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不在怎么办?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不在怎么办?

确实,在子女学习的时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位“老师”并非时时在岗,所以我们常见子女学的了无生趣。

首先必须说清楚:有的时候,学习项目是可以选择的。例如,选择自己的特长进行学习。但有的时候,学习的项目是无法选择且必须承担的,例如我们的学科学习,还如我们所需要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往往是这样的情况下,兴趣又常常缺位,这该怎么办?

我们给出三个建议:

其一,可以自己培养兴趣。

既然兴趣暂时还没有产生,那么父母可以引导子女自己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分三步:

第一步,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其实,就是让子女看到美好的样本是什么样的。例如我们去买房,为什么开发商要给我们参观“样板房”?就是这个道理,给你看看这毛坯房装修好了的样子。神奇的效果是,不少人看了就产生了幸福感,似乎这就是“自己的房子”,于是就有了购买欲望。这是一个道理——点燃兴趣。

第二步,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仅仅知道结果还不够,要激活兴趣参与一个项目的学习,还需要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只有这样,做起来才更加顺畅。例如学习书法,你要了解书法史,要知道书法家,要了解书法工具。了解的过程就是激活兴趣的过程。了解的方式很多样,可以通过查资料、做访问、实地参观等。如果在了解的过程中,父母能陪同,能介入,随机讲解,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可以跟子女聊聊未来还能怎么样?其实这也是描绘蓝图,多激励子女向前看,展望未来,有奋发向上的动力。例如参观书法展的时候,就可以让子女关注参展的书法家,让孩子树立榜样,未来也能办展览,成为书法家。也许有的父母觉得这“太功利”,而我们要和父母强调的是,激励子女,不遗余力。别忘了谈论这个话题的前提是——要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无力。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不在怎么办?

其二,抓住关键时刻。

我们应该明白,兴趣本来就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谁都不能左右兴趣,因为它就是来来去去无影踪。关键看,能不能抓得住?能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兴趣。

什么是关键时刻呢?就是在偶尔感兴趣,或者说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的时候。一旦父母发现这一时刻到来,就应该牢牢抓住。因为我们很有可能以此为契机,培养兴趣,之后一路发展。

以我的儿子为例,我记得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抓住一个契机,让他学会游泳,而且是长泳。儿子小时候很怕水,不爱游泳。有一次我们带他去水上乐园,他心里没有“游泳”这个概念,只有“玩水”这一个想法。他在儿童戏水池里玩得很开心,不断拍水、打水,一点都不怕水。我一看——机会来了。顺势提出抱着他游几米,他欣然同意。后来,再教他游泳,也就大功告成了。

再比如说,儿子学习机器人,目前有点小成就——2019年获得机器人全国赛总冠军。千万不要以为他从小就喜爱,而且我们很专业。都不对。只是偶尔有一次,他在乐高玩具店前停留了很久,表示露出极大的兴趣。我们就抓住这个契机,让他认识了乐高,后来带他参加了福建省科技馆的机器人拼搭学习,再后来就参加了专业赛事训练。一路走来,如果没有起先那个兴趣点的捕捉,就没有后续的各种推进学习。要知道,我们全家都是文科生啊,居然有一个喜欢工科的儿子。

兴趣点的捕捉,就是转变的开始。

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老师”不在怎么办?

其三,除了兴趣,还有其他。

当我们不断地寻求捕捉兴趣时,其实陷入的是用一种思路在解决问题。在子女的发展上,实际有很多种思路,有很多方向。例如,我们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难道,除了兴趣,我们都别无选择来提升学习力了吗?不,还有三个方式可供选择:

第一个方式:找位好老师。

兴趣,就是内部动力。暂时没有兴趣,可以求得外力支援。通过老师的引领,可以激活兴趣,还可以实现提升,要找到一位适合子女的老师,这就是“好老师”。

以儿子学习的书法为例,特别饿明显,很能说明问题。我的儿子小时候学书法,很曲折。因为我也是个书法爱好者,所以,理所当然由我来教。可是他就是不喜欢。后来,换一位老师教,还是个资历很轻的老师,就是个“小姐姐”,然而对于小孩来说,却很亲切,他愿意跟着学。年龄相仿,有的聊,学的方式不一样,学习效果也不同。很快,儿子的作品就参加学校的比赛,参加各种学生书法作品展览。可见,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方式:留出好时间。

每一兴趣、爱好、特长、学习项目的养成,都需要时间的保障。每一种能力的提升,更伴随着时间的消耗。因此,要想他在某一方面的学习能力增强,除了兴趣引入之外,更重要的是确保后续的延伸发展。这就要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啦。为子女提供合理、充裕的时间保障。

例如,儿子在暑假中,要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因此练习机器人拼搭的时间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剩下的时间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和进行身体锻炼。这样的分配,才导致他能够集中进行训练,最后也才确保取得成绩。不少父母也知道这一点,但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又希望什么都能好,这是不切实际的。儿子经历暑假机器人集训后,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直线下降,后期花更多时间弥补,这是不得不说的事实。

我们提供的方法,都有一个统一的大前提——子女不是超人,天赋不多。

第三个方式:给个好奖励。

小孩毕竟是小孩。当他们付出努力后,就希望得到奖励,得到回报。而这些奖励与回报,也是让他们朝着自己的目标,向着自己的梦想不断迈进的新动力。因此,父母可以考虑在子女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给其一些适合的奖励。注意,我们提出的关键词是“适合”,适合才有助于推动继续发展。

给大家的建议是,奖励也跟他当前学习的项目有关,这是一种“适合”的思考角度。例如,当时儿子游泳取得一定成绩后,我就带他到体育用品商店,他挑选了一根“急速跳绳”。第一次使用这样的跳绳,跳起来特别轻松,每分钟跳绳的数字也猛增,他非常有兴趣。于是又爱上了跳绳,后来还学会了双摇与花式跳绳。回过头来说,跳绳增加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有助于游泳。瞧,一个奖励又推动了另一个兴趣,让子女有更加向多元的发展。

兴趣暂时缺位,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应对。最担心的就是,父母将“学不好”的责任都推给兴趣,推给这位“看不见的老师”,而自己却从来不作为。看完此文,如果有这样的表现,应该感到惭愧。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

欢迎关注 ,更多学习方法可以点击我的专栏获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