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中途岛海战》,观后有啥看法?

荔枝味核桃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部电影平铺直叙地重现了太平洋战争头几个月来,从偷袭珍珠港到到大战转折点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之间的事件,穿插叙述了杜立特空袭(1942年4月)和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故事主要从两个美国官兵的视角展开:一个是在中途岛率领俯冲轰炸机中队的迪克·贝斯特上尉(艾德·斯克林饰),另一个是领导破密团队预言中途岛袭击的情报官埃尔文·莱顿少将(帕特里克·威尔逊饰)。

  从头到尾,我们也认识了其他几位有名的美军官兵: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大将(伍迪·哈里森饰), 领导“企业号”航空母舰的“公牛”小威廉·哈尔西上将(丹尼斯·奎德饰),在中途岛战役中带回“企业号”参战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中将(杰克·韦伯饰),王牌飞行员韦德·麦克拉斯基少将(卢克·伊文斯饰)、尤金·林赛少将(达伦·克里斯饰)和吉米·杜立特少将(阿伦·艾克哈特饰),负责破译密码的指挥官约瑟夫·罗奇福特(布莱南·布朗),以及飞机机枪手布鲁诺·盖多(尼克·乔娜丝饰)。

  译者注:在美军军衔体系中,陆军与海空军不同,而相同的英文表述在中文材料中又存在不同的译法。为保证各人物间的上下级关系不会错乱,本文采用了译者认为合理的译法,所以译文提法可能与读者在其他材料中所了解到的表述不尽相同。

  此外,战争中的大日本帝国皇军一方及其独特的军旅文化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公正的展现。比如,大日本帝国海军大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丰川悦司饰)表现出了他沉着冷静的气质。我们也看到了其他的日本军官和他们的领导风格,如指挥飞龙号的山口多闻中将(浅野忠信饰)体现了高贵的武德,而下达自相矛盾命令的南云忠一上将(国村隼饰)最终给日方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些宏大的战斗场面,可以说是吸引人前来观看的主要亮点。提起罗兰·艾默里奇导演,人们总会联想到《独立日》(1996年)和《2012》(2009年)。诚然,这部影片中也脱离不了“大爆炸”和“大破坏”。凡举军舰和飞机起火爆炸的大场面,在拍摄手法上干脆利落,在视觉效果上精巧细腻,足以造成壮丽的大屏幕图景。以迪克·贝斯特开俯冲轰炸机为代表的那些空战场面,在演绎、拍摄并剪辑上均无可挑剔,更加引起观众难以抑制的冲动。

  在两小时十八分钟的时间里,关于这场重要海战的故事线以及源自真实改编的主人公的英雄形象都在影片中得到了集中地展示。这部电影没有虚构的人物,抑或是1976版《中途岛之役》及《珍珠港》中的那些肉麻的爱情桥段。虽然在片中看到诸如克里斯和乔娜丝这样的“小鲜肉”确实让人出戏,但是影片的全明星阵容无疑极大升华了影片所描绘英雄的光辉伟绩。影片把很多精力扎在了军衔相对不那么高的士兵群体上,这有助于拉近观众与实战场面的距离,虽然可能挖得还不够深。当然,这部电影被归档为PG级,所以也别指望能看到像《拯救大兵瑞恩》中那样鲜明的受伤画面。






再闻已是陌生人


中途岛海战是一场豪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情报部门对目标“AF”的位置的分歧很大,二是日美海军的力量相差很大。

首先,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损失惨重,而日本之所以去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停止供给日军的石油,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呢,是因为他向日本供油是一种投资,而现在,他要让日本偿还本金和利息了,这就是偷袭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而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别处,是因为珍珠港里停有除航母战斗群外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这样,由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本舰队就驶向了珍珠港。

珍珠港遭袭,美国气炸,立刻向日本宣战,只是没过多久,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一艘航母被击沉(列克星敦号),另一艘被重创(约克城号),还有一艘战列舰被击沉。日本一艘航母被击沉(瑞鹤号),另一艘被重创(翔鹤号)。结果一样:日本胜利了。同时,日本利用所罗门群岛作为跳板,进攻澳大利亚北部。

美国终于用狠招了。一批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空袭了东京、大阪等地,在中国降落。山本五十六挨骂了,于是乎就炮制了中途岛海战的作战方针:近藤中将率领第一战斗编队(都是些炮灰)“进攻”阿留申群岛,引诱美国主力舰队,南云中将率主力舰队进攻中途岛,美军发现上当则定会回中途岛援救,到时候自己再将美军一举歼灭。这作战计划是非常绝妙,既拿下了中途岛,又连带着拿下了阿留申群岛,还把美国海军团灭了!只是美国的情报破译能力实在太强了!直接把情报破译了出来!只是“AF”这个地名不知道是哪,华盛顿认为是阿留申群岛,毕竟如果全部被日本攻下,日本就可以以此为通道,在美国阿拉斯加登陆。但是由罗彻福特领队的破译小组却认为“AF”是中途岛,因为他们找到以前日军的电报里提到要求日军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岛,避开来自“AF”的空中威胁。从地理上看,“AF”就是中途岛!情报部军官又想出一着妙计:拍发电报!中途岛淡水出现问题。不久后,就破译出一段电报:“AF”淡水出现问题,请登陆部队带足淡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于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就开始了。

四点零五分,约克城号驶向中途岛,六点三十分,大黄蜂号和企业号抵达中途岛。日本苍龙、飞龙、加贺等四艘航空母舰也完成集结,大战一触即发。日本先发制人,派轰炸机飞往中途岛,进行轰炸,但是效果却因中途岛提前作好准备而大打折扣。山本原想攻击美舰,因此把剩下的飞机全部挂上鱼雷,但因迟迟未发现美舰且中途岛方向战事不利而换成了炸弹。刚想起飞却又收到侦察机发现美航母的消息,飞机上重新又挂上了鱼雷,并去轰炸美航母。日飞机找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很走运,没被重创,企业号遭到自杀式袭击,还好一名下士拿着机枪将日本飞机打偏了,否则企业号就完蛋了。约克城号最幸运,没被发现。美军鱼雷机从企业号上起飞,飞往日军航母,被全歼。日军航母毫发未伤。美军轰炸机从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起飞,目标还是日本航母,只有三架回来,重创一艘航母(赤城号),击沉两艘航母(苍龙、加贺)。飞龙号找到了约克城号,一大堆飞机往那儿飞,约克城本来就在珊瑚海海战中被重创,哪受得了这种狂轰滥炸?于是乎,约克城号被重创,航速只有四节。飞龙号最终被美机击沉,约克城号上的人员撤走后被自己的巡洋舰击沉。赤城号上的南云中将听到飞龙被击沉,再看看千疮百孔的赤城号,便让人员撤离,同副舰长一起自沉。山本在他的旗舰大和号上收到四艘航母均沉没了的电文后,心想不好,我们没有主力舰的掩护就会被击沉,于是下令撤退。美国终于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胜利,且一举歼灭日本大部分的舰艇,并且取得向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的跳板。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山本五十六这次的战略失误,就不会有后面美军取得的辉煌的胜利。


凌同学


以前看《珍珠港》,三小时感情戏里扒拉二十分钟炸戏,还要忍受美国航母扮赤城,导弹驱逐舰客串等无数穿帮细节!

《决战中途岛》,没有感情戏,没有圣母,没有穿帮,没有《硫磺岛家书》的客串露脸,扔掉所有没有用的无关剧情,把珍珠港,炸东京,珊瑚海,破密码,中出岛几件大事浓缩在两个小时,保留了AF作战的大部分细节,从头炸到尾,没有一秒钟尿点。





对战争胜负的原因也有侧面的探究:日本方面陆海不和,对南云任用意见的不一致,山本在作战决策时对政治因素的暧昧妥协,都在暗示内部撕裂对战局的巨大破坏作用,反观美帝一方,虽然也有人事方面的龃龉,也有出卖情报的叛徒,但是总体上做到了为了胜利精诚团结不畏牺牲,前方飞行员的无畏勇武与后方情报指挥人员的精明谨慎最终奠定了胜局。

战争的胜负也许并不像历史段子手们说的那样取决于钢产量,汽车产量,飞机产量,而是取决于前方舍生忘死的牺牲和后方智慧的博弈。


鼠标看电影


这部电影里面有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刻,

空袭东京的杜立特在中国迫降之后,在中国人的掩护下撤离,路上遇到了日本人的飞机轰炸,

杜立特目睹了中国人被轰炸致死的情景,他不解的问:“他们在炸什么?”

一旁的中国人答道:“炸平民。”

杜立特听罢,说了一句:“我们把事情变得更糟了。”

成功空袭东京,对美国而言是一件十分鼓舞士气的事情,但是杜立特等人迫降的中国地区也因此成为了日军寻找杜立特等人、打击报复的受灾区,日军的轰炸就是一种无差别的轰炸。

片尾也进行了叙述:为掩护杜立特等人撤离,许多的人因此而丧生。



这个细节同样表现出了三国(中美日)当时的不同的境况。


小亮影视剪辑


首先很难得的近年来 没有无端政治正确 无聊爱情戏 矫情 吹捧 抹黑的战争片,山本不想打,南云顽固,山口锐气,哈尔西勇猛,尼米兹临危受命,麦克拉斯基萌,百斯特狂,描写很实在。有人觉得百斯特开挂,还真不是,人家全美投弹冠军,三机单走赤城,二次出击炸点飞龙,如果说真有那么一瞬间历史因为几个人的几个念头而改变,那肯定是他妈中途岛了。

另外很难得的把杜立德空袭后中国人民做的贡献大大方方的写出来,除了那个印刷体汉字以外都很棒,人类群星闪耀时,也没忘记那些不闪和已经熄灭的众星。





小村的影视


中途岛海战是一场豪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情报部门对目标“AF”的位置的分歧很大,二是日美海军的力量相差很大。

首先,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损失惨重,而日本之所以去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停止供给日军的石油,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呢,是因为他向日本供油是一种投资,而现在,他要让日本偿还本金和利息了,这就是偷袭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而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别处,是因为珍珠港里停有除航母战斗群外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这样,由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本舰队就驶向了珍珠港。

珍珠港遭袭,美国气炸,立刻向日本宣战,只是没过多久,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一艘航母被击沉(列克星敦号),另一艘被重创(约克城号),还有一艘战列舰被击沉。日本一艘航母被击沉(瑞鹤号),另一艘被重创(翔鹤号)。结果一样:日本胜利了。同时,日本利用所罗门群岛作为跳板,进攻澳大利亚北部。

美国终于用狠招了。一批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空袭了东京、大阪等地,在中国降落。山本五十六挨骂了,于是乎就炮制了中途岛海战的作战方针:近藤中将率领第一战斗编队(都是些炮灰)“进攻”阿留申群岛,引诱美国主力舰队,南云中将率主力舰队进攻中途岛,美军发现上当则定会回中途岛援救,到时候自己再将美军一举歼灭。这作战计划是非常绝妙,既拿下了中途岛,又连带着拿下了阿留申群岛,还把美国海军团灭了!只是美国的情报破译能力实在太强了!直接把情报破译了出来!只是“AF”这个地名不知道是哪,华盛顿认为是阿留申群岛,毕竟如果全部被日本攻下,日本就可以以此为通道,在美国阿拉斯加登陆。但是由罗彻福特领队的破译小组却认为“AF”是中途岛,因为他们找到以前日军的电报里提到要求日军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岛,避开来自“AF”的空中威胁。从地理上看,“AF”就是中途岛!情报部军官又想出一着妙计:拍发电报!中途岛淡水出现问题。不久后,就破译出一段电报:“AF”淡水出现问题,请登陆部队带足淡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于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就开始了。

四点零五分,约克城号驶向中途岛,六点三十分,大黄蜂号和企业号抵达中途岛。日本苍龙、飞龙、加贺等四艘航空母舰也完成集结,大战一触即发。日本先发制人,派轰炸机飞往中途岛,进行轰炸,但是效果却因中途岛提前作好准备而大打折扣。山本原想攻击美舰,因此把剩下的飞机全部挂上鱼雷,但因迟迟未发现美舰且中途岛方向战事不利而换成了炸弹。刚想起飞却又收到侦察机发现美航母的消息,飞机上重新又挂上了鱼雷,并去轰炸美航母。日飞机找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很走运,没被重创,企业号遭到自杀式袭击,还好一名下士拿着机枪将日本飞机打偏了,否则企业号就完蛋了。约克城号最幸运,没被发现。美军鱼雷机从企业号上起飞,飞往日军航母,被全歼。日军航母毫发未伤。美军轰炸机从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起飞,目标还是日本航母,只有三架回来,重创一艘航母(赤城号),击沉两艘航母(苍龙、加贺)。飞龙号找到了约克城号,一大堆飞机往那儿飞,约克城本来就在珊瑚海海战中被重创,哪受得了这种狂轰滥炸?于是乎,约克城号被重创,航速只有四节。飞龙号最终被美机击沉,约克城号上的人员撤走后被自己的巡洋舰击沉。赤城号上的南云中将听到飞龙被击沉,再看看千疮百孔的赤城号,便让人员撤离,同副舰长一起自沉。山本在他的旗舰大和号上收到四艘航母均沉没了的电文后,心想不好,我们没有主力舰的掩护就会被击沉,于是下令撤退。美国终于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胜利,且一举歼灭日本大部分的舰艇,并且取得向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的跳板。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山本五十六这次的战略失误,就不会有后面美军取得的辉煌的胜利。



RO娱乐


您好,我是笑哥影视,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首先,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的损失惨重,而日本之所以去偷袭珍珠港是因为美国停止供给日军的石油,美国之所以这样做呢,是因为他向日本供油是一种投资,而现在,他要让日本偿还本金和利息了,这就是偷袭珍珠港事件的起因。而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而不是别处,是因为珍珠港里停有除航母战斗群外所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舰。这样,由南云忠一指挥的日本舰队就驶向了珍珠港。



珍珠港遭袭,美国气炸,立刻向日本宣战,只是没过多久,珊瑚海海战爆发,美军一艘航母被击沉(列克星敦号),另一艘被重创(约克城号),还有一艘战列舰被击沉。日本一艘航母被击沉(瑞鹤号),另一艘被重创(翔鹤号)。结果一样:日本胜利了。同时,日本利用所罗门群岛作为跳板,进攻澳大利亚北部。 美国终于用狠招了。

一批轰炸机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空袭了东京、大阪等地,在中国降落。山本五十六挨骂了,于是乎就炮制了中途岛海战的作战方针:近藤中将率领第一战斗编队(都是些炮灰)“进攻”阿留申群岛,引诱美国主力舰队,南云中将率主力舰队进攻中途岛,美军发现上当则定会回中途岛援救,到时候自己再将美军一举歼灭。这作战计划是非常绝妙,既拿下了中途岛,又连带着拿下了阿留申群岛,还把美国海军团灭了!只是美国的情报破译能力实在太强了!直接把情报破译了出来!

只是“AF”这个地名不知道是哪,华盛顿认为是阿留申群岛,毕竟如果全部被日本攻下,日本就可以以此为通道,在美国阿拉斯加登陆。但是由罗彻福特领队的破译小组却认为“AF”是中途岛,因为他们找到以前日军的电报里提到要求日军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飞往珍珠岛,避开来自“AF”的空中威胁。从地理上看,“AF”就是中途岛!情报部军官又想出一着妙计:拍发电报!中途岛淡水出现问题。不久后,就破译出一段电报:“AF”淡水出现问题,请登陆部队带足淡水。这也进一步证明了“AF”就是中途岛,于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就开始了。 四点零五分,约克城号驶向中途岛,六点三十分,大黄蜂号和企业号抵达中途岛。日本苍龙、飞龙、加贺等四艘航空母舰也完成集结,大战一触即发。


日本先发制人,派轰炸机飞往中途岛,进行轰炸,但是效果却因中途岛提前作好准备而大打折扣。山本原想攻击美舰,因此把剩下的飞机全部挂上鱼雷,但因迟迟未发现美舰且中途岛方向战事不利而换成了炸弹。刚想起飞却又收到侦察机发现美航母的消息,飞机上重新又挂上了鱼雷,并去轰炸美航母。日飞机找到大黄蜂号,大黄蜂号很走运,没被重创,企业号遭到自杀式袭击,还好一名下士拿着机枪将日本飞机打偏了,否则企业号就完蛋了。约克城号最幸运,没被发现。美军鱼雷机从企业号上起飞,飞往日军航母,被全歼。日军航母毫发未伤。美军轰炸机从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起飞,目标还是日本航母,只有三架回来,重创一艘航母(赤城号),击沉两艘航母(苍龙、加贺)。

飞龙号找到了约克城号,一大堆飞机往那儿飞,约克城本来就在珊瑚海海战中被重创,哪受得了这种狂轰滥炸?于是乎,约克城号被重创,航速只有四节。飞龙号最终被美机击沉,约克城号上的人员撤走后被自己的巡洋舰击沉。赤城号上的南云中将听到飞龙被击沉,再看看千疮百孔的赤城号,便让人员撤离,同副舰长一起自沉。山本在他的旗舰大和号上收到四艘航母均沉没了的电文后,心想不好,我们没有主力舰的掩护就会被击沉,于是下令撤退。美国终于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胜利,且一举歼灭日本大部分的舰艇,并且取得向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的跳板。甚至可以说,要是没有山本五十六这次的战略失误,就不会有后面美军取得的辉煌的胜利。


笑哥影视


很荣幸为你做解答

中途岛海战在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2]。美国海军不止在这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谓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止能报复美国空军空袭东京的行为(当时日本高级将领中有认为空袭东京的飞机是从中途岛起飞的),还能打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翔鹤”、以及缺编飞行员的“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日军失败原因

1.日本海军骄傲自大,狂妄轻敌。骄兵必败,这是日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的真实写照,也是日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初始阶段,日本海军表现很好,尤其是偷袭珍珠港,做到了计划周密,准备充足,作战精确无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辉煌战果。但是由于这个阶段过于顺利,使日本海军上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这次海战上,没有了开战初期那种兢兢业业的态度。作战计划制定仓促,漏洞百出,对反对意见置若罔闻。而对作战计划进行检验的图上演习也是敷衍了事。例如,演习中南云部队在空袭中途岛时遭到美陆基飞机的攻击,裁判判定日本舰队被命中9次,两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可主持演习的宇垣少将命令将命中次数改为3次,改判为一艘航空母舰被击沉,另一艘轻伤,可不久这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又从海底浮了上来,参加了下一阶段的战役。而日本南云忠一中将的第一机动部队的官兵也对战役抱着“无论是什么任务我们都可以完成”的态度,没有认真准备。日本海军全军上下狂妄自大,这也是导致后来一连串错误,致使日本海军失败的根源。

2.情报战的失败。战争在当时已经向多维空间发展,情报战和信息战已经成为制约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次海战中美军取胜的王牌就是事先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密码,在战役爆发前就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这样就能集中力量伏击日军。当时负责密码破译的莱顿中校向司令部预报:“日本机动舰队将从西北方来,方位325度,将在离中途岛175海里的地方被我们发现,时间是中途岛时间6时。”当在准确的时间发现日本舰队后,尼米兹向莱顿中校说:“祝贺你,与你预报的只差了5海里。”反观日本,他们在战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价值的情报,预定的侦察行动也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因此对敌情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双方一明一暗,使美国享尽了先机之利。

3.日本作战计划的错误。首先,日本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日本的舰只虽多,却被分为相互不能直接支援的六支,将2艘航空母舰用于遥远的北方,使得在中途岛方向主要靠南云舰队的4艘航空母舰,这4艘航空母舰上共有舰载机261架。而美国海军最大限度的集中部署自己的力量,全部可用于中途岛方向的飞机达到354架,在数量上反而占了优势。其次。在给南云舰队的任务是两个根本矛盾的任务。一个任务是空袭中途岛,为登临作战作火力准备。这就严格限制南云舰队的行动自由。可另一个任务确是与敌人舰队接触并歼灭之,这又要求南云舰队根据情况完全机动行事。由于没有指明哪个优先,使南云舰队无所适从。被迫在两个波次的飞机上装载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弹药,后来因为更换弹药延误了时间,延误了战机,遭受灭顶之灾。第三,没有重视情报工作,对搜集情报的手段不重视,使得没有正确判明敌情。

4.日本作战观念的落后。美国在珍珠港被击沉了所有的战列舰,反而使他们放开了束缚的手脚,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其他舰只都围绕保护航空母舰。而日本虽然运用舰载机取得了偷袭珍珠港的胜利,可海军中坚持以战舰作为海战决战的决定性力量的拥护者还大有人在,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在内的战列舰队被保存在柱岛锚地,用来将来决战之用。它们发挥的作用并不比珍珠港被击沉的美国战列舰大。日本海军不愿将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编组为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让战列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掩护,致使南云舰队只得靠自己的巡逻机来保护自己。当遭到中途岛飞机攻击时,日本舰队只得将第二波飞机中的掩护战斗机起飞迎战,造成得到美军舰队的情报后已经准备好的俯冲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南云目睹了没有战斗机掩护的美国战机失败的下场,不愿自己重蹈覆辙,决定重组部队后再进攻美国舰队,使得战机延误。而且为登陆作战作火力准备的任务完全可以由战列舰队担任,这样就能放开南云舰队的手脚。

5.作战指挥的错误。首先是忽视了侦察任务。南云舰队没有专门的侦察机飞行队,由于不愿分散进攻力量,南云舰队的侦察任务主要由编队中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老式水上飞机担任。那天日本舰队没有进行双相搜索,进行单相搜索的飞机中有2架出现故障,延误了起飞时间,造成发现美国舰队迟误,直接影响战局。第二,当南云得到美国舰队的情报后,没有采纳山口多闻的建议,立即出动所有战斗机掩护的俯冲轰炸机进攻,导致舰机同沉。第三,山本五十六大将亲自率战列舰队出战,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自动放弃了战役的指导。

6.两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经济实力的差异。日本在科学技术上落后于美国,一个明显的证明就是雷达技术的应用。当时美国舰队已经装备了雷达,在日本机群没有到来就发现并预先做好准备,而日本舰队没有装备雷达,所有警戒全靠目测,当美国俯冲轰炸机借云层的掩护攻击时,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而双方的工业经济实力也起了很大作用。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了珊瑚海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翔鹤号”受伤,需要一个月的修理时间,“瑞鹤号”由于人员损失太大也无法执行战斗任务。美国的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沉没,“约克城”号受伤。美国为了让“约克城”号参加中途岛海战,集中全力对“约克城”号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抢修,终于使它重上战场,为胜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双方在这里就能比较出水平高下,日本减少了2艘航空母舰,美国却增加了1艘,双方航空母舰的对比变为4:3,大大减少了双方的差距,为美国获胜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视频


从史实角度看。杜立特飞行大队,大部分(8架)去了苏联远东地区(美国人不傻)一部分被共产党游击队给救了,一部分成功到达国统区。去苏联的事情电影根本没讲,搞得好像所有飞行员都是中方救的似的。

第二,日军沉没潜艇上的紫色密电被美军缴获是日军密电的关键所在,日军私下违反规定,延长使用本该4月份作废的紫色密电到5月底,导致美军破译了日军绝大多数密电和中途岛的初期作战计划,这个影片里也没讲,搞得美军也有个图灵似的牛人,独立破了日军密码似的!

第三,二战攻击航空母舰的战术没有任何讲解和提示,为啥美军拿着炸弹炸航母,南云非要把炸弹换鱼雷才去攻击航母呢,搞得南云像个白痴似的。

第四,著名的利根号侦察机事件,完全没有提,这可是源田美津雄认定的日军失败的罪魁祸首呀!要是利根号按照计划弹射侦察机,日军就可以在收到永友丈市请求再次攻击中途岛前知晓美军航母,鱼雷管炸弹,炸弹换鱼雷的闹剧就不会发生,日军可以提前一个小时攻击美军航母编队呀!(当然这是源田大佐的意淫)缺了这么多重要的事件,这部片子基本就是看热闹的水平。

  从回忆中美友谊的角度看,影片一开始就编造了山本警告美国人不要把日本逼到墙角,还花了一定篇幅展现杜立特被我党游击队救获,目睹日军轰炸平民的暴行的场面,不瘟不火,还没美国人拍的《珍珠港》描写的我党游击队员冒着日军的机枪扫射,不顾牺牲,勇往直前解救男主角的场面正面呢!反正编剧完全不合格,应该送到博纳总部学习几个月。

  从警示日本的角度,完全看不出山本五十六的狡诈、大将风度,山口多闻的勇敢,筹划了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计划的黑岛龟人压根就没看见,出镜最多的就是一个脑残的南云忠一(人家好歹也消灭了英国Z舰队,横扫印度洋,能力还是不错的),猥琐到极点,连美国人都崇拜的源田美津雄。山口多闻替代井上成美成了山本五十六的知己了!无语呀!中途岛海战日军第一波次攻击和美军飞机的交换比可是2:40呀!影片中无畏式竟然能把零式战斗机打下来,日军飞行员要有多菜呀!

  把战争初期的日军精英拍成这个样子,绝对是抗战神剧的水平呀!总而言之,一个字 “烂”!不值得看!


叶小仙影视


不请自来,这部电影我刷了三遍。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爽的军事流水大片。

观影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从纯军事角度考虑,片中战争场面的恢弘、独特、火爆,视觉特效带来的强烈冲击,岂是数年前的《珍珠港》所能比拟的,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决战中途岛》中事无巨细地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开始,包括珊瑚海海战、轰炸东京等情节,再到中途岛大海战,遂成了流水账式的故事叙述结构,白开水似的节奏,在渴望片中撒点胡椒粉、玩点所谓永恒爱情的观众眼中,此片似乎就不受待见了。

在这些观众眼中,同为二战题材美日海军大战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因为掺和了三角恋爱关系,这等扯不清道不明的狗血情节,加上片中的帅哥和美女,此片确实获得到了全球观众的热烈追捧。

毫无疑问,《决战中途岛》片中演员阵容中,无论男女主角还是配角,绝对没有《珍珠港》中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凯特·贝金赛尔等帅哥和美女养眼。

因此,从纯军事角度观赏这两部电影,无疑《决战中途岛》打飞机、打航母,来得更为火爆,特别是片中男主角驾驶俯冲轰炸机向航母投弹时,非常惊心动魄,令军迷热血沸腾,感觉大为过瘾,有身临其境之感,得益于好莱坞电脑特技制作的精良。

《决战中途岛》是一部非常爽的军事大片,尤其是俯冲轰炸机俯冲投弹炸航空母舰的桥段,真的让人过目难忘,非常来劲,令人血脉膨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