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與公孫淵用項上人頭告訴你,套牢時要斬倉

孫子兵法說,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這句話,寫起來不過九個字,但踏石有印,抓鐵留痕。歷史上有兩個人物就用自己的人頭告訴你,為什麼要打不過就走?同樣也可以警醒你為什麼套牢一定要撤退。

人生的路很長,但是關鍵時候就幾步,尤其是到了危機的時候,如何決策,這是作為考驗一個人的謀略水平的,因為其他時候,還有改錯的機會。而到了最後關頭,一步錯,就會萬劫不復。首先本博先通過對呂布最後的謀略分析,來給大家一絲啟示!

【資治通鑑第62卷】廣陵郡太守陳登率領廣陵郡郡兵作為曹操的先鋒,進抵下邳。呂布親自率軍,屢次與曹操交戰,全都大敗,只好退守城池,不敢出戰。曹操寫信給呂布,為他陳述利害,呂布恐懼,打算投降。陳宮說:"曹操遠來,勢不能停留過久。將軍如果率領步、騎兵屯駐城外,由我率領剩下的軍隊在內守城,如果曹軍進攻將軍,我就領兵攻擊他們的後背;如果曹軍攻城,則將軍在外援救。不過一個月,曹軍糧食吃光,我們再行反擊,可以破敵。"呂布同意,打算留陳宮與高順守城,自己率騎兵截斷曹軍的糧道。呂布的妻子對呂布說:"陳宮與高順一向不和,將軍一出城,陳宮與高順必然不能同心協力地守城。萬一出現什麼問題,將軍要在哪裡立腳!而且曹操對待陳宮猶如父母對待懷抱中的幼兒,陳宮還捨棄曹操來投靠我們;你待陳宮並未超過曹操,就把全城交給他,拋別妻兒家小,孤軍遠出。如果一亙有變,我難道能再做你的妻子嗎?"呂布就打消那個計劃,偷偷派遣部下官員許汜、王楷向袁術求救。袁術說:"呂布不把女兒給我送來,理應失敗,為什麼又來找我?"許汜、王楷說:"您現在不救呂布,是自取敗亡。呂布一破,您也就要破了。"袁術於是整頓動員軍隊,聲援呂布。

呂布與公孫淵用項上人頭告訴你,套牢時要斬倉

當時呂布屢戰不勝的情況下有三條路可選,

1、投降(類似割肉,認賠出局)

呂布投降無異於,政治生命的終結。一般人特別是聰明人和事業上成功的人,他們的性格特點都是不認輸,這也是我們看到象牛頓、凱恩斯這些人反而炒股不成功的原因。

2、死戰(逢低再度買入攤平成本)

陳宮給出的計謀,就是通過分兵,疲敵之計。通過拖延時間,來消耗曹操的糧草。看似毫無漏洞其實是大有問題的。那就是,外敵強大的情況下,內部是要分裂的…… 逢低再度買入攤平成本,有可能越陷越深,意志力不堅決的人容易否定自己。股票從40跌到35,你抄底,跌到30你抄底,跌到8元,估計你不會抄底,反而會去賣 掉自己的股票。

3、外援(類似做對沖)

呂布只能依靠外援這個策略,於是去聯合袁術。且不說袁術此時自身難保,即使來救,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還有很大可能被曹操,圍城打援,直接伏擊。捨近求遠的計謀,大多在等待中絕望!做對沖也不併能換回股票被套牢的命運。

呂布(套牢者)最佳的應對危機的方案只有一個:保存實力,走為上策。

識時務者為俊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自己的實力能保存多少就保存多少。呂布遠比劉備強大的多,但是劉備在徐州幾次都沒有守住。什麼都不顧,什麼妻兒老小,什麼鐵桿部下,關鍵時候的一匹快馬,比什麼都重要。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沒有什麼是不能放棄的。關鍵時候,捨不得東西,會讓你失去的更多。固守孤城,焉能不敗。呂布如果帶著高順張遼和自己的鐵軍一起走才是人生最大的本錢。本錢在,一切都能賺回來。

很多人看了呂布事例後說,呂布是個勇夫,別人不會象他那麼笨!可能會覺得不就是逃跑割肉嗎,誰不會這麼簡單的事,我告訴你,大家還真不會!司馬懿徵公孫的案例也是一個血淋淋的案例。

先說一下歷史的背景。

237年7月,魏明帝任命毌丘儉為幽州刺史,率領幽州諸軍及鮮卑、烏桓軍屯駐與遼南,準備武力征討,同時徵調公孫淵到洛陽。公孫淵當然明白魏明帝的企圖,他拒不奉詔,同時起兵反抗。

雙方在遼隧爆發激烈戰鬥(今遼寧鞍山附近)。恰好遼東地區下大雨,十多天不停,勞師遠征的魏軍形勢嚴峻,毌丘儉作戰失利,魏明帝只得下詔退兵。第二次征討遼東之戰又失利了。公孫淵在勝利之後得意忘形,自立為燕王並設立百官。

魏明帝召回在南方領兵的司馬懿,向他詢問征討遼東的方略。魏明帝首先問司馬懿,公孫淵會有什麼對策,司馬懿說:“事先棄城逃走,是上策。憑藉遼水抗拒我大軍,這是中策。坐守襄平是下策。”

魏明帝又問:“公孫淵會採用哪種?”司馬懿回答:“只有聰明人能正確估量彼此實力。預先棄城,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他定會認為我們這次孤軍遠征不能持久,一定會先在遼水抗拒,再退守襄平,這是中計和下計”。魏明帝問:“往還需要多少時間?”司馬懿說:“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用六十天休息,一年時間足夠了。”

當問需要多少兵力的時候,司馬懿回答道需兵四萬。當時許多大臣認為四萬人出征保障後勤極為困難。司馬懿反駁道,征討遼東需行軍四千裡,這種長距離行軍雖說是企圖奇兵取勝,但也需要有足夠的實力,不能只考慮軍費。

公元238年正月,司馬懿正式啟程討伐遼東。

呂布與公孫淵用項上人頭告訴你,套牢時要斬倉

公孫淵得知司馬懿進兵的消息後卻成了熱鍋上的螞蟻。為了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公孫淵又向吳國稱臣,並請求吳國進行北伐,以緩解遼東的壓力。遼東的使者來到吳國時,吳人紛紛要求殺了他們為張彌報仇。但孫權聽取了大臣羊衜的建議厚待遼東,並派秘使前往遼東。

得知公孫淵向吳國稱臣後,魏明帝也頗為擔憂。他問蔣濟,孫權會派兵救遼東嗎?蔣濟認為孫權不會為遼東而出兵北伐的,現在孫權大張聲勢無非是為了欺瞞遼使和迷惑我方。但我們也要做好準備,遼東的登陸地點沓渚(今遼寧旅順),據公孫淵的老巢襄平很遠,但如果我軍在遼東久攻不下,孫權很有可能派兵從海上來襲擊我們。

這時司馬懿的大軍經碣石到達了遼東。公孫淵立刻派將軍卑衍、楊祚等率步、騎共數萬前來迎擊。遼東軍以遼隧為核心組織起一個南北六七十里的防線來阻擋魏軍。司馬懿看到這個情況立刻改變行動方案,決定以一部兵力多樹旗幟佯攻遼隧防線,自己率主力繞過遼隧防線偷渡遼水突襲公孫淵的老巢襄平。

當時很多將領對於司馬懿的方案不瞭解。司馬懿就向眾將解釋道,敵軍堅營高壘,如果我們進攻勢必會師老兵疲,這樣正中敵軍下懷。現在敵軍主力都留在這個防線上,老巢一定兵力空虛。他們看到我軍去攻擊老巢,一定會折返與我軍交戰,這樣我們就能趁機大破敵軍。

果然如其所料,當卑衍看到司馬懿出現在自己後方時,連夜撤出了遼隧防線趕往襄平。司馬懿看到遼東軍驚慌趕來,立刻命令魏軍發起進攻。魏軍三戰三捷大破遼東軍。卑衍只得率軍退守襄平。司馬懿命令魏軍挖掘塹壕對襄平進行圍困。

這時正值七月,遼東大雨不停。這場大雨卻令魏軍喜憂參半。喜的是,魏軍的糧船可以通過遼河直接運到城下,使大軍不必擔心後勤問題。憂的是,大雨一月不止,即便是平地都水深數尺,對於魏軍的士氣打擊極大,三軍將士都紛紛請求移營。

司馬懿卻下令軍中敢有言移營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司馬懿立刻將其斬首示眾,軍中才穩定下來。司馬懿還下達命令,禁止諸將擅自出擊,並允許城中的守軍出城樵採。

這時軍中的司馬陳珪就向司馬懿問道,從前進攻上庸,八部並進,晝夜不停,半月之內就克堅城,斬孟達。現在怎麼打的這麼遲緩。司馬懿回答道,孟達兵少但糧多,我軍兵多卻糧少,我軍只能進攻,況我軍當時兵力四倍於孟達,即便只有一半的勝算也得進攻,因為我們要與糧食競爭。

現在的情況是敵軍人數是敵眾我寡,但糧食方面卻是敵飢我飽,況且現在的雨那麼大,我軍根本無法進行合圍,如果現在我軍還不讓其出城樵採那不是逼他們逃跑嗎?我軍從洛陽出師,不擔心敵人進攻,就擔心敵人逃跑。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我們現在的目的就是要讓敵人安心的待在城中,不讓其逃離。

雨停之後魏軍立刻對襄平進行合圍。魏軍起土山,挖地道,晝夜不停的發起進攻。城中很快就彈盡糧絕,隨之而來的是人人相食的慘劇。在這種情況下遼東軍的將官也開始發生動搖,楊祚向魏軍投降。

八月,公孫淵在無可奈何之下派自己的相國和御史大夫談判,向魏軍提出先撤圍後投降的請求。司馬懿斬殺使者、拒絕了公孫淵的請求。公孫淵只得再次派人向魏軍談判,並把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送入魏軍。司馬懿還是拒絕了公孫淵的條件,開出自己的條件,讓公孫淵在死亡還是投降上做選擇 復遣侍中衛演乞剋日送任。司馬懿喝罵公孫的使者說:“軍事大耍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惟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 。公孫淵看到這個情況徹底絕望了。

這時魏軍加緊了進攻,8月23日魏軍攻入襄平,公孫淵和自己的兒子公孫修只得率數百騎突圍,但還是被魏軍斬殺於梁水。司馬懿進城之後,對遼東公卿以下七千多軍民進行了屠殺,並將其屍體做成了京觀,以炫耀勝利。遼東48年的割據狀態就此終結。

最簡單的事情最難做,逃跑誰不會,割肉誰不會?可是出於自尊自愛,和對現實力量的不切實際的暗想,很多人真是不會逃跑,也就一步步走上套牢的不回頭之路。當我們帳戶出現百分之十二的套牢時,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斬倉出逃。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司馬懿說的:“ 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二事惟有降與死耳。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