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周末,我带着孩子去超市,遇到朋友带着她的女儿,一个6岁的漂亮小姑娘。

大人们亲热地打招呼,朋友让她女儿叫我,小姑娘今天不太高兴,嘟着嘴扭朝了一边。

朋友非常歉意地向我解释,她买完东西要带女儿去学钢琴,但是女儿不愿意去学,刚刚发生了点矛盾。

朋友喋喋不休地数落着:这孩子就是不懂事,学钢琴多好呀,多有气质,我从小做梦都想穿着漂亮的礼服,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给大家弹钢琴……我花一万块钱给她买了钢琴,报了钢琴课程,她却天天和我闹别扭,不愿去学习……

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原来又是一个“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模式。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一、家庭教养模式

1、专制型

专制型父母对子女有过高的期望,做事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代替孩子思考,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加以监督和约束,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并让孩子按照父母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

2、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无拘无束,任性胡为。

3、放任型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缺乏积极的沟通与情感反馈,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缺少行为的要求和控制,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多存在于工作繁忙、交际应酬多、业余时间少的父母。

4、民主型

民主型父母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上进,能与孩子相互沟通,尊重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为孩子的发展提出理性的指导,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

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家庭环境当然是民主型。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二、尊重孩子为前提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自己的想法看法。

无论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蹲下身子,征求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才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要知道尊重孩子的爱好,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但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发展,还常常要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去规定孩子的爱好。从孩子一入学,就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习知识,到了双休日或节假日,也不让孩子自由活动,将各种课外兴趣班给孩子安排的满满的。


三、发展兴趣为主导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总是要先唤起孩子的兴趣,因为只有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才能真正的把东西学到心里去。

有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做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能力的20%;而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能力发挥则可以达到80%以上。

这表明,兴趣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都处于一种最佳的积极状态,从而使人们的工作或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兴趣是一个人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它可以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因为兴趣的发展如何,对一个人的成就有着决定性意义,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兴趣效应”。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学什么,不学什么,常常是由自己的兴趣决定的。

兴趣可以创造奇迹,没有兴趣,一切都将是空谈。由此可见,由兴趣来引导孩子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四、发现孩子兴趣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

首先要留心观察。孩子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往往是最专注的,甚至是如痴如醉。如果孩子经常对某件事情非常专注,表现特别好,就说明孩子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

其次,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家长无论做什么,不要先入为主,先问一下孩子的看法。比如说,周末,孩子作业做完了,问一下孩子:接下来你想做什么呢?孩子口里经常说的事,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

最后,要多听其他人对孩子的评价。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可能家长并不知晓,多听亲戚朋友或者是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如果他们多次评价孩子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好的话,这也许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五、培养孩子兴趣

第一,提供机会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某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是高雅的,文明的,如:绘画,舞蹈,打球,阅读,下棋,等等,都应该鼓励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且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帮助孩子去发展兴趣。

第二,由易到难

好多家长会急于求成,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就能在某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功,其实,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往往会毁掉孩子的兴趣,最终一事无成。

家长一定要有耐心,鼓励孩子从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简单的内容掌握了,孩子获得成就感,再鼓励孩子去学习难的内容,孩子就会比较有信心了。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凡事不可强求,要一步一步地诱导,才能更快地达到目的

我们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是这样,先根据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把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可行的一个个小目标。

孩子实现了一个小目标,获得一种成就感,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一步一步地迈过一道一道的“门槛”,孩子会对所做的事情持续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孩子的热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甚至会创造奇迹。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第三,及时赞赏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尤其是孩子,在成长中的孩子,更希望收获来自父母或他人的赞赏。

父每及时的赞赏,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期望和肯定,让孩子获得动力,使孩子有决心,有信心这一次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第四,持之以恒

再小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再大的事情,半途而废,也会一无所获。

我们细心观察某行某业的顶尖人物,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要有信心,有决心陪伴孩子一起去战胜困难,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才会有收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利用心理学上的“兴趣效应”并有针对性的合理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某方面专长的孩子,才能轻松愉快地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相信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好的方法,那么恳请留言给我,我们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培养孩子,是孩子的“兴趣”重要,还是家长“认为好”重要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予你一些帮助。希望获得更多教育经验的朋友,请关注我。谢谢你,我爱你!


云笑,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心理学角度分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经验。追寻愿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谢谢你,我爱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