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里,一山不容二虎 ,博士被迫“逃离”!

一位华南地市级三甲医院的医生向本报发来新闻线索称,他所在的医院却存在博士被迫“逃离”的逆现象。“强基层”是新医改的重心之一,高学历人才下沉基层是众望所归,然而,基层“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新闻屡见不鲜。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博士医生来到地市级医院,又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被迫逃离呢?

三甲医院里,一山不容二虎 ,博士被迫“逃离”!

“待遇留人、平台留人、感情留人”是华南这家医院引进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的核心理念。这一点曾让刚毕业的博士医生们确信无疑:

四位博士不约而同地坦言,一套100平米的房子、30万安家费、20万科研启动金,对于他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说起当初来该院工作的原因,除了待遇,四位博士还分析,该院在本省地市级医院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前茅;并且,由于该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原因,大量本地患者不愿长途跋涉到省级大型医院就诊,患者资源丰富。可谓是软硬件俱全,应该十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于是,在服务期8年的合同上,他们身心愉悦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8年左右的时间里,其中的三位博士纷纷从这家医院“逃离”。

王博士甚至等不到半年后的合同期满,当然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赔付了医院30万元。

李博士8年合同期满后,本来想接着干下去,也终究忍无可忍,于两年后离开。

赵博士即使已过“知天命”之年,不再年富力强,也要坚决离开。

三甲医院里,一山不容二虎 ,博士被迫“逃离”!


谈起离去的博士“前辈”,张博士非常沮丧,“我的两位博士同班同学都走了,还有张华、刘燕、杨勇……”

当记者问其离去的动机,张博士表示:“很憋屈,很难受。”

她说,七年来,不管在自己的专业还是在患者身上,她付出了很多,可以说是尽职尽责,但因为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正值年富力强有拼劲的时候始终得不到继续提升的平台,无法实现自己对学科发展的设想与规划,完全不能体现一位博士的价值。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不友好的工作环境让她每天心情糟糕,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灰暗的。在她看来,博士医生在医院眼里仅是院长汇报政绩的筹码。

“一山不容二虎”

谈起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力,博士医生纷纷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科里的主任。他们一致认为,顶头的主任们“心胸狭隘”、“小农意识强烈”、“背后使*”、“穿小鞋”是导致他们出走的直接原因。

张博士举例说,她曾欲开展一项本地区尚属空白的临床项目,且得到了医院高层领导的认可,然而,该项目的实施却遭到科主任的阻挠。

“新技术的开展涉及到科室经济核算和人员调配,需要科里行政主任签字,但他就是不签。”说起这些,张博士至今仍十分气愤,只得感慨,“在这里,真做不了事情。”

从事外科的王博士说,他曾想开展一项新的手术,相关报告递交给主任,但迟迟不见答复,后来被告知,报告找不到了,自己的心血被无视。他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无意威胁主任的位置,只是想做点事情而已,但总是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各种阻力就像铜墙铁壁令他无法突破。

李博士也不免发出感叹,作为一名副主任,对于科室的人才建设、未来发展,他曾进行过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他打趣道,“这样的计划仍锁在抽屉里。”而原因也与老主任有关,“老主任有行政权力,对学科很有价值的东西,他自己干不出来,也不让你干。”尤其令他心寒的是,他是科室唯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10余名硕士,没有一个能留在自己科里工作,因为只有主任才能在新员工招聘中拍板。


三甲医院里,一山不容二虎 ,博士被迫“逃离”!


泌尿外科杨博士被主任“发配”到门诊,不能负责病房、没有手术机会;肾内科许博士被“充军”到血透室当技师,还被主任恶言相向……博士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例子,在这家医院层出不穷。张博士还补充介绍说,主任们通常是提拔后就会一直在位,直到干不动为止,有些退休后名义上到了二线,但舍不得放弃科室采购、人事等权利,仍暗地里扮演着“太上皇”的角色。

“老主任都是院长提拔上来的,谁去说?在基层,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主任是市里某领导亲戚,有的主任和院领导走得近,和院领导是亲戚,或者称兄道弟。”说到此,张博士认为,出走已经成为他们这批博士自保的唯一方式。

与慷慨激昂的博士生相比,作为旁观者,张博士的同事郑硕士道出了主任排斥博士医生的部分原因:“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科室,必须以能力服人。能力体现在哪里?高难度手术、新技术、科研项目当然是重要指标。而这样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山不容二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