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爱孩子”中“爱”的度?

卡花都


作为父母的您,爱孩子吗?

如果看到这个题目,99%的父母肯定会说“扯淡嘛,做父母的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经过调查,很多父母(这个比例应该不低于40%),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就是说很多父母,没有掌握好如何去爱孩子的这个度。

在说这个度之前,我想引入一个话题——爱孩子的目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如何才是正确的爱孩子?

世上很多爱的表现形式是拉近距离,而父母给予子女的爱,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分离……

因此,作为称职的父母,爱孩子的出发点就要以孩子能够将来生活自立、自理、自尊、自强为出发点,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孩子属于国家,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产。

如果真得能够明白爱孩子的目的和标准了,其实爱孩子的度自然就能感觉的到了。


柏藝康


我觉得很简单,做一个有原则的父母


微微园长


我来支个招,包你满意!是这样,之所以我们把握不住这个度,是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纠结,爱过头了,怕变成溺爱,宠坏孩子,严厉一点吧,又怕孩子反叛。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的教养方式究竟要怎么把控呢?我的观点是对孩子的情感态度和要求控制程度这两个维度来平衡。


1、情感维度

用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情感、行为,什么意思呢?就是父母对孩子要充分的接纳,从情绪到生活再到行为,不管孩子是个什么情况,我们都给与支持和理解,也就是经常说的无条件的爱。

2、控制维度

爱虽然是无条件的,但是爱是有边界的,什么意思?就是父母爱孩子这件事不变,但是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处事有一定的约束,最佳的方案就是,用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帮助孩子努力达到,在过程中激励他们,鼓励他们,欣赏他们。

这两种组合方式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权威型教养方式”,是英文直译过来,听起来好像很奇怪,但是组合方式确实是这样的,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温柔而有边界”。那么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独立性强,自尊感和自信心都很好,长大后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对人也比较友好,善于跟人相处。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第一,他们可以感受到爱,第二,他们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愿意去探索和挑战,不会担心犯错,即便犯错,孩子知道父母是接纳他的。

我是痞子的蜕变,助力孩子终身成长!如果有更好的观点,欢迎一起探讨,共同学习成长!

痞子的蜕变


麻麻都有过这样的抱怨吧,怎么还不快点长大呀,这烦人的3岁,这莫名其妙的叛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滋长的?

我们真正尊重孩子了吗?我们真的理解了孩子做一件事的动机了吗?我们真的能和孩子有效沟通了吗?

孩子的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扪心自问,至少我自己做的很不足。那就让我们放平心态,学会怎样叫做正面管教!

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是我们拿出父母的威严可以走进去的。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是我们一味责备孩子可以改正错误的。

我们小时候也犯过错误,我们还是需要是父母的理解和宽容,而不是责怪和谩骂。

谁都希望被鼓励,孩子更不另外,成长中的孩子,对鼓励的需求更是如饥似渴。孩子希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是他们成长的动力。所以我们以正面向上的心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成长的道理上充满阳光雨露的。这点非常重要,任何时刻都不能忘却。

孩子成长的过程,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是我们的陪伴,能够陪着宝宝一起玩,一起乐,是一件多么意义非凡的事情呀。

应当避免的管教方式,这是我们每位父母都应该去反思的。大声叫喊我干过,厉声责骂我也做过,长篇大论也更发表过,我会停下来的。这些方法都要避免的,我们没有尊重我们的孩子,我们在促使孩子变得反叛。

多给孩子沟通吧,告诉孩子,我们不单单是你的父母,更是你的好朋友,让我们成为好朋友,一辈子。我们要经常给孩子拥抱,要拉住孩子稚嫩的手,给她力量。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多用孩子的世界观来看周围的一切,我们会找到童年的那份美好。

学习正面管教,不断在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有很多地方需要及时去改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的,不要去拿自己的孩子反复去跟谁比较的,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我们更了解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在性格方面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宝贝有个全面的认识,帮助孩子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更能适应集体生活,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的。

孩子现在的年龄段,真的会让我们笑也会让我们烦恼,懂得了正面管教的力量,相信我会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今后在育儿路上的挑战。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起点的理念和技巧,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目标。正面管教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爱孩子加油!


爱读绘本的杜老师


父母宠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多注意这几方面:

1、父母的过度“溺爱”

现在很多人认为物质生活远远大于精神健康,我只要对孩子做到有求必应,就能就使孩子健康成长,这种所谓无私的“爱”并不能给孩子日后带来稳稳的幸福,比如拿玩具来说,不少父母认为现在市面上的智力开发玩具可有效断念孩子的思维,孩子从小接触这种玩具不仅可以得到快乐,还能开发智力,一举两得。当第一个玩具出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会无比的兴奋,看到孩子的情绪后;部分父母开始“父爱母爱”迸发,频繁地帮孩子更换玩具,反而会孩子越来越烦躁。常常会出现,左手拿着汽车,右手拿着飞机,没过多久汽车、飞机都不要了,变成了玩积木,如此熟悉的场景又有多少父母回去留意呢?如此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在一个玩具上集中,导致以后性格浮躁。

2、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出现分歧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思维方式不同,通常夫妻双方在育儿理念上会有分歧,但人的天性会告诉我们,我们自己的决定才是对,我会用我的方式教好孩子。从而导致夫妻双方没有达成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这样会使宝宝无所是从,难以形成定性。

3、父母经常会因为出于“关心”,去干扰孩子

“孩子,你渴吗?先喝点水吧”、“孩子你饿吗?要不要煮东西给你吃”“孩子,快来吃点东西”等等,当孩子对事情产生兴趣时,部分父母会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不知不觉的去干预孩子的活动,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担心那个。如此的做法不但没有得到孩子的青睐,还潜移默化的在影响他们的专注性和独立性能力的养成。





小源奶爸


一般孩子们的习惯与家庭日常生活关联很大,别看孩子小他(她)模仿秀很强,从他们的眼神家长就能观察到,他(她)们非常喜欢和爸爸妈妈交流,如果爸妈经常不主重这点那么孩子就开始自由化了,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真正把握对孩子的“爱”是在3一5岁,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天真的问答家长要耐心的回答,千万不要说你不懂,拒绝回答,让孩子很尴尬。一个好学爱问的孩子将来会更聪明。这就是“爱”中的爱。


手机用户IIANG


父母对孩子的爱本就是没有理智的偏爱,父母多宠一点孩子也没问题,孩子不就是用来宠的吗?为什么一定要把握度呢,非得说爱几分才是对的,多几分少几分就是错的吗?

不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不能马虎,无论是做人做事,读书,三观上都不能马虎,从小就要立好规矩,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该怎么做。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这是规矩,去别人家要叫人这是做人,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这是做事,等等。

个人觉得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无限给,只是给爱的同时教育好孩子就好了。


晨曦妈妈随笔


每个父母都想孩子独立,认真完成作业,这是每个家庭对小朋友的要求,但是如果父母都帮着做这些孩子力所能及事,孩子们怎么样会懂事呢?所以说还是惯出来的原因,其实小朋友是可以做一些家务,整理自己的东西,桌面,你想让孩子成为人才,但保姆式的父母,最后只会毁了自己的孩子。父母怕孩子做错事,所以很多事情都帮小朋友直接决定,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未来都为孩子决定了,如果孩子喜欢音乐,被拒绝后孩子会不高兴然后不愿在跟父母沟通,因此有的孩子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父母又不理解,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了解孩子了。把孩子的一切都确定好,可是不犯错不经历,孩子怎么样知道成长,所以孩子离开家庭的照顾家什么都不敢尝试,怕错。所以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是他们需要还是父母真正需要?可孩子会感觉幸福吗?孩子会感恩这份爱吗?





小罗英文老师


爱孩子方式有很多种,都会无形中出现在我们和孩子的生活当中,怎样把握宠爱孩子的这个度,就要我们从孩子的生活习性,性格类型中掌握,自己感觉他做的事情不对,要理性的制止他,不要大声骂他,要和声和气的慢慢劝导他,讲一些做这个事的危害等,或者用别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教养孩子最关键的就是有耐性,好多事情都得从细节中开始,平时少玩会手机,多和孩子交流感情,多讲一些树立正确三观的故事,从小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点正视频


我认为这个教育孩子就是教他明是非讲道理就可以了。

别搞那么复杂,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