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被裁後,我才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公司留下來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災難,讓新的一年出現了很多“新的開始”;有公司開始轉行,比如轉行製作口罩,轉行做線上教育等等;也有公司開始破產,很多線下機構都關門宣佈破產;還有更多的公司正在上演著降薪裁員。

疫情被裁後,我才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公司留下來

沒想到“丟飯碗”的事情這麼快就發生在我身邊,我們單位的後勤主任,和我們各個部門都很熟,人稱趙大叔;當新年返工宣佈人員的時候,我很驚訝為什麼沒有趙大叔的名字,後來才知道他被裁了。

對於這個結果我們都很驚訝,裁誰都不可能裁他啊,他可是老闆身邊的紅人,老闆有酒局的地方都會帶上他,關係好得不是一點半點;而且他在各單位部門也混得好,都說他很會做人。

連他都被裁了,那我們豈不是也自身難保,為了這事我思索了一晚上,從趙大叔的個人身上,再到老闆的想法,漸漸的我總算知道原因所在。

穩定的能力才能保證穩定的工作

據統計,現在公司的壽命遠遠低於人的壽命,換句話說人們將來需要換一份或者多份工作;或者公司遭遇突變,就像這次疫情導致大量公司破產,這時候我們不得不去另謀生計。

疫情被裁後,我才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公司留下來

很多KTV、酒吧宣佈破產,轉讓場地

大部分的線下培訓機構因不能支撐鉅額的場地租賃費、教師工資已宣佈關閉

此時我們單位正在經歷這場危機,為了渡過這場浩劫,不得不降薪、不得不裁員,而裁掉的那些人在老闆心裡有一個標準。這時候唯一能決定你去留的就是你是否有價值,換句話說就是你是否有沒有能力。

能讓我們穩定的,只有我們的能力;不要等到輪船漏水時,你才發現自己不會游泳。

股神巴菲特說過:只有當潮水褪去時,才知道誰在裸泳。

不管外界環境、時代如何改變,我們要做到是不管走到哪兒都有飯吃。

要想讓自己能持續有飯吃,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斷精進學習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它們才是讓你“穩定”的根本。

要想走得更遠,需要勇於不斷打破舒適區

趙大叔經常跑來找我幫他做表格,我也常和他說,這個很簡單的,我教教你就會了;他就說:“這些高科技你們年輕人才學得快,我都那麼大年紀了學不會這個”。

拒絕學習的人都是在拒絕進步,一個不進步的人遲早會跟不上公司和時代的發展,也遲早會被公司和時代所淘汰。

曾經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毀掉一個人的方式很簡單,只要給他一個安靜空間,一根網線,外加一個外賣電話。

這話說得很真實,它闡述了人的本性——懶惰;人們總是喜歡待在讓自己舒適的環境中,一旦適應並且沉迷於舒適,那將會無法自拔,他的思維和能力也將停滯不前,時間一長,就會變成廢人了。

我有個大學室友,畢業後進入新東方做講師,雖然每天很忙,但他每週都能抽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音樂。除了備課,他的時間就是彈吉他、唱歌,偶爾還跑去天橋下自彈自唱。

疫情被裁後,我才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公司留下來

兩年後,他離開新東方,自己做了個音樂工作室,事業也發展得不錯。

在該奮鬥的年紀,我們不應該選擇安逸;當你選擇打破自己的舒適區,那就意味著你再走人生的上坡路,它們會體現在每個人的精神狀態和氣質上。同樣,當我們每天隨波逐流,不再挑戰自己,就是年紀不大,但心已衰老。

青春是拿來折騰打拼的,過好自己每一天,用最好的姿態,迎接明天;

青春短暫,時光亦然,總要抓緊一分一秒,才能不虛此生。

時刻保持警覺,不要想著事情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我們總認為有些事情跟我們沒關係,直到事情發生在我們頭上時,才發現自己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每天領導安排的工作,你是否想過裡面有一點小錯誤領導是不會發現的,就算髮現那也只是小錯誤,不會有事的。

我就有這樣的情況,剛入職場時我很粗心,領導要去的文件、數據等東西總是缺斤少兩;好在領導狠狠批評了我好幾次,我才徹底改過來。

而職場上很多人就經常抱著這樣僥倖的心裡,他們不知道的是,每個人的做事、價值,在老闆心裡都有一杆秤,關鍵時他會根據這桿秤來決定你是否還有價值。

疫情被裁後,我才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會被公司留下來

最後的道理

這世界每天都在變,所謂的穩定,本身或許就不存在;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本身,所以唯有每天努力奔波,才不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希望我們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義,在明白青春的本質後,勇敢的丟棄讓你沉迷的舒適區,用自己的身體去行動,不斷打破,練就自己穩定的能力,才能在這個不穩定的時代,保持穩定的飯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