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哪個先哪個後?

紅骨


一部小說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刻畫通常是不分先後順序的。

小說創作首先要俱備五大基本要素(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什麼事,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和進展)。小說的人物刻畫中穿插著故事情節。同樣,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又需要人物刻畫來襯托。兩者相輔相成。

我們大家都熟知的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每一部故事情節中都突出了他們飾演的人物形象。

1、唐僧的個人形象:有著天下最慈悲的胸懷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識,善良博愛,但能力有限 。

2、孫悟空的個人形象: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廣結朋友、急躁但有正義感、講義氣,注重感情。

3、豬八戒的人物形象:好吃懶做、憨厚可愛、迷戀錢色、但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愛護師傅、本領高強、愛貪小便宜,喜歡挑撥離間。

4、沙悟淨的人物形象:忠厚老實、與世無爭、目的單純——一心只想保護師傅求取真經,但缺乏變通,沒有兩位師兄那麼好的本領。

小說中的他們每一個人在結識之前,都有過自己不為人知的過去。也都有屬於自己鮮明的個性與標籤,直到後來被觀音菩薩一一點化之後,才勉強開始在一起相處磨合,鬥爭,排斥,再磨合,感化和吸引。每一次他們的鬥爭與磨合都是一段小插曲。每段故事中都體現了他們鮮明的人物個性,每個人的個性又在故事情節中處處增光添彩。最終,幾個師兄弟才真正和諧的一起共事,成為了唐僧取經路上完美的三大護法。

在西行的路上,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是一部曲折離奇的故事,每一部都有獨立的故事情節,起起伏伏,扣人心絃,每一部的故事的情節中,無不彰顯了不同人物的個性。吸引著眾多觀眾目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國人!

基於此,筆者認為一部好的小說有了好的人物形象刻畫,故事情節才會栩栩如生。故事情節能突出人物的個性,人物刻畫當然也需要故事情節來襯托,具體不分先後順序,一切因小說的創作來設置和佈局。






行雲流水999888999



這是個令人無語的問題。

之所以無語,是因為題主的問題給我們顯示了一個文學創作門外漢的狼頏與不堪,越發凸顯了這種無知在創作領域的普遍現象,更像是一種昭示──越來越多的喜愛文學的人士開始從事這個十分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卻不知道最基本的表現理論。

這是一種多麼令人無奈的文學悖論。

這真的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是文學創作的寥落悲哀呢,還是文學創作的喜大普奔。

一個人要搞文學創作,這本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誰人心裡都有一個曾經的過往和泣血的故事,能夠準確表達出來實在是一種幸運,對於創作者本人也是一種幸福感的巨大膨脹。

但目前最為殘酷的現實是:一些還沒搞清文學創作是怎麼回事兒的門外漢,開始覬覦文學塔尖上的那朵玫瑰奇葩,卻不知道伸手摘花是需要勇氣的,更需要有被扎得鮮血淋漓的心理承受能力。可惜的是,這些人卻只是看到了鮮花和掌聲,卻沒看到隱伏在後面的鋒芒利刺。

難怪現在的所謂文學和文學創作雞飛狗跳,四體不安。

當然,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對於文學創作來說,也不合適。就是因為文學創作並不是禁錮創作者思想的禁地,甚至還鼓勵廣大的文學愛好者熱情的參與其中。但這還是有一定要求和門檻的,並不是平鋪直敘的一條坦途。

就拿專業創作理論來說,一個任嘛不懂的門外漢,怎麼著都不能和那些專業的創作人才相提並論,儘管熱情高如山深似海,但沒有基礎的創作者實在是難以擔起文學創作的重任。

就事論事。這個問題其實本不是問題,任何一個從事過文學創作的創作者都知道,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並沒有先後之分,它是一個有機的創作整體,不能拆分開來單獨描摹,更不能使情節和人物脫節。故事講明白了,人物形象也就自然立住了,這是一種超強的遞進關係,也是相輔相成的,是一種相互之間的彌合與促進,更像是一個錦上添花的粘合劑,使情節和人物氣味相合血肉相連。

舊有的創作理論或實踐,確實將人物先行立在面前,從頭到腳的一通兒描繪,直接而坦白的交代出這個人物的個性和風格,就連藏在內心深處的叵測心機都一覽無餘,這是固有的套路,卻固化了文學形象的鮮活性和生動性,更不符合時代性。

這樣的文學套路已經遠遠不適於當下的文學創作,更是一種創作思路的緊箍咒,會極大的限制和禁錮創作者的手腳與思想,最終使文學形象走進固化的死衚衕兒。

所以,不要刻意的給人物貼標籤,大千世界千變萬化,更不能千篇一律的或好或壞,而是千人千面,各逞風流,創作線索也一樣,不能按圖索驥的按部就班。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一部小說的故事情及人物刻畫應該是故事情節先於人物刻劃。

人物刻劃包括:人物形象、心理活動及對處理事物所持態度等方面。

要想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物形象必須基於故事情節。

否則,再好的人物刻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故要塑造一個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必先於人物刻劃。

只有這樣,才會塑造出一個完美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會生靈活現,栩栩如生。

相傳,在很久以前。

在一個村庒,有個叫丁郎的小夥子與母親相依為命一起過日子。

這個丁郎,脾氣暴躁,對母親一言不合便拳腳相向,橫行鄉里,鄉鄰也敢怒不敢言。

一日,丁郎在田裡耕田,休息時,他望見地頭一棵大樹上有幾隻烏鴉盤旋著穿梭往來。

他感到很驚奇,仔細注目觀察。原來巢裡有隻老鳥鴉不能動了,幾隻小烏鴉正輪番給老鳥鴉餵食。

看到這情景,丁郎心裡猛地一震:烏鴉尚知反哺,我堂堂一男子漢還經常對老母親稍不順心重則打,輕則罵。

我,不當人子,牲畜不如。他暗暗下定決心:從今往後,我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地孝敬我的老母親。

這時,天已正午,遠遠望見老母親手提飯籃湯罐步履蹣跚地給他來送飯。

他受到了良心的責備,心一酸,快步跑向母親,他要去迎接他的媽媽,她的媽媽太辛苦了......

誰知,他激動得忘記放下手中的牛鞭,高舉著牛鞭張開臂向母親衝過去。

可憐的老媽媽以為兒子嫌早飯送的太遲要鞭打她,無奈,一頭撞死在大樹上。

丁郎大哭地撲在了老媽媽的身上嚎啕大哭,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丁郎從此像變了個人似的,一改往日的壞脾氣,他痛心疾首,深深地思念著他的母親。

他用木頭雕刻了母親的頭像,無論走到那,都要抱上母親的塑像。

每天早上對著塑像向母親請安,家中大小事都要請教母親。

天公要測測丁郎的誠心與否。

一日,丁郎在場面上曬著糧食,丁郎帶上母親的雕像坐在一棵大樹下。

天空飄來一團烏雲,剎時,天昏地暗,狂風大做,電閃雷鳴。眼見得暴風雨就要來了。

丁郎見狀,急忙抱起母親的雕像向家跑去。

過了會兒,風停了,雨住了,鳥雲散去,太陽又露出了笑臉。

丁郎的糧食完好無損。

這一幕鄉親們都看在了眼裡:丁郎這個小夥子變好了,大夥被他的孝心所感動,紛紛稱讚不絕於耳。

從此,丁郎的孝名廣為流傳。

他的孝行成為後人教育子女的楷模。

通過這個民間故事的情節及丁郎們所做所為塑造了一個由壞變好的有孝心的人物形象。

他的潛移默化的性格轉移及孝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通過故事情節的描述得以完美的塑造。

所以,在文學作品中,故事情節應先於人物刻畫。

(圖片源於網絡)






信天游259345793


沒有先後之分,人物形象及其性格是在故事情節的展開中,通過其言行舉止以及心理活動的描述,一點一點呈現在讀者面前,最後形成一個清晰的完整的人物形象。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會讓讀者有,身臨其境親臨其人的感覺。


千年蟲1672


人物刻劃


一品軒畫廊


是不是先問問小說和散文的區別呢?小說寫的是人,通過人寫事。但是在實際寫小說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分的不是那麼清楚。一般認為在動筆前和動筆中你總會想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發生的一些什麼樣的事。不同的人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會有怎樣的反應,如果你想讓你的故事看起來儘可能的真實可信,就得著重細節的刻畫。這時候你會發現情節和事界限真的不明顯。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來大仲馬曾經感慨:在寫一定程度了以後,發現故事裡的人物自己完成了故事,作為作者的他並沒有去費力的構思。這一方面當然說明大仲馬寫稿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甚至可以誇張的假設,他已經把自己催眠,完全的融進了故事裡。另外也從側面說明,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是分不開的。我覺得你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想必是一個新手,如果你寫夠了足夠量的小說,我想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當然,你也許會問:不知道怎麼寫怎麼可能寫的出來。我的經驗是:哪怕寫是來的是粑粑,你也要寫,寫著寫著你就發現,你會了。不要擔心寫的爛,海明威曾說:沒有哪本小說的初稿不是垃圾。


聽風聽雨聽驚雷


個人認為,是人物刻畫在先的,因為小說肯定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的,好的小說,人物得先立得住,然後通過故事情節的跌宕,完整的故事情節、矛盾衝突,能夠凸顯出人物的特點。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總不可能人物形象還沒在心中刻畫勾勒完善,就開始了情節發展,但是著筆是不分先後的,小說肯定不是第一章介紹人物特點,第二章講故事情節,人物的刻畫需要靠故事情節與環境描寫來確定。但是我們自身在確立大綱,與構架之時,必然是先刻畫人物形象。


我認為的人物刻畫也不是簡單的人物描寫,人物描寫大概就分為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人物描寫與故事情節沒有先後,但是人物的刻畫是整個小說的中心所在。小說情節的推動,人物的刻畫,用人物描寫是沒問題的,但只有人物描寫是不立體的。內心的道理推動情節是無法感染讀者的,反之,環境故事跟著內心矛盾走,就是有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了。


故事情節需要鮮明的人物特點才能更有魅力,所以人物是故事的線索。情節烘托人物形象的,尤其是短篇小說,更加需要鮮明的人物形象。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首先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可能更在意故事情節。小說也看了很多,但大多記不清每本里面的人物性格,只記得每本書的故事情節。而且在選擇書的內容上也偏向於故事情節吸引人的看,因為大多人物的性格是需要用情節去刻畫的,脫離的事實的人那必定是虛假的人物。人存在於事中,需用故事去感染讀者。


追夢行人


這個不存在先後順序問題,兩者都可先可後。

可以故事情節為先,在敘事中體現人物形象,通過故事發展讓人物形象一步步變得更立體更真實,未嘗不可。

但是,也可以先來刻畫人物形象,通過肖像描寫或者神態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再通過故事情節的層層深入進一步刻畫人物形象,也就是先畫皮再畫血肉骨髓。

以上就是本人鄙陋的看法,希望拋磚引玉。


禾小皮


一般來說,故事情節在前,不過更多的是兩者交替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