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酒鬼,約嗎?

吃貨、酒鬼,約嗎?


昨天是春節以來,第二次外出喝大酒,爽死了。於是,滿懷豪情地揮筆寫字,寫了一張“食神、酒仙。”完成後,自以為字寫得還看的過去,但句子太雅了,有點裝逼,不是我的風格,重新再寫,就是題圖上的這張“吃貨、酒鬼”,哈哈,對了,如果用上海話來唸,感覺就更好了。


新冠肺炎的疫情還沒有解除,市面已經恢復到以往的鬧忙,好一點的餐廳酒樓、卡拉OK、洗腳房基本也恢復了營業,生意好的餐廳,都需要排隊等位。雖然我們這一代人是從排隊中長大的,但沒有人喜歡排隊,最好就是到了餐廳立即可以入座喝大酒,到了電影院就直接買票進場。


沒想到有個老外,叫大衛·梅斯特,是個管理學專家,竟然提出了排隊心理學,他的理論解釋了人們在沒事做或者等待時間不確定等情況下,會覺得自己等了很久。當我們瞭解到這些心理後,可能會減少一點我們在排隊時的焦慮,也能幫助商家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排隊心理學認為,顧客在排隊時,如果沒事可做,會覺得自己等了很久。如果你是商家,想要減少顧客等待時的焦慮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讓顧客有事做,比如有家火鍋店,生意太好了,擔心顧客沒耐心排隊等待,就用了一招,在排隊等候中,顧客可以摺紙,折成小星星,然後在消費時抵現金。你折得越快,賺錢就越多。


顧客在等候中,如果有焦慮的情緒,也會覺得自己等了很久。特別是一些酒樓的人工叫號,很容易讓顧客覺得自己被商家遺忘了。在機場看到別的隊伍排得很快,自己排的這隊沒有動靜時,就會焦慮不安,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這時,商家及時解釋或是提供一些飲料,可以緩解焦慮。另外,不確定要等多少時間,也會讓人覺得自己等了很久,對於商家來說,告訴顧客要等多久,是個留客的好方法。


作為商家一定要以“先到先服務”為基本原則,如果不斷有人加塞,或熟人不必排隊等不公平的等待,也會讓顧客的等待失去耐心。另外一個特別現象,就是服務的價格或價值越貴,顧客就越願意等候。到街邊點心攤上,買大餅油條,讓你稍微等一下,就會氣憤填膺,到了老外開的奢侈品店,讓你在門口等著,還不是老老實實的等著?一點脾氣也沒有。


吃貨、酒鬼,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