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伴隨疫情陰霾的逐漸消散

人們渴望生活儘快恢復正常

尤其是一些“吃貨”群眾

早已按捺不住,摩拳擦掌了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國人不但愛吃、會吃,也敢吃。但經此一疫,讓很多人對於健康飲食問題加以重視。特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通過以後,人們在聚焦野生動物保護現狀的同時,開始對濫食“野味”的陋習進行反思。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面對史上最嚴“禁野令”,有人不禁要問:到底什麼是“野味”?如何區分“野生動物”與“家畜家禽”?牛蛙、甲魚等“野味”被列入禁食名單?野味滋補的“偏方”靠譜嗎?

  在此,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一一解答這些困惑和問題。

科普篇

  1.食用人工養殖的“野味”安全嗎?

  說到“野味”,很多人會想到天鵝肉、穿山甲、熊掌……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但實際上,遠離野味不分保護級別。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合法養殖野生動物,表面上不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普遍存在野外獲取種源,或證件合法但來源非法的“盜獵洗白”問題,未必符合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

注意這些不能食用的“野味”

獸類:野豬、野兔、黃麂、狍子、竹鼠等

鳥類:麻雀、斑鳩、野雞、野鴨、大雁等

兩棲類:各種蛇類、青蛙、蟾蜍等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2.如何區分“野生動物”與“家畜家禽”?

  按照有關定義,野生動物指的是大自然環境下生長且未被馴化的動物。豬牛羊雞鴨鵝等動物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已成為家畜家禽,不屬於野生動物範疇。

  需要明確的是,農業農村部目前已起草制定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將會盡快報批公佈。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所列允許食用的動物種類,其人工養殖種群是被允許食用的,但其野外種群和該目錄以外的其他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均屬於禁止食用範圍。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圖片截取自《中國畜牧業》雜誌

闢謠篇

  謠言1:牛蛙、甲魚等“野味”被列入禁食名單

  近日,一份網傳名單顯示,牛蛙、甲魚等被禁止經營銷售。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真相:禁止食用野生動物不存在“黑白名單”。

  而且,農業農村部已明確中華鱉(甲魚種類)等大部分養殖龜鱉,以及牛蛙、美國青蛙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等名錄,按照水生物種管理。也就是說,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類,以及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兩個引種,可養殖食用。

  謠言2:吃猴腦益智,吃熊膽補膽

  有些人吃野味的心理在於想要“以形補形”,即吃野生動物的某些器官組織,以期達到補益人體相關器官組織目的。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真相:執迷於“以形補形”會害人害己。實際上,古醫籍裡既有“心補心”“肺補肺”“肝補肝”“腎補腎”之說,也有“腸傷腸”“髓傷髓”“血傷血”之論。如“腸傷腸”指烹飪不得法或食用過多導致腹瀉;“髓傷髓”最初指吃羊和豬等動物腦髓會導致男子性功能障礙甚至生育能力下降,後清代醫家章穆指出,不單羊腦、豬腦損人,所有家生、野生動物的腦髓皆在此列;“血傷血”則指多吃動物血會導致腹瀉。此外,如今坊間流傳的幾則“以形補形”的說法更屬今人發揮。如“以皮補皮”,就是現代人知道了膠原蛋白對保持皮膚彈性作用後的盲目附會。

  謠言3:穿山甲的鱗片可治百病

  很多人殺害食用穿山甲是覺得它有藥用價值,尤其是鱗片被傳“包治百病”。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真相:穿山甲的鱗片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並沒有特殊醫用價值。通俗點說,吃穿山甲身上的鱗片和食用人類的指甲並無異樣。對人類來說,穿山甲的最大價值是它們在維護生態平衡上的巨大作用。

  謠言4:野生動物更有營養,具備滋補功效

  一些商家為了達到賺錢的目的,藉助各種手段大肆宣揚吃野味的好處,比如“吃鹿能夠滋陰壯陽、強身健體”“吃老鷹頭能治病”等。

弄清“野味”真相 別讓“吃貨”變“吃禍”

  真相:這些說法缺少科學依據。營養學家曾將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的營養成分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相差無幾。在很多時候,吃野味不僅達不到滋補的目的,反而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更大的傷害。

  綜上所述,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雖無特殊之處,但卻有人仍樂此不疲。究其根源,恐怕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多的還是一種獵奇顯擺的心態。

  在此,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臺提醒廣大網民朋友,為了您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為了生態平衡,請不要相信野味能滋補,不要食用野生動物。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北京青年報、新民晚報、澎湃新聞、紅網等

阿勒泰地區網絡舉報

舉報電話:0906-2317252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官方微博:@阿勒泰網絡舉報

官方微信:阿勒泰網絡舉報(微信號:altwlj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