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奶奶的歌谣

墓前的杜鹃花

又逢清明祭,老家房子对面的山坡,开满了一簇簇杜鹃花。奶奶墓前,有一丛硕大的杜鹃,开的特别热烈,在这座“山花点欲燃”的青山,独树一帜。它惊艳的风姿,像极了奶奶美丽的灵魂。

曹波‖奶奶的歌谣

奶奶乳名叫“四女”,孩童时,长了一副美人胚儿。十八岁那年,跟着她的一个远方亲戚,在邻乡百石圩开店卖水酒。奶奶的酿酒,纯手工,味道绵醇,十里乡亲美之名曰“四女酒”,劳作之余,喝上一两碗,即可消解疲累,安然入梦。即便现在,那些百石圩年近耋耄的老人,聊家长里短时,还常常提起“四女”的名字,回味那碗悠长迷香的水酒呢。

奶奶二十九岁丧夫,我爷爷去逝时,父亲九岁,大叔六岁,小叔嗷嗷待哺在襁褓。奶奶既当爹又当娘,是家里的唯一劳力。在那个记公分换米粮年代,她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打理家务,喂好孩子,天亮后,和生产队里的堂伯叔佬一起出工干农活。奶奶做事从不偷懒,极其能干,犁田,耙地,插秧,打谷,男人做的活儿,一样不落下。百来斤的稻子,一肩不撂地挑走一两公里。奶奶说,她之所以这样拼命地劳作,一是要对得起国家和生产队;二是为了把几个小孩养活成人。尽管这样,我们家在整个生产队,依然是最贫穷的。她的妹妹曾告诉我,奶奶的棉被没有被单,一团团棉花散落在床,到了冬天,只有加盖一层干燥的稻草才暖和。我父亲也好几年没买上一件新衣服,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还是穿着一件袖子短到手肘的衣服。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奶奶自爷爷走后,从未嫁人,一直到86岁离开人世。邻里坊舍间也没有她的流言蜚语。记忆中,她从未与村里人发生任何争吵,甚至也没红过一次脸。每到农忙双抢季节,她在做完自家农活时,总是闲不住地去帮邻居晒稻子、收稻谷。奶奶不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自己家的子孙也是疼爱有加。有一次,我们兄妹三人去山上采蘑菇,好几个小时没回来,她一次一次地走到村口马路边,用手捂着额头,不停地张望。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是,每到打霜的夜晚,我们兄妹三人和奶奶一起围在灶坑,灶坑四周用湿漉漉的煤泥封住,中间只留一个冒火苗的小孔,我们一边烤火,一边听奶奶唱歌谣,奶奶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格外的悦耳动听,声音圆润婉转,韵味悠长,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里。

由于父母在学校上班,我们三兄妹读小学和初中的生活,都是奶奶在照顾。每天天蒙蒙亮,她就起床做好香喷喷的饭菜,放在四方桌,痴痴地看着我们吃完;到了晚上,我们兄妹三人在阁楼上读书,下楼要方便时,奶奶总是打卡式地为我们开灯关灯。不仅如此,我毕业参加工作后,有年冬天,晚上经常加班到十点多。只要我没回家,奶奶就从不会睡着,她不脱棉衣地斜躺在被窝,一听到我的摩托车声响,就马上起床,打开院门,等到我洗完澡后,才安心地入睡……

杜鹃滴血,子规声声。望着墓前一朵朵怒放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奶奶春天的笑靥……

【编后语】清明节,是怀念亲人、凭吊先辈的“感恩节”。当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2020年清明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中山日报发起“清明思亲”征文活动。主题为“清明思亲”;追思对象为已远逝的亲人;征文以散文为主,篇幅800字以内。征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一投一稿)。文末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