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再见,武汉!


你好,家乡!


当武汉这座城市被新冠肺炎笼罩时,无数名白衣战士向疫情蔓延最危险处挺进。举世关注的武汉方舱医院,成为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前沿阵地。如今,他们终于取得胜利,凯旋归来,在临别前,战士们通过一封封抗疫日记诉说着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场的不舍……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来武汉的第53天早上


接到通知——20号回陕


开心、激动、不舍······


到武汉第一天时的样子仍历历在目,1月26号大年初二一大早准备出发时,医院领导和同事都来给我们送行,大家一个个哭的跟个泪人一样,惹得我也哭的停不下来,在一声声叮咛中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


若有战,召必往,战必胜。


看着武汉空荡荡大街,心里百感交集,第一次来武汉,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


经过紧张的培训,我们进驻到武汉第九医院,我被分到了重症六组,这里全部是重症病人,因为前期医护人员匮乏,整个病区的卫生环境和病人的状态都不是很好,第一个大夜班后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撑下来,但我知道来这里的目的,我不能被打倒,这里的病人需要我,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一位年近花甲的奶奶,只是因为我帮她找医生、倒水、喂饭、吃药,却牢牢的记住了我,而我自己只是觉得做了应该做的;一位与病魔奋战的小伙子,病情不断变化,最后一步步转危为安,我给他带去我们发的苹果,他却感动的哭了……太多太多的回忆和感动。


经过大家的努力,看着这些患者全部转危为安,顺利出院,初到这里时的恐慌情绪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全是要战胜病魔的决心。


在这里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这将成为我一生最难忘的回忆。


在这里我度过了情人节,儿子四岁生日,自己的生日,三八妇女节,结婚纪念日。今天终于迎来了要回家的日子,战友情却难舍难分,轻易不敢提分别。


在这里听到太多的人说我们是英雄,夸我们是勇敢的人,我只想说我们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愿所求皆所愿,所盼皆所期,希望从今天开始,听到的都是好消息。


武汉的花已经开的灿烂。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还记得刚到武汉时,沉甸甸的责任感大于初到这里的新鲜感,天气有些阴冷,但是志愿者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经过培训,我们入驻到武汉第九医院参与救治工作,时间真快,一转眼的功夫就要离开了。


54天的支援工作,我不仅圆满的完成了援助任务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很多艰辛,很多感动,很多不舍。然而,也有很多遗憾:还没登过黄鹤楼,没去过长江大桥,没看过武大的樱花,以后我都要补回来。


临别前,我们陕西医疗队重症组六个战友排练了一个舞蹈名字叫《我要谢谢你》送给酒店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以感谢他们这么多天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念感谢信时候,我看见有酒店人员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还有支援武汉第九医院的同事知道我们要走了,专门给我送来武汉特产鸭脖和热干面。


真的很感动!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D58 武汉 晴


回想刚抵达武汉时,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层层紧闭的商铺大门,寥寥无几的车辆,整个城市的天空都是灰色的,很难想象这座城市封城前的繁华,正如钟南山院士说的那样“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经历了病毒袭击后已慢慢恢复繁华面貌,春暖花开,待明年再来好好欣赏你的美。


来汉近两个月,渐渐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坦白说,刚开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压力很大,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接管一个临时组建的病区,人力不足,穿着防护服,戴着已经花了的护目镜进行操作,每一项都是挑战。在那种情况下,病人依然在增加,我们克服困难,不畏艰险。


工作期间遇见了太多的人和事,无法一一记录。从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温暖中,获益良多,无论是在人生的阅历上,还是专业水平上,都更新了自己认知,丰富了见识,这是一笔无价的人生财富。


感谢各级政府和院领导、同事们给予的后勤保障和默默支持,让我们在武汉一点也不孤单!今天是我们凯旋归来的日子,心情矛盾,开心的是可以回家了,不舍的是武汉的一切,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且武汉人民有颗感恩的心。


(最后一次定位:武汉)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社会办医援鄂医疗队员们的抗疫日记:再见,武汉!

院前的樱花开了,出院的病人多了,武汉正在好起来了。


不知不觉,头发又长了,援汉一个月,我们又理了一次头。上次理发时,初到武汉,那时与病毒的抗争还格外艰难。


如今,确诊人数、疑似人数和住院病人数的下降,方舱医院的全部关闭,极大鼓舞了我们这群还在奋战的人。


厦门清零、福建清零...好消息接踵而至。


截止今天,我们所在的病区,已收治117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69人,是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内出入院人数双第一、疑难病例讨论数量第一,并率先开展心理干预治疗。


从初来乍到的不安,到现在已能独当一面。但每当闲下来,便开始想家。队里的孩子们都很想家,只是没有说出口,我也是。


想念厦门的喧嚣,想念家中的亲人,甚至那条总被我吐槽的仙岳路,我都想念!


宝贝,爸爸说过等打败了小怪兽就回家。爸爸没有食言,小怪兽快被打跑了,我们很快便能回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