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託《猶大之吻》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筆墨精神展中國之美

書畫文章育少年之才


正文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Giotto di Bondone-a Judas kiss

喬託·迪·邦多納-猶大之吻

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內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猶大之吻》是十三世紀後期佛羅倫薩大畫家喬託·迪·邦多納創作的溼壁畫,現收藏於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

《猶大之吻》主要描寫了猶大與耶穌之間的事情。在畫中畫家運用戲劇化的處理手法,將尖銳對立的矛盾雙方的核心人物—耶穌和猶大置於畫面的視覺中心,其餘人物以主體人物為中心,呈對稱式,分列兩旁。

創作內容

猶大正在親吻耶穌,這是他事先已安排好的暗號,以此確定誰是耶穌。此時的猶大帶領了一大隊兵馬,裡面有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差役等,他們有的拿著兵器,有的拿著火把,有的拿著號角,人多勢眾,直接奔向耶穌和他的門徒們。

《猶大之吻》主要描寫了猶大與耶穌之間的事情。在畫中畫家運用戲劇化的處理手法,將尖銳對立的矛盾雙方的核心人物—耶穌和猶大置於畫面的視覺中心,其餘人物以主體人物為中心,呈對稱式,分列兩旁。

創作背景

從1305年至1308年,喬託在帕多瓦的斯克羅威尼禮拜堂創作了一組壁畫,在教堂的左、中、右三面牆上一共繪有37幅連環畫,其內容是描繪聖母及基督的生平事蹟,《猶大之吻》是其中之一。

《猶大之吻》是《聖經》故事之一,猶大是出賣耶穌的叛徒。在逾越節的晚餐桌上,耶穌指出他是出賣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經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給敵人引路前來捉拿耶穌,他以親吻作為暗號。油畫表現的正是這一個故事場景。

畫作賞析

01

從構圖上看

喬託從構圖上儘量採用活的人物和真實的世界,體現出了一種人文主義精神,雖然這個富有戲劇性的場面還沒有完全擺脫中世紀的僵硬呆板的構圖形式。

02

從色彩上看

從整體上看,全部畫面用重色調,上部深藍,下部褐色,造成一種沉重的黑暗感,周圍羅馬官兵手持兵器高舉火把,一片殺氣騰騰,可以讓人們明顯的感到一種鬥爭的緊張氣氛。

通過這種方式,畫家把耶穌與猶大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剩下的其他人物則分列兩旁,做對稱式向著中心主體人物,以此表現出生活的黑暗面與光明面,體現正義與邪惡之間尖銳的衝突。

03

從藝術手法上看

在藝術手法上,畫家除了從整體突出人物,還從細節上對各種人物予以刻畫。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在畫中,耶穌相對高大、從容,面對即將降臨的災難,無所畏懼,雙目緊緊盯著猶大,目光冷靜、銳利,充分體現了對叛徒的仇恨。猶大則較為矮小,向上做乞求狀,但卻有著一副魔鬼般的面孔。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在耶穌身後的使徒彼得,顯得非常氣憤,為了解救耶穌,他抽刀割掉了敵人的耳朵,這更增添了這場鬥爭的緊張氣氛。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在畫面的右方,則突出了不安的祭司長,他非常想殺掉耶穌,但是看到猶大背叛耶穌,情況對耶穌不利的這一幕時,他又對猶大的這一行為感到可恥,並且猶豫不前。

在耶穌和猶大頭部的空隙之間,有兩個羅馬十兵的眼睹和鼻子,暗示他們倆也參與了這一衝突二從這些細節上,可以看出喬託開始擺脫僵硬的拜占庭繪畫風格,那種僵硬、教條的神化形象被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人所代替。

每日名畫 | 喬託《猶大之吻》

喬託·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 1266年-1337年),意大利畫家、雕刻家與建築師,被認定為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在英文稱呼就如同中文一樣,只稱他為Giotto,喬託。


喬託是近代現實主義繪畫的開拓者,“近代美術的奠基人”。喬託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壁畫,其中以1305—1308年在帕多瓦的阿累那教堂繪製的壁畫最為有名,被稱為“14世紀意大利藝術的重要紀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