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边销茶

安化黑茶≠边销茶

安化黑茶千两茶


边销茶不能和安化黑茶划等号,这个问题是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答案的。

安化黑茶和边销茶并不是完全的重合,只是销西北的历史比较悠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安化黑茶的产业整体逐步与边销并轨。改革开放以后,它卸下了自己的历史包袱,又逐渐析出。​

从史料上来看,晚清民国时期,即便销西北的量很大,但安化黑茶的生产也并不是完全销往了西北,还有相当一部分销往了北京,以“小京砖”为代表的产品,更是畅销华北平原。

安化黑茶≠边销茶

日本军部在20世纪20年代对安化与砖茶的调研

20世纪20年代,日本军部为了执行大陆政策,在满蒙做调研时就发现了来自安化的砖茶。在军部的调研报告里,非常详细的记述了这种砖茶在满蒙地区与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大陆政策里要占领满蒙,那么占领之后能否长期进行殖民统治,茶叶政策的执行甚是关键。

长期以来,安化茶农养成了不采二道茶的习惯,就是春天采了之后,几乎就不再采摘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因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情况,生产红碎茶满足出口赚取外汇是第一优先级,其次就是满足边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最后才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茶叶和整个社会一起,做了很多极简化的分类。在物资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保障供给都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了,其质量不能做过多的苛求。边销茶的用料等级下滑就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中国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最为动乱的年代,但是对于国营边销茶厂而言,却是幸福值最高的年代。我最近做了一组不同时期的茶工薪酬对比,60年代70年代的人,不需要考虑住房以及副食品物价的影响,和当时整个社会平行对比的时候,他们的日子是过得最好的。

现如今还在世的老一辈从业者回想起自己的过去,很自然的就回到了那个时代,就是安化黑茶与边茶重合的岁月。

安化黑茶≠边销茶

真正边茶政策大规模启动的时候,安化黑茶的千两茶就已经选择性停产了

所以,在安化,我经常听到有年轻的讲解员与人讲解:我们安化黑茶,以前是边销茶,就是销往西北边区,满足少数民族生活所需的茶。

这句话表面上没什么毛病,但那不是安化黑茶的全部!

安化黑茶除了边销史,还有贡茶史,乃至曾经深度嵌入到了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生活方式里。安化黑茶产品线里面有“三砖三尖一花卷”,三砖的历史是从1939年开始讲起的,花卷在60年代70年代被花砖替代,出现过工艺停顿。一直以来,唯一保持着不间断生产的其实就是“三尖”。

安化黑茶≠边销茶

安化黑茶天尖茶

理藩院则例及满清散佚文档中有皇帝赏赐蒙古贵族茶“一竹篓”的记录。详情见洪漠如《安化黑茶:一部在水与火之间沸腾的中国故事》

那天在白沙溪茶厂常务副总肖益平先生的办公室里,聊起安化黑茶的产品线,他站在制茶大师的视角提醒我们,要关注“三尖”现象。一是不间断生产,二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天贡尖”销往西安的量最大。

我在熟悉历史档案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整个60年代70年代,就只有西安不间断保持着调货。1967年3月15日,当时茶厂革命委员会考虑到要积极破四旧,于是将“天尖”“贡尖”“生尖”这类带着封建主义的烙印要极力破除掉,人民群众建议改为“湘尖1号”“湘尖2号”“湘尖3号”。名字换了,工艺还依然保留着。还好,这种匠人长期专注于做茶,并没有考虑这1号,2号,3号也存在着等级观念,所以没有发散思维来“革”掉工艺等级的命。

安化黑茶≠边销茶

老工艺,老车间

我也不知道那个年月在西安喝“三尖茶”的都是哪些人,较之于砖茶,不管是天尖还是湘尖1号,其用料等级更高,传统蔑篓装制工艺需要依靠人工。在追求效率,在“革命”热情下的历次技术改革中,“三尖茶”的传承,就像是在地主老财奢侈的雕花家具上贴了个毛主席语录的方式薪火暗传。

事实上,也正因为“三尖茶”的不间断传承,我们现在来回顾六七十年代的边茶岁月,安化黑茶依然不能说是完全与边销茶重叠了,至少“天贡尖”不能等同于边销。

在白沙溪茶厂1964年的档案中,一封发往外贸局的信里有这样一段话:

“在边茶方面,要求临湘蓄到红梗园顶,汉寿合理留桩,防止采摘过嫩,安化黑茶要动员群众采摘二道,以增加产量。”

这段话是在一个有关茶叶加工几点建议的报告中,很短的一段话,信息量却很大。边茶在彼时注重的是产量,并且为了达成产量,要让大家采摘粗老叶,还建议安化要采二道。

安化黑茶,只采一道的传统深入人心,因此在整个60年代的函件中,上级部门多次建议蹲点的技术员和党员干部要积极动员茶农春天要多采几道,还要采夏秋茶。从这段话的逻辑层次来讲,当时是“边茶”概念覆盖了“安化黑茶”,因此“安化黑茶”中不适应“边茶”发展思路的产品都已经被叫停了。

安化黑茶≠边销茶

摄于新疆和田地区

安化黑茶≠边销茶

产自江苏宜兴,摄于甘肃瓜州

如今,边销茶因为原料粗老问题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本质上不过是在纠正六七十年代形成的一些观念而已。我去往过边销茶的消费区,我知道安化白沙溪茶厂一直还保有一定量的边销茶生产。但是真正抵达西北消费区,深入到群众生活的空间,有时候你见到的一些边销茶,都是此前从来没有听过的一些茶厂。

在新疆,有新疆本地的茶叶公司在做砖茶,打开之后,你看到的不是茶,而是一个正方形的树枝紧压块。也有浙江一些边销茶供给过去的产品,但是在茶叶牛皮纸外包装上打着一个巨大的“湘”字,经营砖茶的店老板说,维族同胞在购买时会认这个“湘”字。

这年头,谈边销茶,我知道可能会牵扯出一些很复杂的问题。如今的边区,对于饮茶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一些老辈人还怀念砖茶的口感风味。当然,也有不少西北朋友说,他们不喝砖茶了,现在改喝安化黑茶了。我们时常在说消费升级,事实上这种升级早就已经悄然发生了。这就好像曾经风靡老成都街头的三花茶,现在也都悄然变成了“碧潭飘雪”。


图片摄影:洪漠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