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確認利豐(00494.HK)“Baa3”發行人評級,展望調整至“負面”


穆迪:確認利豐(00494.HK)“Baa3”發行人評級,展望調整至“負面”

久期財經訊,3月24日,穆迪將利豐有限公司(Li & Fung Limited,簡稱“利豐”,00494.HK)的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面”。

同時,穆迪還確認了利豐的“Baa3”發行人評級、高級無抵押債券評級、臨時“(P)Baa3”高級無擔保MTN評級、臨時“(P)Ba2”優先股MTN評級和次級“Ba2”永續資本證券評級。

評級依據

穆迪副總裁兼高級信貸官Gloria Tsuen表示:“‘負面’展望反映了我們的預期,即至少2020年期間利豐在冠狀病毒爆發期間的疲弱盈利將使其財務指標承壓。”

Tsuen補充稱,“這種發展趨勢,加上主要客戶面臨的結構性挑戰,可能導致利豐自由現金流為負值和資本結構受到侵蝕。”

冠狀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全球經濟前景惡化、油價和資產價格下跌,正導致許多行業、地區和市場受到嚴重且廣泛的信貸衝擊。上述發展帶來的綜合信貸效應前所未有。儘管利豐在全球採購領域擁有獨特的地位,但該公司仍與美國和歐洲的零售業有著密切的聯繫。鑑於上述行業對消費者需求和人氣較為敏感,因此受到衝擊影響顯著。

利豐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和在岸批發業務在2019年佔其核心運營利潤的59%,面向美國和歐洲零售業。其核心運營利潤的其餘41%來自物流業務,該業務更多地面向亞洲經濟體。

由於消費支出下降以及零售和服裝客戶已經面臨結構性挑戰,利豐的信用狀況在短期內將被削弱。在這種前所未有的運營條件下,該公司很容易受到市場情緒變化的影響,而且仍然容易受到疫情繼續蔓延的影響。

穆迪將冠狀病毒爆發視為其ESG框架下的一種社會風險,因為該事件對公眾健康和安全具有重大影響。此次評級行動反映了利豐受到衝擊的廣度和嚴重程度,以及由此引發的信貸質量惡化,需要時間才能恢復。

儘管穆迪預計,一旦病毒相關干擾得到緩解,該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指標將有所恢復,但恢復的時間和速度卻極不確定。

即使在疫情爆發之前,利豐的營業額和核心運營利潤在2019年也分別下降了10%和23%,主要由於客戶門店關閉、破產和庫存減少等結構性行業困難持續。

此類不利經營條件還使該公司面臨供應鏈中斷以及客戶破產導致應收賬款減記的風險。

上述風險部分被公司改善的資本結構、穩健的流動性和謹慎的財務管理所抵消。繼去年出售該公司物流業務的少數股權後,該公司公佈的淨負債從2018年的4.13億美元減至截至2019年底的2.44億美元。

在流動性方面,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持有的9.32億美元現金和5.56億美元可用承諾信貸額度,足以支付其2020年到期的6.8億美元債務。

此外,利豐還實施了多項重組措施,扭轉經營局面,提高客戶參與度,這將支持該公司未來1-2年的收入增長。

3月20日,馮氏家族與GLP Pte.Ltd.(Baa3 降級審查)聯合提議對利豐進行私有化,儘管GLP的財務槓桿率很高,但私有化不會對利豐的信用質量產生直接影響。這是因為利豐的債務或槓桿率不會增加,而馮氏家族將擁有60%的有表決權股份,從而在交易完成後保留對業務的多數控制權。穆迪還預計利豐將維持現有的報告、披露和治理標準。

利豐的Baa3發行人評級繼續反映出其在全球消費品採購和交易領域的強大而獨特的市場地位,以及其長期的經營記錄。這也反映了該公司客戶和供應商高水平的多元化。

這些評級還反映出利豐因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的偏好變化而面臨的社會風險。這種情況導致了傳統零售商和公司的結構性弱點。

在治理風險方面,評級考慮了馮氏家族對利豐的股權集中度,以及過去幾年的鉅額股息支出。管理層對公司週期性管理的長期記錄,以及公司自2019年以來降低股息,緩解了這些因素的影響。

鑑於負面展望,評級不太可能被上調。如果(1)公司盈利穩定;(2)調整後淨債務/EBITDA下降至2.75倍以下;以及(3)保持保守的財務管理,評級展望可能恢復穩定。

若發生以下情況,穆迪可能下調其評級:(1)該公司未能抑制收入和/或收益的下降;(2)其調整後淨債務/EBITDA長期保持在2.75倍以上;或(3)追求激進的收購或股東回報政策,導致大量負的自由現金流。

利豐有限公司成立於1906年,是一家全球性的消費品採購和貿易公司。總部設在中國香港地區,在40多個經濟體擁有超過230個辦事處和配送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