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說:誰都有一技之長,可有人一生都沒弄清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尼采說:誰都有一技之長,可有人一生都沒弄清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讓我們和尼采一起思考那些人生的重要問題


每個做家長的,每個做師長的,甚至是去做董事長的,都面臨一個問題。應該把精力更多地花在放大員工、學生和孩子的長處呢?還是用力去彌補他們的短處?

01特長

關於一技之長,大哲學家尼采有這樣的論述,記載在《人性的和太人性的》一書中:

無論是誰都有一技之長,而且這一技之長是隻屬於他自己的,有些人很早便發現了自己的特長,並利用特長取得了成功,有些人一輩子都沒弄清楚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尼采說:誰都有一技之長,可有人一生都沒弄清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你真的很清楚自己的特長嗎

十年前,是沒有看清楚這一問題的。,過了40歲之後才慢慢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怎麼努力,我們都沒有辦法十全十美。

如果把精力花在去彌補自己的短處,去強化自己那些不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可能是非常不聰明的一個辦法,不如把精力和心思都花在自己最擅長的地方,最喜歡的地方,把自己最擅長的地方放大到極致。


02放大

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幹什麼的,都會有一個共性。第一,要放大自己的長處,做強自己的長處;第二,要銷售自己的長處。

這句話怎麼理解?我們要把自己最擅長的能力,最富裕的資源,去銷售給別人,交換,然後再去採購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短處。

你看,所有人是不是都在銷售長處和購買別人的長處,不停地循環往復中過完這一生。


尼采說:誰都有一技之長,可有人一生都沒弄清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超出常人的力量


03合作

再回到我們漢語中這個“人”字,一撇一捺,撇很長,捺很短。很佩服我們中國的祖先造字。

那個“撇”,就可以理解為我們自己的優勢,我們自己的長處。那個“捺”,短的,就可以比喻為我們自身的短處和我們不擅長的事情。

我們是這樣,有長有短。別人也是一樣有強有弱,所以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協調合作和配合。

中國的儒家最偉大之處就是提煉出了這個“仁”字,你在這方面長,我在地這方面短。我在這方面短,在那方面長,兩個人交換,合作配合。二人為“仁”。

仁德的“仁”是不是個樹人旁,旁邊加個二。人和人不是你選擇不選擇的問題,喜歡不喜歡的問題,你要想有更大的成就,想要過得好一點,甚至你想活下去,你都得跟別人合作。


尼采說:誰都有一技之長,可有人一生都沒弄清自己究竟有什麼本領

放大自己的優勢才有資格整合別人的長處


04銷售

回過頭來,做家長的真的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有必要讓孩子去做三好學生,讓所有的科目都平行發展。從考試角度來講,可能對他有好處,但是從長遠的人生的發展來說,可能是弊大於利的。

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優點上,同時有意識地培養他跟別人互動,整合別人能力的能力,會不會更好?

做董事長的、做老闆的,手底下的人才,誰會是全才呢?能不能發現每個人的最長處,設計和規劃、培訓放大他的長處,同時又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他的短處。

這樣,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無論是員工還是老闆,最終的效益都是最大化。

一句話,人應該發現自己的長處,放大自己的長處,銷售自己的長處,然後再去購買別人的長處,從而讓自己的成就更大,幸福感更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