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年老多病又沒地怎麼辦?

用戶7498348376208


農民年老多病又沒地,這一提問給答者有困或。

年老應該六十以上才算老的吧,這樣年紀的農村人,在承包到戶時,也應有一份責任田地,怎麼又沒田地呢?

除非老了,有病了,孩子們分家了,孩子們為了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就把老人的那一份田地來耕種,供養老人。在別人的眼觀裡是說老人沒田地,其實在農村,老人有了田地,就沒給孩子耕種,或孩子沒田地就不耕種老人的責任田地,沒有這種說法,也沒有這麼一回事。

養兒育女是老人的責任,贍養老人是每一個孩子不可推卸的擔子,尤其是農村的老人,老人有病行動不了,孩子自然會把老人的責任田地來耕種供養老人。


譚普軍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你的問題涉及到了農村養老問題。上幾代人都子女多,大部分走的是子女養老路線 ,如果這位老人現在持有農村戶口,他(她)就應該有土地的呀?既然沒有土地,也應該有兒女,作為農民。現在看病也有農合,不知道這位老人具體是什麼情況。在我們寧夏老家,由於地處偏僻,老人的低保是很少的。像我媽媽八十歲了,還沒探到高齡補貼,一年也就一千多點養老金。自己又不能自理,都是子女輪流照顧。

我媽媽是屬於有土地無法耕種的這種情況,由於村子被當做了旅遊區,少有的幾畝薄地也被野豬野雞糟蹋的不能種了。弟弟們也在外面成了家,所以就算有地也和沒地一樣的。農村種慣了地的老人也閒不住,像婆婆媽媽這輩人,一不幹點就渾身不舒服。我媽媽雖然不能自理自己,但去那個子女家最多三個月就要換地方,說心急,無聊。農村老人子女輪流,但自己不要事多,吃飽了心寬點曬太陽就行,因為兒女眾多也生活壓力大,不要人不自理了還天天想著去東去西,給孩子們無形之中添麻煩。

現在國家政策對農民大力扶持,種地有補助,種植業養植有貸款,種糧食都有補貼。有的老人們人在農村,也是農村戶口,但卻真的沒有地種,像我媽媽這種情況。但我婆婆有,國家這幾年對貧困地區大力扶助,我們老家有老年飯莊,一個月交100塊錢一天吃三頓飯,但身體有病的老人連走老年飯莊的能力也沒有了。這樣就得兒女有一個在身邊照顧。

萬一沒人照顧的五保戶現在也有養老院。農村養老年滿六十歲後可按月領取相應的養老金。只要你手裡持有新農合。大病基本可以報銷。村上幹部應該瞭解村裡老人的基本情況的,老人也可以把自己的情況反映給村幹部,讓村委會做妥當安排。如果是貧困戶也可申辦低保,無兒無女可辦五保戶安排在養老院啊。

農村養老,是個棘手的問題,人老了有個好身體還行,如果身體不好,活著就是很煎熬的。我們村裡的一位五保戶大爺,由於身體有病受不了疼痛而上吊自殺了。人老了,身體又多病的農民,生活上也不能自給自足。就算手裡有點錢,也置辦不回吃喝來。因為農村有集市,但你也得有力氣走到集市上去啊。這種情況只能申請五保戶去養老院養老了。


金秋麥穗兒


“農民年老多病又沒地怎麼辦?”這是一個反覆討論,而無定論,且令人心情沉重的問題。

怎麼辦?

一,兒孫有錢者,首選進醫養結合之養老院。有人服侍,有病有醫護人員,還有同伴聊天,下棋。其樂融融,不過費用頗高,每人每月少則四五千,多則七八千(認環境,檔次高低而定)。我村就有一對老人入住,其三個兒子都很有錢,都是老闆。這種模式絕大多數人只能“望院興嘆。請保姆也應屬於此類。

二,家庭特別困難者可申請低保;無兒無女者申請五保。五保戶可進縣上所辦養老院。這些老人,比不上前邊所說的那種人,但養老還是可以的。

三,有兒有女有地,但地太少:每人1畝左右旱地,產糧僅夠自己吃。如是果園,這幾年,蘋果也價低難賣。兒女以打工為賺錢主要手段。家境不豐裕,但和低保五保無緣。這部分老人的養老最困難。身體健康,兒女孝順者還可以。如家貧有有病,或兒孫不孝,老人就要受累遭罪。例如,有的兒子,不但不給父母零花錢,連國家所發的一百多元養老金,都剋扣不給,老人連買止痛片都沒錢。有一家三個兒子,一個母親(父親已逝),每家輪流管一年。老人獨居舊窯,只有電燈照明,沒有電視和其他電器。燒火做飯,連柴都很難供給。因此,人們說:“娃多不如娃少;娃少不如娃好;有娃不如沒娃。"語雖偏激,不過也有一定道理。

四,身體殘疾,或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者,自己受罪,家人受累,這部分老人最可憐,生不如死。俗語云,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女們要勞動,要做家務,要照顧老人,時間長了,難免心煩,照顧不周。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對於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要針對具體情況分別對待。作為兒女,不論窮富,要孝順父母。沒有多的錢,經常給老人一個笑臉,讓其吃一口順氣飯總可以吧。老人也要經常鍛鍊,爭取有一個好身體,起碼能生活自理。若無大病儘量不要住院治療,門坎費,檢查費太高。有慢性病者,辦一個慢性病門診卡:現在,有30多種病可辦卡,在縣級以上醫院門診買藥,每人每年按不同病類,可報800元至2萬,報銷比例為70%,無門檻。

老人應保持良好心態。自己壯年就應積攢一些錢,為養老作一點準備。有攢下錢的當然好,老來還能好一些。未攢下錢生活困難者,只能認命,忍著吧。活一天算一天。任何事情,到頭來總有一個下場處。我的願望是請國家儘快出臺安樂死有關法規,耒時自然,去時安然。


天下第一愚768


你好,我叫志義,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說,農民年老多病又沒地怎麼辦,說句良心話,想想以前真沒有辦法,得了重病沒錢就等死了,現在國家富了也強大了,愛心人式也多,給農民減輕負擔,六十歲有老人家,有醫療保險,還有愛心捐獻,還有兒女,該滿足了,如果在不行建議你走,水滴籌。不知回答是否對你有幫助,謝謝



農村志義


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對於農村老人滿60週歲國家就給發放每月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這個分地區不同而不一樣的),並且到了80歲以上還會每月給與高齡補貼金,雖然這些錢對於城市裡人來說算不上什麼,但對於農村老人來說還是很滿足的,畢竟是國家給的錢!

而國家政策好還體現在另一個方面,就是國家會根據個人經濟情況,把沒有能力的老人定為五保戶或者困難戶,每月也會有幾百元的收入,會按季度分發給他們!

在就醫看病這塊,因為交了新農合(現在叫醫療保險),看病住院是按比例報銷的,農民可以少花不少錢!農村老人一般的小病,在當地醫療點買些藥吃吃就算了,只有嚴重了才去大醫院,到大醫院看病住院走醫保會按比例報銷的!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好了,子女們也會給老人一些經濟上的補貼,畢竟中國是孝字當先!只有個別的人啃老,不懂孝敬父母!

我是農村巧紅姐,歡迎關注,我將帶你走進農村新生活,瞭解農村新鮮事!


農村巧紅姐


農民年老鄉村田小園2019-07-29 02:11

關注

土地承包法出臺以後,村集體在土地調整時仍延續以往做法,即按期調整,減人抽地,增人補地,合情合理,但引起被抽地群眾上訪,村幹部最終還是把抽走的土地退還給農戶,主要原因是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權是以戶為單位,即使該戶只剩一人,原承包地仍有使用權。這一規定就導致了新增家庭人口無地可種,但這部分人群並不在失地農民之列。

目前正在興起的二種養老模式

1、以地養老。就是在保障農村老年人宅基地使用權、承包地所有權歸屬不變的前提下,將流轉土地收益返還給老年人,或集中建設老年公寓等,客觀原因來看,國家給農民分有土地和宅基地,似乎有了養老保障,現在農村土地基本上確權登記了,在部分地區農民或許能用自己的土地“三權”流轉、入股、出租換取點養老金,可對於一些邊遠的山區農村,土地能不能流轉還是一個問題。

2、以房養老。在養老金缺口逐漸增大,養老壓力劇增的大背景下,國家開始力推“以房養老”。部分地區目前正在嘗試這種養老模式,“以房養老”保險的具體操作方式是,只有擁有房產沒有其他收入的老年人,為了延續老年的養老生活,把自己擁有產權的房產,身故後處置權抵押給保險公司,自己依然擁有生前的居住權、使用權,並且按月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保險公司獲得房產在老人身故後的處置權。這對於子女已經在城裡買房的農民完全可以考慮這種養老方式,將房子作為抵押上交,便可以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

對於農村戶口,沒有土地又沒有房的農民,老了怎麼辦養老問題該如何解決?

失地農民是指因政府統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在徵收時仍享有承包經營權的人員。農民失去土地以後,收入來源不穩定,為了保障失地農民不失利,原有生活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全國各地也相繼出臺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政策規定:失地農民享受養老保險補貼,不同地區規定補貼標準、領取標準、領取年限不盡相同,有的是在基本養老金基礎上補發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有的採取一次性給失地農民補交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該項措施多地正在落實中。

再回顧到公糧年代。談到養老這個問題,很多農民都感到很心寒,自己給國家交了大半輩子的公糧和農業稅,整天累死累活地在地裡幹,掙不著錢不說,老了還落下一身病。那麼是否可將老農民所交的公糧、人頭稅等進行統一核算,按照當年的糧食價格折算成養老金,根據當年所上交公糧的數量進行養老金的核算。就按照城裡人退休金的核算方式一樣,交公糧時間越長、交公糧越多那麼最後所得養老金就可以越多。

還有就是劃定那些人該國家養老,那些該自己儲備養老,將65年前生的農民國家應該無條件養老,把他們的土地收回,因為這代人是拼力氣的一代人多少為國家苦了一輩子沒見到過什麼福利,還有這代人正趕上了計生時代也為國家政策買過單,65年後生的人,等他們成年時已是改革開放了,自已憑一已之力各盡其能的享受了改革開放的宏利,他們這代人的養老完全有能力推給市場化儲備養老,不這樣分全部推給國家養老,那國家也是負擔過重,這樣一分,就一明瞭然有多少需要如此負擔,隨時間往前走,三十年後這代需要國家養老的農民就會走的沒有多少了,那時國家逐步就會減輕了負擔,這也是個過度時期。多病,又沒有土地怎麼辦?


山村王哥


有地和沒地差別不大,年老多病,無兒無女可有低保,加上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可以維持生活。有兒有女的,孩子們大都上有老下有小,房貸等,壓力很大,一般情況下,不會不管,限於條件,精力有限,日子不好過。農村老人養老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城鎮化只是形勢而已!


金龍6668


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殘忍的話題,其實呀不光是老農民現在城市裡面的工人又有幾個看得起病的,小病呀吃點藥,中病吃點藥靠一靠,向癌症等疑難雜症還是別治療了,要不然真是家破人亡。其實年紀大的那些重症進了icu基本上是不可能再出來了,而且一天幾千的費用真是難以承受除非費用全免,且進去的人叫人目不忍睹全身是管子,呼吸靠機器吃飯靠注射,活著還不如死了好受。話就說到這裡人呀,只要看得開放得下,沒有什麼的,不要太在乎一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空身來了空身走了。


無黨派人人士


農民年老多病沒地怎麼辦?首先有兒有女,孝敬父母是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法律規定的,其次如果無兒無女,在我們國家體質當中,它們會入,五保戶,現在國家對這些人兩步愁三保障是第一要求,看病是先診療後付費,它們國家的報銷率是百分之九左右,也就是說即使看病也花不了幾個錢,其它都是國家負擔,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國家的基本保證。

我說的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天際8363


對於失地的農村老人國家是有政策的,有基本的養老金,現在我們這邊是年齡超過60歲的都可以領到,而且歲數越大領的越多。雖說是不多,油鹽醬醋差不多能解決了。有子女贍養的不用擔心,那種五保戶,困難戶都可以申請領貧困戶補貼,能滿足吃喝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居住環境國家也給解決,危房的給免費改造。

鄉鎮辦的養老院也是不錯的選擇,管吃管住,頭疼腦熱的還有人護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