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河渠镇隶属河北邢台市宁晋县,位于河北省宁晋县, 镇政府驻地河渠村,位于县城西偏南8公里处。京深高速公路出口东15公里。南昔线贯穿全境,是宁晋县的西大门和对外窗口,全镇总面积79.6平方公里,85851亩耕地。东邻凤凰镇,西界赵县、柏乡县,南靠北河庄镇,北接换马店镇。辖河渠、李家营、白侯3办事处,33个行政(自然)村。

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辖河渠、褚家庄、薛家庄、漳北、乔家寨、马房、油房、南苏、前浊南、后浊南、堤里、白侯、大召、北陈、大北里、东里、小北里、西里、大南里、小南里、李家营、小北苏、大北苏、北近、南近、固下、南楼下、马家庄、巴家庄、赵村、内章、张召等33个行政村。后撤乡设镇。

建制沿革

1953年置河渠乡;

1961年改公社;

1984年复置乡。

经济发展

河渠镇经济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了食品、塑料两大行业和日光温室、食用菌、奶牛养殖三大新兴产业。食品业以娃娃旺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形成了雪米饼、威化饼、方便面、江米条等系列产品,产品正由粗、糙、大向精、细、小转变,食品厂达到100家。塑料业形成了河北蓝天塑业有限公司和瑞行塑机两大企业,生产的PVC、PPR管材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生产的全自动封闭式切割机远销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塑料产品正由单一的塑料袋向一次性口杯、筷套、服装袋、一次性雨衣等系列产品转变,塑料厂达到200家。两大行业年产值突破4亿元,利润达到40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6830人。日光温室达到150个,建起了李家营、固下等日光温室新品种示范基地;食用菌种植户达到了1200个,建起了赵村燎原菌种场和中近食用菌生产基地;奶牛养殖达到2000头,建起了大南里、小南里村奶牛养殖基地,三大新兴产业年产值达1200万元,利润达300万元,从业人员达2000人,推动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特色产业

宁晋县文化底蕴深厚,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工笔画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乃至东南亚部分国家市场占领了一定位置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河渠镇工笔画的蓬勃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地群众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水平,也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渠镇被中国工笔画学会授予"中国工笔画之乡"称号,被誉为"中国工笔画第一镇",工笔画产业几乎发展到全镇每个村,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个人家庭画室近百个,从业人员达2100多人,每年培育工笔画学员180多人,宁晋县工笔画作者约有80%在河渠镇。省、市领导对此非常关注,多次到该镇调研,都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林凡,常务副会长王天胜、副会长萧玉田等人来宁调研工笔画产业,并授予宁晋河渠镇"中国工笔画学会河渠培训基地"、"中国工笔画学会河北写生基地"。

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2018年,河渠镇赵村“红白喜事宴会厅”的做法,先后被《宁晋日报》《邢台日报》《邢台新闻》《河北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播发。

河渠镇召开“散乱污"企业深度治理动员大会,传达了市县关于“散乱污”企业深度治理工作精神和总体要求,并就该项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

  集中力量搞好“散乱污"企业深度治理工作,倒逼河渠企业提质增效,实现转型升级。全镇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像重视疫情管控一样重视“散乱污"治理工作,不等不拖、主动作为,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对“散乱污”企业科学界定,分类施策,属于关停取缔类的,要坚决依法取缔,做到“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设备、清产品、清原料);属于整合搬迁类的,按照先停后搬的原则,采取断水、断电、清原料、清产品的措施,未完成搬迁前不得违法生产;属于整改提升类的,按照先停后治、限期达标原则,立即清除原料和产品,未完成整改前不得恢复生产。

  环保所负责拉出“散乱污”企业分类清单,结合县生态环境分局对关停取缔类“散乱污”企业依法取缔;供电所负责落实断电措施,会同乡镇拆除一批电力设施、注销一批电力用户,加强企业日常用电监测,发现用电信息异常及时上报;派出所负责维持治安秩序,对不配合工作、无理阻扰、干涉执法的人员要依法控制和处理,加大打击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精神文明、计划生育等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目前,全镇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走进宁晋县河渠——中国工笔画第一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