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

一片绿叶442


原因主要有:交费时间太长。金额太大。害怕自己出意外,钱打水漂!根源在:

一是需要缴纳15年,且60岁以后才能领取养老金,而时间没满15年就需要将剩余的一次性补清;二是分为120档,从每年100到每年2000元,自由缴纳,多缴多得。按理说缴纳的越多,领的越多,为何大家都不缴纳多一下,到时候领多一些呢?是不是都没有钱呢?这个到时不一定。

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候尤其到了农村的时候,农民基本都40岁以上了,40岁以下的大多在外面打工;而且对于他们自己的居住环境能不能在活15年以上以上心里没底,最害怕的就是钱交了,还没回本就领不了,这谁都不敢打包票说的,而这对于年纪大的人更害怕。

农民的钱都是血汗钱,自己流血流汗挣来的,每花出去一分都要看值不值,农村人不愿意缴纳高档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不值,为什么不值?原因有二:

一个就是自己心里没底,缴多了没有回本就是亏的,相当于一次投资,用自己的血汗投资却亏本了;另外一点就是农民的钱都来得比较辛苦,很多是留作家用的,如果这个地方用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而这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给家里带来困扰。

如果家里比较富裕的,可能会提升缴纳的档次,在农村也要分经济发达的地和薄弱的地方,也要根据各自家里的收入情况来选择,比如有的种大棚蔬菜致富,有的是养猪大户,养鸡大户等,可以说是过上小康生活,在选择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上都是缴纳高档。如果靠田地种植的农民,在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上大部分都缴纳的低档。

还有的村民对此也进行了计算,以缴费15年,平均利息3.5%为例,计算方式如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利息)÷139]以每年缴费100元为例,(缴费15年,利息了3,5%)进行计算:养老金=55元基础养老金+[100元个人缴费+30元政府补贴)X15年+646,2元利息]÷139=73,6元,一年十二个月共领取883,2元而个人缴费15年,合计为1500元,政府补贴每年30元,15年为450元。

如果你交高档的2000元,政府补贴也是30元,还是用这种方法计算,就算十年也不能把自交的钱领回来,反之交一百,六十以后一年就把交的钱领回来了



桃源客


2020年六安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最低500元每人,最高6000元每人,需缴满15年。未缴满15年可以补缴。你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方式至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或通过微信关注六安人社公众号,每月1号至10号,进行微信缴费。我觉得不愿交最高档根源有以下几个原因。

1.满18周岁不在上学、服兵役的农村户口都可以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认为自己比较年轻,开销也比较大。从45岁开始缴纳也可以。

2.对政策不理解,每年的缴纳方式以村委会催缴比较多,没有主动缴费的概念,年龄较大的人群经济也不允许交最高档。

3.年轻收入较高群体一般选择购买商业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对养老保险每个月最低领取110元觉得没有保障

以上是我归纳的农民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和方式,希望对你可以有帮助也可以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香香在金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缴费多不一定拿的多。缴费高档次与缴费低档次,拉不开差距,这也是导致大部分人不愿意多缴高档次的原因。缴费少的一二年就回本了,缴费越多的回本时间越长。那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的经济帐,那个划算不划算一清二楚。再个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假如一个人缴费5000元,夫妻两个那就是小一万元,那是一笔不小的钱呀!可能许多家庭一年纯收入也没有这么多。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低,国家规定最低基础养老金为88元每人每月,各省市可以根据自己财政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目前基础养老金在90元到1010元。上海最高1010元,北京800元。最低就要数到黑龙江90元,贵州93元。

我们来看这个88元基础养老金里面,分为两种情况,中西部地区及东北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中央全额财政全额预算,剩下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中央财政预算88元的50%即44元,省级财政即地方财政统筹剩下的44元。所以就造成西藏、青海、海南、宁夏、新疆等省市,加上人口少的原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殊不知越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越高的地方最低缴费标准越高,北京市缴费标准1000元到9000元,上海市500元到5300元。肯定有网友问,他们回本需要多久,其实最低档次,上海半年就回本了,北京不到一年回本。还有更可气的,我们都知道缴费100元,给特殊困难群体由政府代缴费的。但是你知道上海市怎么给困难群体缴费的,好像是1300元。我的心脏受不了。这也太气人了。

政府补贴低也是老百姓不愿意缴费高档次的原因之一。

国家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标准为,500元以下补贴30元,500元及以上补贴60元。这个是最低补贴标准,不能低于这个标准,有的地方政府财政有钱,可以提高缴费补贴标准。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是按最低补贴标准执行的。其实这个补贴标准也是与上文一样30元与60元也有国家统筹。发达地方政府财政多摊比例出钱的。

我们来看农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以前文章与问答都写过这样的文章,做了一个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及补贴,拿到多少钱?多长时间回本?

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103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缴费200元档次的,1.8年回本。缴费5000元档次的,7.8年回本。缴费越多,回本时间越长。

由于本人写了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具体情况,那个地方合理,那个地方拿钱多,那个地方最能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缴费的少,那你就拿最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吧!在作者的心里,成都市无疑是最完美的,最能体现多缴多得,缴费的少,真不划算。

我们来看下成都市缴费标准多少,政府补贴多少钱?

可能许多人看不懂吧!我们都知道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是交社保按基数缴费的,基数是由上年度省市公布的在职人员平均工资决定的。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也是按月平均工资的10%到50%五个档次,缴费交这5个档次的10%,政府补贴2%,换算成百分比,政府补贴20%。如果选择一次性缴费享受不到政府补贴的20%的钱,等于多花20%的钱。

个人缴费加上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由企业单位缴费进入统筹账户,不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单位交的部分比较多,而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加上补助的钱三分之一进入到统筹账户,就是以后给自己发基础养老金的钱,三分之二进入到个人账户,以后发个人账户的钱。

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国家、省、市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

基础养老金算法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样。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省公布的在职人员平均工资+自己缴费基数水平)÷2×1%×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蓄额÷139(计发月数)

国家、省、市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就是国家规定最低基础养老金88元钱,在此基础上四川省规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103元,成都市自己财政又加了二元钱,就是总共补贴105元。

划算不划算,我们来计算一下,缴费最高档次50%档次4023元,政府补贴804.6元,缴费15年,能拿多少钱?多少年回本?

我们算一下基础养老金是多少钱?

4023÷12个月÷10%÷50%=6705元

(6705+6705×50%)÷2×1%×15年=755元

个人账户等于(4023+804.6)÷3×2×15年=48276元

利息大约三年定期利率2.6%左右

48276×2.6%×15÷2=9414元

合计48276+9414=5769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57690÷139=415元

成都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755+415+105=1275元

多少年回本:4023×15÷1275÷12≈4年

有所偏差一般计算的是去年的省公布的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应该比算出的数字少一些。

差不多4年回本。我们看到缴费一样档次的4000元河南省7.5年回本,成都市回本时间大大缩短。如果我是成都人,毫不犹豫缴费最高档次,太划算。网友们你认为成都市的城乡居民养老养老金待遇水平如何?个人感觉满足多缴多得,有网友问,那缴费最低10%档次,一年几百元什么水平,不多一个月二三百元。比一般地方高强一点。

全国各地城乡居民养老养老保险本人只找到一个,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0%一样的。可以说非常完美。不需要你去想那个档次划算不划算,最高档就是最划算的。

那么除了成都市还有那些地方,比较划算,缴费越多越划算。其实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基础养老金非常高,可以说独树一帜的存在,我们就不拿这两城市去对比,有没有多缴多得划算的。当然还是有的。

我们来了解广东省省会广州市。作为四大一线城市的广州市,可以说在这四大一线城市里最低的,这还不要紧,而且在广东省都排不上号。深圳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453元,东莞市450元,珠海市430元,中山市300元,而广州只有211元。

为什么不挑别的城市,而选广州市来说事呢?其实吗?广州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是最高的,但是补贴标准是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从最低档次月缴费10元,政府补贴15元,集体补贴5元,没有集体经济的由政府再补贴5元,等于补贴了两次,计算为年缴费的话,缴费120元一年,政府补贴240元一年。这比别的地方缴费100元,政府补贴30元,吸引力大多了。

当然越缴高档次补贴比例会越来越少,即使这样缴费到高档次也达到90%以上。做了一个表格,大家来看一下。

有网友会看不懂,国家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由政府补贴、集体补贴、社会公益(慈善)机构补助构成。我们一般很难看到有地方由集体补贴,其实是有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而广东省有。其实是广州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军,无论城市建设,还是工业建设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加上广州市一些农村集体拆迁,他们都选择分红的方式,所以一些村子里非常有钱。我们经常看到新闻说,广州市某某村,按股份分红了,一股可以领到多少万。其实这就是村集体经济特色表现。最具有代表性的,像江苏省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就是集体经济组织。

那么广州市都是有钱的村子吗?当然不是,当然是有的村子富的富,穷的穷。没有经济实力补贴给村民,那么再由政府再一次补贴。

肯定有网友看的不耐烦了,肯定问广州老百姓选择缴费那个档次,从官方公布的数字来看,广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均领取待遇为560到600元,推算得出老百姓最喜欢选择缴费档次是月缴费90元,那就是一年缴费1080元,最多的。

我们来继续看广东省珠海市,无论是广州市最多的补贴标准还是广东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高的深圳市,论真实拿到手的居民养老金待遇最高就是珠海市。上文提到珠海市的基础养老金为430元,但是你能想到吗?经济并不靠前的珠海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政府补贴高达65%。基础养老金高补贴高,所以造就珠海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走在广东省的前列。

网友肯定问缴费60元、100元、120元一个月,缴费15年能拿多少钱?多长时间能回本?

答:具体步骤就不给大家算啦!可以给大家数字,分别是585元、688元、739元。回本时间分别为1.5年、2.2年、2.4年。非常划算。少抽几包烟,少花点电话费,少买几斤猪肉,缴费的钱就够了,老了以后几百块钱退休金,比存银行划算多了,网友要说如果是那边户口,直接缴最高档120元一个月,大家别拦我,一个月生活也没少了啥?还买了一生的养老保障。

注意:假如有一天自己意味死亡了,自己的养老金可以依法继承,不要担心自己的缴费的钱打水漂。

通过计算发现一些个别地方还是多缴费高档次划算。满足条件,例如像成都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80%一样,基础养老金可以选择高档次而增加。加上个人账户养老金多缴费本来就是比缴费少的多得,唯一一样就是国家、省、市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补贴是一样的没有拉大差距。所以成都市选择缴费低档次不划算。

广州市高补贴,选择低档次看似补贴比例高,但是老了养老金就很少。还是选择一个100%补贴比例划算,而且回本时间也非常短。

珠海市高基础养老金高补贴比例。这样的情况下,回本时间缩短到一至三年回本,可以说非常划算。

我们再来看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水平为260元,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各省市从缴费100元,涨到200元,几年前涨到300元,现在缴费100元,给特困困难群体由政府代缴费,这么一平均不就是260元。可以得出结论,全国95%都是按最低缴费标准,来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选择高档次的一般是在进城上班务工人员,单位没有给员工购买社保,有经济实力缴费高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总结:老百姓担心自己缴费高档次,回本时间较长,自己能不能有命活到领回自己缴费的钱,如果活不到那么亏大了。还有一方面农民朋友收入过低,缴费高档次缴费不起。

其实最主要的是,领回时间过长,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方式或是提高缴费补贴标准,缩短领回缴费的钱年限过长的问题。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这样长缴长得,多缴多得,才不是一句空话,而不是画大饼,政府努力提高缴费档次,补贴标准不涨,基础养老金不涨,就想解决问题了吗?

科学设计缴费档次及补贴,我们老百姓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这样农民才能选择多缴费,长缴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文子,关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社保方面问题!有问题欢迎留言讨论,关注私信我。

感谢你的支持。


文子说社保


您好,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一些简单要求:

1、需要缴纳15年,且60岁以后才能领取养老金,而时间没满15年就需要将剩余的一次性补清;

2、分为120档,从每年100到每年2000元,自由缴纳,多缴多得;

其次、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时候尤其到了农村的时候,农民基本都40岁以上了,40岁以下的大多在外面打工;而且对于他们自己的居住环境能不能在活15年以上以上心里没底,最害怕的就是钱交了,还没回本就领不了,这谁都不敢打包票说的,而这对于年纪大的人更害怕;

再次、农民的钱都是血汗钱,自己流血流汗挣来的,每花出去一分都要看值不值,农村人不愿意缴高档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不值;为什么不值?

1、就是心里没底,缴多了每回本就是亏的,相当于一次投资,用自己的血汗投资却亏本了;

2、农民的钱都来的比较辛苦,很多是留作家用的,如果这个地方用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而这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给家里带来困扰。

综上所述,就是农民不愿意缴纳高档养老保险的原因。


猪猪壹号


农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啥不愿意交商档?这个问是我略知一二,我也是农民,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交的算是高档了。以缴费15年,平均利息3,5%为例,计算方式如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利息)÷139]以每年缴费100元为例,(缴费15年,利息了3,5%)进行计算:养老金=55元基础养老金+[100元个人缴费+30元政府补贴)X15年+646,2元利息]÷139=73,6元,一年十二个月共领取883,2元而个人缴费15年,合计为1500元,政府补贴每年30元,15年为450元。

如果你交高档的2000元,政府补贴也是30元,还是用这种方法计算,就算十年也不能把自交的钱领回来,反之交一百,六十以后一年就把交的钱领回来了。这就是为啥不愿意交高档的原因了。


草原4503


每年的十一月份我们农村的大喇叭上村支书就会通知村民缴纳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居民养老保险我们这边的农民基本上都是300元的占大多数,还有很少一部分缴纳700元的。最高等的是4000元,当然农民我估计是没人缴纳那么多的。虽然缴费缴的越多越好,可农民还是很少一部分缴纳高档的,至于说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缴纳高档的?根源在哪里?下面我来给分析一下。

第一,农民收入低。作为农民

除了种地的收入,就是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之类的。挣得都是一些辛苦钱,农民种地收入不高,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大。农民打工干工地的居多,虽然工资高,可是太辛苦,不愿意把这部分钱拿出来缴纳保险,不如自己存在卡里有钱保险。

第二,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够。很多的农民就认为养老保险就一个档次,村里大多数缴纳多少就随着人家缴纳多少。很多人不愿意把钱投在养老保险,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认为自己有儿有女得,到老了子女会照管他们。



总之,养老保险这个东西,还是要量力而行,条件好的家庭缴纳高档的还是不错的选择。


鲁北农人


假如只交一百块,交了15年到六十岁,一个月能领80元。你交了1000元,不是一百元的十倍。而是80+(900÷12)=155元。


手机用户心境若水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要求城乡居民缴纳养老保险,人们也渐渐注重了对保险认知的重要性,其中养老保险是大家最关注的,但是现在还有很多农民缴纳养老保险不愿意缴纳高档,我认为主要的根源有以下几点。
1. 农民对养老保险的重视度不够高。很多农民觉得养老保险只要正常缴纳就行,不用要求缴纳多少,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养老保险的作用,重视度还需要提高。
2. 农民的收入较低。现在的农民很多都是依靠种植土地来获得收入,年轻一点的去外边打工,赚的钱只能够生活,上有老下有下,假如再拿多余的钱来缴纳高档养老保险,对农民来说是很吃力的,所有说,农民的收入决定了缴纳养老保险的高低。
3. 农民养老依靠子女生活。虽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村仍存在一种现象,父母年老后依靠子女生活,由子女来赡养父母,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所以这也是农民不愿意缴纳高档养老金的部分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240003b3bbabf13d08\

农村小李姑娘


回答: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看到农村有这样几个问题在局限着农民在这个事情上的高投入。

①国家第一次将这个养老保险政策付给了农民头上。以前大家都没经历过,到底结果如何大部分农民朋友心里没底。

②上了年级的农民,手中没钱这是实情,比如从55一一60往上的人大部分就补了200元钱(每年)以应付一下因快到领钱的年限了。

③与城镇社保或退休的人比农民交的在相同价位上没有城镇人到老领的退休金多。同时现在青壮年农民把一切力量都投入到买楼买车和子女上学上,所以大家没有能力去在这方面进行大数额投入。

④有一部分年轻人家中经济好一些所投入的农保年交金额还能大一些,但思想上还是没放开,根源就是农保与城镇社保或退休的比例差距大,而且因年龄关系考虑问题没有长远性。这就导致在农民缴纳农保时就出现了大部分农民不选择高挡的原因。


我带你飞翔


农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

在回答农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什么不愿意缴高档,根源在哪里?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说一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以便大家对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农民对于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建立个人账户等问题或措施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根本就不关心,他们对于养老金待遇最为关注和最为关心。当时,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从以上基本情况来看,农民之所以不愿意选择高档次缴费,仅从经济层面讲,基础养老金标准太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过低的标准,降低了缴费的积极性和吸引力,而高档次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成为了一个障碍,大家基本上都是随大流,专选最低档次的缴费。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4的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70元,上调幅度只有区区15元,你想想五年的时间仅仅涨了这么一点基础养老金,对于农民的诱惑力几乎为零,针对这一点,他们对于高档次的缴费,甚至产生了某种“厌恶”。

现在已是2020年了,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88元(估计2020年有可能涨到每人每月100元),具体到各个地方,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基础养老金也就一二百元,象征性的意义更大,保障性的功能极为弱化。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说农民心灰意冷似乎并不为过吧。

从心理或者文化的层面来讲,农民的从众心理非常之普遍,往往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到一个自己相对满意的收益或结果,而且这个收益或者结果还要快,慢了还不行,否则他们是不会有所动作的,这在缴纳居民养老保险的档次上体现得十分突出,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因而选择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缴费档次的农民居多,而1000元以上特别是3000元以上的缴费档次的农民堪称凤毛麟角。

现在,不少地方的农村,或多或少地都有各种类型的补贴,少的几十元,多的上百元,有的时候甚至更多,这些补贴带有典型的福利性,而高档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在这方面无法与其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的作用,况且居民基本养老的缴费在短期之内根本就无法见效,因而没有基本性的说服力。

当然,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高档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对于他们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负担;但,这还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他们的理念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仅凭简单的说服教育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还要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做文章,或许通过长时间的培育,才能见到一定的效果。(周凤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