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匆匆!不以成敗論英雄 蘇寧雲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短短一年時間,蘇寧雲研發團隊就投入5億元擴張至1200人,這一項目堪稱神速。同樣也是這個宏偉計劃,在剛剛起步之時卻又戛然而止,讓外界浮想聯翩。

來去匆匆!不以成敗論英雄 蘇寧雲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近日,蘇寧雲官網公示,蘇寧雲商城已經開始停止銷售服務,將於2020年4月30日正式停止運營。從2018年年底成立,到2020年4月底正式停運,蘇寧雲存在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年多。雖然蘇寧雲在行業內摸索的時間很短,但仍然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來去匆匆!不以成敗論英雄 蘇寧雲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蘇寧雲生不逢時

蘇寧雲計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1月27日,這被視為蘇寧雲業務的起步。在蘇寧之前,阿里有阿里雲,京東有京東雲,所以蘇寧佈局雲業務自然無可厚非,只不過,蘇寧的動作要比阿里、京東晚,或許從蘇寧雲誕生之日起,這條路就已經不太好走。

反觀同行們,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經過十年以上的深耕,已經穩居市場第一。英國調研機構Canalys近日發佈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公共雲服務市場報告顯示,阿里雲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環比上漲至46.4%。阿里雲加冕背後,是漫長的積累與沉澱過程,而蘇寧雲沒有足夠的時間,難以站穩腳跟也就可以理解了。

京東雲的成立時間為2018年2月9日,單從時間來看,與蘇寧雲在同一年成立,但京東雲在京東集團的地位卻是蘇寧雲不能比的。在今年3月初,京東將其最核心的技術事業部進行品牌升級,將原京東雲、京東人工智能、京東物聯三個品牌,正式統一為“京東智聯雲”,升級之後的京東雲也將成為京東四大核心板塊拼圖之一。

京東對京東雲的升級背後,是京東集團2019年的GMV首破2萬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而在2019年,蘇寧易購淨利潤為110.16億元,同比下降17.34%。在淨利增長出現下滑的情況下,蘇寧或許已經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雲業務的大力投入。

雲服務是一個重資產高投入的業務,一旦失去集團性的資金支持或者資本市場的輸血,很快就會淘汰出局。從這一點來看,蘇寧或許急於從雲業務抽身,剝離這個會對集團業績帶來較大壓力的版塊。

作為目前國內市值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美團在今年3月也發佈公告稱美團雲將於今年5月底停止運營。和蘇寧雲一樣,美團雲也明確了停運時間,這意味著只有真正的巨頭才能在雲業務領域立足,美團雲都不能倖免,對蘇寧雲而言也非易事。

來去匆匆!不以成敗論英雄 蘇寧雲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雖然蘇寧雲的合作伙伴包括了浪潮、華為、中興、金蝶、用友、富士通等知名廠商,可以為用戶提供零售、大數據、監控解決方案,但這些服務或許無法體現出蘇寧雲的特色,阿里雲和京東雲同樣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而蘇寧雲對外提供的視頻雲服務是與國外廠商Aupera合作推出,在核心技術自主化方面有所欠缺。

阿里雲在雲業務領域能頂半邊天,而當疫情來襲,京東“雲與AI事業部”一口氣推出了10餘款免費產品服務,服務了抗疫的多種場景。巨頭們的雲業務版塊已經相當成熟,而屬於起步階段的蘇寧雲很難有機會遇到那個可以超車的彎道。

在蘇寧雲入局之時,雲服務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新手玩家很難從巨頭們的夾縫中分一杯羹,蘇寧雲有些生不逢時。

一次有益的嘗試

運營的時間短或許會給人一種淺嘗輒止的感覺,但這個詞顯然不適用於蘇寧雲。雖然蘇寧雲沒有趕上好時機,但這仍然是蘇寧一次有益的探索。

蘇寧能夠與阿里、京東等巨頭分庭抗禮,靠的正是不斷的摸索。當電商風起,線下零售門店處境艱難時,蘇寧掌舵人張近東力排眾議,摸索著擁抱了電商大潮。

事實證明蘇寧的選擇是對的,其雖然沒有成為電商王者,但在行業內也是響噹噹的存在,而且一舉拉開了與老對手國美的差距。涉足雲業務同樣是一種探索,如果一切順利,蘇寧雲仍然有可能在蘇寧體系內挑大樑,猶如阿里雲之於阿里。

疫情發生後,中國雲服務商反映迅速,為抗疫做出了突出貢獻。在此帶動下,2020年雲業務市場前景可觀,政府和企業上雲意願得到加強,很多企業正在評估上雲路徑,這讓雲服務商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新客戶。在此大好形勢下,蘇寧雲如果堅持下去,也有機會享受到一波紅利。

在阿里巴巴成立阿里雲時,或許也沒有料到阿里雲如今的風光無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蘇寧雲的前景也將是美好的,只是蘇寧集團已經調整了戰略規劃,雲業務已被邊緣化。

“新基建”風口正盛,張近東表示,2020年蘇寧將持續加大“新基建”的投資和建設,重點圍繞智慧零售基礎設施建設,升級各類商業形態。具體來看,僅在南京,蘇寧計劃佈局20個智慧零售綜合體項目,其中包括8個蘇寧廣場和12個蘇寧易購廣場。

來去匆匆!不以成敗論英雄 蘇寧雲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雖然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但蘇寧的舉措似乎與之前的動作一脈相承。近年來,蘇寧正在大力拓展線下門店,打造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佈局。除了數千家蘇寧小店,蘇寧還在2019年9月完成收購家樂福中國,截至目前,家樂福全國209家門店已完成智慧零售改造。

可以看出,蘇寧的戰略重心已經專注於智慧零售領域,並且將會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換言之,蘇寧或許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雲業務等其他版塊。

雖然無法分心培育雲業務,但蘇寧在雲服務領域一年多的探索並非徒勞無功。“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而蘇寧線下門店的數字化改造離不開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蘇寧的雲業務雖然停止了運營,但積累的技術和經驗或許能夠在後續的改造中發揮餘熱。

綜合來看,阿里、京東等巨頭佈局雲業務之初都是為自身的電商業務服務,只不過在雲業務足夠強大之後才開始轉型技術服務商,從這個角度來看,蘇寧佈局雲業務方向無疑是正確的。雖然因為戰略調整導致雲業務來去匆匆,但會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