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河渠鎮隸屬河北邢臺市寧晉縣,位於河北省寧晉縣, 鎮政府駐地河渠村,位於縣城西偏南8公里處。京深高速公路出口東15公里。南昔線貫穿全境,是寧晉縣的西大門和對外窗口,全鎮總面積79.6平方公里,85851畝耕地。東鄰鳳凰鎮,西界趙縣、柏鄉縣,南靠北河莊鎮,北接換馬店鎮。轄河渠、李家營、白侯3辦事處,33個行政(自然)村。

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轄河渠、褚家莊、薛家莊、漳北、喬家寨、馬房、油房、南蘇、前濁南、後濁南、堤裡、白侯、大召、北陳、大北里、東里、小北里、西里、大南里、小南里、李家營、小北蘇、大北蘇、北近、南近、固下、南樓下、馬家莊、巴家莊、趙村、內章、張召等33個行政村。後撤鄉設鎮。

建制沿革

1953年置河渠鄉;

1961年改公社;

1984年復置鄉。

經濟發展

河渠鎮經濟發展較快,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塑料兩大行業和日光溫室、食用菌、奶牛養殖三大新興產業。食品業以娃娃旺食品有限公司為依託,形成了雪米餅、威化餅、方便麵、江米條等系列產品,產品正由粗、糙、大向精、細、小轉變,食品廠達到100家。塑料業形成了河北藍天塑業有限公司和瑞行塑機兩大企業,生產的PVC、PPR管材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生產的全自動封閉式切割機遠銷韓國、朝鮮、俄羅斯等國家,塑料產品正由單一的塑料袋向一次性口杯、筷套、服裝袋、一次性雨衣等系列產品轉變,塑料廠達到200家。兩大行業年產值突破4億元,利潤達到400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6830人。日光溫室達到150個,建起了李家營、固下等日光溫室新品種示範基地;食用菌種植戶達到了1200個,建起了趙村燎原菌種場和中近食用菌生產基地;奶牛養殖達到2000頭,建起了大南里、小南里村奶牛養殖基地,三大新興產業年產值達1200萬元,利潤達300萬元,從業人員達2000人,推動了全鎮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特色產業

寧晉縣文化底蘊深厚,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工筆畫產業發展迅猛,在全國乃至東南亞部分國家市場佔領了一定位置和較高的市場份額。尤其是河渠鎮工筆畫的蓬勃發展,不僅提升了本地群眾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水平,也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河渠鎮被中國工筆畫學會授予"中國工筆畫之鄉"稱號,被譽為"中國工筆畫第一鎮",工筆畫產業幾乎發展到全鎮每個村,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個人家庭畫室近百個,從業人員達2100多人,每年培育工筆畫學員180多人,寧晉縣工筆畫作者約有80%在河渠鎮。省、市領導對此非常關注,多次到該鎮調研,都給予高度評價。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林凡,常務副會長王天勝、副會長蕭玉田等人來寧調研工筆畫產業,並授予寧晉河渠鎮"中國工筆畫學會河渠培訓基地"、"中國工筆畫學會河北寫生基地"。

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2018年,河渠鎮趙村“紅白喜事宴會廳”的做法,先後被《寧晉日報》《邢臺日報》《邢臺新聞》《河北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登播發。

河渠鎮召開“散亂汙"企業深度治理動員大會,傳達了市縣關於“散亂汙”企業深度治理工作精神和總體要求,並就該項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集中力量搞好“散亂汙"企業深度治理工作,倒逼河渠企業提質增效,實現轉型升級。全鎮上下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像重視疫情管控一樣重視“散亂汙"治理工作,不等不拖、主動作為,確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

  對“散亂汙”企業科學界定,分類施策,屬於關停取締類的,要堅決依法取締,做到“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設備、清產品、清原料);屬於整合搬遷類的,按照先停後搬的原則,採取斷水、斷電、清原料、清產品的措施,未完成搬遷前不得違法生產;屬於整改提升類的,按照先停後治、限期達標原則,立即清除原料和產品,未完成整改前不得恢復生產。

  環保所負責拉出“散亂汙”企業分類清單,結合縣生態環境分局對關停取締類“散亂汙”企業依法取締;供電所負責落實斷電措施,會同鄉鎮拆除一批電力設施、註銷一批電力用戶,加強企業日常用電監測,發現用電信息異常及時上報;派出所負責維持治安秩序,對不配合工作、無理阻擾、干涉執法的人員要依法控制和處理,加大打擊力度,形成有力震懾。

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精神文明、計劃生育等事業也取得了明顯進步。目前,全鎮社會穩定,政治安定,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以矯健的步伐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進。

走進寧晉縣河渠——中國工筆畫第一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