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為什麼要向美國宣戰?

小小讀書匠


日本“勇敢”地襲擊美國珍珠港,希特勒是比較“欽佩”的:這個兄弟,比意大利那個豬隊友靠譜的多啊。

接下來我們的看到的,美國在珍珠港遇襲當天對日本宣戰,第二天下午,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下午,德國和意大利對美國正式宣戰,隨後,美國才對德國和意大利宣戰。

可以說,在日本襲擊美國後,德意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以對美宣戰的姿態表明了對日本行為的支持。

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和日本、美國和德國的矛盾都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狀態,尤其是美國和德國之間,已經悄悄地發生了多起海上衝突,雙方各有傷亡。

在東南亞,法國戰敗後,日本迫不及待地進駐了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也就是現在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這讓歐美各國非常憤怒,日本的行為已經威脅到了周邊美國、英國、荷蘭等國的殖民地的安全,於是,美國宣佈停止給日本供油,英國荷蘭也跟著加以制裁,而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並不多,但是離日本最近也最靠譜的油田都在東南亞的印尼等地,如果不能儘快搶到油田,日本連在中國的戰事都難以為繼。

不得已,日本最終鋌而走險,發動珍珠港事件,目的就是為了打斷美國一條胳膊之後,有個1年左右的窗口期儘可能地搶佔亞太地區的地盤,最好能結束中國的戰事,然後在亞洲佔據戰略主動之後,就可以和美國人談個好價錢了。

而在德國這邊,在希特勒侵佔西歐之後,羅斯福也動作連連,在國會通過對英國等國的援助法案後,美國開始大規模地援助英國等國家,為了運輸安全,美國宣佈西經60度以西是大西洋安全區,後來擴展到西經26度,在這個區域內,美國海軍負責護航運輸船隊。

德國人自然就不高興了:你這明擺著拉偏架、使黑手啊。

德國的軍艦和潛艇開始行動,頻繁騷擾美軍劃定的安全區,美軍也不含糊,也頻繁和德國海軍示威,雙方摩擦不斷,1941年7月,美軍進駐冰島,宣佈接管冰島的防務,而冰島的母國丹麥早在1年前已經被德軍佔領。

終於,摩擦起火了,1941年10月底,德國潛艇將一艘美軍驅逐艦擊沉。美軍反手對德國的潛艇發起了攻擊。

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美國人就是在“求戰”,不惜和德國發生各種衝突,而希特勒對美國的“中立”也不抱希望,希特勒只是希望能把和美國的戰事儘可能往後拖,至少也得解決了英國、蘇聯、歐洲之後才動手。

但隨著兩國在大西洋上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希特勒知道兩國的戰爭要來的早一些了。

於是,希特勒希望日本能主動挑起和美國的戰爭,以減輕他的戰略壓力。

在《第三帝國的興亡》裡記載道,1941年11月28日晚,裡賓特洛甫召見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中將(1938年由駐德武官直升為大使),催促日本儘快向英美兩國宣戰。

大島當然覺得很奇怪,問:閣下的意思是,你們德國和美國之間已經實際上處於戰爭狀態了?

裡賓特洛甫說:我們和美國還沒走到那一步,只不過羅斯福是個瘋子,他會做什麼,我們也不清楚。

裡賓特洛甫給大島打氣說:只要你們去打美國,我們德國會第一時間支持你們……元首是下了決心的。

很快,日本襲擊美國珍珠港的“好消息”傳來,德國大本營迅速地恢復了生機。

此前,希特勒的數百萬軍隊正在蘇聯的冰天雪地裡苦苦支撐著,期待的速勝已經化為泡影,希特勒的情緒一度是很低沉的。

而當日本人的消息傳來之後,希勒特開心地和將軍們共進午餐,並一起探討著美軍的戰鬥力。

大家的意見比較一致:美國軍隊無法和德軍抗衡,因為美國官兵都是穿著軍服的商人,他們只會在戰場上逃命。

希勒特說:以後我們就能放開手腳打了,美國人將被牽制在太平洋戰場上,德國潛艇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破壞美國對英國的運輸

希特勒還補充說:美國的汽車從未在國際比賽中贏過,美國的飛機雖然好看,但發動機毫無價值,美國工業只是被誇大了而已,美國沒什麼。


雲中史記


希特勒一直極力避免與美國開戰,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一改此前的態度,直接對美國宣戰。有人說,難道希特勒瘋了嗎?他竟然同時招惹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這豈不是作死?事實上,希特勒對美國開戰,主要是出於其自身利益的考慮,而究竟能否打贏呢?恐怕希特勒自己也沒底。

希特勒當時的處境,十分的尷尬。首先,英國在西線沒有輸,美國已經和英國站在一起,遲早要出兵歐洲。而後,蘇聯也在與美國,英國走在一起,英美暫時放下對蘇聯的敵視。因此,美國雖然沒有參與歐戰,但德國已在客觀上對抗了美國,他們所對抗的,前期是美國的物質,後期才是人力。這個時候,希特勒最想要的,是趕緊結束東線戰爭,打敗蘇聯,然後回師西線,對付英國。然而,現實的發展,遠遠超出希特勒的想象,蘇聯人抵擋住了德國的閃電戰,莫斯科屹立不倒,德國不可能在短期內打垮蘇聯。

這樣一來,德軍在東線陷入持久戰,長此以往是耗不起的。於是乎,希特勒想找個方法,趕緊動員起德國全部的實力,一鼓作氣擊敗蘇聯。如果長期僵持下去,德軍肯定要崩潰,因為德國缺少資源,這場仗只能求速勝,絕對耗不起。假如崩盤了,希特勒的個人位置也會不保,他是個權力慾很強的人,此時已經將個人利益置於德國的國家利益之上。因此,希特勒想擴張自己的權力,從而能全面透支德國的潛力,而這需要一個理由。

他所想到的,就是對美國宣戰,讓德國面對兩個大敵。如此一來,希特勒可以動員更多的力量,他的位置更穩固了,而德軍內部對希特勒不滿的聲音,也會由此被壓制。對於德國的戰爭能力,希特勒很有信心,他認為只要實現了全面動員,應該可以迅速擊敗蘇聯。然而,他失算了,因為蘇聯早已全面動員,由於蘇聯體制的優勢,整合能力更強,德國打蘇聯就已經很吃力了,這時又惹了美國,註定是輸的命運。

除此之外,希特勒及其支持者,還抱有僥倖心理。他們認為,英美與蘇聯存在不可調和之矛盾,他們不會真心去支持蘇聯,而是希望德國和蘇聯拼個你死我活,然後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希特勒或許料定,美國不會立即出兵歐洲,或許根本不會出兵歐洲。在希特勒的腦海中,美國人是很懦弱的,而打仗就會死人,更何況是在為別人做嫁衣。

但是,希特勒又低估了美國,這場戰爭就是要消滅法西斯,美國與蘇聯存在矛盾,但可以暫時擱置,而他們對德國,則是要徹底埋葬法西斯。至少在美國人看來,這場戰爭決定著人類文明的走向,是民主主義與極權主義間的戰爭,是文明世界對抗法西斯主義的戰爭。美蘇之間,存在意識形態分歧,可蘇聯與美國一樣,也是民主國家,所以在美國人看來,希特勒是邪惡的法西斯,而蘇聯的民主形式,與美國不一樣,這可以理解。

除此之外,美國人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奪取世界霸權。這一點,希特勒肯定想明白了,只不過沒料到會這麼快,他還在夢中,認為德國將擊敗蘇聯,然後橫掃英國,進一步入侵北美,稱霸地球。然而,歷史怎麼會選擇希特勒這樣的劊子手和法西斯魔頭呢?在戰後,美國謀得了霸權,可這是一種霸權主義,也是非正義的,是反和平的,是需要警惕的,也是必然要遭到批判的。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隨即向美國宣戰。

德國這種做法,是在履行軸心國的條約和義務。

題主說,條約裡規定,只有日本遭到別的國家進攻了,才會履行宣戰的義務。小編只能說,題主太扣字眼了。

二次大戰中,德,日,意有哪一次不是主動進攻的。有哪一次是遭到別國事實上的進攻呢?如果是這樣,軸心國還有成立的必要嗎?

更何況,就算德國不宣戰有用嗎?美國一旦反攻,就是進攻日本了,就算德國憋著不開囗,美國也會把德國納入軸心國範圍主動進攻的,畢竟歐洲在美國眼裡戰略上更加重要,“先歐後亞”一直是羅斯福的戰略中心!

既然是這樣,希特勒為什麼不乾脆賣個人情給日本,搶在美國之前宣戰呢?雖然日本沒有進攻蘇聯讓希特勒大失所望。




南雷霆峰


1941年8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英美就公佈了“大西洋憲章”。德軍與美軍在大西洋上已經有了實質性的戰爭,宣戰與否已經流於形式。

德國對美宣戰一方面是為了履行盟友的義務,另一方面也是為給德軍、日軍增長士氣。因為日軍南下東南亞可以將美軍一部分兵力留在太平洋,從而減輕德國在大西洋的壓力。在希特勒眼中,真正的敵人只有美軍,而不是蘇聯。

一提到這個話題,大家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日德夾擊蘇聯”之上,更有人把日本描繪成“豬隊友”,其實他們都忽略了德軍與美國在大西洋上的角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說白了就是德國與美國的對抗。希特勒要制霸歐洲,但英法歷來是美國的“第一國防線”,雙方在大西洋上的博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希特勒最引以為傲的“閃電戰”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集中力量一個時間只打一個敵人,解決完一個迅速解決下一個”。

希特勒最害怕的就是美軍在德國還沒有徵服歐洲大陸就介入戰爭,在發動戰爭之初就嚴令媒體發佈刺激美國的言論,同時禁止海軍襲擊美國艦艇。

美國也不希望過早介入戰爭,因為一是沒有做好戰爭動員,二是國內孤立主義盛行,美國政府只能通過不斷修改“中立法案”、“租借法案”援助歐洲。

美國海軍要援助英國,德國潛艇要封鎖孤立英國。德國海軍若不襲擊美軍船隻,英國就始終有援助,但是一旦發動進攻,又會給美軍開戰的藉口。為了結束這個尷尬的局面,德國只能另想辦法。

希特勒不希望多線作戰,但卻希望日本南下進攻菲律賓,讓美軍陷入“兩洋作戰”的局面。1940年9月,希特勒派特使斯塔瑪向日本外相松岡洋右會談,明確表示:

德國並不要求日本在歐戰中承擔軍事義務,只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國參戰;日美之戰終不可免,德意日三國強硬、堅定的態度,對美國將是一個強大而有效的威懾力量。

同時希特勒也對墨索里尼多次表示:與日本合作是阻止美軍參戰或是參戰歸於無效的最好辦法。

希特勒進攻蘇聯是德國的長期戰略目標,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希特勒就明確地說過:

英國是寄希望於蘇聯和美國,如果對蘇聯的希望破滅,美國亦將退卻,因為蘇聯垮臺,就會增加日本在亞洲的實力。

德軍侵蘇後,希特勒確實派裡賓特洛甫慫恿日本出兵海參崴或是切斷美國對蘇聯的援助,但是日軍害怕深陷蘇聯戰場無法脫身,拒絕出兵。

日本在美國的經濟制裁下,放手一搏侵佔東南亞。希特勒當時就說道:

“我們首次有了一個頭等軍事大國站在我們一邊。”

希特勒認為只要日軍能在太平洋將美軍拖住一年,德軍就有希望結束對蘇戰爭,然後在歐洲大陸的資源支持下戰勝英美。

希特勒的計劃是完美的,日本海軍的實力在太平洋也是第一的,但他們都小看了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在戰爭中的作用。

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美國依舊堅決執行“先歐後亞”的戰略,集中力量在西線對付德軍,同時又不斷援助蘇聯,反而是希特勒陷入了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學術界一直有種說法:太平洋戰爭才是二戰的起點。在此之前,各國都是各自為陣,不具有“世界性”,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兩大陣營才真正實現協同作戰,德國對美國宣戰也標誌著軸心國陣營正式成立。


史料不輯


德國願意和日本簽訂同盟條約,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在打,德國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就是一統歐洲,甚至目標也只是歐洲,未必是全世界。

歐洲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英、法,因為一戰英、法給予了德國太多的屈辱。復仇是希特勒上臺,恢復國力的最大動力。美國本是英國的殖民地,反英是美國立國的主要對手,可到了一戰時,美國成了英、法的盟友,也參加了凡爾塞和約的制定和簽訂,自然也會全力維護和約對德國的限制。而美國在一戰後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力最為強盛,這是那怕己恢復了不少國力的德國依舊不能匹敵的。防止美國介入歐戰,是德國戰略要重點考慮的事。

美國雖受國內孤立主義思潮的羈絆,一直沒能參戰,但同時,美國與己明顯衰退老牌帝國英、法比,在亞洲有更多的利益,日本戰略目標是亞洲稱霸,必與美國發生衝突。這樣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可利用日本牽制美國。

當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希特勒政府一定有過一番評判。德國如不向美國宣戰,不能保證美國不向德國宣戰,畢競德、意、日是有同盟的。如果主動力挺日本,還能讓日本在亞洲更賣力的與美國糾纏,最好是把美國拖住在亞洲而無法顧及歐洲,即使美國參戰到歐洲,也勢必會被分散力量,兩線作戰。按正常邏輯,是日本偷襲的美國,那美國應該全力向日本復仇後,再向歐洲,而日本那時可有近億人口,和美國耗下去,希特勒應該可以搞定歐洲了。

沒想到的是,羅斯福總統選擇的卻是先歐後亞,而美國的國力居然抗住了兩線作戰!早知如此,希特勒應該有親手殺了愚蠢的日本天皇的心都有。





淨月暖陽


可能大部分都存在這樣的疑問,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時,作為盟友的日本並沒有向蘇聯宣戰,甚至雙方的經濟貿易也沒有中斷;而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對美國宣戰後,德國立刻履行了盟友的義務向美國宣戰。這麼看來,德國不是“傻”嘛,人家不幫你,你還得上趕著去幫人家去。

其實日本和德國的做法都不違背它們所簽訂的《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這就是這個條約的有意思之處。在這個條約裡明確規定了,三國和蘇聯的政治關係並不在這一條約影響範圍之內,直觀點就是除了蘇聯外,任何一個尚未捲入戰爭的國家和德、意、日中的一國爆發戰爭,那麼另外兩國都有義務向其提供軍事經濟援助,也就是說宣戰。當時英國已經和德國、意大利爆發戰爭,蘇聯又不在條約影響範圍內,說白了這個條約主要就是為了針對美國而簽訂的。德、意、日三國希望這一同盟可以威懾到美國,使其不敢貿然加入到戰爭中。



所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時,日本不對蘇宣戰並不算是背叛盟友,日本沒有向蘇聯宣戰以幫助德國的義務,至少在條約裡沒有。而日本和美國開戰時,在條約的規定下,德國和意大利就必須向美國宣戰,這是他們必須要履行的義務,否則同盟條約就被破壞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為什麼把蘇聯排除在外呢?


主要是由於日本的因素,如果這場條約是在1940年之前簽訂,那麼極有可能德意日三國會將蘇聯也加入到進攻對象之列,在1939年日本曾非常積極的準備對蘇作戰,但是隨著德國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給日本潑了個大大的冷水,要知道當時德國和日本是簽訂了反蘇條約的,這讓日本顯得措手不及,甚至導致了日本內閣的下臺。到1940年的時候,日本和英美在東南亞殖民地上的矛盾開始增加,日本逐漸將目光轉向了南方,而對於蘇聯,日本則力圖想把蘇聯也拉入軸心國同盟。所以在三國軸心同盟協議簽訂時,對於蘇聯問題並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至少在表面上,軸心國同盟正在和蘇聯就加入同盟進行著談判。而德國針對蘇聯的入侵計劃又極為機密,並沒有事先告知日本和意大利,所以條約中額外註明了蘇聯不在條約影響範圍之內,於是就出現了上述的“奇葩”現象。


戰略論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大家知道美國是個不好惹的國家,那麼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為什麼要向美國宣戰呢?

德國在此之前是不大清楚日本要狙擊美國的,至少從希特勒得知後的態度來看是這樣。當日本狙擊珍珠港的音訊傳到元首耳中,希特勒直接把日本罵了個狗血淋頭。希特勒知道,這樣一來美國必然會參戰,而日本是不行能對美國和蘇聯同時宣戰,這導致了日本不行能對蘇軍佈置在遠東的部隊進行過多的牽制。而美國的正式參戰可以說是給盟軍輸送了新鮮的“血液”

但是豬隊友日本人已經幹了壞事,德國人也不得不替他們收拾殘局,為什麼呢?因為《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存在

1941年12月7日日本狙擊珍珠港,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德國由於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意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保證如締約國一方受到目前未參與歐戰或中日“牴觸”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全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幫助,正是基於此,德國才不得不對美國宣戰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靜夜思歸去


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緊接著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打響,緊接著德國也對美宣戰,之前希特勒是不想美國參與到歐洲戰場的,但這次德國卻率先宣戰,我認為大概有這麼幾點原因:

一、為了更好地對英國進行打擊,在德國發動對英戰爭之後,對英國始終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一方面是英國的頑強抵抗,另一方面還有美國的源源不斷的支援,美國通過大西洋航線向英國源源不斷地運送物資,這讓英國有大量的物資支撐,而德國並不想這麼早就把美國牽扯到歐洲戰場,所以在攔截方面就不是很有效,這樣就是對英作戰不是那麼順利,而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美宣戰,這樣就可以對美國的運輸編隊進行打擊,阻擋對英軍的支援,對德國是有利的。


二、聲援日本,日本發動珍珠港事件,可見日本的膽子,雖然希特勒不想與美國開戰,但事情已經到這了,宣戰反而可以聲援日本,給日本打氣,從而讓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拖住美軍,減輕德軍的壓力。

三、可以為了戰略目的向美軍勢力範圍發動攻擊,德軍為了擴大佔領地,或者為了某種戰略目的,需要佔領一些地方,但美國在北非和西亞也有勢力範圍,之前礙於不想與美軍開戰而有顧慮,但宣戰就沒有太大顧忌,可以向一些戰略地區發動攻擊,以更好地策應德軍的行動。


古今雜話


大多數親們都認為德國與美國宣戰全是由於豬隊友幹“偷雞摸狗”勾當搞的好事,這既是一個“玩笑”又很現實,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本子這個鍋背了好多年,也無所謂了。德軍在沒搞定英國的前提下又攻擊蘇聯,此時的希特勒極力避免與美國開戰,從“紙面”意義上看,日本是在1940年時加入的軸心國陣營,與納粹德國和意大利組成軍事同盟,既然是盟國,那麼敵人當然是共同的,但是德國有權利不對美國開戰,先別說條約上沒有這款,就是有那也是廢紙。

軸心勢力三個國家的性質大致相同,都是由法西斯軍事政治集團掌控,也就是說臭味相投的三個國家搞到了一起。法西斯是由30年代經濟危機下所形成的產物,對內專制獨裁,對外侵略擴張,只是這三個國家的法西斯政權建立方式不一樣。還有一大部分“專家”也提出德國對美宣戰是因為當時出兵蘇聯時與日本方面的承諾,日本進攻蘇聯遠東地區,以策應德國對蘇作戰,怎奈在蘇軍面前精銳的關東軍也成了戰五渣選手,德國從此也不再指望日本,但是在遠東仍然可以牽制蘇軍上百萬的兵力。

事實上後來德國繼續要求日本出兵攻擊,但是被打掉魂的本子哪還敢再去送死,對盟友的要求是“乾打雷不下雨”。那麼以上這兩點,其實都不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德國對美宣戰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整個珍珠港事件是另一個地點--大西洋角逐的最大契機。


現在我們把時間放到1941年1月6日,這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諮文,闡述了對反軸心勢力國家進行租借援助計劃,此時距離日本偷襲珍珠港還有整整11個月的時間。在1941年3月的時候,這項租借法案已被簽署成法律,也就是說美國已經卸下了“保持中立”的偽裝。4月9日美國派遣海軍陸戰隊駐守格陵蘭島,並開始制定大西洋海軍巡邏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向英國輸送援助,注意從此刻開始美國海軍和巡邏機將開始不停給英國海軍提供德軍潛艇的方位,美軍表示這屬於防禦,對於德國而言這無異於已經撕破臉皮。到6月份,美國關閉了德國和意大利使館。

正在打包準備運往英國的轟炸機

1941年8月,美國正式簽署了《大西洋憲章》,羅斯福正式密令大西洋艦隊攻擊軸心國船隻,雖然這項密令並沒有得到國會批准。9月4日,美國格里爾號驅逐艦與德國U艇發生第一次交火,直到英國巡邏機出現才結束戰鬥。9月13日羅斯福直接命令大西洋艦隊開始護航不含有美國船隻的運輸隊,並開始抽調自己的運輸船幫英國進行兵力調運。對於這樣的啞巴虧,希特勒吃的必定不是滋味,到了10月17日,美國護航艦隊與德國“狼群”已經展開真正海戰,美國一艘驅逐艦沉沒,一艘遭到重創,共造成126名士兵陣亡,德國方面則有一艘潛艇沉沒。羅斯福得知此事後徹底憤怒,在10月27日向全美國發出講話說“我們遭到了無端侵略,記住是他們開了第一槍”。

此時距離日本偷襲珍珠港也僅剩下了一個月,而美德兩國關係實際早已進入了“戰爭狀態”,由此可見整個過程羅斯福在對德態度上有很大作用。

不過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還是極為憤怒的,因為他們畢竟沒有與美國正式宣戰,仍然可以抻住了再拖會。但是德國還是向美國宣戰了,一方面能賺日本一個大人情,一方面這個大頭夢也該醒了,在大西洋終於可以放開手獵殺了。不過正如希特勒預料的一樣,美國參戰後軸心國情況急轉直下。至於珍珠港,希特勒真正憤怒之處是在於日本的偷襲根本沒有對美國海軍造成重大創傷,到是真的把美國這位戰爭巨人喚醒了。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觀點與交流,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以後,在中國戰場這麼多年,日軍深陷於多年中國戰場泥潭無法自拔,再加上德軍開始閃擊蘇聯,日本開始蠢蠢欲動,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急需要大量的戰爭資源,所以他們把目光看向了東南亞,而東南亞是歐美利益的所在地,如果日本強取東南亞的話美國肯定不會作勢不管,所以日本想先下手為強偷襲的珍珠港,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珍珠港事件。

(日本偷襲珍珠港)

而遠在歐洲戰場的希特勒,為什麼要向美國宣戰呢?難道是飄了嗎?還是另有原因?

首先,第一點要確認的就是希特勒不是飄了,也不是履行軸心國戰爭責任,因為希特勒明白,在希特勒沒有成功之前,就曾評價過美國,美國的工業實力是一個天文數字,和德國比起來,美國就是幾十個德國。而對於履行日本的戰爭責任更是沒譜,因為在條款中,德國閃擊蘇聯,日本理應就該對蘇聯渲染可是日本沒有,所以德國就更不用對日本那麼客氣,所以為什麼會造成希特勒迴向美國宣戰呢?那就是戰略形態上的錯誤。


(巔峰時期的德國)


希特勒在軍事理念上是先進無益的,但是在政治角度上卻很欠缺,包括日本的裕仁天皇,他們還企圖想把世界拉向談判桌,可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這是影響世界的大戰,一盒是不可能的,而德國和日本卻還在幻想,企圖將蘇聯、美國等一系列強國拉向談判桌,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分不出勝負的話,是不會停止的。所以德國向美國宣戰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國想和日本分杯羹。德國和日本的政治意識形態相仿,認為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消滅美國就會向日本妥協,德國可以在其中撈一筆,可是他們卻大錯特錯了。


(希特勒幻想未來藍圖)

其次,英德戰爭已經持續很多年,美國對英國持續支持戰爭很多年,德國對美國這種行為極為不滿,美國大發戰爭財。在大西洋上滿是行進的美國商船來支持英國對德國的戰爭,德國向美國宣戰也可以掠奪大西洋的物資來補充國內戰爭資源的缺失。


(大西洋潛艇偷襲商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