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老覺得我看電影是不務正業,怎麼說服他們看好的電影是一件和看書一樣的事情?

yukiye620


一種知識體系有一種知識體系的核心內容,如果你真的有心在學習電影方面的內容,那你一定對這方面有了解,我覺得用筆寫下來是很具說服力的。家長判斷你“務不務正業”的標準通常有兩個:第一,他們的既定認知,就比如電影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是不務正業;第二,你最終獲得知識的效率,這一點也是你讓他們信服的一點,如果你在電影中獲取知識的效率更高,那麼他們會相應降低第一點。

你看書能夠頭頭是道寫讀後感,那你看完電影如果也可以頭頭是道,跟他們說一些他們不懂的知識,也可以降低第一點,而且調動起他們的好奇心。

當然,如果你只是為了說服自己的父母而想方設法讓看電影變成一個可以獲得知識的途徑的話,對自己的幫助並不是很大,你要真的喜歡!


奚韻


那你可以把看電影的時間拿來看書嗎?

如果你想說服爸媽看電影,前提是你首先要接受你爸媽的觀點,然後在他們的觀點上加以說服。

看電影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一)看電影是為了緩解心情

很多人看電影時都是出於這種原因,很多電影也確實能承擔幫助人們降低心理壓力的作用。而且人們處於這樣的動力去看電影時,有時候甚至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來。

比如說,有的人心情不好,他就會看那些特別無厘頭,輕鬆搞笑的電影,在兩個小時的哈哈哈過後,就會覺得心情舒緩了不少。就像是許多人心情不好時,就會翻出星爺的電影看,星爺電影中的那些梗似乎永遠都不過時,每次看都覺得超級搞笑。

而另外一些人,在壓力大時,反而會“以毒攻毒”,就是專門去看一些傷感的,最後看完竟然會莫名的得到治癒。

其實這兩種不同選擇的作用是一樣的,就是人們需要通過電影短暫的忘記煩惱,電影中那些被放大了的誇張的搞笑表演,就能讓人在觀影時,慢慢得把不好的,消極的情緒轉移出去,最後達到放鬆壓力的作用。還有的就是,通過看電影中主角那些更加難堪的經歷,讓我們明白,其實大家都不容易,最後就能夠更平和地看待自己的壓力。

(二)在電影中看到自己

儘管電影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但是大多數的電影它都是在一個故事,在故事中,有各樣性格的人,他們有各種不同的遭遇。但是,我們總能在電影中,看到自己。一個是,和現實生活中差不多的自己,還有一個是夢想中的自己。

人們常說,我們最後都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說出這句話來時,多少帶有些無可奈何。也許我們離當初的自己越來越遠,所以就需要電影來創造一種夢境,讓我們看到另一種選擇之下的自己,這也是電影的一種激勵作用。就像很多體育勵志片,裡面的主人公就很像我們,一開始都是心懷夢想,並且熱血豪情。

但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實在是太艱難了,所以有些人在中間選擇了放棄,電影裡面那些平平庸庸的人可能就是銀幕前的我們。而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有著出色的天分,頑強不屈的毅力,並且善於把握各種機會,最後終於獲得了成功。這樣的一些人或許是我們夢想中的自己,也或許是真實世界裡那些人生贏家。看到這些人的過往經歷,也能夠給我們起到一種極大的激勵作用。

(三)在電影中實現不可能的事

雖然很多人在批評那些爆米花大片,覺得他們沒什麼價值內涵,只是非常爽快無腦的打鬥。但是無可否認這些電影,他們的異常火爆,其實也是源於人們內心的需要。

就像漫威的那些超級英雄類電影,電影中的英雄們他們都有些超出平常人的能力,並且代表著和平正義的一方,為了守護人類的發展和平事業而做努力。這些超級英雄的形象可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做的那些夢想嗎?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穿上披風,勇敢地完成拯救人類的大業。但是這一願望可能是無法實現了,所以我們就需要在電影中看到有這麼一批超人,希望看到他們能夠與壞人做出鬥爭。這其實也反映了人們心目中邪不勝正的理念和要求。

人們看喜劇片,動作片,愛情片,在看這些電影的同時,其實都能夠滿足人們內心的某方面的需求。比如說想要成為英雄的夢想,想要擁有一份甜蜜的愛情,想要熱血中二一把等等。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訴求,所以電影就給我們提供這樣的機會,通過把人們心目中那些夢想的事情,經過改編加工,做成一個個完美的作品正是在我們面前,讓我們能看了以後,更加開心激動。

這樣子的電影絕對會受到人們的喜歡,所以看電影就是一件很平常,又很有意義的事情。如果你感覺心情煩躁抑鬱,覺得生活不暢快,那麼不如沉浸到電影中,享受電影帶給你的各種想象力吧,可千萬不要硬撐著,把自己憋出毛病哦。


莫名223554318


電影的種類有很多,看不同種類的電影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觸。

我個人認為看好的電影是可以幫助我們增長見識,加深文化底蘊,豐富情感生活,瞭解異鄉風情開闊視野而給我們帶來來靈感,可以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情,更能幫助我們舒緩情緒等。

我會在一部電影中得到很多感觸讓自己內心可以得到釋放,也讓自己懂得了要愛惜自己,珍惜別人。

由於現在的影視作品五花八門的避免不了會出現些較為庸俗的題材電影,會擔心帶來不好的影響。是的,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會擔心,但是在一部電影裡我們往往都是喜歡好人憎恨壞人,只要正確引導我們是能分辨是非以好的為榜樣,當然大部分電影還是很值得我們觀看學習的。




汝好樑子


首先我很認同你的說法,看電影和看書是一樣的文化輸出,但是自古文人書墨代表著上乘,這種觀念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無法改變,所以看書通常被大家認為是有上進心,有前途,雖然目前教育有所嘗新,方式方法與時俱進,但是也離不開書。這是書的獨特所在,但是書中只有文字,或死板的圖片,吸引不了現代年輕人的興趣,所以很多人不愛看書。

而電影不一樣,有生動的場景,人物情緒表達直觀,加上故事有趣,男女老少都愛看。也能從電影中學到很多現代知識,見識到很多歷史人文,但是電影只能作為業務時間休閒放鬆時刻觀看,更多時候它承擔的是精神上愉悅跟人們對未知的那種期待,所以人們觀看當中會為了劇情哭笑喜怒。

所以我個人認為看電影跟看書是不一樣的,無法說服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更無法改變社會普遍規律,做人做事還是要積極向上學習對社會對家人對自己有用之能,不沉迷於精神上的愉悅。





百俊風


說你不務正業,可能是你現在的階段決定的,也許你現在重要的是學習,也可能是工作。人生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事做,電影作為一個興趣愛好是沒問題的,只是不要太沉迷。

如果你想改變父母的想法,那你必須看完電影有所改變,那時候父母自然會認為看電影和看書一樣重要。

舉個例子,比如你看完《隱形的翅膀》,你變得勇敢,變得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一切。然後告訴父母,這一切都是看完電影帶來的啟發。再比如你看完《國王的演講》,愛上了演講,愛上了看關於口才方面的書籍,愛上了跟別人溝通。當然你必須告訴父母,這是電影帶來的改變。

要想父母認為看電影也很重要,那你必須做出改變。如果看完電影,學古惑仔抽菸打架,父母永遠不會放心讓你看電影。

希望電影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隨想一發


說你不務正業,可能是你現在的階段決定的,也許你現在重要的是學習,也可能是工作。人生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事做,電影作為一個興趣愛好是沒問題的,只是不要太沉迷。

如果你想改變父母的想法,那你必須看完電影有所改變,那時候父母自然會認為看電影和看書一樣重要。

舉個例子,比如你看完《隱形的翅膀》,你變得勇敢,變得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身邊的一切。然後告訴父母,這一切都是看完電影帶來的啟發。再比如你看完《國王的演講》,愛上了演講,愛上了看關於口才方面的書籍,愛上了跟別人溝通。當然你必須告訴父母,這是電影帶來的改變。

要想父母認為看電影也很重要,那你必須做出改變。如果看完電影,學古惑仔抽菸打架,父母永遠不會放心讓你看電影。

希望電影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愛影視看經典


無論哪一領域的電影,每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都能給人心靈上的觸動:比如《當幸福來敲門》(勵志電影)教給我們在困境中昇華自己,如何逆流而上;《雄獅》(情感電影)讓我們更加珍惜親情,呵護家庭;《後天》(災難電影)令人嘖舌大自然的威嚴,深思和反省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危情時速》(驚險電影)展現自身職業技能和操守,以及職業者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還有各類的記錄類型影片,足不出戶感受各地地理人文、宏觀宇宙、圍觀世界、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優秀電影作品很多,寓教於樂的同時還能豐富視野和見識,有時候也是解壓的好去處。


幸福黑眼豬


首先要說明不論是書籍,音樂還是電影都是文化的表達手法。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表達方式的不同也說明電影,書籍,音樂等內容的不同。下面就來分別談談不同形式的不同特點。


1.書籍

書籍是文字表達的集合,書籍的有點就在於它的理性與深度,書籍可以讓人沉靜下來,通過系統的框架,帶給人們知識。並且文字給人以最大的想象空間,想象的場景有時候是難以還原的,這也是為什麼好多影視作品都認為不如原著的原因。



2.電影

電影是文字,音樂,圖像綜合的產物,也是技術進步的證明。電影帶給人沉浸式的體驗,讓人直觀的感受故事的發展,同時,故事的深度,框架的完整度會有所折損。

但這並不是電影只具有娛樂性的藉口。影視是表達方式的進一步發展,視聽語言也是內涵極其豐富的一門學問,影視作品能給觀眾不同形式的文化體驗。


對於父母來說,大量的娛樂化影視作品,臺詞直白,刻畫膚淺導致了影視作品沒有內涵的刻板印象,這是影視市場,賺快錢的大環境導致的。在這一點上不能苛責父母,可以帶他們多多觀看有內容,有涵養的影視作品,打破他們的偏見。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挑選到有價值的影視作品,才是我們為影視作品正名的第一要義。


藤椒影視


題主問這個問題,很明顯已經是覺得看電影能給你帶來收穫。

電影,其實是藝術的結晶,導演要把很多的東西壓縮在短短的120分鐘內,這120分鐘要考慮很多觀眾的需求。所以說好電影的藝術含金量還是很高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至於說服你家長,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好電影並不是很多,很多電影就是爆米花電影,如果你的父母覺得你看電影已經到了不務正業的程度上來了,說明你看電影的時間確實很多了,或者說看電影占了你的大部分時間,與你當前年齡段和處境不匹配。

我也看電影,我看完電影也會寫一些影評,或者當場分享給老婆聽,這些我覺的就夠了,

看電影受到再多的啟發,得到再多的道理,也僅僅是道理,與你人生沒有幫助,就更不要說變現了,因為中間還差一個實踐和沉澱。

所以,我覺得,電影偶爾看看,閒暇時間看看是可以的,你覺得你看電影有收穫、有啟發,說明你悟性高,但是這麼好的悟性為什麼不去多看看一些更好的書呢?你是不是在用電影這樣直白,快餐式的文化道理來掩飾你的懶惰和不思進取呢?我想多半都有逃避的可能,所以你才想著去說服家長,而不是去反觀自己,嘗試更多獲得智慧和知識的渠道。

最後糾正一點,好的電影和好的書不是等同的,是不一樣的。


HGP123


你可以跟他們講觀後感!以前我們老師都讓我們看電影然後任務就是觀後感。或者你也可以跟他們說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出現很多跟網絡有關的職業,也有評書人,專業的影評人,還有一些鑑黃師等等。甚至現在還有玩遊戲為職業的,當今社會做什麼都是一種職業已經不稀奇了,只有那些做吃等死的人才叫不務正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