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陽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

2020年,南陽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


2020年,南陽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


投入1.25億元,新建幼兒園17所、改擴建15所,新增學位8000個


今年全市將新建普通高中7所改擴建8所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控制在10%以內。

市一中新校區年底主要建築主體完工。在推動中職學校改擴建老校區或建設新校區上,南陽工業學校新校區一期工程、南陽幼師新校區二期項目和淅川縣職教中心要早開工、早出形象。


同時,謀劃好南陽大學城,推動南陽科技職業學院建設,推進南陽農業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做好張仲景國醫大學恢復設置工作。這是記者3月23日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2020年,南陽市將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


杜絕提前提生、“掐尖”招生

規範辦學行為。以“兩控制、兩禁止”為重點,持續開展義務教育辦學行為專項治理,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規範中小學招生行為,嚴格控制義務教育生源無序流動,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提前提生、“掐尖”招生等違紀違規行為。

改善653所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總結推廣集團化辦學經驗,擴大集團化辦學覆蓋面,建立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教育集團。

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實施南陽普通高中“1256工程”,三年內培育10所多樣化發展省級示範校、20所省級示範性教學創新基地學校、50個省級示範性學科,設立60項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課題。


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

完成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推動中心城區學校建設。配合好市委市政府完全學校建設首席服務官制度,項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市區聯動、交叉作業,確保2017年和2018年完全學校今年秋期實現全面招生,2019年4所5月底前實質性持續開工,2020年4所6月底前全部開工,2021年4所6月底前選址到位、具備開工條件。

完成中心城區中小學建設遺留項目,今年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4所、新增學位4600個。編制《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佈局規劃(2020-2035年)》,配合市人大出臺《中心城區中小學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新建幼兒園17所、改擴建15所、新增學位8000個

投入1.25億元,新建幼兒園17所、改擴建15所、新增學位8000個。加快建設鄉村幼兒園,每個鄉鎮至少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人口在3萬以上的要有2所公辦幼兒園。繼續治理城鎮小區配套園,完成無證園分類治理,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服務,確保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低於80%。


新建高中7所、改擴建8所,謀劃好大學城建設

市一中新校區項目,建立週報告制度,年底主要建築主體完工。全市新建普通高中7所、改擴建8所,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56人以上大班額比例控制在10%以內。

推動中職學校改擴建老校區或建設新校區,擴充中職教育資源,南陽工業學校新校區一期工程、南陽幼師新校區二期項目和淅川縣職教中心要早開工、早出形象。同時,要謀劃好南陽大學城,推動南陽科技職業學院建設,推進南陽農業職業學院二期工程,做好張仲景國醫大學恢復設置工作。


增設公共衛生、人工智能、養老、托育等專業

職業教育抓特色。貫徹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推進落實職教“20條”。用好全省中職學校班主任素質能力展示、職業教育活動周和終身教育活動週三個平臺,展示職業教育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和社會認同感。實施“雙高”建設行動計劃、中職學校標準化建設計劃和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推動中職學校內涵發展。

以技能大賽等4項大賽為抓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依據地方經濟轉型升級需要設置專業,增設公共衛生、人工智能、養老、托育等專業,培養一批緊缺人才。


支持完全學校改革創新 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辦好完全學校。支持完全學校改革創新,開展完全學校管理水平評估,確保完全學校全國領先、省內一流,成為南陽教育新的增長極。

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開齊開好信息技術課程,有條件的學校探索創客教育、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等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建設和應用,加快平臺建設,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完善與工信、基礎電信等部門的合作協調機制,為貧困地區、偏遠山區提供支持與服務,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成果。


增配5%的選課走班教師

公辦普通高中在配齊教師的基礎上,增配5%的選課走班教師。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市直學校教師招聘、人才引進權限。繼續實施“三名工程”,培養省內外叫得響的“教學名師”。

激發教師隊伍活力。在鎮平縣開展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試點,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

確保“一補助兩津貼”落實到位,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年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宛城區、桐柏縣以及西峽縣選定的26所學校,做好基層減負省級試點工作,要嚴格執行基層減負規定,把寧靜還給學校,把時間還給教師。


實施公平促進工程 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實施公平促進工程,堅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和因疫情致貧家庭學生為重點人群,以沒有摘帽的12個貧困村為重點區域,精準排查,精準勸返,精準關愛,精準資助,不漏一人,堅決防止輟學反彈反覆,讓更多的清寒學子通過教育改變人生。同時,繼續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保障殘疾人群體公平受教育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