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当时既有兵权又有很多人支持他,为什么咸丰死和同治死后他没有想自己当皇帝呢?

匿名用户3567721


一旦他想跳出来说要当皇帝,就会一大堆大臣出来反对的。一个没这么严厉的好控制的上级,一个可能会很严厉的上级。大臣们都希望自己权力的最大化,肯定不希望鬼子六上台的。第二,还会有同样有资格的人有样学样,跳出来争皇位的。第三,咸丰还有儿子,中国传统的思想会认为他不正统。


fei637


封建皇权发展到清末,君臣、父子和夫妇之义也登峰造极,慈禧手里最大的牌是自己的儿子——皇帝,是绝对权力的最合法载体。这个载体固然年幼,根本无法发挥作用,作为母亲也才有机会代劳。以恭亲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的人精,不知道以小皇帝名义发出的所有指令所自何来?就此再举一例,1861年11月2日在紫禁城内拘捕载垣和端华时,恭亲王自己就曾手举以小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书高喊:“有王命在此!”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抓人的,还是被抓的,都不敢有丝毫反抗。任何敢违抗以皇帝名义下达的命令者,都可能会面临“天下共击之”的惨状。在荣华富贵的诱惑下,在忠臣孝子的牌坊下,没几个人敢冒这个险。



人心中的历史


恭亲王奕欣为何没有称帝:奕欣既没有多尔衮的才智,也没有曹操的魄力,比不上慈禧先发制人,

同时缺乏谋略和前瞻。

奕欣与咸丰是道光活着时最合适的两位皇位候选人。然而,道光死后,秘密立储宣布后,奕欣却与皇位无缘。说起来奕欣从各方面都比咸丰强得多,能文能武,外表形象也比咸丰帅气——兄弟两个,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咸丰个头不高,尖嘴猴腮,还在小时候摔过一回,落了个后遗症,走路有点儿瘸。这还不说,由于得过天花,咸丰还长了一脸的麻子。就这么一个无才无德而又貌相丑陋的皇帝,不仅从各方面条件上比不上奕欣,而且在执政后,好色误国,以至身死热河,跟奕欣后来对国家的贡献,更是不能比了。

“洋务运动”最初是由李鸿章发起的,在奕欣的支持下开展起来的。那拉氏慈禧太后在辛酉政变不久,对朝廷里的事务并不完全熟悉,最初只能依赖奕欣,为了富国强民,“ 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摘自百度文库)。 奕欣第一次失去执政的机会说法很多。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道光在立皇储的选择上犹豫不定,对他俩进行了两次考试。当时的奕欣和咸丰,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六岁。咸丰奕詝(柱)是排行第四,奕欣是老六。由于他们的哥哥早夭,弟弟们年龄又小,老五奕誴过继给惇恪亲王,所以奕欣和奕詝就成了两位继任皇储的候选人。奕詝的母亲早亡,由奕欣的母亲静妃抚养。由于道光宠爱奕詝的母亲,而奕詝的母亲又被太后逼死,道光便有心让奕詝做皇帝以便补偿。然而,奕欣却又明显比奕詝优秀,这让道光左右为难,只好对兄弟两个进行了考试。 满族素来就有“马背上的民族”的称号,以能战惯战统一了中国,所以围猎、比武都是他们必须具备的能力。第一场考试就是在南苑围猎。奕欣奋勇当先,不多久便收获颇丰。然而奕詝却无动于衷,半天不见动身。道光觉得很奇怪,便问奕詝:“你兄弟都打到了那么的猎物,你却为什么还不动手呢?”咸丰就按老师杜受田交待的话说:“现在正是春天,正是动物们交配的季节。如果我这时候打猎,将母牲畜们杀死了,那么它们怎么繁殖后代呢?皇阿玛总是交待儿臣要爱惜生灵,所以儿臣不忍心伤害它们啊!”道光一听奕詝的回答,忍不住大惊!发现奕詝如此“仁爱”,便打消了立奕欣的念头。后来有人就把奕詝的这个计谋叫做“藏拙示仁”。 但是道光还不死心,决定再测试他们一次。便把兄弟两个叫来,要他们说说将来自己治理国家的方略,奕欣便按照老师卓秉括的指点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道光听得连连点头,心里非常高兴。奕欣出去后,便叫来奕詝问道:“朕年纪大了,身体还有病,终究都会死去。我要是把国家交给你治理,你打算怎么办呢?”奕詝当然没有什么政见了!但他却有聪明奸诈的老师在背后指点啊!奕詝什么都不说,赶忙下跪,伏地大哭!道光大惊,便问:“你这是为何?”奕詝回答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儿臣只要皇阿玛好好地活着,天天给你尽孝,儿臣希望皇阿玛健康长寿!”道光一下子就感动了!便决定将皇位让给奕詝了!历史上将这个故事叫做“藏拙示孝。” 然而无论“藏拙示仁”还是“藏拙示孝”,足以看出道光昏庸。在道光执政期间,已经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而且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武能安邦,文能定国,奕欣文武兼备,正是国家用人之际,很明显这个皇帝就应该让奕欣当。然而道光只顾自己留恋私情,公私不分,他看重表象,其实还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啊!尽管不能够长命百岁,也想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啊!很明显奕欣与皇权失之交臂是很不公正的。这当然不是奕欣的错,而是道光的错。

奕欣在咸丰热河病死时,其实是有第二次机会当皇帝的。不过奕欣要想在这个时候当皇帝,就只有发动宫廷政变,宣布咸丰三大罪状:一、违反祖制,长住圆明园;二、让女人涉政,自己贪图享乐;三、兵败逃跑,荒淫误国。那么那拉氏慈禧、慈安及其后来的同治皇帝和顾命八大臣,只能在皇权下丧命。所以奕欣要想在这个时候做皇帝,必然会血流成河,引起朝廷一段时间的震荡。然而,咸丰误国已经在朝廷形成了危势,如果不进行一次大的清理和根治,必然会导致国家衰亡。有人说,危机,危机,危中见机。危机能够使人失败,也能使人振奋图强,察觉危机才能根治危机,治乱才能打开新的局面。何况,奕欣本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之一,本来就比咸丰有能力呢!如果奕欣心中有大谋略、大格局、大爱天下的胸怀,就不应该帮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而是自己夺权治理天下了。 从洋务运动后来被慈禧阻碍及奕欣在后期被慈禧屡次压制看来,奕欣是不该支持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的!由于咸丰昏庸,奕欣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前后,在北京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威望。不仅握有军政大权,而且还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何况那个死了也让人痛恨至极的咸丰,还曾剥夺了他的权力,逃亡后又扔给他一个烂摊子呢!在遗嘱中他却只安排了顾命八大臣,安排了两宫皇太后,却只字不提他奕欣一个字呢!如果奕欣有决断,他应该把握住第二次当皇帝的机会的。可惜,由于他缺少眼光和韬略,也与自己的哥哥一样,白白地将权力拱手让给了慈禧,以至于后来使自己受制于慈禧。 咸丰是个无情无义的兄长。都说咸丰当皇帝是个错,咸丰如果明白自己误国有错,他怎么不后悔当初与奕欣较量呢?为什么他在安排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听政的时候,唯独薄待了奕欣呢?很明显咸丰出于自己的私心——哪怕让皇权败坏到自己和儿孙手中,也不能让于自己的亲兄弟兼对手奕欣!试想,以奕欣的善良和忍让,他怎么会亏待咸丰的儿子和遗孀呢!可见咸丰之仁,何仁之有!对待这样一个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的大行皇帝,不反他还怪邪乎呢!又何况“前有多尔衮”,后有两宫篡权呢!当国家内外交困,危急四伏的时刻,政权交接急需一个坚强有力的男人挺身而出,而不是让后宫乱政!如果动动脑子,仔细想想,这个奕欣应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咸丰在热河享乐了一年,奕欣本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自己的政权集团,然后与那拉氏、顾命八大臣对峙!或者利用两宫皇太后打击八大顾命大臣,然后宣布咸丰罪状,从而打击后宫势力,以便“挟天子而令诸候”!然而,奕欣既没有多尔衮的才智,更没有曹操的魄力!也赶不上慈禧擅于先发制人!可见,奕欣虽然有才能,却缺乏谋略和前瞻,其实说到底,他还是一个平庸的人! 也难怪大清后继无人,以至于被那拉氏慈禧篡夺了政权,统治大清半个世纪!







朝闻夕记


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一直讲究父死子继,讲究继承的合法性,就算一时篡位成功也会面临执政不稳人心不服的局面!

为何恭亲王奕忻没有自己称帝?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合法性不足与天时不对。

首先,说一说合法性问题。

作为道光皇帝的儿子,在咸丰皇帝已经继位的情况下,他其实已经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的范围之外了,后续的皇帝只能出自咸丰皇帝一脉了。

咸丰皇帝在临死之前,明确指定了同治皇帝继位,同时安排了辅政大臣辅助朝政,这已经向天下宣告了同治皇帝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如果恭亲王强行夺位,不仅面临天下人的群起攻之,而且也不合兄弟之情。

恭亲王的兵权与支持,说到底是他的身份起了作用,因为他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同治皇帝的叔叔,在一定程度上是皇权的代理人,所以支持他的人,不仅是支持他这个人,更是支持他背后所代表的皇权!如果恭亲王强行夺位,那他就会成为乱臣贼子,他所代表的皇权身份也就消失了,原先支持他的人也会离他而去,那他真的得不偿失。

经过辛酉政变,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也展露无遗,如果恭亲王敢于夺位,那么这两位太后就会成为名正言顺的皇权代理人号召天下讨之。

其次,说一说天时问题。

此时的清朝,内有太平天国之乱,外有英法联军入侵之祸,正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如果强行夺位,那就更加削弱了清朝力量,那时天下还能不能坐的稳,真的成了问题!

因此,为了清朝的江山稳定,恭亲王也不会强行夺位的!




猫哥读历史


恭亲王奕䜣没能做皇帝其实很好理解,那就是在同治皇帝驾崩以后,恭亲王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被排挤出了朝政决策的核心圈子。帝国的权力已被牢牢掌握在慈禧皇太后手中。

恭亲王:爱新觉罗▪奕忻


恭亲王奕䜣之所以能够在同治初年获得“议政王”头衔,完全是因为其在“辛酉政变”中很好地配合慈禧太后搞垮了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的以大学士肃顺为首的八位辅政大臣,慈禧为了奖赏他而赐予了该头衔,这使得他能够跻身清朝的权力中心,地位仅次于慈禧和慈安两宫皇太后。

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


但是在同治四年,奕䜣就遭遇言官弹劾(此事多半是由慈禧授意,毕竟一个与先皇咸丰皇族谱系亲近又能力较强的议政王不符合逐渐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的利益),后又因其支持处死慈禧的亲信安德海以及反对同治皇帝修缮圆明园而再遭慈禧太后嫉恨,屡遭贬斥逐渐失势。此后的三十多年间,奕䜣的仕途起起伏伏,但总的来说都是被慈禧太后掌握于股掌之中。再来说军权,奕䜣一直以来都是擅长与洋人的交涉,还曾经主管过洋务和总理衙门,至于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但他从来没有像曾国藩、李鸿章那样担任过一方掌军的统帅。带兵打仗的能力是从来没有显露过的,中午战争期间,他领衔的军机处甚至反应迟钝,致使军队在战场上处于被动。这样的战局决断能力自然谈不上有掌握军权的可能了。他一生的荣辱起伏大都是由于慈禧,这样一个没有掌握过军队且一直被慈禧太后牢牢控制的恭亲王拿什么去夺取皇帝大位呢?朝臣们对他的支持更多可能还是取决于太后那段时间的态度吧,皇帝废立这种事关国运的大事当然更只能由慈禧太后说了算。

慈禧太后却是一深宫中的妇人,但她耕耘朝政以及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确是晚清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的。有点小聪明的鬼子六奕䜣是明白人,深知自己不是太后的对手,撞过南墙的他后来也并没有特别多挑战太后权威的出格举动。在其临终前,他还不忘劝导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行事不要太过激进,尤其要孝顺太后。从这可以看出,在他心中慈禧是何等厉害的角色。他不可能主动设计如何控制慈禧夺取权力这种事。如果贸然做以卵击石的举动,他就不是鬼子六了。

光绪皇帝


恭亲王奕忻一生中最好的上位机会就是道光皇帝薨逝之前的立储,可是那个时候年轻又实在的他败给了出生更好、更善于打感情牌的咸丰。此后的几十年就里,在慈禧老佛爷一手遮天的大清,他就再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真正获得皇位的机会了。

咸丰皇帝


子夜羌笛


鬼子六娶了肃顺的女儿,因此跟慈禧的关系破裂。性格决定命运。鬼子六跟曹植一样,个性十分张扬,一副天下我最屌的德行。如果他谦虚恭顺,这帝位早就是他的了。咸丰能够被道光帝选为继承人,就是咸丰表现出来的沉稳,仁孝。


静夜思160519196


咸丰皇帝死后,朝堂的力量对比是肃顺、慈禧、奕䜣,其中肃顺势力最大,是咸丰亲封的顾命大臣,此时的慈禧还不是后面那个老佛爷,和奕䜣都属于少数派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慈禧、奕䜣联合起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政治利益,奕䜣若是想自立,那就是以卵击石,会逼的肃顺和慈禧联合起来对抗他的。

至于同治死后,奕䜣早已被慈禧排除出权力中枢,不是慈禧的对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