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寫我所做,做我所寫;知行合一,對標第一。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今天想探討一個話題: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

談這個話題之前,我想先鋪墊一下,講一個今天發生的事情。

今天上午是小菲和小玉(小菲、小玉都是化名)為期兩個半月補習的最後一堂課,兩個孩子分別是小三、小四,我和另一位老師都很看重,畢竟是收尾了。上課地點是在小菲家,今天的上課時間因孩子、家長昨日參加活動太晚結束而有延遲,小菲在課堂上遲遲進入不了狀態,處於遊離狀態。小玉同學的狀態還是不錯的,試卷的對題率大幅度提升,幾乎喜極而泣,不禁感慨:終於開竅了!入門了!漸入佳境了!

課程上至半程,小菲家長派小菲來問,因為中午要聚餐,能否提前下課,小菲是那種“隨隨意意、極度自信”的態度來問,我問需要提前多久?小菲跑出去問她媽媽,回來回覆我提前一小時。我當時心想,中午聚餐的話,一般來說12點至13點之間開吃都不算晚的,聚餐地點就在本城,開車半小時也能趕到的,可以讓聚餐的其他朋友先行過去,小菲小玉和家長遲一小會到達,不耽誤開飯時間也無大礙,還是先以上課為主要比較好,畢竟這也是最後一次課了,有很多東西要給孩子交代,本來時間就不多,延遲開始的,如果再提前一小時結束,這個課就沒法上了。

綜合考慮,我回復小菲,不行,如果你們家長著急,就讓他們先走,你們晚過去一會,不會耽誤吃飯,還是先上課。

小菲回覆完她家長,回來帶著很大的情緒繼續上課,起初我沒看出來,因為我在給小玉上課,另一位老師在給小菲上課,我偶然抬頭看到小菲噘著嘴很長,皺著眉,文具扔來扔去,老師讓她拿直尺劃線也不劃,趴在桌子上,一副怨氣沖天、懶洋洋地樣子。持續了十多分鐘,老師的課的推進已經很費力了,因為我跟小菲和小玉的家長本來算是朋友,比較熟,另一位老師是我拽來給上課的,所以這個情況我必須得管一下。

我心平氣和地問小菲,是不是有情緒。小菲比較平靜地回答是困了。其實,今早睡到將近9點才起來,這個睡眠時間應該是夠的,但是我當時竟然信了。又過了十來分鐘,變本加厲,完全不是課堂該有的樣子。我直接不再給留面子,我對小菲講,如果是因為剛才因聚餐而要早下課被老師拒絕的事情而鬧情緒,那你現在就可以下課了,你去聚餐去吧,請你現在就離開這個教室;如果想繼續上課,那就把狀態調整好。小菲說繼續上課。

結果,我這話白說。小菲“濤聲依舊”。這次,我真的是“嚴肅認真模式”了。我對小菲講,我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你要麼現在離開這個教室,去參加聚餐,我不會說什麼的,我允許你去,走吧;如果還要繼續上課,就好好上,老師不是來看你的臉色的,畢竟你10歲了,老師該講的都講了,你也是能聽懂的。小菲說要繼續上課。我對小菲說,下面的話我只說一次,如果你選擇繼續上課,如果還跟剛才一樣,我就不再跟你對話了,我會直接請你離開這個教室的。

故事竟然還沒有結束,不成想過了一會,小菲媽媽進來,當著孩子的面重提聚餐的事情,我直接地、堅定地回答,不可以,小玉還有做了的試卷沒有訂正,我們要訂正完才行,不然一落下,中間又要過春節,就耽誤了,您要著急的話,您就先帶小菲去聚餐吧。最終,自然,我是“堅持到底”了。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中午12點下課後,走在路上,想到這件事,我確實有些太堅持原則了,方正有餘,圓潤不夠。但是,以我目前的生命程度,再來一次,我也極有可能還會這樣做。其實,也許是因為跟家長比較熟悉的緣故,面對這兩個孩子就更多一份期待,面對這個家長也會更多一份“你不應該這樣的呀,你應該這樣的呀!”,而如果是所謂的“普通家長”、“普通學生”,我也有可能就不這麼嚴肅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那麼嚴肅那麼累,不好玩兒的。


這就好比古人自己的孩子都不是自己教的,都要“易子而教”才好。

距離近了,“美”沒了。

最難拿捏的,永遠都是“度”。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老張來我家吃午飯,李黎和桂香也在,我和老張因為要趕13點的場上課,我們就先吃了,一邊吃一邊談到這件事情,我太太惠暄就說我太嚴肅了,寬鬆一點也就過去了,沒必要弄得這麼嚴肅,弄得都不舒服、不好看。平靜下來了,再想想,也實在犯不上的,確實弄得都不得勁兒,“人至察則無徒,水至清則無魚”,不僅啞然一笑,笑自己。

老張無意間說了一句話,引起了本文的核心話題。老張說:家長沒退路,要對孩子的成績負責的;老師不一樣,老師有退路。


我心裡咯噔一下,想到曾昭旭教授講過他的育兒心法:只要孩子活著就好。


我就想到這句話:老師沒退路,要對孩子的成績負責的;家長不一樣,家長有退路,只要孩子或者就好。


然後我就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是本文的核心話題: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到底誰是最後一道防線?

惠暄說:是學生自己,從我的學習經歷來看是這樣的。


我回答: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怎麼對自己負責?

老張說:得分階段。嬰幼兒階段,是家長負責;中小學階段,是老師負責。

我又問,到底是誰?

老張又換了一種思路說:在專業知識上,是老師負責;在學習態度、習慣、心理上,是家長負責。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我的想法是:所有的責任,都是我這個代課老師的,因為我是代課老師。需要由我直接負責的,我負全責;能通過我的間接努力,與家長、學生等去協調、協作的,我也全力以赴。我只自問,我還能做些什麼?

同樣的,如果我的身份是家長,或者是一個具有了獨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我也會如上面一樣回答。

人能最終依靠的,還是自己。

這樣不但不會更累,反而會因為真正盡了心而無怨無悔不留遺憾,會更輕鬆、更快樂。

當然,家校合作,家長、學生、老師三方面的協作,都是極其重要的,要給予高度重視。

將上面所講的融合起來,認真練內功,積極尋求外部協作,內外兼修,道器不悖,才會整全的。


2020年,我已開始全面升級自己的K12語文學習能力和教學能力,自己先會,再把學生教會,真正進入2.0版本。

感謝我所有教過的學生,和家長們,是你們給了我踐行、總結、改進的機會,我會繼續努力,不負曾經相遇。


孩子的學習成績到底是誰該兜底?是家長?是老師?是學生?

以上,天天向上;日新,祝你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