者甚多,其將楊祚等投降,當時城中愈發震恐,公孫淵也很驚懼,八月,公孫淵派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求解圍,司馬懿斬殺使者,發佈檄文嚴責;公孫淵又派侍中衛演來請求定日期送人質,司馬懿拒絕接收人質,後來公孫淵全軍潰敗,他與兒子公孫修帶著數百騎兵向東南突圍而逃;司馬懿大軍在後面窮追不捨,在流星墜地的地方,殺死了公孫淵父子,襄平城被攻破,相國以下的數千名官吏被斬首,公孫淵的首級被送到了洛陽,遼東、帶方、樂浪、玄菟等地也相繼平定;當初,公孫淵家中幾次出現異樣,狗著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飯時有小孩被蒸死在鍋中;襄平北市長出一塊肉,周長數尺,有頭有眼有口,沒有手腳,但能移動,占卜的人說:“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頭部的各器官但不能發聲,這種怪事出現在哪國,哪國就該滅亡了。”入城後,司馬懿下令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屍體,築造京觀;而後他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收編百姓四萬戶。

夢迴三國,公孫淵該如何抗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司馬懿不是戰神,他的軍隊也有弱點,行軍數千裡,漫長的後勤補濟線就是致命的弱點,而公孫淵可以派出精銳的幽燕鐵騎將其切斷,既可以遲滯司馬懿大軍的行軍速度,又可以令司馬懿老賊深陷缺糧的危機之中;公孫淵接著採取堅壁清野與焦土抗戰的策略,將前方的人口與物資全部轉移到大後方,不給敵人留下一人一糧,加固大後方的城池防禦,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收攏民心與穩住軍心,才能堅持戰鬥到底,司馬懿撐不住的時候,他的軍隊第二個弱點就會暴露,受挫于堅城之下加上斷糧危機,軍隊士氣便一蹶不振;這個時候,司馬懿無奈之下,必然選擇秘密撤兵,如果司馬懿在撤軍途中遭到公孫淵騎兵部隊的窮追猛打,司馬懿父子能不能安然無恙地逃脫,那隻能看蒼天是否眷顧與垂憐自己了;只有正確與合理的用兵策略才能做到反敗為勝,如果危急關頭還一意孤行與剛愎自用,甚至猶豫不決與消極抗戰,在失敗之際還抱有僥倖心理,這才是自取滅亡的徵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