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凉州在如今什么地方?

猫眼观史


三国时期的凉州,也就是今天位于甘肃省内的武威市。别看武威现在只是一个地级市,不是甘肃人很少会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在古代,这里可是超级大城市,甚至可以排入前三,地位和现在的上海等地媲美。



这里原本是羌人、匈奴人居住的地方,后来武帝觉得这里气候凉快,便将这里改名为凉州。后来汉武帝的时候,霍去病征战这里,建立了极大的功劳。为了彰显这个年轻将领的“武功军威”,就专门把这里起名为“武威”,周边的地区就叫武威郡,也属于凉州。

凉州的面积极大,治下有郡国十二,县城近百。郡国有敦煌郡、陇西、扶风等,其治所在陇县,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的宝鸡一带。下面我们说说,各个郡国都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敦煌郡

这个郡在西北部,是边境所在,百姓不过数万,是个既偏僻又穷苦的地方。不过这里却是通向西域的毕竟之地,内陆和西域的通商,必须要经过这里。所以这里的位置非常重要,后来也发展起来众多的名胜,比如那里的玉门关、莫高窟等至今让人们缅怀。

酒泉郡

在今天的酒泉一带,在三国时期属于魏国的地盘。这里是西去的门户,为了镇守这里,还修过长城。

张掖郡

就在今天的张掖的西北方向,当时可是一个大郡,人口近十万,辖区覆盖了今天的甘肃的部分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武威郡

这是凉州最为繁华的地区,也是当时整个西北人口集中的地方,这里还是多个朝代大都城所在,即使是在三国时期,位置也依然重要。因为靠近西方,所以这里是当时北方的佛教文化的中心地区。

西平郡

位于今天的西宁市一带,在青海地区。

金城郡

在今天的甘肃和青海的交接地周边,历史上大小不定,因为太偏僻,所以也是个穷苦之地。

陇西郡

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别看位置比较偏,但是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比如李白就是生在这里的,名将李广、唐代的高祖李渊,都是这里的人。

南安郡

也位于甘肃,这个地方没什么太大的名堂,就是出了一个庞德,虽然小有名气,却在后来被杀了。

安定郡

包括甘肃、陕西的部分地区,也就是陇东地区,三国时代曹操曾经亲率大军来此,会战马超。

扶风郡

在两汉时代,这里属于右扶风,但是到了后来的三国时代,这里就改成了一个独立的郡。这里盛产大将,比如战果的赵奢,比如汉代的马援。

京兆郡

原本这个地区就是“三辅”地区,在历史上极有名气,不过到了三国时期,这里的名字却改了。不过名字虽改,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地区,负责着长安一带的管理。

北地郡

位于甘肃和陕西,历史上这里以治所的变迁而出名,几乎隔一段时间这里的治所就要改变, 一直到了汉末才定在了今天的陕西境内。

总体来说,凉州在甘肃的部分最多,在青海、陕西也有部分地区,虽然看起来偏僻,但是还是出了很多人才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以外,还有汉末的那群人,比如董卓、贾诩等,都是这里的人,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里。


小镇月明


首先夸一下凉州,说凉州为大汉强盛立下半数以上功劳,不算夸张,也不开玩笑,我这可是有根据的。其次,三国凉州和汉朝凉州并不一样,由于战乱,有一些地方已被占领了,管辖地并不稳定,说汉末凉州可能更合适点。

(东汉凉州刺史部)

第一,大汉兵源重地

东汉时期凉州一地包括: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安定郡,金城郡,陇西郡,天水郡,安定郡,北地郡等地区。说汉朝兵源重地,一方面是凉州不仅面临匈奴入侵,还时常有羌人作乱,是汉朝主要的作战之地,因此凉州民风彪悍,战力强悍,经常整军备战,抵御外敌。

另一方面就重要了,汉朝中央军是标准的野战军,历次大战都作为主力出征,兵源点名除三辅之地外,多在六郡之地挑选兵源,包括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其中四处属于凉州,且当时皇帝亲军羽林和虎贲两支,也只在六郡选兵,可见凉州军的强大是有历史根源的。

(汉末凉州)

第二,凉州名人辈出

凉州在汉朝三国时期,出现大量名将,文武都不弱。说文,有马融,马日磾,班固,班彪,李恂,贾诩,李儒等等,说武将就厉害了,李广一族,皇甫一族,凉州三明包括,皇甫规、张奂与段颎,还有赵充国,甘延寿,姜维,鞠义,董卓,马超等等,可以说有汉一朝,凉州籍名将就没停过,这些人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

(三国凉州)

第三,地名变迁

凉州最早是叫雍州的,后改为凉州,且地方也有所减小,像所谓三辅地区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属于雍州的,但后来撤销。严格来说马超等人,不算是凉州人,扶风锦马超,都听过,这是属于司隶地区,不过他还是自认凉州人,说明凉州的概念在当时不完全是靠我们现在看到的地图来区分的。到了三国时期,原来的北地郡等地也被占领了,具体不好区分,以汉末时期的凉州来分辨,相对稳妥。

往西就到玉门关地区,西北方向以居延属国地区,现今约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约17公里。最南的武都郡,约在甘肃省成县,北地郡则经常改治所,汉末最终在宁夏彭阳县一带。具体区域,现在的“凉州人”一定更清楚,就不献丑了。


书僮聊历史


三国时期的凉州在今天的甘肃武威,接下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凉州人有多厉害。

1969年,甘肃武威,在备战备荒口号的指引下,当地群众挖掘了当地一座叫雷台的高大土台,要在这里修一所防空洞。

不久后,他们在雷台下面意外地挖到了一座古墓,几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沿着挖开的土洞钻进墓室,不成想,自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政治群体的神秘面纱。

接到施工方的报告之后,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后来被称为“雷台汉墓”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雷台汉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末年凉州一带的一个官员,姓张,官职为“守张掖长”,也就是当时张掖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别看张君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但墓中出土的一组以墓主人生前出行车马仪仗为原型缩小后制作的铜车马仪仗队震惊了所有的考古人员。

这组仪仗队中,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

矗立在这只仪仗队最前面的,就是著名的铜奔马马踏飞燕。

按说墓主人只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而已,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出行排场呢?

这座墓中的惊人发现,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那个叱咤汉末三国魏晋时代的著名政治群体——凉州武装豪族集团。

东汉中后期,活跃在汉朝西北边境的羌族开始与汉帝国进行军事对抗,这场被后世称为汉羌之战的战争,历时百余年。

而在汉羌百年交战的过程中,一些凉州当地的地主,借助镇压羌族变乱,朝廷给予各种便利资助的机会,趁机创建、培植和训练私人武装或者部曲,普通的豪强地主可能只有看家护院的家甲,而凉州集团的豪强地主,个个都是拥兵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地方一霸。这就是被后世称为“凉州集团”的凉州武装豪族的发家史。

后来,这些人的势力强大到连汉帝国的地方长官都要对他们低头哈腰,低眉顺眼,他们每个人不但是富甲一方的土财主,更是拥兵自重的土皇帝。

到了东汉晚期,三国时代,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些人开始借助自己的武装势力,兴风作浪。轻则割据自立,重则祸乱四方。正因为政府管不了,官员管不了,那位身为张掖长的张君,才能拥有阔气堪比皇族成员出行的仪仗队伍。

真正让凉州武装豪族集团名满天下或者说遗祸四方的人,是董卓。

董卓的得力部下,基本上个个都是实力比张君更猛更强大的凉州土霸王级别的角色,其中既有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有聪明绝顶的谋臣。

武将中,最为出类拔萃的,就是后来控制了东汉朝廷十余年的四位大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四个人加上吕布和被关公砍了的华雄,被誉为董卓的“六府”,而开“府”就相当于颁发给这些豪族们可以拥有私人部曲的“通行证”。

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带领他们的部曲数十万人,血洗了朝廷,控制了汉献帝。朝廷被迫给他们加官封爵: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兼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

而文臣方面,最有名的一个就是被誉为三国第一毒蛇谋士的贾诩。

凉州武装豪族集团成员,大多数身经百战,战斗力不一般,而且,由于他们长期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作战,熟悉少数民族的战法,因此他们成为三国时期各方军阀势力拉拢的对象,不仅董卓依仗他们发家,在其他主要的割据者阵营中,也不乏来自凉州集团的大角色。

比如说袁绍的手下的名将鞠义,就是出身凉州的豪族,此人能征善战,屡建战功,而且他特别精通少数民族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他率领的“特种兵”大败公孙瓒手下的少数民族骑兵白马义从。

再比如曹操手下的名将毌丘兴、毌丘俭父子,也是世居凉州的豪强出身,父子两代都战功赫赫,尤其是儿子毌丘俭,曾经率军长途远征,打败高句丽,俘虏了高句丽的国王。

总之,凉州豪族集团是汉羌战争中崛起的军阀性质的地方政治集团,这个集团极深的影响了整个汉末、三国的历史,后来他们也成为魏晋时期建国于凉州地区的“五凉”(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所仰仗的重要力量。


煮酒君


画了一张图,应该非常直观明了了。

红色部分就是三国时期凉州的范围,白色的是雍州。地图上的地名都是今地名,是如今的什么地方,一目了然。

要想彻底搞清楚三国凉州在今天的哪里,还需要先了解一个问题,就是凉州在汉末三国,经历一次撤销,又重置的过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准备恢复禹贡时的九州体制。这个时候汉献帝在曹操的意志下,下诏把十四个州合并为九个州。所以此时的凉州,就被合并到了雍州内,除此之外,司隶校尉也被合并到雍州里面。


这样一来,凉州在从建安十八年开始,其实就不存在了,原来凉州的所有郡县全部并入雍州。这个时间段内,从长安京畿地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直到西域,皆属雍州管辖。所以白色加上红色范围,是新设置的雍州的一部分(没有画司州。)


时间走到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决定拆分雍州,他从分出一部分地区重新设置了凉州,并且在这次重置凉州的操作中,凉州的州治也由冀县(今天水市甘谷县)迁至姑臧县(今武威市凉州区),并且设置了凉州刺史这一官职,并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毌丘兴为武威太守。姑臧为凉州治所从此开始。为有效守卫西部边防,同年,曹丕任命大将军曹真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军事。

还可以有另外两种简单的理解,一是现在的甘肃省,除去陇右(陇山以西,古人以西为右)部分,大致就是三国时期的凉州了。二是甘肃省的兰州+河西走廊,也是大致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凉州。


大锅故国神游


三国时期的凉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十三州分别是: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司隶、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徐州、凉州。

州本来是监察区,东汉将天下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然后中央政府派出刺史出刺各州, 监察地方官员,到了东汉末年,州就成为当时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但是管辖的地区比今天的省还要大一些。



凉州是三国时期最西边的一个州,除了东边与司隶及益州交界外,其它三面都与外族交界,周边尽是鲜卑、匈奴、羌人、氐人,是一个汉胡杂居的地区。

凉州下辖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西海郡共七郡44县,凉州包括今天的甘肃大部、宁夏一小部、青海一小部地区。



凉州的最西边是敦煌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的敦煌市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到酒泉市安西县一带,而敦煌郡的最西边就是著名的玉门关,出了玉门关再向西走,就进入当时的西域边界,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

凉州的最北边是西海郡,位置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及周边地区,最北边到达今天蒙古国的边境地区。



凉州的最南边是金城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兰州市周边、永登县及青海省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一带。

凉州的西南边是西平郡,位置在今天的青海省西宁市周边、化隆回族自治县、

海东市等周边地区。



凉州的最东边是武威郡,武威郡算是凉州最大的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周边、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部,这里也是凉州最核心的区域,同时也是凉州的治所。

凉州的中部是酒泉郡和张掖郡。

酒泉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玉门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及周边地区。

张掖郡位置在今天的甘肃省的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高台县、宁泽县等周边地区。



凉州的位置虽然在东汉的最西边,但是凉州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著名的河西走廊就在凉州境内,同时凉州算是整个东汉最为有名的产马区,中原地区半数以上的战马都产自出凉州。

凉州自古就是兵家战略要地,周边少数民族杂居,胡汉混居,因此自古以来,凉州地区民风彪悍,好斗善勇,东汉末年凉州地区出了不少名将及乱世枭雄,如董卓、贾诩、郭汜、张绣等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凉州最早建制于西汉,是西汉十三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甘肃武威。

西汉时期凉州的位置大体等同于今天的甘肃和宁夏,西汉元狩二年,为打通河西走廊,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攻击位于河西地区的匈奴休屠王,霍去病大破休屠王,并攻占休屠王王城,汉武帝改休屠王城为武威。

元封五年,也就是十五年之后,汉武帝将天下分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而霍去病所打下的河西地区置凉州刺史部,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凉州自此得名。

凉州最初设有八个郡,名字都非常好听,分别是:

安定郡、天水郡、陇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西汉时期的凉州)

到了东汉时期,东汉政府对凉州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设立十郡,名字依旧很好听。分别是:

武都郡、陇西郡、汉阳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东汉兴平元年六月,在董卓旧部李傕等人的威胁下,汉献帝将凉州东部地区单独拿出来,成立为雍州,设雍州刺史。

建安十八年,东汉政府又将凉州与司隶校尉部的三辅一起并入雍州,治所就在长安。

之后到曹魏初年,曹丕再度重新恢复了凉州的建制,分河西8郡复置凉州。

从西汉到三国,凉州和雍州分分合合,这两个州加起来大体就相当于整个甘肃、宁夏和陕西南部,后世泛称“雍凉”,此地也成为三国时期魏蜀争夺的重点,诸葛亮北伐的目标主要就是夺取雍凉之地。

(三国时期的凉州)

其实在《隆中对》中,雍凉并不是诸葛亮的战略重地,诸葛亮最初的目标是夺取荆州和益州。荆州当时号称天下之腹,其“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益州则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诸葛亮的战略中,益州是大后方,而荆州则是北方中原的利刃,从这里可以直逼许昌、洛阳。若同时拿下荆州和益州,则可分两路北伐,一举拿下长安、洛阳。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刘备是先拿下了荆州,虽然当时荆州是孙权借给刘备的,但借荆州和借钱的道理一样,孙权作为债主是孙子,刘备作为欠钱的一方则是大爷。

刘备许诺拿下益州后便归还荆州,不过刘备拿下益州后又搪塞称拿下凉州再还荆州,这直接把孙权惹烦了。虽然最后双方中分了荆州,但双方的梁子是接下来。至此荆州被分成了三分,北部四郡被曹操占领,东部三郡归孙权,西部三郡属刘备。

虽然只拿到了三分之一个荆州,但此时已经是刘备的巅峰时期。随后刘备又在汉中之战中大胜曹操,镇守荆州的关羽闻讯北伐攻打襄阳,建安二十四年,三国襄樊之战由此拉开。

襄樊之战的过程就不提了,结果是曹操孙权联合击败了关羽,孙权则趁机袭取荆州,俘杀关羽,刘备荆州之地全部丧失。

地盘被抢,兄弟被杀,刘备大怒,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亲征吴国,但在夷陵之战中败于陆逊,刘备随后病逝于白帝城,荆州算是拿不回来了。

丢失了荆州相当于北伐少了一条腿,而且只剩下益州一地的蜀汉在经济和人口上都难以与魏国打持久战。此后主政蜀汉的诸葛亮改变了最初的战略,他先是派人与孙权合好,然后平定南中,整顿后方。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逝世,魏明帝曹叡继位,诸葛亮闻讯后决定北伐,但目标并非是直取洛阳,而是希望能够拿下雍州西部和凉州地区。

诸葛亮明白,以蜀汉现在的实力想一举吞掉魏国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只有徐徐图之,先拿下凉州等地补充一下人口再说。

其实凉州人口在当时很少,是三国时期各州人口最少的一个州,最多也就只有三四十万人。但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这么多人口已经不少了,而且凉州还盛产马匹,也可以弥补蜀汉骑兵不足的劣势。

而更重要的是,以诸葛亮的实力也就只够拿下凉州,于是诸葛亮便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拿下凉州。

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初顺风顺水,一连拿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水守将姜维、梁绪、尹赏、上官雝等人相继投降诸葛亮。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关键时刻,被诸葛亮派去街亭阻拦魏国援军的马谡把诸葛亮狠狠地坑了一把,马谡直接就把街亭给丢了。丢失街亭相当于后路被截,为了防止自己被魏军包饺子,诸葛亮只得忍痛放弃了所占之地,带着三郡几千户居民撤回汉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线,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第一次北伐是距离胜利最近的一次,结果被马谡给葬送了)

之后诸葛亮又相继进行了四次北方,目的都是一样的,夺取凉州、雍正二地,占关中,图洛阳,但是都没成功,最后遗恨五丈原。诸葛亮逝世后,姜维继承其衣钵,继续北伐,目标是还雍凉,可结果仍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凉州一直是蜀汉和曹魏的争夺要地,只可惜诸葛亮和姜维都没能实现这一计划,以至于最后被曹魏反扑。


千佛山车神


提到凉州,不少人可能会想到董卓的西凉铁蹄,董卓的西凉军在汉帝国的中枢荼毒天下,使得天下最后一丝安宁的遮羞布被撤下,而董卓的死亡则彻底拉开了汉末诸侯争霸的局面。


那凉州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大禹划分九州,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大汉王朝,划分天下的标准不再是九州,而是一十三州。 它作为当时汉朝的一十三州之一,朝廷在此设立了一十三州刺史之一的凉州刺史,地位应该还是相当重要的——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了。

但是凉州它的重要性还远远不止于此:它还是两汉尤其是后汉的最重要边境,没有之一——汉与一个少数民族的边境。 为什么说是最重要的边境没有之一呢?因为在汉代,尤其是东汉,对西北这个少数民族用兵的次数和规模频繁到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从东汉立国之初杀到东汉灭亡,后人戏称之为“百年战争”,听上去简直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事实。


凉州作为西北首府之地,管辖的地带有多是各种少数民族混住,而且常年累月与少数民族爆发各种冲突,使得凉州地区的文化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汉人多沾染少数民族的风气,而少数民族多习汉风,而这便是凉州文化的起源。

这种文化与中原腹心的文化已经开始有区别了,作为天下要冲地带,东汉朝廷并没有给予凉州地带太多的人文关怀,这使得凉州地区的文化氛围变得越来越独立,为日后历史上那么多以凉州为基业的所谓前凉后凉割据多年埋下伏笔。


至于军事方面,军事倒是从来没放松过,那场被戏称为百年战争的尾声其实和东汉朝廷的尾声几乎同步,汉桓帝时期,汉家羽林郎们最后一次远征西北,一口气对作乱的少数民族坏人们进行了大绞杀——连筑一十七座京观,屠杀万人,所以在当时的落后且每日要经历生死挣扎的凉州,一般的良善百姓是活不下去的,要么成为和坏人一样凶猛的要么比坏人还要凶猛,再要么,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替你收白骨。

由于凉州位于冲突的中心地带,百年的残杀与复仇的血污早已蒙上了凉州地区的所有人的眼睛,他们嗜血且残酷:凉州是苦地,土壤贫瘠能养活的人有限,所以为了争夺那一点可怜的生存领地他们内部经常能杀个人头滚滚,这样成长出来的凉州子民,不论是汉民还是非汉民,都是极为彪悍的,又由于凉州地势一马平川极为适合培育优等战马,凉州轻易便可招揽如云精锐骑兵若干,组成可以横扫中原的西凉铁蹄——“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那么这个边境重地、大汉一十三州之一到底是不是今天地理意义上的凉州区呢?显然不是,东汉时的一十三州时代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大西北、前凉后凉割据时代几乎只占据了甘肃省的一部分,但总的来讲,基本不会离开一个中心区域,那个中心区域是哪里呢?是中国西北部平原——河套平原以西和河西走廊那一带,因为只有这一带符合刚刚上文分析的一切应有之条件——作为西北首府之地,管辖的地带多是各种少数民族混住,而且常年累月与少数民族爆发各种冲突、凉州是苦地,土壤贫瘠能养活的人有限,使得当地人强壮充满拼搏精神,但却盛产骏马、作为天下要冲地带地势一马平川。


夏目历史君


甘肃省武威市




龙之吻28549956


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辖区包括今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跪射俑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