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一、職場頻陷困局,是外在環境還是個人因素?

同事小A之前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媒體廣告公司做實習編輯,每月僅4K左右,這份收入在一個二線城市來講,真得有些少,再加上期間個人所做的工作領導也不夠賞識,春節期間,小A工作所在的城市遭遇新冠肺疫情,結果他被裁員了。

隨後,小A便又到了一家創業公司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並接受職業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挑戰雖有了,但卻非常累,因是私企,如果每月不能為企業帶了相應的利潤,收入被減少也是常有的事兒,幾經考慮,小A還是選擇了退出。

爭取到國企上班後,本以為日後的工作可以穩定輕鬆,朝九晚五,但令他沒想的是,同樣是受疫情影響,市場行情不好,國企改革,開始考核,優勝劣汰。

最終,能力強的留下,能力不行的走人。小A也跟大部分做文職同事一樣,沒有需求,被邊緣化。

好在,小A有機會申請到了公司最賺錢部門,挑戰自己。經歷過疫情當下的種種職場挫折,讓小A清醒地認識到一點:不對職場上的“打壓”進行反擊,就註定要承受生活所帶來的爆擊

,要時刻懂得“破局”,否則,陷入職場困局的自己,縱使被虐千萬遍,而自己只能空喊無奈而己。

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二、身陷困局,安全感或許蕩然無存

“局”,指的是你和身邊資源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關係和狀態。當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變成困局,甚至死局。

“困局”一詞,見於2008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由作者江城子所著的《如何突破人生困局》,書中指出:

在前進的路上,有人被事業所困,有人被愛情所困,有人被家庭所困,有人被健康所困……而且,一個困局解決了,又會面臨一個新的困局,連綿不斷,無止無休。


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現實當中的困局,包括三個方面,健康困局、金錢困局以及職場困局。我們稍微展開來說。

健康困局,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無論你做什麼,記得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這次疫情的爆發,也同樣印證了這一道理。人這一輩子,拼的永遠是健康。擁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你這輩子最寶貴的財富。

金錢困局,疫情的到來,裁員的裁員,降薪的降薪,還有一些疫情爆發前裸辭的一批人。突然沒有了收入,有的人瞬間就慌了,學會儲蓄,是這一輩子都應該做的事情,不僅僅是在年輕的時候。

職場困局,正如開頭所講的小A那樣,受本次疫情的影響,中國絕大多數行業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影響。尤其是餐飲業、旅遊業、電影業以及所有的線下零售,都受到了重創。

此時,身處職場當中的你,如果不懂得破局,你就是被裁員、降薪、邊緣的對象。恰恰相反的是,如果你的破局能力足夠強,反而會給你帶來新的機會

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多儲備知識,修煉技能,增強自己的破局能力讓自己在職場當中始終處於有利的位置

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三、轉變思維觀念,形成管用的破局“套路”

破局之道,唯有思維改變一般來說,一個低層次的問題,在更高的層次裡容易找到解決方法。反過來說,一個高層次的問題,用一個低層次的解決辦法,則難以有效果。

概括來講,通用的破局“套路”,就是要用“升維思考”來“降維攻擊”,放在職場當中,也照樣適用那麼,什麼是升維思考呢?

所謂升維,就是通過思考把頭腦中的下位概念升級到上位概念。上位概念與下位概念是一對概念,它們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層次的認知,因為下位概念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把認知升級到上位概念,從更高的層次去觀察、思考。

而所謂的“降維攻擊”, 出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這部小說刻畫了宇宙中多個文明的存在,它們一開始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隨著各自文明的發展逐漸發現了其他文明,然後在黑暗森林法則的背景下就會展開星際戰爭。

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為了鎮壓星際戰爭的爆發,二向箔被髮射了出來,它對太陽系進行了降維打擊。而降維打擊指的就是將攻擊目標本身所處的空間維度降低,致使目標無法在低維度的空間中生存從而毀滅目標。

就像剛開始的小A那樣,大部分時候他都只是從外界和行動的層面上去思考,認為受新冠肺疫情影響,導致就業環境不好,個人的努力還不夠,但這樣的思考卻並不能真正解決一個人的職場困境。

但是,如果用思維邏輯層次來推演,往往就能找到更本質的原因。

首先,從環境層面來看,要懂得辯證。小A周圍的同事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富足,而且疫情過後,人工智能、互聯網醫療平臺、線上購物等行業會變得更加走俏,當下環境在歷史上來看,反而是一個更好的致富環境。

其次,從行為層面來看,要學會取捨。當時的小A,經濟上很拮据,只懂得索取,不懂得給予,甚至願意犧牲寶貴的時間來換取金錢上的節約。實際上,由時間所帶來的金錢收入,往往都要大於金錢上的節約。

然後,從能力層面來看,要形成擅長。小A沒有專精的技能,找不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也沒有領導力,親和力與他人很好地合作。

簡單地推演之後,我們就會發現,上一層的思維模式是直接影響著下一層的思考方式的。

可以先從價值觀層面來重新定義信念——我們只要有高價值的能力資源,就可以交換到足夠的金錢,更可以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分分鐘消除裁員、降薪及被邊緣所帶來的威脅。

基於這個信念,小A就不再把精力放在金錢上,而是放在未來發展的戰略上,選擇賺錢多的部門,並且提升自己的能力價值,讓自身的高價值來吸引金錢流向自己,從而使得自己進入一個正循環,順利破局。

裁員、降薪、被邊緣:疫情後職場,想“混”下去,須主動“破局”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用“升維思考”來“降維攻擊”在更高的思維層次上進行改變,往往才會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產生質的變化

寫在最後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職場主動“破局”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說了什麼是局和“困局”,主動破局的必要性,最後,我們給出了疫情當下,主動破局、抵抗風險穩妥應因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用“升維思考”來“降維攻擊”

具體來講:

首先,從環境層面來看,要懂得辯證。

其次,從行為層面來看,要學會取捨。

再次,從能力層面來看,要形成擅長。

最後,再簡單說一些。其實這次疫情也就算是一場意外。當然,在我們未來的生活中,肯定還會遇到更多的意外。

希望大家在這次意外中有所覺悟,主動破局,跳出“困局”,讓我們在生活中始終處於一個不敗之地。也希望等大潮退去,裸泳的那個人不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