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1 租金上漲兇猛

租金不斷上漲,是餐飲品牌被逼離開商場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有的商場租金高得離譜,餐飲企業根本沒法生存。”陝味食族總經理孫明說。據瞭解,北京地區商圈租金在20—30元/平之間,而五環以內社區店的平均租金價格為15—20元/平。

這也就意味著,同樣是150平的面積,一家餐廳在北京商場店的租金,一個月高達9—13.5萬元不等。而在社區店,該數字只有6.75—9萬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新中關、合生匯等熱門商圈,租金最高甚至可以達到50元/平,這基本上就不是一般餐飲品牌可以承受的。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2 商場分佈密集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過去的2018年,全國新開佔地2萬平方米以上的購物中心,數量就多達533個。分佈網點越密集,商場吸引消費者的能力近於飽和,聚客效應也就越發減弱。

孫明告訴小新,以往餐廳入駐商場,是希望商場給自己帶來人流。但現在卻反過來了,商場通過降低租金,甚至免租的形式,引進海底撈、西貝、肯德基等知名餐飲品牌,來吸引顧客。

海底撈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該火鍋品牌2018年全年收入為169.6億元,但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是6.84億,佔比僅有4.0%。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3 內部競爭激烈

芙蓉巷創始人吳少輝還記得,當他第一家店開在鄭東新區丹尼斯商場時,20元左右的低客單價和50多款豐富的產品,讓芙蓉巷成為該商場收入排名前列的餐飲品牌,迅速成為招商標杆。

然而,隨著分店越開越多,吳少輝發現,商場店也不是搖錢樹,“本以為東西好吃不貴,就會有人來”,結果商場入駐餐飲品牌過多,內部競爭也異常激烈,人流被不同程度地分散。

“之前在商業綜合體,購物、娛樂、餐飲的比例是5:3:2,但現在,僅餐飲的佔比就超過50%,競爭越來越激烈。”孫明說。

對此,吳少輝也深有同感,在他看來,商場店已成為一把雙刃劍:餐飲品牌勢能不夠,需要藉助商場來提升人流和知名度,但反而也有可能被商場餐飲品牌同質化競爭所害,賠個底掉。淪為大品牌的陪葬品。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外賣、全時段經營助推社區店興起

從兩、三年前開始,劉巖所在的和合谷就大力佈局社區店,外賣是一大誘因。

與之類似的,是主打社區型餐飲的南城香,該餐飲品牌以社區門店為主。自2015年與美團等外賣平臺合作之後,南城香營收就實現快速突破,外賣業務佔比已達五成,2018年全年外賣流水近6億,日訂單量超過25000單。

劉巖表示,在地理位置和門店管理方面,社區店比商場店離顧客更近,送餐員取餐也更方便,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配送時間,提高送餐效率。

南城香外賣單量高的原因,還在於全時段經營,它不僅出售早午晚餐,還提供夜宵時段的餐品。

對於這一點,令狐沖烤魚創始人鄭錦清大有體會。

他告訴小新,之前令狐沖烤魚首家店開在街邊,因為性價比高,頗得消費者喜愛,門店時常排起長龍,但之後轉戰商場店卻虧錢不止。

“那是一家新開商場,並沒有什麼人氣,營業時間還有限,每天晚上21點就關門,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收入。”

後來覆盤時,鄭錦清才發現,令狐沖第一家店成功的原因,就在於經營時間長,夜宵營收佔比甚至可以達到一天收入的30%左右。

經過入駐商場的慘痛教訓之後,鄭錦清表示,令狐沖門店的選址,基本上都以街邊社區店為主。

“成都已經有商場根據市場變化,做出了調整:將常見的服飾等業態,調整到更高樓層,專門騰出一樓來做餐飲。這樣就可以通宵經營,擴大營業時長。”一位餐飲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社區店,不是你想選就能選

前不久,呷哺呷哺公佈了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該公司新開湊湊餐廳27家。截至2018年底,呷哺呷哺在中國大陸擁有48家湊湊火鍋店,年營收為5.5億元。

對此,呷哺呷哺董事長賀光啟此前就曾透露,湊湊門店佈局以社區為主。他表示,在獲得品牌知名度之後,湊湊首先要考慮的是就餐便捷性,因而“社區店就是未來”。

然而,要找到真正適合經營的社區店,並不容易!

“社區店最大難點還在於選址,”劉巖說,不同城市對於社區店的開設有不同要求,例如北京市的要求非常嚴格,“比如煙道口與居民樓直線距離要達到25米,這些都是硬性條件。”

租金、門店位置、動線設計都是劉巖在日常考察社區店選址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租金為例,商場的價格是市場公開的,明碼標價。而社區店屬於私人的,浮動空間很大,有的社區店地段好,租金可能比商場還貴,房東就會坐地起價。

具體到位置方面,也有更多細節需要考慮。例如小新一位做餐飲的朋友,在北京著名的天通苑社區有一家400平的餐廳,因為是6年前跟房東簽約租下來的,租金只要3.3元/平米,這價格相當於附近商場店的1/10。

中小餐飲淪為商場附屬品?社區店竟成香餑餑?!


△租金只要商場店的1/10,卻遲遲轉讓不出去

這位朋友去年年底就想把餐廳轉讓出去。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快半年過去,不斷有人去看,但看完都放棄了。“這雖然也是社區店,但在社區裡,只能輻射一個社區,不能輻射更多社區,太難做了。”有經驗的餐廳選址人員說。

“層層篩選之後,最後達到及格線的店鋪並不多,”劉巖說,“大概看十間店鋪,有一家可以用,就算好的了”。

除此以外,在孫明看來,社區店因為顧客群固定,“主要就是做回頭客生意的”,如何提高復購率就是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

在他看來,正餐屬性、大品類,具有特色項目的餐飲企業,或者可以全時段經營的快餐品牌,堂食與外賣都比較強的,都適合做社區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