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什么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熠熠朵拉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数学素质能力培养的问题。它包含分类,比较,排序,空间,方位,空间等。

如数与数之间的比较,可以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热冷,硬软等。但是这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需要通过和具体事物建立联系,帮助幼儿理解。

如:身高,首先目测宝宝,妈妈,爸爸身高,得出宝宝矮,妈妈爸爸高,爸爸最高。再通过指导宝宝测量自己身高,妈妈身高,爸爸身高,并读数,让宝宝了解高矮和数据的对应。

再比如冷热,一盆凉水,一盆热水,首先让宝宝用触觉感受水温,告诉冷和热。然后再指导宝宝可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得出具体数据。

生活中关于数学启蒙其实蛮多的。


Tiger的英语启蒙之旅


我是这样教孩子的,说一些他感兴趣的,糖果,你现在有一个糖果,妈妈再给了你一个,那你现在有多少个糖果,这样孩子不抗拒。减法也是这样减的,你本来有两个糖果,现在吃掉一个了,还剩下多少个。我就是用这种方法让孩子知道数和数的增减的,所以我家孩子现在大班已经熟练,20以内加减


宝妈知多点


在学龄前数学启蒙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叫“数感(Number Sense)”,培养孩子的数感,是数学启蒙的第一步,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很多容易“不到位”的地方。

比如传统教学中,喜欢用孩子能从1数到几,来判断孩子的数感能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单纯数数虽然是数感的一部分,却不是孩子数感的全部,孩子能够顺口溜一样数数,也不意味着数感已得到充分发展,更不是衡量数学能力的标尺。

孩子的“数感”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孩子能够理解数字的意义,并且能用多种方式来表示数字,可以在具体情景中把握不同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并且进行简单恰当的运算,知道总和和缺失,并能够作出一定的合理性解释。

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掌握数感的过程,也同样需要循序渐进。一是要符合年龄段的发展特征,二是最有效的方式是采用玩中学,将知识和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孩子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能力。

所以今天我就再针对性谈一下,如何根据不同年龄的阶段特征,来帮助孩子对数字产生兴趣,并且形成相关的运算和思维能力。

1~2岁 建立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正如开头分享的妈妈留言,很多一两岁的孩子,可以顺口溜一样,从0数到20都问题不大,但是真到了要对着苹果数数的时候,却经常都乱数一通,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孩子并没有真正了解数字和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乱数数”的孩子来说,数字其实和名词没有啥区别,孩子只是机械地背下了这些数字。

所以真正到位的数学启发,也包括我们和孩子玩数数游戏时,一定要记得,言之有物。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数学对话很关键,只有让孩子明白,1是和某个物体有相关性,孩子才能够建立正确的逻辑,去运用数字。

比如我和两个孩子都进行过的数苹果游戏。准备步骤很简单,先把一个盘子装满苹果,摆好数字卡片,接下来便可以针对性地和孩子示范相关语言:

告知“1”的意义:来,Eric,我们拿一个苹果放桌子上,这是1个苹果。告知“2”的意义:我们再拿一个苹果放桌子上,现在这里有2个苹果了。来,我们数一数,1,2,2个苹果。

告知“3”的意义:我们再拿一个苹果,哇,有三个苹果了,我们数一数,是不是3?1,2,3,真的是3个苹果哦!

以此类推4,5,起初我们可以让孩子数到5,之后再慢慢数到10,一步一步增加数量,记住回答的时候,一定要完整地描述“量词+名词”,比如“1个苹果”、“再加2个苹果”,同时可以用手指指给孩子看,示范效果会更直接。

截图自「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实践课:数学启蒙·水果自助沙拉(46-48月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数数,认识数字,还可以帮助孩子在脑中将数字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数字代表含义的认知。

2~3岁 了解不同数字的相对大小关系

当孩子用数字来进行运算时,最开始是围绕“现在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是否相等”来进行。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比较,能够识别数字之间,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的关系。

结合实物、运用情景的方式,是在生活中随手拈来的“玩中学”环境,我们可以运用“观察—提问—总结”这三个步骤,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感知这些关系。

观察:拿出5个苹果,分别放到两个盘子里,一盘3个,一盘2个,引导孩子先进行数数,再进行观察:“这盘有3个苹果,这盘有2个苹果。”
提问:“哪一盘的苹果多呢?多出来几个呢?”
总结:帮助孩子把3个苹果的那盘,摆成2个苹果和1个苹果,让孩子更容易看出:“两个盘子相比,左边的盘子比右边的盘子,多了1个苹果”。

如果结合教具的话,我们可以同时启发孩子,去留意抽象和实物的对应关系在其中的运用。以“小狗天平”来做示范,系统的引导过程是这样的:

  • 预热步骤:

拿出小狗天平,一边摆放数字,一边摆放小狗,数字是抽象概念,小狗是实物示范。

  • 准备预热的素材

选择这款教具是因为它产品设计的用心之处,数字1的重量和1只小狗的重量相等,数字2的重量和2只小狗的重量相等。实际上这个处理是帮助孩子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让孩子更形象地理解“=”、“”和“”的效果,如果答案有误,天平则不会保持平衡。

第一步,观察:把数字1和1只小狗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端,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天平变平衡了哦,数字1对应的就是1只小狗。” 还可以换不同的数字,让孩子试着放入对应数量的小狗。

第二步,提问:把数字1换成数字2,另一方依然是1只小狗,这时候天平倾斜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启发孩子:

“你观察到了什么?”(引发思考)
“这边是数字2,这边是1个小狗,2掉下来了,为什么呢?”(现象探讨)
“天平倾斜了,怎么让它变平衡呢?”(延伸问题)

举个例子,当我们和孩子进行详细描述的时候,要注意解释因果关系,比如引导孩子:“这边是2,这边只有1只小狗,数和量就不对应了,所以天平倾斜了,怎么让它变平衡呢?”

第三步,总结:当发起提问和讨论后,就可以接着引导孩子加入1只小狗,进而观察情况。

数字2对应2只小狗,天平又变平衡了,引导孩子总结,“数字2对应的就是2只小狗呢,所以当数与量对应的时候,天平就平衡啦”,以此类推,孩子就会直观地理解数与量的对应,以及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了。

这种情景类、孩子可以自主参与的数学启蒙方式,是非常有益的。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解决问题,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有趣很多。

3~4岁:掌握对抽象符号的理解

当孩子认识了具体的数字代表的具体意义、能够比较数字大小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展孩子对数学的感知,让孩子试着理解抽象的数学运算。

孩子能在抽象符号(数字)和实体物品(东西)之间,游刃有余地进行运算,比如:

孩子知道抽象符号3-2=1,对应的是三颗星星的运算演示图,换成其他的物体也不影响孩子的推算。

孩子能够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数量之间的加减关联,无论是换成方块、圆点、还是数字、还是混在一起。

孩子还需要理解,一定数量的物体可以分解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同时这几个部分又可以组成一个整体。

掌握这条核心概念是孩子进行抽象数运算的必要条件,孩子需要明白,较大的数包含一些较小的数,比如数字6可以拆分为两个数字3,或者一个1,一个5,又或者一个2,一个4。

数学启蒙在这一层面的时候,基本上大多数更系统的学习,都会借助于教具,因为题卡丰富、素材多元,并且数学启蒙的体系是很系统的,这个系统性,是最关键的指标,很多好的教育品牌,其实最核心的还是其研发体系,也是产品最有价值的地方。

实际引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点,孩子的学龄前启蒙都无法一蹴而就,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替换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从下面这几个梯度来开展:

  • 单纯认识符号

我们先试着用画出物品和运算符号,依然用图画代替数字的卡片,来给孩子过渡。

认识运算符号

让孩子自己挑选数字,探索正确答案。

孩子可以自己试探答案,增加乐趣

  • 加入抽象数字

当孩子明白了加减和等号代表的意义后,再把卡片中的一部分图画用数字来代替。

加入抽象数字

用实物和数字混搭结合在一起,知道总和和缺失,并能够作出一定的合理性解释。

数字和实物相结合,加深数字认知

  • 认识抽象算式

最后脱离图画,让孩子用抽象的数字、符号来进行运算。

认识运算符号

或者直接进行纯粹的数字计算。

认识抽象数字运算

这种情景类、孩子可以自主参与的数学启蒙方式,是非常有益的。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解决问题,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兴趣,让学习数学变得有趣很多。


决定学习效果的,真不仅是学习内容,怎么学的过程,更为关键。

没有盘活的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死知识。就好像我们高考完后,多少曾经死记硬背过的内容,很快被我们遗忘,反而是工作中我们时常运用的内容,成为我们现在的习惯养成的一部分。

数学启蒙也同样如此。孩子的学习需要在生活情景中进行,只有在生活中多运用数学,孩子才会发现数学原来那么有用,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

即使是最简单的数数,我们也可以带着孩子理解数字存在的意义,进而理解数字代表的意义,这也是帮助孩子进行内化的理解,这便是循序渐进的数感学习。


猪猪糖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吧

首先需要学会念1到10吧,可以点一下头数一个数,或者数手指;宝宝可以跟着大人一个一个数的说出来就差不多了,一下子就从一到十数通顺对宝宝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接下来就是通过宝宝感兴趣的玩具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具体怎么做呢,可以挑宝宝最感兴趣的玩具数数开始,有些宝宝喜好小汽车,有些宝宝喜好积木、糖果、水果这些都可以。给宝宝一个可以装玩具的容器,数上两三个玩具再反问下容器里的玩具有几个,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开始思考了。

如果宝宝可以数对的话,家长们记得给宝宝夸奖哦,没数对也记得给点鼓励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