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下班後》速讀

《贏在下班後》速讀

封面

你好,今天為您解讀的書是《贏在下班後》,也是一本有關於自我提升的方法論的書籍。看這個標題大致就能猜到這是一位日本人所寫的書籍。


本書作者池本克之是一位諮詢顧問。諮詢對象涵蓋大型公司到風險投資公司,已在100多家公司舉行過幫助職場人員持續成長的“八小時以內·八小時以外”的專題講座,業績改善率高達96.3%。本書的內容就是有關他的那些可以讓個人持續成長的教學內容。且聽我慢慢道來。


1、我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每天的時間只有24小時,大致就是分為三塊。8小時的睡眠,8小時的工作,以及8小時非工作時間。或許加上某些行業的加班加點,甚至要把睡眠時間挪來補充工作時間。

因此即便結束了一天的8小時工作之後,回到家也後也只想把腦袋給清空,刷刷手機來打發掉這些時間,最後上床睡覺。

不是說這樣做不好,而是這樣做無法讓我們有更進一步的提高。當然並不是說應該在工作外的8小時後再去加班或者幹兼職。我完全贊同工作外的時間應該屬於自己,應該乾點自己想幹的事情。

但很少有人會想到工作外的休息時間,或者說是“愛好時間”才更會影響到工作時的狀態和能力。而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即便幹著不同的事情,也應該更重視“工作時間之外的時間價值。”

收入的提高,人生境界的提高,都由八小時以外決定。就像觀看演出時我們驚訝於演員的高潮表演,卻經常忽略了他們為此付出的其他代價。


2、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

看過我之前解讀的書的朋友們應該都會知道大腦的運作機制。但是我會厭厭不倦的再說一遍,這是一切提升的能力的源頭。

大腦的運行結構分為兩個系統。我們將他稱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掌管著習慣,它消耗大腦的能量並不多。我們日常可以迅速作出反應的事情,下意識的行動或者慣性思維全都有賴於系統一。它會將經常做的事情變成下意識的動作,儘可能的減少我們的大腦能量的消耗。

系統二掌管著深度思考,它要調動大腦的大部分腦力,關閉掉一部分正在運行的功能來進行思考。平時它很少運作,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開始運作。

《贏在下班後》速讀

打個比方,我們對於非常熟練的事情常常可以邊聊天邊做。或者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會用習慣性的思維進行思考。這裡說的習慣性就是常用的思維方式。

這些下意識和習慣性的舉動都是大腦的“系統一”在起作用。

一旦遇到了一件過去沒有遇見過的事情,僅僅依靠下意識無法快速解決的時候。大腦的系統二就會開始運作。當它開始運作的時候,我們常常必須要專注在這件事情上,哪怕是與人聊天和聽音樂,甚至走路都無法顧及。

但是如果常常使用“系統二”的話,系統一也會將這種思考的定勢加入其中。

由此可以知道,即便是需要複雜性思維的系統二,一旦經常用它來做相同的事情,也會化為系統一的一部分。

有關於大腦的具體原理可以去閱讀《思考的快與慢》或者《0秒思考》,那裡有詳細的理論說明。這裡我們就說個大概。

知道了這些原理,我們就可以開始說本書的內容了。


3、非工作時間的八小時

“希望工作中沒有壓力”。

不少在職場中的人都有這種想法。非常遺憾的是這是不可能的。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沒有壓力的工作幾乎不存在。

在面對愛好與興趣的時候,常常會覺得放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即便搞砸了也不會有嚴重的後果,但工作是帶有嚴肅性和責任性的。

如果我們首先認識到這一點,面對工作的時候才不會覺得“難熬”和“痛苦”。

面對無法消除的“壓力”,不如考慮一下如何來應對“壓力”。而工作時間和睡覺時間之外的八小時,能讓我們掌握這項技能。

下班後去進行各種活動來排解壓力,這已經是現代人的首選了。而這不代表“壓力”會消失,僅僅是一時被遺忘了而已。正確的思考如何對待“壓力”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我們平時都會有一些愛好,比如打打遊戲、跑跑步、專注於某樣技能等等。是否有人會想過為這些興趣施加一些壓力呢?

就拿我來說吧,我的業餘興趣之一是為模型上色。只是簡簡單單的給模型塗上應該有的顏色外,再為其加上更多的細節,在單一的顏色上畫出光影的效果,讓視覺更加的突出。這就是在興趣上更進一步了。

《贏在下班後》速讀

塗裝模型

玩樂也是調節心理的一種方法。僅僅是為了“處理情緒”而發洩到娛樂上,為什麼不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娛樂呢?以打造能夠與壓力抗衡的自己為目標而進行娛樂。

通過積極的為自己施加壓力,保持娛樂過程中的緊張感,認真的完成目標。

娛樂也是一種自我鍛鍊的機會,把工作壓力和煩惱一掃而光或許不錯,但如果要走向卓越的話,必須得更前進一步。

我在塗裝模型的時候,常常會精神高度集中,盡情的享受心流帶來的愉悅感。而塗裝完畢之後,那種心情更是無以言表。我想很多人在打遊戲的時候,認真的解決掉一個關卡的時候也有要跳起來大喊的衝動吧。如果沒有這類衝動的話,我建議去玩玩《黑暗之魂》或者《只狼》,它們在各平臺都有上架。

《贏在下班後》速讀

玩遊戲的我們

在工作中,認真結束了手頭上的事情的時候,也會有一種非常愉悅的衝動想要跳起來大喊幾聲吧。

為什麼會有這種愉悅感?娛樂時產生的愉悅感以及工作時候體驗到的愉悅感是否相同?

當然相同,那是一種相類似的感覺。都是源自於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所產生的興奮感、喜悅感,以及成就感。

而相反,僅僅是遇到一個難啃的骨頭就丟下游戲手柄,工作太無趣了“差不多就可以了”,以這樣的姿態對待事情,自然無法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有人會說,“工作不是玩樂”。

但是無法認真對待工作的人,在玩樂的時候會認真對待嗎?娛樂和興趣活動之所以有趣,是因為被認真對待了。認真對待了,所以才有趣。

把這個思路再拓展一下,當諸位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認真的進行思考,從各種資料中找到相關點,最後得出了自己認為的結論。這個時候,我們不也會感覺到愉悅嗎?我們真的恨不得把這個考慮結果告訴給所有人,讓所有都來分享我們的思考結果。哪怕這個結果可能與真理會有偏差。

我在之前寫過一篇《巨龍的幻想世界經濟學猜想》。那是我在思考“巨龍的存在意義”這個問題的時候得出的答案。得到答案的瞬間帶來的大腦的愉悅讓我當即寫下了這篇文章,企圖分享給所有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人。

回到大腦的結構運作,對待玩樂的認真態度會從系統二化為系統一,從而幫助我們在工作時也會用相同的態度去面對。在玩樂中培養出來的思維定勢還不會因為工作產生額外的壓力。系統二在運行的時候才會有大腦的壓力,但這部分卻是用在“娛樂”上,被我們輕鬆面對了。再提升到系統一的時候,反而不會產生更多的壓力。

因此,即便是在非工作時間的娛樂,也請一定不要敷衍了事,對娛樂的態度會影響到對工作的態度。

這裡要再度提到我們大腦的“系統一”,這個系統掌管著“習慣”。它會將經常從事的事情編入其中,讓我們處在無意識的時候就能順利完成。如果諸位對待興趣也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的話,這種態度就會變成我們的習慣,讓我們對待任何事物的時候也會處於這種狀態。那樣的話談何提升自己呢?

所幸的是,如果我們善於思考,善於用高標準來對待愛好與興趣的話,系統一也會將高標準變成我們的習慣,從而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不停的提高自己。

不斷的給娛樂加入新的壓力,也能讓我們可以適當的跳出早已習慣的“舒適區”,帶來更進一步的成長。即使失敗了,也請不要放棄。可以通過回憶失敗的過程來進行復盤,找出通往勝利之路的關鍵點。

嘗試在娛樂中挑戰更高的難度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反而可以更好的在工作之中的得到發揮。

我們所作的這些看似正確的事情其實非常的簡單,但是隨著這些正確事的積累,會變成我們的習慣,讓前進和提升的速度更快更穩。


4、八小時的休息時間

前面我們說了如何在娛樂中磨練心性以及對自己的提高。在我們的人生之中並非只有拼搏與提升,注意高質量的休息同樣重要。

所謂的休息不單單是如何保持高質量的睡眠,而睡眠的健康又關係到工作和娛樂。

試想一下,沒有精神的話無論是工作還是娛樂都無法認真起來,長時以往大腦的系統一一旦將這個變成了身體的常態的話,要改過來就非常艱難了。

睡眠的時候我們沒有任何的感覺,除了做夢之外。但我們可以在睡眠之前做好足夠的準備,讓睡眠變的更有質量。

有關具體的方法和案例有非常多的書籍,但是內容卻總是大同小異。所以,這些方法可能都出自同一個源頭。


首先就是飲食。

我們的身體能量和腦力都依靠進食來獲取。在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裡,我們很少有捱餓的時候。我們所擔心的往往是吃的太多導致的難受和肥胖。如果把身體比喻成汽車,食物就是燃油。給身體加入不健康的燃油必然會導致身體狀態的不佳。

書中對於食物的提議是:

1、吃新鮮的食物。我們很多人都會把吃不掉的食物放到第二天來食用,這是當年物資匱乏年代留下來的習慣。說實話,現在已經很難說是好習慣了。即便放在冰箱裡過了一晚上也不能保證食物中的微量元素保持不變。如果發生了變異,那麼我們吃下去的意義又有何在呢?這裡不是說一定要浪費食物,而是可以在做飯買菜的時候把量做的適當一點。

《贏在下班後》速讀

新鮮水果

然後就是多吃新鮮水果,那可以很好的補充身體的營養,讓身體獲得持久的活力。購買水果的時候,只購買可以在2天內吃掉的量,買的過多吃不掉等著爛掉還會造成內疚感。

2、避免精加工的食品。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各種精加工的食物。比如薯條、蛋糕、各種醬料、奶茶、軟飲料等。這些食物雖然味道不錯,但為了更便於保存,往往會在其中加入防腐劑或者過多的糖和鹽。醫學專家通過臨床數據發現,長期食用精加工的食物,會增加胰腺癌的風險、心臟衰竭、抑鬱以及提前衰老的風險。精加工食物和患病死亡風險的增加有直接相關關係。

這裡並非說杜絕這類食物,可以適當的減少食用來規避未來可能產生的病患。那麼如何辨別這個食物是否是精加工的呢?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是“樊登讀書會”的樊老師傳授的。就是這個食物的源頭到你現在拿到手的這個,當中的加工步驟超過3步,就算精加工了。

《贏在下班後》速讀

精加工食物

比如:牛肉乾的加工步驟為“選肉-分割-浸泡-煮制-切制-炒制-烘烤-檢驗-包裝-入庫”,其中單單食物處理方面的步驟就有“浸泡-煮制-切制-炒制-烘烤”這5步了,所以屬於精加工食品。

我也承認牛肉乾很好吃就是了。

3、保持適當的飢餓。這裡說的並非是餓肚子,而是給胃留有適當的空間。當我們進食過多的時候,全身的血液會全部流向胃部進行消化,會減少身體的其他部分的活力。吃飽了就不想動的原因也是如此。可以說吃的越飽,越是會犯困。而這個時候一旦睡著的話,積蓄在胃部的食物會消化的更慢,更容易堆積在胃的周圍變成脂肪。想想我們腰身的“游泳圈”吧。

進食的時候給胃留有餘地,只吃了7成飽是最好的。如何判斷飽了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飢餓感消失了,肚子卻還沒有漲的感覺,這個階段是最好的停止時機。

這樣的話身體也不用為了消化那些食物而讓大腦犯困了。


飲食說完了,我們來說說睡前準備。

前面說了,胃部正在消化的時候進行睡眠的話,脂肪會囤積。有時候並非我們吃好飯就直接睡覺,而是進食時間與睡覺時間相隔太近。

有些朋友到家會比較晚,下班後8點才到家,吃好飯9點,上床11點。由於太過於飢餓,吃的有點多了,睡前肚子還漲著。這裡的可以將進食的量減少到不餓的程度就可以了。

睡前3個小時內除了水之外,最好不要進食其他東西。因為胃經過3個小時的時間已經把那些吃下去的東西消化完畢了,這個時候你入睡的話,剛吃下去的食物不會囤積在胃的周圍變成游泳圈。也能在睡眠的時候讓胃得到更好的休息。然後就可以安心的睡個好覺了。

《贏在下班後》速讀

睡覺的我們

對於經常加班以及點外賣的朋友,最好還是養成自己帶飯的。這樣可以對攝入食物的量有所控制,也能避免過多的添加劑的攝入。

在可以選擇情況下請儘量早睡,讓身體睡滿7-8個小時。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都患有睡眠焦慮症,深怕一睡下去時間就耽擱掉了。

但仔細想想,缺乏睡眠以及處於不健康睡眠的情況下,我們真的可以好好工作和娛樂嗎?與其通宵達旦的娛樂或者工作,不妨早點睡下,用早起的時間來補足我們的勤奮。

我解讀的另外一本書《早起的奇蹟》中對這一點有詳細的講解。當然最好還是去看看原著會比較好。


身體鍛鍊,最好的睡眠助力。

如果你是從事體力勞動,這裡可以不看。如果是辦公室白領,那麼就會有所幫助。

身體鍛鍊可以讓我們保持精力充沛。精力的充沛對現代都市人來說意義有多麼重大就不用我多說了。

坐辦公室的白領,工作的8個小時中有6-7個小時是坐在電腦前。下班後的疲倦其實是大腦的疲倦,是精神上的疲倦,並非是肢體上的疲倦。這個時候可以進行一下身體鍛鍊,讓體內的血液快速流動,從而將大腦的疲倦讓身體來分擔一部分。只需要很短時間的互動,就能恢復一定的活力。

《贏在下班後》速讀

身體鍛鍊

而運動也能反過來改善大腦的狀況,充滿活力的身體會將血液暢通無阻的送入大腦,讓大腦的思維更加敏捷。

有氧訓練是非常好的鍛鍊科目,但是對於過胖和年過40的人來說並非首選。進行相同時間的局部肌肉訓練同樣會有相同的效果。

不過比較安全的鍛鍊方式是每天只進行一個局部的肌肉鍛鍊,比如今天練腿、明天練腹肌、後天練功二頭肌,一週之後再重新開始。這樣可以讓身體在鍛鍊的同時也得到充分的休息。

每天進行30分鐘的身體鍛鍊,可以更好的入眠,而不是在床上滾來滾去焦慮難眠。如果可以每次訓練的時候都適當的加大一點力度,大約是上一次的1%的程度的話,讓身體有更進一步的提高的話,這也不失為一種娛樂方式。


5、工作時的八小時

最後我們要說到工作時間了。如何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態,並從容面對工作的壓力?

就像前面所說的,可以用娛樂以及愛好中所磨練出來的心性對待工作。之前說了興趣愛好之所以讓人愉悅,主要是因為認真的對待以及全身心的投入。

那麼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不也會讓人愉悅嗎?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在工作中的愉悅感不也都來自於此嗎?

《贏在下班後》速讀

工作時的我們

假想一下,我們在打電子遊戲或者玩桌遊時候遇到難關,不也千方百計的找尋解決方法去面對嗎?這種思維方式也可以同樣用於工作之中。許多精英人士的思維方式也都是從娛樂之中獲取的。他們從娛樂中體會到了無論枯燥、嚴肅都不輕言放棄的思維方式,所以他們才是精英。


工作中要少抱怨。

對工作進行抱怨就可以改變你的處境嗎?答案是不能。你的上司也不會來教你,客戶的想法也不會改變,不合情理的事情在哪裡都一樣。

而自己不做改變的話,只會重複之前的結果。愛因斯坦說過,“所謂的愚蠢就是不停的做一件事情意圖得到不同的結果”。

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剛入職場的時候覺得公司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最後還想離職去當兵。結果被哥哥訓斥了一頓之後他領悟到,如果公司不能改變的話,那就改變我自己。於是他全心全意的撲到工作上,開始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進行了各種改進,並樂在其中。最後在新材料的研發上有了新的進展,為公司謀取了巨大的利益。而他在之後的工作中繼續運用該方法和不斷的改進,最後成為了日本的“經營之聖”。

《贏在下班後》速讀

稻盛和夫

他一生創造了兩家公司,都稱為世界500強。在90歲高齡的時候,應日本政府請求接掌處於巨量虧損“日本航空公司”,結果不到3年就扭虧為盈,併到今天一直保持良好的盈利收入。

稻盛和夫的故事更是證明了對現狀的不抱怨,進行自我追責與覆盤的思維方式,更能有助於自我成長。


樂於接受專業指導

“聰明人看清自身侷限,樂於接受專業指導”

我們都是普通人,不可能樣樣精通。這類人根本不存在。

無論在人生還是工作上我們都會遇到瓶頸,這個時候聽取專家或者過來人的意見則至關重要。有的問題只有專家才能發現,僅僅靠自己無法察覺。工作上出類拔萃的人往往也更善於聽從專家的意見。能夠紮紮實實拿出成績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很善於傾聽外部的意見。原因在於他們都明白自己的侷限所在,做不到謙虛,就不可能學到真正重要的東西。

無論娛樂,還是工作,都是一件“樸素”的事情。“傾聽的姿態”才是優秀的人所以優秀的存在證據。


閱讀可以提高能力

又是一句老生常談的話。閱讀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至關重要。我們人類有一種很奇特的能力:共情。

當我們看恐怖片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主人公們所處環境的可怕。當我們聽到感人的故事的時候同樣會痛哭流涕。當我們看到主人公們排除艱險獲得勝利時,同樣會為他們的英雄事蹟高興的熱烈擁抱。

而閱讀則是讓我們化身為不同世界的人們,體驗原本現實中不可能遇到的人生。加上文字的描述需要想象力,而每一個人的想象力又各不相同。

《贏在下班後》速讀

閱讀

哪怕是同一個故事,不同的人腦中所描繪的都是不同的畫面。這種我們天生就有的共情能力加上我們的想象力,更有助於我們思考問題的多元化,還可以開闊視野。

這類通過閱讀獲得的珍貴體驗,還可以有效的運用到工作中去。

無論是談判還是與客戶的交流,所處的環境都千差萬別。讀書所培養出來的體驗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進行換位思考,讓自己變成站在顧客立場上進行思考。

我的本職工作是設計師,對我來說可以更好的站在用戶的角度來進行問題的思考,並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


總結

到這裡為止,本書《贏在下班後》就講完了,我們來總結一下。

所謂的“贏在下班後”是將一天的時間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並非我們常常考慮那種將一天分為幾個部分進行思考。

工作傑出的人,往往在娛樂也同樣傑出。因為工作的狀態是在平時娛樂的時候所養成的。對待娛樂的態度同樣也會被帶入到工作之中。所以,我們平時拼命工作,下班後也拼命的娛樂吧。高標準的娛樂也會對應出高標準的工作,同時也會對應高標準的生活。然後還要注意有高標準的休息。這樣我們的人生才完美。

希望我們可以在下一本書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