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朝鲜人口和日本差距不大,但为什么完全打不过日本,依赖明军援助?

世界历史研究局


这场战争是在朝鲜打的,但朝鲜却不是主角,主角是日本和明朝。虽然朝鲜在战争中受损严重,但是日军从来没有把朝鲜军队当作主要对手,因为朝鲜军队实在是太弱了。

日本从1467年的“应仁之乱”开始,一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消灭日本东北的各大名,才基本上完成了统一。日本这场混战足足打了123年,堪称“百年大战。”

(由于日本对朝鲜的战争是丰臣秀吉发动的,所以此处不可避免的要说一下丰臣秀吉。)丰臣秀吉能白手起家,成为国家领袖,自然是有过人之处的。

丰臣秀吉生于1537年,父亲是织田信长的一个亲兵。由于有父亲的俸米养家,丰臣秀吉小时候还能有一口饭吃。

丰臣秀吉7岁时,父亲战死沙场,家里没了俸米的供给,很快就断了粮。为糊口,母亲带着丰臣秀吉和妹妹改嫁给别人。继父对丰臣秀吉的态度十分恶劣,非打即骂。本就身材矮小的丰臣秀吉由于营养不良,更显瘦弱,长得象个猴子,被同乡的人叫作“猴子”。

丰臣秀吉不堪继父的虐待,愤而离家出走,做了浪人。在漫长的浪人生涯中,丰臣秀吉做过贩卖针线的生意,给人做过俑工、家臣。

1554年,17岁的丰臣秀吉回到家乡,投靠织田信长,凭着过人的才智,在织田信长的集团中南征北战并逐渐展露头角,后来成为织田信长手下的诸侯之一。

1582年,已经基本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丧生。织田信长集团中,丰臣秀吉成为实际上的领导人。丰臣秀吉带着织田信长的旧部,继续统一战争。


1588年,统一日本的内战进入尾声。为了即将来临的和平,丰臣秀吉发布“刀狩令”,以铁腕坚决的收缴民间私藏的武器,把刀、弓箭、火枪等武器全部收缴。丰臣秀吉一副要和平过日子的面孔,骗过了不少人。

在所有日本人以为战争要远去的时候,丰臣秀吉发动了对朝鲜和明朝的战争。久经沙场的丰臣秀吉进行了严密且充分的战前准备。

1591年1月发布水军征召令:临海各大名,每10万石至少准备大船2艘,每百户出水手10人。秀吉本部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10万石出大船3艘,中船5艘。所需的舰船费用由丰臣秀吉拨付。水手每人给予2倍的俸米,家属也给予俸米照顾。

1591年3月,丰臣秀吉发陆军军征召令。

1591年6月丰臣秀吉派使者宗义智携带国书出使朝鲜:

在国书中,丰臣秀吉直言日军要“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周尽化我俗。”要求朝鲜借道于日本,并派兵协助日军,实际上是要朝鲜臣服。俨然没有把朝鲜当成一个对手,要求其直接臣服。

朝鲜见到日本的使者立马就慌了。朝鲜已经承平200多年了,唯一的一次打仗是在成化年间协助明军对建州女真犁廷扫穴,打顺风仗。并且,朝鲜朝堂腐朽无能且党争剧烈,互相推诿,备战消极。

1592年三月,日军按照计划集结完毕,丰臣秀吉共调动30.6万人参战。渡海作战部队约15万人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下辖水军和九个陆军军团:

第一军,小西行长的1.8万人;第二军,加滕清正的2.2万人;第三军,黑田长政的1.2万人;第四军,岛津义弘的1.45万人;第五军,福岛正则的2.5 万人;第六军,小早川隆景的1.5万人;第七军,毛利辉元的3万人;第八军,宇喜多秀家的1.1万人;第九军,羽柴秀胜的1.1万人。

水军近9千人由久鬼嘉隆指挥。另外,丰臣秀吉还让德川家康等人准备了10.5万人的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

战略战术上,采取了德川家康的战术。德川家康基于日本国小力微的国情,以及后续的对明朝作战计划。认为日军无力与明朝拼消耗,必须尽快结束对朝战争才行。提出水陆并进,速战速决的战术。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日军在1592年4月14日正式开战。

相比朝鲜,日军有很大优势。1,日本这个民族本就纪律性强,执行力强。2,日军将是悍将,兵是老兵,作战经验丰富。3,日本在长期内战中,吸收了西方的新式火器,形成了新的战术;日军配备了大量质地优良的火枪,以火枪和倭刀为主。

而朝鲜方面:1,武器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以弓箭刀剑为主。2,由于承平已久,军队疏于战备,战力低下。3,由于朝堂上组织不得力,准备极为不充分。

事实上日军的进攻极为迅猛,简直就是雷公打豆腐,完全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小西行长的第一军登陆后,对战朝鲜迎战的8000多人。武器落后、纪律涣散的朝鲜人一触即溃。

接下来,小西行长又击溃另一支朝鲜军,直逼汉城。1591年5月8日,朝鲜王室弃城奔平壤而去,日军的第一军、第二、三军紧紧的尾随追击,朝鲜王室又弃城而走,平壤沦陷。

日军在2个月内,连克汉城、平壤,自信心爆棚的丰臣秀吉就与众人商议要迁都北京。丰臣秀吉把明朝的北京一带划分为10个“国”,分给有功的将领,甚至连委派到朝鲜和明朝的最高长官都分配好了。



明朝出兵:

仅一个月朝鲜就“八道皆失”,朝鲜朝堂惶惶不安,以内附为条件,敦促明朝援军早日到来。1591年6月15日,第一批明军(辽东边防军)2348人、马2622匹抵达朝鲜。

7月17日,明军奔袭平壤。由于大雨的缘故,明军火炮无法使用。日军和投降的朝鲜军联合,日军用火铳、朝鲜军用弓箭,给明军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明军只好后撤,与后续的明军汇合,首战宣告失败。

9月,建州女真努尔哈赤为借道进攻海西女真,主动提出要帅军入朝被拒绝。

1592年末,明军48005人、马26700匹,包括戚家军、辽东铁骑等精锐之师集结完毕。

1593年1月5日,提督李如松帅军抵达平壤,明军攻平壤,小西行长凭借平壤的险要地形固守。


1月8日,明军数百门佛郎机炮齐鸣,平壤战役正式开始。明军炮火猛烈,完全压制了日军的火铳。明军集中火力,逐个攻占日军的阵地,小野行长势穷时帅军突围,却被李如松打了伏击,损失惨重。此役,明军以近800人的代价,歼日军近万人。

平壤战役,明军火炮唱了主角戏。朝鲜人记载:“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平壤战役后,李如松追到碧蹄馆,与以逸待劳的日军优势力爆发激烈的碧蹄馆之战。

日军兵力占优,又早有预谋。可是明军的战力过于强悍,给日军以很大的杀伤。碧蹄馆之战,明军和日军都损失惨重,李如松放弃了对日军的进攻。

3月初,李如松焚毁日军的粮草,迫使日军撤出汉城。5月,5000川军精锐抵达战场。

日军见明军日益强大,遂退至釜山。从此,日军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狭小的区域,失去了陆地上的战场主动权。

朝鲜水师在名将李舜臣指挥下,取得一连串的胜利,为朝鲜人捞回了一些颜面。可是,李舜臣拿日本水军主力无可奈何,没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战争进入了僵局,双方息兵议和,实现了短期的罢兵。

然而不久后,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出兵,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

1597年2月,明朝再次派出援军入朝。

6月,先于明军集结完毕的日军大举反攻。先后攻占泗川、南海、光州,大举进攻南原。南原若被攻破,明朝本土的天津、登州等地会受到日军的直接威胁。

镇守南原的明军3000将士和朝鲜军队奋勇抵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只有少部分突围而出。

9月,为拖住日军,阻其北上,副总兵解生等人帅约2600人在稷山阻击日军。闻讯而来的黑山所帅领的第三军,用优势兵力猛攻明军阵地,被打得大败。第二天,明军后续部队赶到,与先头部队合力打败了黑田所部。由于明军强悍的野战能力,日军死伤惨重。

据朝鲜史书记载:明军“连放大炮,万旗齐颤……驰突乱砍,贼尸遍野,一日六合,贼逝披靡。”由此可见,明军的火器之盛和士卒的英勇善战。

尽管后来,日军的毛利秀元部赶到并战领了稷山。但是,日军对明军的野战能力感到恐惧而不敢追击,失去了进攻汉城的机会。

1597年9月,明军在包围并重创毛利秀元所部后,挥军蔚山,围攻加藤清正。明军即将胜利时,杨镐为把自己所部换上去攻城以争功,贻误了进攻的时间,为日军后援及时赶到提供了条件。日军援军感到后,杨镐畏敌而逃,使得明军蔚山首战失败。

1598年1月,明军二战蔚山。与日军打到白热化时,又是杨镐临阵脱逃,一口逃到了汉城,导致明军再次失败。杨镐于6月被朝廷罢了职。

陆地上激战不止,海面上水军也在激战。第二次侵略朝鲜时,丰臣秀吉决定先干掉朝鲜水军,彻底打掉朝鲜人的底气。日本人实行反间计,朝鲜朝堂内部罢黜了李舜臣。然后,日本水军在漆川梁几乎全歼了朝鲜水军,朝鲜只有几艘船逃出生天。

朝鲜朝堂无奈,再次启用李舜臣。可是,李舜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水军部队,李舜臣也打不了仗。

好在明军见到朝鲜水军的惨状,及时派明朝水军前来做战。至此,明朝在水、陆两个战场,都成为抗日的主力。

1597年10月,李舜臣组建的水军在鸣梁海域设伏,与日军的130多艘舰船的水军爆发战斗。李舜臣在此战把自己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奈何朝鲜水军过于弱小,只毁掉了日军30多艘舰船,对日军的伤害并不大。


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密令从朝鲜撤军。日军过半的兵力先行回国后,明军于9月再次围攻加藤清正,却被加藤清正逃脱了。

10月,明军董一元部3万余人,围攻泗水城的岛津义弘所部7000余人,明军因为大炮炸膛引起火药库爆炸引起混乱。日军乘机进攻,明军的进攻失败。

11月,日军内部关于丰臣秀吉的死讯传播开来,日军无心恋战,决定撤退。朝鲜人和明军都不愿放日军活着离开,大军于陆路追击的同时,水军邓子龙和李舜臣联合在露梁海域截击日军的海上援军。

战况异常激烈,日军为活着回家而拼死作战。明军和李舜臣部奋勇向前,在激战中,邓子龙和李舜臣壮烈牺牲。

12月,日军余部基本全部撤离朝鲜,壬辰倭乱宣告结束。

回顾整个过程,朝鲜军队表现很差劲,能拿出手的,也只有李舜臣的水军了。而李舜臣,也没能把日本水军怎么样。

关于此战,当时朝鲜人是有自知之明的,这一点是现在的朝鲜人不能企及的。

朝鲜肃宗对明朝神宗皇帝感恩戴德:“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本文原创。图片、资料源于网络。)


德全不畏


其实朝鲜民族还算尚武,但不善战,你可以去日本的街头看一下,整天酗酒斗殴,满街横着走的都是韩裔,但这么好斗的民族,组成个军队就这么不堪一击。有点欧洲意大利人的意思。

唯一拿得出手的战争也就隋唐时期的“抗中战争”和万历年间的“抗日战争”,不过前者最后也是被打的奄奄一息,而后者则完全是在明朝宗主的鼎力支持下才勉强打平手。至于李舜臣的鸣梁海战,也只不过是当时中日海战中的一个小战役罢了,中朝联合水师其实主力是明朝水师,明水师多达1.3万人,战船500余艘,而李舜臣的所谓朝鲜海军也就区区十几艘小船。

再看看朝鲜半岛地图,距离中原地区也不太远,至少到北京的距离比西域的少数民族近的多,回顾中国历史,各种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但找遍了中国历史,也没有任何关于朝鲜人建立的中原政权的影子

同样作为北亚战斗民族的女真和蒙古多次建立中原王朝,蒙古族还差点统一了世界。而朝鲜总感觉一直龟缩在半岛上,该朝拜了朝拜,该纳贡了纳贡。连日本都有入主中原的野心,要不是日本有海洋隔绝,日本没准就成功了,如果把朝鲜的地理位置给日本,历史上还真没准有日本民族统一的中原王朝(当然结果就是56个民族变成57个了)。

所以,韩国人确实不擅长打仗。虽然全世界都是韩国的,但也就只能算是在夜晚的星空下呆呆地意淫了。


北极猩观世界


朝鲜族的历史定论是尚武但不善战,有各种理由,但这几点是基本符合大家看法的。

从地理位置来看,朝鲜族生活在东亚高寒纬度的半岛地区,自然农业落后,海域洋流恶劣,一年有过半冷得发抖,海面长期浪高一点五米。根本没有过多的资源储备来培养军事实力,更谈不上发展军事工业,不善战是必然的。

从地缘政治来看,朝鲜族一直就萎缩在华夏民族的武力保护伞内,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走出半岛的可能性很小。消极情绪惯性形成后也就不再有其它想法了,自然不会善战。

日本大和民族和朝鲜族处境差不多呢,为什么大和民族就善战呢?

对,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人所以成为高等级而区别与动物是因为人类有主观能动性,人类会根据自己的意志改变环境。大和民族就是这样,不断努力吸收各民族的先进技术来提高自己,从而达到整体团结和付出的习惯,走出世界,武力值爆表是有跟有据的。

朝鲜族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跟老大哥学的,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一个结果,外敌来了满街都是内奸,外敌一走就自己人打自己人。团结和牺牲这种最可靠的军事素养淡然无存。

华夏民族因为老祖宗给力,在亚洲挣下最好的一块地盘,而且顶住各种政治伎俩,告诫子孙,无论如何必须保持团结和不畏牺牲的军事素养,于是才能不断崛起,立于各民族之林。

笔者认为,在亚洲,大和民族是尚武善战,华夏民族是不尚武但善战,朝鲜族是尚武但不善战。


小高25579970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用鲁迅的话来说,牛羊再肥再壮,对付得了老虎吗?

当时的朝鲜李氏王朝绝对不是日本对手,哪怕人口占绝对优势,更别说现在人口差不多了。

李氏王朝也曾因为权臣内乱,搞得民不聊生。

后来,李氏王朝学习中国的宋明制度,采用重文轻武,以士大夫阶层控制国家,打压军人的基本立场。

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士大夫多是读书人,没有能力造反的。

所以,李氏王朝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内乱大减。

然而,他们也有了宋朝的特点,一是国家军备荒废,军人阶层寥落;二是文臣内讧很多,高层闹得不可开交。

日本入侵之前,朝鲜军备几乎是没有的。当时李舜臣等人已经明确发现日本就要入侵,但因朝廷不相信,军事上的准备根本就没有。

全国三百余郡县多未设防。后来日军攻打过来,发现朝鲜很多城市的城墙都残缺不全。而在那个时代,城墙具有非常强的防御能力,缺乏火炮的日军最怕的就是城墙。

其实,修缮城墙花不了几个钱,关键是朝鲜方面没有这个意识。

朝鲜军人数量少且装备差。以远程武器来说,朝鲜只有少量弓箭手,在日军火绳枪的压制下根本无法抵抗。在一系列攻城战中,日军以火绳枪压制朝鲜守城军人的火力,随后强行攻城。

朝鲜军人根本就守不了多久。

同时,由于军人不被重视,朝鲜军队训练低下,士气低落,武器成就,近战肉搏哪里是日军对手。要知道,入侵朝鲜的几十万日军都是刚刚经历国内惨烈内战的军队,都是很强的。

另外,高层都内频繁,士大夫间的党争激烈。当时的东人党和西人党在士大夫角逐名利的朝廷内形成,之后西人失势,东人又分裂为南人党与北人党;北人党内部斗争后分为大北派与小北派。朝廷有大大小小这么多党派,平时用尽方法互相拆台,根本不顾国家安危。

比如党人在丁酉再乱前夕施加压力迫他罢黜抗倭名将李舜臣,只因为李舜臣与南人领袖柳成龙相善,导致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


另外,朝鲜朝廷从上到下都很腐败,平日军人贪污成性,敲诈平民,搞得军民对立,关系紧张。而文官一旦上任,就想方设法搜刮地方,搞得老百姓极度贫困,挣扎在温饱线上。

由此,在日本人杀来的时候,朝鲜人的凝聚力并不高,还出现了不少朝鲜伪军协同日军作战。

如果不是日军更不是东西,在朝鲜四处屠城,烧杀奸淫搞种族灭绝,朝鲜很多民众未必会支持李氏王朝。

开战以后,日军于4月14日首先于釜山登陆,到了6月15日就攻陷平壤,7月27日越过图们江,靠近中朝边境,前后才3个月约90天时间。

大家要知道,当时是古代,日军完全依靠徒步行军。

而朝鲜半岛南北总长1100公里,而古代大军团徒步行军一天也不过20公里左右,更别说朝鲜还有很多山地,非常难行。

也就是说,就算日军不打仗,一刻不停的行军,走完这些路也要至少差不多60天时间。

日军进展实在太快,朝鲜等于全境不设防。

就是因为日军进展太迅速,让大明都有了怀疑,猜测是不是朝鲜联合日军一同进攻,想要对付大明。

而朝鲜的求援则是诱敌深入,想把明军骗入朝鲜境内歼灭。


看看,丢人不丢人?


萨沙


日本与朝鲜为何在军事上会有这么的差别,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日本火药武器先进,朝鲜不是其对手

在16世纪末,日本的火药武器相当先进。在日本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火绳枪”,到16世纪80年代,火枪手在最强大的日本军队中已占有三分之一。不在是传统的长矛兵、弓箭手等兵种。

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战争开始后,日本士兵所向披靡,就是先进武器带来的加成。朝鲜宰相柳成龙悲叹:“我们的士兵与他们列阵对垒,我们的弓箭不达敌阵,敌方铳弹却落如雨注。”这种武器上的天壤之别,在双方军队人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可以从我们国家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武器在战场上对于胜负的加成有多大。无论是英国还是后来的英法联军,参战的人数都不到清军的十分之一,但是清军的骑兵就是无法靠近敌人,遑论杀敌?

(二)日本士兵训练有素

侵略朝鲜的日本士兵训练有素。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之前,在日本国内经过了一系列的战争,击败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士兵们久经沙场。能够更好的适应战场,能够死战。

(三)朝鲜太平太久,士兵疏于训练

1392年,朝鲜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朝鲜步入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国家两百年间,基本无战事。连倭寇骚扰的现象都变少了,要知道,在李成桂之前的高丽王朝时,倭寇每年都会骚扰朝鲜沿海地区。因此,常年的太平无事,军队久疏战阵,没有经过实战演习的士兵们,初上战场,完全不适应。

一边是训练有素的日本士兵,且握有先进的武器;一边是久疏战阵,还持有传统武器作战的朝鲜士兵。因此,在战争开始阶段,朝鲜的两个首都相继沦陷。

为何要依赖于明军的援助呢?

(一)明朝是宗主国

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后,马上派遣使者请求明朝的册封。并且希望明朝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在“朝鲜”和“和宁”这两个国号中,选择一个作为李氏朝鲜的国号。最终朱元璋选择了“朝鲜”。

因此,朝鲜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国,是明朝册封的国家。国家遇有侵略战事,必须第一时间向明朝汇报,明朝也有义务出兵相助朝鲜。

(二)明朝的战斗力强

明朝的战斗力要强于日本。前面已经说过,在16世纪末,日本军队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武器,而明朝早就已经开始使用火绳枪。加之,明朝立国两百年来,一直都在东南沿海和倭寇进行战争,无论是军队还是武器,一直在更新换代。所以,能够相助朝鲜,能够击败日本人。


憨逗与僵尸


明朝时期,朝鲜与日本的人口规模相似,但是朝鲜却打不过日本,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

,国家意愿诉求不同:

1,日本地处地震活跃带,台风丶地震丶水旱灾害太过频繁,有时候多年的努力,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因此岛民们对相对安稳的大陆,有着强烈的向往。

2,朝鲜半岛虽然三面环海,但是朝鲜实际上是大陆型国家,地质构造较为稳固,自然灾害也远少于日本。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因而朝鲜人不怎么向往外国,也就没有日本人那样强烈的扩张欲。

相较而言,朝鲜的战争欲,远不如日本,因而朝鲜的战斗意志也不如日本,战斗力也就要差很多。

,战争能力与战争实力的差异。

1,明朝时期的朝鲜是太平国度,二百年多年没打仗,军队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武器装备也没经过实战检验,国内防御也做得不好。而且由于日本长期处于诸侯混战状况,朝鲜还不太看得上日本人,对于日本军力也十分轻视。

2,明朝时期,日本将军丰臣秀吉,崛起于困境之中,他通过权谋丶战争,大致统一了日本。因此:

①丰臣秀吉将军的实战经验、战争指挥能力十分杰出。朝鲜方面无人能与之相比。

②日本长期处于混战状况,日军的战力优于朝鲜军。

③日本长期内战,武器的适用性和日军士兵使用武器的技巧,要优于朝鲜军。

3,日朝两国的人口、经济规模相近,也就是说日朝两国的战争实力相近。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日朝两国战争实力相当,朝鲜的战争能力远不如日本,朝鲜的战争意愿、战斗毅志也远不如日本,所以朝鲜打不过日本。

从明朝的亚太时局来看,这场战争与明朝失德不无关系。倘若明朝内政处置得当,就不会出现民众暴动,也不会出现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对抗朝廷的问题。如果明朝繁盛太平,日本将军丰臣秀吉,绝对不敢起野心攻打朝鲜。

以古鉴今,可以看出中国是东方的定海神针,中国衰则亚太动乱,中国强大兴盛,则亚太和平繁荣。

国人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奋斗。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会造福我们自己,也会造福亚太地区,也会造福全世界!


鬼影147951010


朝鲜打不过日本还要从历史源头说起。当时的朝鲜分为箕子朝鲜、卫满朝鲜,那时候他们的文明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的北部,而南部并没有人口涉足;而日本当时也是处于弥生时代的蛮荒之地。

加上当时没有任何的航海经验,所以当时的两个国家都在各自的发展,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一国内依然是战乱横生。

内乱横生,无法发展民生

到了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家混战,这时候的日本倒是一直在稳固的发展,而他们有时候也会和新罗发生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以此来试探朝鲜半岛的三个分国家实力如何,当时的日本已经有进攻吞并朝鲜的想法。

在唐高宗时期,唐军联合新罗在白江口战役中击败了百济和日本的联军,这场战役中虽然日本损失400多艘战船,但就此战役也能够看出日本在稳步发展之后,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力量之可怕,而当时的朝鲜半岛还是处于三国分割状态,所以在经济和军事上已经被日本抛得很远。

在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后,新罗因为依附唐朝,才消灭百济、高句丽,但此时的领土也只是在大同江以南,北边的唐朝安东都护府就设在平壤,之后又爆发了唐朝和新罗的战争,但只能算是小规模冲突,两个国家比较快的讲和。

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唐朝迫于吐蕃的压力才退出朝鲜半岛,新罗也终于在日本被打败、唐朝没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了统一。

外敌骚扰,国力衰落

也是因为多年的战争,导致朝鲜半岛的经济和军事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即便在结束了多年的战乱,可是要想在短期之内恢复过来是比较难办到的,而在此时的日本却在大化改新后,国力迅速提升,他们全面学习唐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很快就进入了“天平文化”时期。

918年王建取代新罗,朝鲜半岛真是进入了高丽时代,而好不容易休养生息的朝鲜半岛又不幸碰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因此高丽又不断的应付各民族的骚扰,如:契丹、女真、蒙古的轮番入侵。他们是疲于奔命,想发展又发展不了,想进攻又没能力,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状态。

此时的日本,是藤原道长、安倍清明的平安朝和平清盛,源赖朝的源平合战,在此之后日本成立镰仓幕府。

(源赖朝将军)

在朝鲜归附蒙古后,忽必烈准备帅军入侵日本,这一年是朝鲜部队第一次踏上日本国土,但他们并没有对日本造成有效的伤害,因为没过多久就因为大风而仓皇逃回家。

1392年李朝建立,因为航海技术的发展,日本和朝鲜双方贸易不断增加,但也因此冲突不断增多,比如三浦之乱,这个时候的倭寇也频繁的入侵朝鲜,甚至威胁到朝鲜国王。

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朝鲜一直以来就被中原、游牧民族,以及日本被入侵,长期处于挨打状态。其主要原因还是朝鲜半岛从历史以来就不断的被各个民族轮番入侵,导致他们无法休养生息、平和发展来提高本国的文化,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所以没有这些很好发展经济和军事的情况下,必然是打不过日本。

朝鲜自统一以来,只有两次对日本发起进攻,第一次是配合元朝进攻日本,但是失败而归,第二次是世宗大王时期朝鲜发动己亥东征,他们是企图扫除倭寇。这也是朝鲜本国唯一一次主动进攻日本,当时率军的是名将李从茂,带领1万7千名朝鲜士兵和200多艘战船进攻倭寇基地—对马岛,但令人汗颜的是当时倭寇也就六百人。朝鲜大军还被伏击了,导致数位名将战死,最后还跟对马岛的倭寇讲和。

而在后来的壬辰战争爆发,还是明朝援助朝鲜后才击退了日本兵,但也是这一场才让明朝彻底明白为什么朝鲜一直打不过日本,除了军事装备落后以外,还有因为朝鲜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跟日本相差甚远。如果但是没有明朝出手的话,日军可能在两个月内就能一路平推鸭绿江,甚至灭国都有可能。

那么从综合上来讲,朝鲜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差呢?

  • 第一地理位置差


朝鲜半岛比较狭小,北部多山,所以他们可耕种的面积非常少。耕地面积少,粮食就不够多,这就很大养活一大片人口,而我们知道在古代,人口基数是称谓一个大国的标准,但朝鲜的人口很难达到一个强国的标准。

朝鲜处于欧亚大陆的边缘,他们离草原民族很近,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和弓箭一直处于战斗兵种领先的存在,朝鲜属于半农耕半渔利的民族,对抗上游牧民族注定是吃亏的,因为本身的国力不够强,又没有军事上的发展,所以他们只能一直处于防守状态。

而拼命的抵抗来自各个民族的骚扰,就造成了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无法很好的发展,长期的战乱只能让他们的国力越来越虚弱。

  • 军事上的差距

朝鲜这样的小国对比中国来讲其战斗力十分低下,在面对别的国家入侵时,能够击退来犯之敌就已算大捷,当面对强敌进攻时,朝鲜能做的就是举国依附到更强大的国家。

朝鲜历史以来只是效果,即便有李成桂、崔莹、权栗、李舜臣这样的名将也没用,他们没有更大的舞台来发挥最强大的实力,能做的只有一直防守。

  • 进取心不足

朝鲜历史以来的君主都没有什么进取心,这跟他们国小民寡有关,在立国以来一直都被别的民族欺负,就导致朝鲜君主只求能够自保生存,并没有强大的进攻心里。并且长期的依附大国,让他们的精神已经麻痹,一旦有战况只要向中国求援就行,进攻它国什么的,全然没想过。

综上所述,历史以来的朝鲜一直都处于被入侵状态,而就是因为长年战乱导致国力衰弱、民生萧条,在没有办法稳定发展经济和军事的环境下,自然不是日本的对手。

日本从镰仓幕府成立以来,不断的吸收中国的发展经验,使自身不断的强大,而航海技术不足的时代,日本是个岛国,战略环境上来讲不存在对手。在两方综合比较后,日本能打败朝鲜,这是必然的。


大国布衣


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以吞并朝鲜为目的的战争,大明王朝万历皇帝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出兵干预,最终日本战败,明军挽救了朝鲜王朝。

下图 万历皇帝

下图 丰臣秀吉

朝鲜和日本体量相近,为什么不是日本对手呢?

朝鲜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

朝鲜是个半岛,有较为漫长的海岸线,日本的武装力量可以选择很多地方进行突然登陆,对朝鲜进行打击。也就是说,朝鲜漫长的海岸线都是战场,朝鲜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兵力进行部署。

下图 朝鲜 李舜臣

日本兵力的战斗力强

倭寇的侵扰,就是大明王朝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最后解决了倭寇的侵扰。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根本无力与日本的战斗力抗衡,这是朝鲜不是日本对手的另外一个原因。

可见,对于朝鲜来讲,军队战斗力不强,并且兵力非常分散,是导致战不过日本的原因之一,还好朝鲜背靠大明王朝,中国的历朝历代,无论多么的衰弱,只要朝鲜有事,中国必定出兵相救,即使亡国也在所不惜。


宝剑锋


1、首先是因为朝鲜乃大明附属国,世受大明庇护,所以造成自身武备废弛;

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李氏朝鲜和日本的人口差距确实不大。而且,由于朝鲜长时间置于大明王朝的保护下,已经历了两百年的长治久安。因此,其社会民生的发展,比经历战国混战的日本还要好,素有“小中华”之称。然而,也正因得到大明的保护,导致了朝鲜的自废武功,造成“人不知兵二百余年”的局面。

其实,李氏朝鲜在立国之初,军事实力还不至于渣到如此地步。公元1419年,朝鲜世宗李祹还曾派出1.7万人的军队,主动讨伐日本对马岛上的势力,以优势兵力赢得了胜利(对马岛宗贞盛势力只有3千人),史称“己亥东征”。

虽然此次东征,朝鲜军队是以多欺少,欺负日本的一个小势力,而且战斗表现还不怎么样。但毕竟是主动出击,而且最后还是赢了。所以,这“辉煌战绩”也够朝鲜吹上好几百年了。李祹也因此成为朝鲜历史上评价最高的君主,被称为“世宗大王”。

但是,由于朝鲜在外交上始终奉行“事大主义”,处处以大明为尊,将大明视为自己的父母之国,进而获得了明朝的保护。因此,军事力量快速退化,最后逐渐沦落到“人不知兵二百余年”的尴尬地步。

2、其次是因为日本经历了近百年的战国时期,军事力量十分强悍;

当然,朝鲜军力孱弱不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当时的军力也确实强悍。在万历朝鲜战争爆发前,丰臣秀吉完成了对日本的基本统一,可以集结日本各地的军队。此外,由于日本刚经历了近百年的战国时期,当时所集结侵朝的十几万大军,都是百战之兵,领兵将领更是日本战国的豪华阵容。

所以说,日本当时的军事力量相当强悍,即便是经历万历中兴后的明朝,在朝鲜半岛上击败日本,也并不容易,同样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

综上所述,朝鲜打不过日本是正常的。不过,面对日军的入侵,朝军的“战五渣”表现也实在令人瞠目结舌。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朝鲜就被日军打得“三都守失,八方瓦解”。如果不是大明爸爸及时出手,朝鲜早就亡国了......



这些历史要读


题主认为朝鲜经济和人口都不比日本差多少,所以应该在军事上能抵挡日本,这是完全错误的。就两国战争而言,经济和人口固然是重要的军备资源,但这些资源如果不能转化为战场上的实力,那就对战争没什么好处。在经济和人口没有拉开档次差距的前提下,决定战争胜败的是双方的军事机制,包括谁的装备和训练更精良,谁的士兵斗志更高,谁的前线指挥机关和战略决策者犯的错误少。而这些方面,朝鲜都被日本完全碾压。

先看看日本的情况。万历侵朝之前,日本经历的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彼此混战。尽管被一些国内网民嘲笑为“村长打群架”,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战争确实让日本整个国民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机制得到了持久的锻炼。

战略决策层上,日本执政的丰臣秀吉本身是出身贫寒,而在征战中通过军功脱颖而出的大牛人,手下也拥有诸多大浪淘沙出来的名将良谋;

装备和训练上,战乱促进军备提升,日本武士不但拥有锋利的倭刀,而且铁炮(火器)也得到普及,成为丰臣秀吉旧主织田信长的战场大杀器。

斗志上,日本全国军队不下三十万,侵入朝鲜的兵力达二十万之众,从将领到基层士兵纷纷希望通过侵略来获取功名利禄。

别说朝鲜,就连明朝,先前也在区区倭寇的扰悉中苦不堪言,甚至出现数万明军被几十个日本武士如入无人之境的尴尬场面。


而朝鲜呢?就算经济、人口和日本相当,但过去的百余年,他们恰好大都处在和平状态。偶尔来个王室内部的争夺,也是短期政变为主。

装备上,朝鲜军队还是以冷兵器肉搏为主,比日本人几乎有了代差。

更严重的是,日本入侵前几十年,朝鲜正陷入持久的内斗:后宫是妃嫔争宠,外戚夺权;朝廷上则是党争不断。朝鲜的政党斗争,基本达到了世界封建社会的最高峰。

最早开始斗争的是东人党和西人党。双方在1575年,以“乙亥党论”揭开斗争序幕。两党相互抗衡,相持不下,在各项政务上互相牵制,互相拆台。朝鲜朝廷原本就不很高的行政效率,进一步遭到削弱。

从此以后,朝鲜政坛党派纷扰,一个党派失势了,就蛰伏几年等候东山再起;得势了,就立马再度内部分裂,跟病毒传播似地。

在今后的许多年里,东人党分裂为南人派和北人派,北人党又分裂为大北派和小北派。小北派又分裂成清小北和浊小北,大北派又分裂成骨北派、肉北派和中北派。南人派则分裂为清南派和浊南派。西人党又分裂为老论派和少论派。

这里,咱们只举一个例子:

1589年,朝鲜国王宣祖派出黄允吉、金诚一两位大臣应邀访问日本。这两位大臣,黄允吉是西人党,金诚一是东人党。

两位使者到了日本后,先是被软禁了半年。等见到丰臣秀吉后,对方态度极为傲慢,稍说了几句,便起身离去。使者接下来又被软禁了一年多,直到1591年才得以回国。

回国之后,西人党黄允吉赶紧上报朝廷,说丰臣秀吉此举定然是要准备攻打我们,必须赶紧做好战备!那丰臣秀吉目光锐利,看上去很有胆略,绝对不可轻视!

东人党的金诚一根据“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原则,针锋相对的说:“黄允吉一派胡言,妖言惑众!那丰臣秀吉鼠目寸光,根本不可能对我国造成威胁!”

两个使者就这样在朝廷上展开了党争,双方的党派也按惯例投入战斗。由于当时朝廷上是东人党得势,主政的东人党老大李山海、柳成龙就拍板:“咱们东人党的金诚一说的对,日本鬼子不会来侵略我们的!”

于是,朝鲜国就没有对日本入侵做任何准备工作。


1592年(农历壬辰年),日军攻来了。陆军包括9个军团158700人,海军拥有700艘舰船和9200名水兵。此外还有十余万预备队。

相对而言,朝鲜的军队虽然从编制数量上也有轰轰烈烈的六位数,但大都分散驻防各地,而且多数早已腐朽。机动主力不过数万人,与铺天盖地而来的日军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而且,日军是战国多年厮杀中磨练出来的精锐,还装备了仿西式的火枪(铁炮)。从作战经验,训练,装备,意志力,朝鲜都没法比。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队日寇,朝鲜王朝拿出了最后的王牌:大将申砬的率领的八千铁骑。这支精兵面对步兵为主的日军,确实有一定优势,即使铁炮也未必能压制住。然而申砬在忠州遭遇了日军中足智多谋的小西行长。4月27日,小西行长摆了个“火牛阵”,直接就让申砬的骑兵全军溃散。朝鲜唯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就这么没了。

接下来,日军继续一路猛进,朝鲜军一路狂奔。惯于内斗和搜刮民财的官员望风而逃,把一座座城池丢给敌人。

而且就在这个过程中,东人党和西人党还在不停的掐架。

4月30日,日军突破鸟岭,汉城已无险可守。宣祖仓皇北逃。

5月2日,日军攻占汉城,5月27日,攻克开城,6月15日,攻克平壤。两位王子和许多大臣都被俘虏,宣祖带着一小撮随从,龟缩在中朝边境的义州。朝鲜全国八个道,已经被日军占领了七个,仅剩西北平安道和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尚未沦陷。

最让人无语的是,都到了亡国灭种的阶段,朝鲜大臣们还不肯停止党争。

比如在面对日寇时唯一能打的水军司令李舜臣,他之所以能带兵,是因为当时执政的东人党首领柳成龙,与李舜臣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而在第一波打退日军后,因为西人党得势,功勋卓著的李舜臣竟然被关进了监狱,他一手创立的精锐水师也被剥夺葬送了。

这样的一个糊涂混蛋的朝廷,就算有再多的人口,再多的经济,又怎么能打胜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