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前段時間因為了解蘇州的美食,專門讀了蘇州本地作家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美食家》有兩條主線,一是朱自冶、孔碧霞的故事,二是姑蘇的美食,寫的是從舊社會過渡到新社會的蘇州人,無法砍斷小資產的尾巴,仍然想著法子設計和享受舊時代的飲食情趣。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書本已成,《美食家》一紙風靡,陸文夫因此成為真正的蘇州美食家。陸文夫在一篇文章《吃喝之道》中說:“我大小算個作家,我聽到了‘美食家陸某某’時,也微笑點頭,坦然受之,並有提升一級之感。”

其實,陸文夫對美食家的定義有很高的要求。作為一個美食家,首先要有相當的財富和機遇,不僅能吃得到,而且要吃得起——那些食材稀缺、做工精緻的菜餚,價格自然不菲,據說南京金陵飯店的鹽水鴨比市面上的鹽水鴨要貴2—3倍,但是其選鴨、制鴨的步驟絲毫不會偷工減料;二是要有十分靈敏的味覺,食而能知其味,品嚐味道的能力不可或缺;三是要懂一點烹調理論,不然只懂得吃,而不太瞭解各式菜餚從何而來,也是虛無;四是要會營造吃的環境、心情和氛圍,美食要與環境和心情相契合,達到食與心的完美和諧。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但美食家絕非天生,最好要有名師指點。陸文夫說,他能懂得一點吃喝之道,全是跟前輩周瘦鵑學來的。

周瘦鵑何許人也?周瘦鵑是蘇州人,生於上海,少年家境貧寒,中學時以劇本《愛之花》發表於《小說月報》,後享譽文壇,至此以筆耕衛生,是海派文化“蝴蝶鴛鴦派的”代表作家。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周瘦鵑的飲食生活有明清文人飲食的痕跡。民情文人的詩文出於性靈,特別注意日常生活的情趣,這種生活情趣,不僅是琴棋書畫,飲食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明清之際,出現了大量的文人食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袁枚的《隨園食單》。

陸文夫說,當時作家協會小組成員約有六七人,周瘦鵑是組長。組員中他最年輕,聽從周瘦鵑的召喚。周瘦鵑每月要召集兩次小組會議,名為學習,實際上是聚餐,到松鶴樓去吃一頓,每人只出四元,由陸文夫負責收付。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聚餐前,周瘦鵑都要提前三五天去松鶴樓,確定聚餐的日子,並且要指定廚師,如果指定的廚師不在,則延後時間。周瘦鵑說,不懂得吃的人是“吃飯店”,而懂得吃的人則是“吃廚師”。廚師問,今天幾位吃什麼?周瘦鵑說,隨便。其實,菜品早已點好,炒蝦仁、爆腰花、炒鱔絲、炒蟹粉等等,擺滿一大桌子。菜品多了,無法一一品嚐,於是每個人對一種菜只吃一兩筷子,用周瘦鵑的美食理論來說,既然來到飯店品嚐美食,不是吃飽,只是嚐嚐味道——要吃飽的話,到麵館吃碗麵就行啦!

「美食家」和「吃貨」的區別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