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从单亲家庭的贫民小孩,到拿下4个博士学位的大作家

伦纳德·皮兹诞生在一个单亲黑人家庭。

皮兹的母亲是位年轻的单身妈妈,因为没有丈夫供养,也没有像样的生活来源,皮兹母子只能住在福利提供的安居工程房里,靠领社会救济金生活。

穷人的孩子是早慧的。在其他孩子还在做着各种不断变化的职业梦时,5岁的皮兹就打定了主意,长大要当作家。

可是皮兹妈妈连养活母子俩都得靠救济,根本没钱送孩子在学校之外再去上写作培训班,为了辅导孩子,她鼓励孩子朗读书籍,并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倾听者。

这位黑人妈妈没怎么上过学,在她同年的时代,连受教育都是种奢求。但没受过系统的教育,并不代表不聪明。皮兹妈妈总是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和报纸,尽一切可能多学点知识。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伦纳德

伦纳德在拿下普利策新闻奖后,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中说道:“我总是围在她身边,大声给她朗读我最近的诗歌。这个可怜的女人可能暗自后悔教自己的儿子识字,可是她从来没有表露过这样的情绪。她只是在恰当的地方点点头或者发出惊叫……”

付不起家教或是课外培训班的钱,皮兹妈妈就亲自充当儿子的“陪读”,她省吃俭用,攒下一笔钱送了儿子一台玩具打字机,剩下的钱为儿子买了当时最新的《蜘蛛侠》。

伦纳德没有辜负妈妈的苦心,多年后,他拿下普利策新闻奖,并凭借着“杰出的新闻事业”被授予密苏里州荣誉勋章。还获得了四个荣誉博士学位。

难以想象,从连基本生活都没保障的穷小子,到拥有4个博士学位的作家学霸,伦纳德·皮兹却把一切归功于母亲对自己朗读的倾听。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伦纳德

大声朗读和提高学习能力有什么关系?

​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朗读改变命运”的故事只是个案,但2001年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在35个国家进行的小学生读写能力调研发现:“父母经常在家为孩子朗读的学生,比那些父母只是“偶尔”为他们朗读的学生,成绩要高出30分”。

美国阅读研究和推广专家吉姆·崔立斯的《阅读手册》中也有类似的观点:“1、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2、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3、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4、你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高,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一辈子赚到的钱就越多”。

这个论点在统计学中大概率是成立的,学历越高的人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反之,学历低读书少的人,也更容易落入失业和穷困的危机。美国70%以上的服刑人员都是辍学的学生,其中六成的服刑人员是半文盲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不能识别图表的人也列入新世纪文盲的范畴)。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大声朗读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知识与获取知识的动机是相互作用的,唯有对获取知识这件事感兴趣,才会刺激孩子主动获取知识,文字本身对孩子而言只是象形图案,但文字中蕴含的故事和知识却足以促进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

《朗读手册》中说,孩子喜欢阅读的动机不外乎他们喜欢朗读这种体验;他们喜欢图书的主题;或是他们想要去模仿那些进行阅读的人。

对不是衔着金汤匙出生的普通人来说,朗读是最经济的教育活动,美国教育考试中心的研究成果发现,越是高收入的家长,为孩子朗读的比例就越大;同时家长为孩子朗读的次数越多,孩子15岁时的阅读水平就越高,词汇量也越大。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朗读手册》:孩子词汇量与家庭

比如,当成年人对3岁的孩子说话时,每千字中只有9个生僻词,而童书中的生僻词则是口语中的3倍之多,报纸更是达到了7倍之多。童年教育经历造成的词汇量短缺,未来将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阅读发展,这种短板是无法通过短时间补习班来弥补的。

因此,尽可能早地开始为孩子读书,并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大声朗读中来,也是在玩乐与陪伴中,帮助孩子打好一生的语言基础与学习基础。

什么样的书适合朗读?

阅读推广专家吉姆·崔立斯认为,为孩子选择朗读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故事情节的戏剧性。生动有趣又经得起反复阅读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孩子更认真地听下去。

其次,为孩子朗读时要注重声音,所以童书本身的语言需要自带节奏和韵律性,需要注重的就是韵律和节奏性了。对孩子而言,带些傻气和戏剧的腔调,会更让他们感到兴奋。

比如风靡全球36年的《警犬汉克历险记》,就是很好的儿童朗读材料。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这本书围绕牧场狗狗汉克展开,汉克勇敢机灵,却又偶尔犯蠢,为了保护主人,勇斗响尾蛇、独眼马,为了保护家人,与比自己强壮的恶犬斗智斗勇。警犬汉克的冒险经历,德克萨斯州的图书馆反应,自从图书馆引进了这本书,平时不爱看书的孩子都因为汉克变成了书虫。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汉克的故事从来不缺扣人心弦的剧情,因此《警犬汉克历险记》也作为儿童话剧,被搬上了世界各地的舞台。几乎所有孩子都对这只萌贱的蠢狗“一见钟情”,就连话剧的舞台设计师都说,一看到剧本脑海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逗趣的画面。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警犬汉克历险记 舞台剧剧照

此外,《警犬汉克历险记》从诞生起,就是为朗读而生的。从一开始,作者约翰·埃里克森就以有声读物的方式去各个学校和图书馆,为孩子们朗读汉克的故事。甚至美国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也热衷于为孩子朗读《警犬汉克历险记》。

《警犬汉克》这本书以第一人称为叙事主体,因此,大部分语句都可以作为警犬汉克自述的台词。书中语言贴近日常生活,比如在讲汉克的毛被牧场工人当作擦手抹布,汉克表达不满时说,“真的很伤我的自尊,一个人花了好几个小时来打理自己,就是想让自己外表整洁,看起来就像人们期望的牧场治安官那样,但是……”,这种自带沮丧情绪的台词就很适合以朗读的方式演绎给孩子听,抱怨的语气也让一只看重颜值的狗狗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一本适合于朗读的绘本,除了戏剧化的情节和有韵律的句子外,能够教会孩子一些道理也很重要。

还是以《警犬汉克历险记》为例,作者也常常通过汉克的话,讲出一些值得孩子铭记的道理。比如在分册《恶叫狂》中,巨型犬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欺负汉克的家人,汉克并没有让孩子们以暴制暴,而是告诉外甥们,“使用暴力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当被恶霸欺负时,汉克也通过自己的智慧教会孩子们,“不要成为胆小鬼,不要惧怕每一个比自己长得高大、欺软凌弱的恶棍”。不恃强凌弱,也不要害怕强权,这是《恶叫狂》中告诉孩子们的道理。

朗读有多重要?领救济金糊口的穷人孩子,靠朗读拿下4个博士学位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孩子的教育中,作为家长能做的并不是通过各种兴趣班,把各种知识填鸭到孩子的小脑瓜中,而是通过循循善诱,让孩子们乐于自己去探索知识。也许,你可以陪孩子从朗读一本童书开始,从了解一只牧场狗狗的故事开始,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私信回复 书,获取《警犬汉克历险记》正版图书购买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