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政府在晚年修建铁路时,为何会有巨大的争议?

云胡说历史


晚清时期的铁路修建总体上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根据相关的记载,在1912年,也就是在清王朝彻底没落的时候,全国的铁路总程才不到一万公里。也许大家对于这个数字并没有太大的概念,那么大家应该清楚,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铁路里程便已经接近三十万。

那么,从1840年国门洞开来计算,清朝与世界接轨也已经有七十多年了,并且期间也有过中兴之象,为何却迟迟没有跟上西方列强的步伐,反而越发地拉开了差距呢?



清政府的固步自封

我们知道,晚清政府最让人诟病的便是其狂妄自大与不思进取。长久以来的太平生活,已经让晚清变得麻木,尤其是传统思想束缚与禁锢,就算是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大体上也是报着各玩各的态度。所以对于所谓的铁路修建,晚清政府的兴趣说不上太大,无非就是敷衍敷衍罢了。

当然,不能够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晚清政府官员认识到了“西方器物”的厉害,比如处于核心的恭亲王奕䜣,地方上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故而便有了后面的洋务运动。但是,也只是仅此而已,没有掀起更大的浪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革新最大的阻力,正是内部的保守。

所以,在大趋势上,洋务派虽然一直主张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在具体落实上,确实备受掣肘的,处于有心无力的一个状态。所以我们也能够看到,在修建铁路这个问题上,洋务派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小心翼翼,因稍有不慎便容易引火上身,受到政敌的攻击。



传统经济结构的制约

晚清时期实际上仍然处于农业社会阶段,体现在交通工具上也大体上还是人力或者是畜力作为动力。说好听一点这是环保,然而再说难听一点,这便就是落后了,因为以当时的社会条件,做什么事情都是环保,压根就没有环保这个概念。所以,也正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交通运输产业,那些车夫、轿夫实际上就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者。当然,除了这些靠此生活的人之外,还有很大部分的达官贵人,同样也是利益者,不大愿意去改变现状,故而也导致铁路修建很难真正铺展。



再者,铁路的修建同样涉及到一些农户、地主的利益,毕竟在当时来说,土地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说是自己的“命根子”也不为过,所以根本不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交出去用于修建铁路。更何况,火车所发出的噪音,更是令人难以接受,故而将其视为不祥之物,大肆诋毁,强烈抵制,而这便又能够令得朝堂之上的保守派有“忧国忧民”的话题。所以,对于修建铁路这件事情,还是那句话,万事开头难,没有及时地转变观念,做的再多也是枉然。


妙龄老翁谈历史



其实前面的回答说是由于清朝固步自封、会造成国家不稳定、传统的封建迷信、传统的经济结构等等原因造成无论是清朝政府还是民间,都一致反对修建铁路。说的很有道理,但雪峰居士再说点别的原因,或许这可能还是当时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内心最为真实的写照。

晚清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反对修建铁路的时间段,大概是在“19世纪60年代—甲午战争”这一段时期,时间跨度大约30余年。

清朝廷

晚清时期,朝廷之所以反对修建铁路,主要还是担心洋人迅速控制内陆,清军反应不及。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船坚利炮让晚清朝廷和民间都见识到了列强的强大,故而才有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而列强主要是通过船只航行运输兵力,进行跨区域作战,并且率领军舰沿长江溯流而上深入我国腹内。

船只抵达中国任何一处就必须有水,吨位大的有些地方就去不了,总体来说洋人依靠船只航行中国的地方有限。然而,铁路是完全的陆路产物,一旦大地上铺满铁路,列强就可以通过铁路源源不断深入中国内陆,像要求沿海沿江城市开商通埠一样,也会要求内陆城市如此。

如此一来,整个天下都将是洋人的天下,而不是清朝廷的天下。故而,清朝廷反对修建铁路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洋人,害怕洋人的势力通过铁路能够迅速抵达全国内陆各地,清军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沿江沿海至少还有炮台加以防范。

民间

晚清时期,列强来到中国无非就是攫取财富、掠夺资源,但同时也不会忘了烧杀奸淫。因此,武器比清军先进许多的洋人,当时危害还只是沿海地区。可是,洋人一旦拥有铁路,就可以源源不断运兵深入内陆掠夺民间财富和资源,并给予烧杀奸淫于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因为害怕洋人、担心洋人,反对修建铁路也是在情理之中。民间不得不忧虑,铁路沿线的安宁都要被洋人所打扰,祥和宁静的村庄也会因为铁路修建而洋人来了,而永无宁日……,这些都是民间所担心的、所害怕的。

可见,民间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内陆害怕洋人通过铁路抵达后而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掠夺自己的财富。



雪峰居士


在古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非常强大,直至近代西方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才慢慢落后于世界,而这个时候正值中国的清朝。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领先世界,同时期的清朝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模式。也就是在1840年,崛起的英国挑战东方古老的国家——中国,即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结果我们很清楚,清朝战败,以答应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屈辱条件与英国议和。

也是自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最著名的莫过于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而蒸汽机车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必然被清朝注意到的,那么与蒸汽机车配套的铁路也该在鸦片战争后不久被清朝注意到。明明修建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但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民间都反对,1872年同治帝大婚时英国就打算修一条铁路给皇帝当生日礼物,却被拒绝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晚清时期修铁路在国内有那么大争议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封建迷信束缚了统治者和百姓的思想。中国第一条铁路是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在上海擅自修建的吴淞铁路,因为是擅自修建,所以铁路通车后就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敬天的,碰到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就会说是天意,也相信山川河流皆有神灵。就连满清统治者也是十分迷信,清朝入关后就封禁了长白山地区,因为满清认为他们的龙脉在长白山中,所以禁止汉人入内以防龙脉遭损。而修建铁路则需要遇山开山,遇水建桥,这是得罪神灵的做法,势必会引起百姓和清政府的反对。所以这条吴淞铁路仅仅运行16个月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修建铁路不利于国家稳定。清朝与其他古典王朝一样,实行的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模式,而且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百姓都世代居住在自己的家乡种地为生,没有多少机会外出,社会也就相对稳定。但是铁路修建完成后就会促进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都会随之频繁,就会打破原有的经济模式。可传承千年的经济模式岂是说改就能改的,清廷也没有更好的措施来解决人口、货物流动后可能产出的问题。与其面对未知数,不如保持现状,社会稳定满清的统治地位才会稳定。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狂妄自大,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还以吴淞铁路为例,这条长达14.5千米的铁路修建好后在世界铁路史上颇有名气,毕竟是中国大地上第一条铁路,按道理满清统治者应该好好利用这条铁路发展经济才对。可惜铁路运行后当地人觉得声音太大,影响他们的生活,官员也认为这条铁路将原本宁静的地区破环了,顾而觉得铁路毫无用处。朝廷也接受了这种观点,鼠目寸光的清政府此时根本看不出建成完备的铁路体系对国家有多大好处,他们还是喜欢以前的交通方式。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势必会被新社会淘汰。

李鸿章在同治年间就提出“中国遇到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可见他对世界大环境还是有一定认知的,可惜清政府依旧固步自封,机遇和挑战往往是并存的,清政府在大变局的冲击下没有抓住机会,近代化路程行进缓慢,最终被历史淘汰。而清朝救国图存的洋务运动失败,也是因为清政府不正视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改革旧有制度体系,最终在甲午战争中完败于日本,致使洋务运动破产,清朝再无翻身机会。


风尘讲历史


1872年10月,同治皇帝大婚,英国公使打算专门在北京城外修一条铁路,作为庆祝同治皇帝婚礼的礼物,但是却被皇帝拒绝了。从19世纪60年代到1894年甲午海战失利后,这将近30多年的时间,满清执政者一直对于修建铁路存在争议,并因为陷入长期激烈而矛盾的讨论。为什么满清政府会对于修建铁路,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视而不见呢?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传统的风俗迷信导致困难重重

中国自古由于信息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便会归结于神灵。人们相信山川河流,都有神灵存在,所以人们一直对名山江流都有敬畏心理。

对于朝廷统治者来说,深信龙脉等传统迷信的说法。他们深信每个王朝都有属于各个朝代的龙脉,满清政府在取得天下之后就对长白山进行封山,不准外人前往。这就是深信长白山就是满清政府的龙脉所在,所以对于任何危害名山的做法便陷入无限徘徊当中。

修建铁路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得罪山灵,惊动龙王的做法,势必会引来报复。铁路在晚清时期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破坏传统的行为,加上人们的观念相对迷信保守,所以推动起来是困难重重。

二、政府出于国家稳定考虑,不支持修建铁路

满清政府建国后,采取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统治政策。这种方式使得人员地理位置相对稳定,避免了因人员流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铁路能够促进交通线路的完善,加快人口和货物的流动,打破传统的经济和管理模式。一旦铁路修建而成,全国的人口、货物、资源的流动便会大大加强,势必会冲击和淘汰现有的社会运转体系。面对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满清政府并未有好的解决方法来面对这种变局。

就连一向支持洋务改革的曾国藩也对修建铁路进行了强烈反对,曾国藩认为修建铁路会产生新的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比如铁路修建成功,会导致车夫和运河工人失业,这些人一旦聚集在一起就是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当时内外飘摇的满清政府来说,他们不希望再出现新的社会矛盾来影响内部的统治。所以,满清政府执政者出于国家稳定考虑,不支持修建铁路。

三、满清政府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1876年6月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和江湾路段的营运铁路,简称“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是一条从上海闸北向北通到吴淞口的窄轨轻便铁路,长14.5公里,在中国以至世界铁路上颇有名气,因为它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

这条铁路修建后,官员认为影响了地区的宁静,百姓们也抱怨说影响了生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铁路毫无意义。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整个国家都觉得现存的体系完全没有必要替换,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习惯过去的交通方式,认为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百无一用。最后这条铁路被清政府进行赎回,并且很多铁轨都扔到了海里,以示对神灵的敬畏。

满清政府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思想里面,对于新生事物的出现抱着不认可,不接受的态度。习惯于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的自我沉醉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支持铁路的修建。

总结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世界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外界各国都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满清政府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荣耀当中,不能自拔。尤其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满清执政者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现代化之旅。

满清和当时的日本都遭受到了外敌侵略,在这种背景下,都不约而同的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满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开启的时间非常接近,但是“明治维新”成功了,“洋务运动”却失败了。

我们通过修建铁路的例子就可以发现,满清政府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制约修建铁路甚至改革失败的原因之一。


诧寂说史


18至19世纪末,西方各国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功跻身世界强国。相比之下,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古老国度施行着“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和因循守旧让原本强大的国度逐渐脱离先进的生产水平和发展趋势,迈入了一段落后、灰暗的时期。其中,满清政府在晚年修建铁路的问题上态度和争议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封建、落后思想“愚昧”百姓。

两千多年的封建、落后思想在晚清时期依然占据了社会主导地位。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修建铁路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那个时期,上至皇权贵族阶级、下至普通百姓,大多数人都认为修建铁路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第一、打扰先祖安息。

修建铁路势必要大兴土木,不管是官家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坟地多少都会被占用。这种行为不但是不孝,更是对于先祖的大不敬,会打扰和影响先祖的安息。


第二、引发灾难。

修建铁路的工程浩大,甚至还有可能破坏风水,给一方生灵带来灾害。修建铁路是所谓的“开辟所未有,祖宗所未创”,这是一种不好的预兆,会给整个大清带来灾难。

与当时世界先进发展局势脱轨。

满清政府之所以对修建铁路存在那么多的争议,还考虑到了百姓营生问题。铁路一旦开通运营,势必会造成一部分的车夫走卒失去工作。相当于减少了许多“就业岗位”,容易引发社会动乱,影响国家稳定。况且铁路和火车都是铁疙瘩,与马匹、行人相撞磕碰容易触发人身伤害事故以及财产损失。持有这种观念的人也不在少数,但他们却并没有想到铁路的建成和火车的运营同样也会提供很多新的就业岗位。而且铁路和火车还能大大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这是与当时世界先进发展观念和局势脱轨的明显体现标志。


当然,长期以来墨守陈规的保守思想以及排斥先进发展观念是阻碍满清政府决心修建铁路的重要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满清统治者要维护既得利益,防止出现利益外流的不可控局面。

以上是月关略萌独家原创回答,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吐槽和关注走一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