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兒子問正在關注武漢疫情的爸爸:為什麼要讀書?


爸爸回答說:


你讀了書,現在就會說: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如果你沒讀書,就只會說: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這是近日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


段子源於日本送來的抗疫物資上頻頻引經據典。


日本鶴舞市政府捐贈給遼寧大連的防疫物資上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鄕”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昌齡《送柴侍御》,表達了對遠方好友的安慰。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華企“火幣日本株式會社”捐贈給湖北的物資上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這是來自《詩經·秦風·無衣》的詩句。原文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彰顯的是願共渡難關、同心抗疫的決心。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實施委員會向湖北高校捐贈的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據悉,這句詩取自日本國長屋王偈子。


盛唐時,日本遣人來中國學習佛法。長屋贈送中國大德的上千件袈裟,邊緣都繡著的偈子,就是這首詩: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寓意為中日友誼源遠流長。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的物資上寫著的“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則是對《千字文》中“孔懷兄弟,同氣連枝”的精彩化用。


充分表達了攜手共克疫情,期盼疫情結束的美好願景。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在這些取自中國古典文學中意蘊深厚、情感豐沛的詩句對比之下,我們喊成口號的“武漢加油”倒顯得略有些貧瘠、蒼白了。


如一位學者所說,這些詩“火的不是時候,卻也正是時候”,這或許正是一個好的節點讓我們思考:


“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


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的答案是:“我以為不會。”


她說,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和意志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


喜歡古詩詞的人,特別是孩子,其實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詩詞滋養孩子的氣質


《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蒙曼老師曾經提到過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參賽選手劉澤宇。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劉澤宇來自農村,家境不好,小時候家裡只有一本毛主席詩詞,他就因為這本書,愛上了詩詞。


高中畢業後,他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建築工地打工養家。但是他跟普通農民工不一樣的地方是,

他會每天比別人早起兩個小時,背誦唐詩宋詞。


從背誦到創作,他的才華漸漸被縣裡的領導發現,想給他安排一個秘書之類的工作。但是劉澤宇堅持做一名小學教師,因為他希望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讀詩詞。


蒙曼評價道:“在困境中,他不曾忘記自己的精神追求,同時還努力點燃別人的精神追求。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詩意人生。”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詩者志也,詩者心也。


詩詞似乎沒有看得見的力量,然而它給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給人以修養,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芳香。


你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凡是喜愛詩詞,常常誦讀詩詞的人,語速通常不急不徐,面對比賽也是氣定神閒。


為人父母,從小讓孩子接受詩詞的浸潤,就等於富養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當時只道是尋常”的人生底色,必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讓孩子體會異於常人的欣喜與感動,那感覺必將“勝卻人間無數”。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詩詞豐富孩子的情感


我們常常埋怨我們的孩子們缺乏敏銳的洞察力,沒有發現美的眼睛。


詩詞大會嘉賓蒙曼說:“詩詞三歲聽有三歲的味道,六十歲聽有六十歲的味道”


孩子對詩詞音律有天然的感知,而隨著年齡和人生閱歷的增加,會體會到詩詞中的更多含義,獲得更深的精神慰藉與力量。


詩詞能養人!被詩詞養大的孩子,氣質和眼界都不一樣。


在熟讀古詩詞的孩子眼中,春天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浪漫;

夏天是“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壯闊;

秋天是“老樹呈秋色”、“苒苒物華休”;

冬天是“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連續參加了4年詩詞大會,終於奪得桂冠的陳更曾說:


“自從愛上詩詞,我才懂得什麼是生活,和計算機、英語不同的是,古典詩詞有一種生命的感召力,讓人覺得心不死。”


有一天,實驗室來了客人,陳更招待以茶,但實驗室裡只有簡陋的紙杯。


然而,當陳更的眼角瞥見紙杯上寫的幾行字“綠槐夾道集昏鴉,敕使傳宣坐賜茶。歸到玉堂清不寐,月鉤初上紫薇花”,再也不覺得紙杯寒酸了。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若沒受過中國古典詩詞的浸潤,看花便只是花,聽雨依然只是那雨罷了。


想要讓孩子從日常周遭事物,走入生活的美?


中國古典文化的積澱,必不可少!


正如《論語》所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春花秋月,鳥語蟲鳴,皆可入詩;為人之道,處世之理,也早已在詩中被講述得分明。


讀詩,能讓孩子在“對酒當歌”的時光裡,發現落在“金樽裡”的月光,能讓孩子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也不乏“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詩詞溫暖孩子的一生


有詩詞陪伴的孩子,一生溫暖。


正如國學大師錢穆在《談詩》中所說:


“讀詩不是為了成為詩人或文學家,而是學會欣賞,通過欣賞接觸到更高級的人生,獲得一生中無窮的安慰。”


臺灣著名美學家蔣勳在巴黎留學的時候,和家裡聯繫得很少,對家的思念卻很深。


有一年春天,他在巴黎看到了一棵樹,樹的花瓣全部飄落了,小時候背過的《春江花月夜》的詩句忽地一下跳入了他的腦海: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那一剎那,那句話彷彿說出了他想說的話,他一下子就懂了,而且似乎沒有比這14個字更能貼切地表達他的思鄉之情的了。


第五季詩詞大會低調落幕:氣質好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董卿曾說:“為什麼要學詩,因為詩詞就在那裡,生生不息千年。”


詩詞是直接記錄感受、傳達情感的載體。人的悲歡離合在詩詞裡都能找到對應的詩句。


開心時,有“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的灑脫;

悲傷時,有“多情卻被無情惱,今夜還如昨夜長”的共鳴;

相聚時,有“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喜悅;

離別時,有“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浪漫;

得意時,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恣意;

挫敗時,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鼓勵……


葉嘉瑩先生曾說:“詩詞,讓我們心靈不死。”


如果真要說詩詞有什麼用,那就是詩詞可以滋養孩子的氣質,豐富孩子的情感,並且,溫暖他們的整個生命。


最後,武漢疫情“千淘萬漉雖辛苦”,我們相信“吹盡狂沙始到金”,待到櫻花爛漫時,

“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