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轻微体罚孩子,孩子上小学?

成都教育帮帮帮


孩子犯错应不应该轻微体罚?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结合具体情况分什么事情?还是要根据孩子犯错误产生后果的严重性下结论。虽然现在教育学家都提倡温声教育,但并不适用所有的孩子,有的孩子性格比较皮,就是我们所说的熊孩子,不打不长记性。

李玫谨教授直言:孩子犯了严重错误,不仅要打,还要注意这一点很有道理,让孩子有敬畏之心,让他们知道犯错之后被打的原因。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孩子一直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妈妈多次劝说无果,直接抢了手机,导致孩子游戏闯关失败,怒火中烧直接对妈妈拳打脚踢。这就是对父母没有敬畏心,不害怕,也不尊敬父母,造成了孩子为所欲为。

有的孩子一味跟他讲道理根本行不通,无关痛痒,觉得父母拿他们没有办法,这种情况只有打才会长记性,知道疼知道会被惩罚,这样才会有敬畏之心,不仅要打,还要有爱才会有敬。

李玫谨教授曾经说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有爱和敬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惩罚其实是一种对他的保护,当他知道怕和后果,才不敢再去做,这才是保护他的行为。

有人说打孩子不对,打不仅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还会破坏亲子关系。打当然是不对的,还要做到有爱,当他知道因为爱他而打他的时候,他会心存感激。

当然打不是最终目的,并不是说只要孩子犯错就挨打,如果一点小事经常打孩子,那他会越打越不怕,也容易让孩子的情绪产生怨恨或暴力倾向,那时候打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那犯了哪些错误就该打呢?

危害生命安全或带来重大后果的错误。

之前网络上有报道出,一个高空作业工人在清洁楼面,这个熊孩子竟然拿着刀片意图隔断绳子,幸好家长发现及时阻止,这种就是给别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属于非常严重的犯错,要是我一定会痛打一顿,并讲清其原由和需要承担的后果。

还有就是孩子犯错触碰道德底线,比如不尊重长辈,因为过度溺爱,导致根本不把长辈放在眼里,一不顺心就打骂长辈,毫无尊重、教养可言。

还有犯错屡教不改时,明知道犯错了,觉得你根本就管不住他,下次还故意这样,不是行为能力上做不到改正,而是态度问题了。

记住,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孩子,如果孩子犯的错误是父母都不希望他犯的,而且后果是父母孩子都难以承受的,那么父母就应该严厉的责罚孩子,让他产生敬畏之心。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过错,不正确的教育,这个社会就会给孩子狠狠的一击,到时候买单的还是自己。

最后,希望各位都能做一位合格的父母。


墨染青衣颜拂容


体罚没有轻微不轻微之分,体罚了就是体罚了。

体罚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认为体罚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要体罚,屡次教育不听就要体罚。我则不这样认为。孩子犯了错误要教育,但不一定要体罚。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孩子经过体罚后就会变好,相反,听到的都是一些体罚后不利孩子成长的新闻。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免不了的,那么家长的教育也就少不了。

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犯的错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误,孩子性格又比较内向的话,我建议采用谈话式教育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犯了一些小错,这是多数孩子会犯的,家长与孩子好好交流,好好沟通就可以了,不必大声呵斥,更不要棍棒教育了。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来讲,一边与孩子亲密谈话,一边渗透教育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还记得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教育故事吗?

陶先生面对犯错的孩子,并没有指责,没有呵斥,只是用三颗糖就感动了男孩,让男孩从此不再犯错。

一些犯错的孩子,其实只要家长多给些爱,多给些温暖,孩子也会懂得感恩,懂得改正。

孩子连续犯相同的错,家长又该如何教育呢?一些孩子可能会屡教不改,屡教屡犯。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好好找找孩子犯错的原因,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凶狠的棍棒教育也无济于事。

比如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家长就要了解其真正的原因。是作业太多,或是作业太难,或是作业本掉学校里了,或是忘记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懒惰不愿意完成。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找办法解决,防止今后再出现相似的错误。

对孩子犯的一些原则性错误则要好好教育,绝对不能让孩子再犯相同的错误。如偷东西,犯法,违反道德底线,侵犯集体利益等错误,家长一定要严肃处理。教育孩子时明确告诉孩子,犯这样的错误会得到怎样的处罚。如果年纪尚小,可以让孩子写检讨书,写保证书,如果年纪较大,则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再是家长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真正懂得道理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成长的孩子肯定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犯错后,家长要正确面对,不要逃避,不要掩饰。要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错误就是错误,改正或弥补才是正确的做法。家长不要为孩子“护短”,更不要替孩子开脱罪责。父母的替代或开脱只会纵容孩子,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是蓝兔有话说,欢迎您的关注,留言,点赞,转发!

蓝兔有话说


作为小学老师,观察了很多教育案例,亲身经验说明:体罚一旦开始,程度就不好把控,虽然开始想的是轻微,以后会随着孩子对轻微体罚的免疫而逐步加强。所以,体罚只有采取或者不采取,不能想着通过把控程度来把控性质。

那么是否应该体罚呢?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是不应该的。

其一,小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处于自尊建立的阶段,体罚这种侵犯自己最基本生命健康权益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身体都不受尊重,从而自尊自爱的建立受到阻碍,会影响到以后的行为,出现暴力或受虐倾向;

其二,小学生在意志力方面处于需要外力帮助,无法完全自主管理的阶段。这种帮助应该是正向的鼓励,这才符合社会的奖励进步机制,也利于性格的积极发展,而体罚作为一种消极激励一旦发生,就会因为其激烈性而成为孩子关于激励的主要记忆,从而养成孩子必须受到惩罚才能进步的习惯。进步是因为可以有所收益,而不是因为不进步就会受到惩罚,后者的思维一定会培养出悲观的性格。

其三,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体罚这种非常具体的方式不利于孩子建立抽象思维。孩子的思维会被“打、站、抄”这种具体印象禁锢,而难以向“荣誉、耻辱、期待”这种抽象词汇晋级。

综上,请不要把体罚纳入教育范围。如果想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可以考虑练习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跆拳道等。


怪兽秒懂指南


我们都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是哪个当父母的没有被孩子快要气疯的时候?谁都想要和风细雨,当个温柔的爸爸妈妈,但是孩子很会试探和挑战大人的底线。

关于是否应该轻微体罚孩子,我的看法如下:

如果家长实在气急了,轻微体罚了孩子一下,不用为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创伤而焦虑不已。但是我不赞同家长把轻微体罚当做常用的管教方式。

原因如下:

一、体罚可能短期有效,但长远看不能真正起到教育效果

上小学的孩子已经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想要体罚孩子,哪怕是轻微体罚,肯定也是孩子有做得不对之处。而且应该是尝试了其他办法,效果不佳,无奈之下才想要轻微体罚。

当时,孩子出于身体上的疼痛、不适,可能会屈服,答应改正,但是下次呢?同样强度的轻微体罚还能起到效果吗?

有的孩子,被打得多了,会被打皮的,如果孩子不怕打了,怎么办呢?

而且体罚是身体层面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等他长大以后,家长打不动了,又用什么来管教孩子呢?

二、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得用体罚

孩子犯错肯定要承担后果,如果做对做错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孩子就没法管了。

但是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减少玩耍时间、不能出去玩、多做家务等等,不用非得体罚。

而且惩罚方式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孩子才会认帐。

三、孩子从小接受惯了体罚,可能会用类似的方式去对待其他人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做错事情,父母的应对方法就是体罚,那孩子可能对此习以为常,不觉得体罚有什么不对。

当同学做了他认为的错事时,他很可能也会用类似的体罚方式对待,引起矛盾。

当他以后长大成家,有孩子了,当他的孩子犯错时,他也可能会体罚自己的孩子。

因为这是他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学来的,他已经认同了这种价值观。哪怕觉得不对,也会因为习惯了这种方式而很难改变。

当遇到问题了,他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不是去协商,而是举起拳头,这才是体罚最可怕的地方。

我是谢农,心理学硕士,热爱阅读,关注读书、写作与育儿,与你一起终身成长,欢迎关注。

谢农与你共成长


刚抽打完,歇息一会儿,抽根烟继续打。[酷拽]


煙雨朧墨


棍棒出孝子!不是没有道理的,到这并不是无理由得揍,而是要在他犯错的情况下,一顿揍抵得上你苦口婆心说教几天,现在的小孩很多任性、耍性子就是揍得少了!


咯咯哒12345


当了妈妈才知道,世上最难的路,是劝说妈妈放下鞭子成佛之路。


七七520520


可以!完全可以!


岭南散淡的人


一打二吓唬,打也不要真打。以吓唬为主。孩子长大了你打也没用了。


中国航母—郑和宝船—


我十分赞成对犯错的孩子进行体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