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为什么不南下在中东寻找出海口,而是舍近求远跑到远东?

澹奕


沙俄的出海口遍及三大洋,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大西洋),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俄罗斯出海口)

沙俄在中东方向一直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出海口,但是遭到了奥斯曼帝国和大英帝国的阻拦。沙俄为了获得黑海的出海口,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十次大的战争,就连现在的克里米亚都是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抢过来的。沙俄试图夺取土耳其海峡,但是始终没有成功,所以沙俄在黑海出海还受制于奥斯曼帝国,现在俄罗斯受制于土耳其。所以俄罗斯的黑海出海口并不完美。

(沙俄势力扩张方向)

当然,沙俄也曾向印度洋沿岸扩张,但是很无奈地是遇到大英帝国这个强大的对手。沙俄主要的出击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现在的伊朗,另一个就是阿富汗。

沙俄为了获得在波斯湾地区的出海口,向高加索地区扩张,1801年沙俄吞并格鲁吉亚,然后向伊朗地区渗透。19世纪下半叶,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1907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划分了在伊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正是由于英国以及其他列强参与瓜分伊朗,使沙俄没能扩张到波斯湾沿岸。

沙俄为了获得印度洋沿岸的出海口,沙俄在向中东扩张的同时也在向阿富汗地区扩张。而英国担心沙俄从中亚地区南下印度,所以英国三次入侵阿富汗,试图在阿富汗建立缓冲区,阻止沙俄南下。由此沙俄和大英帝国对阿富汗进行了长期的渗透和争夺,沙俄南下印度洋的企图也被阻止在阿富汗。

沙俄本来是想在四大洋都有自己的出海口,但是在波斯和阿富汗地区的扩张都遭到英国的抵制,所以沙俄就没有获得在该地区的出海口。而沙俄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基本上没有遇到阻力,所以在远东建立了出海口。


铭苏先生


先看一张图

罗刹国自公元1480年脱离蒙古人统治,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扩张的方向就是向四大洋找出海口和不冻港。

俄罗斯的北方就是北冰洋,这里没有阻碍,但南下印度洋和东进太平洋就不同了。

俄罗斯崛起之时,这里自西向东分别是奥斯曼帝国、萨菲波斯、莫卧儿帝国和大清帝国。

1,第一个方向――黑海

为了争夺黑海,俄罗斯和奥斯曼土耳其从17世纪打到了20世纪,打了两百多年的仗,直到奥斯曼帝国在一战后解体,也就是说,奥斯曼土耳其阻挡了俄罗斯南下中东的脚步。

2,第二个方向――伊朗

为了南下印度洋,伊朗与中亚地区也曾是俄罗斯的重点进攻地区。

但无奈大英帝国已经抢先一步到了这里,俄罗斯和英国在这里的争夺有一个专有名词――大博弈。

最终俄罗斯抢占了中亚,但继续南下则不可能,因为那里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印度。

3,第三个方向――中国

俄罗斯南下印度洋受挫,中国便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公元1640年左右的明清之际,俄罗斯便扩张到了黑龙江流域。

假如没有清朝统一蒙古三部,在雅克萨阻挡住俄罗斯南下的步伐,几乎可以肯定俄罗斯会南下直至长城一线,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这也正是俄罗斯的目标。

清朝前期的军事力量足够将国境线保持在外兴安岭一线,但到了清王朝末年便不同了,在与列强的斗争中与“西亚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同病相怜。



因此,不是俄罗斯舍近求远,而是其无法征服中东,奥斯曼土耳其硬扛了200多年,大英帝国从印度北上阻挡了俄罗斯南下印度洋的脚步,于是中国变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心向青山


沙俄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只是一个内陆小国,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了200多年。拥有出海口,特别是不冻港,是历代沙皇所梦寐以求的。

即使到了现代,俄罗斯在中东仍然没有出海口,用的还是叙利亚的港口,为什么俄罗斯不遗余力的帮助叙利亚,就是为了保护在中东地区硕果仅存的战略利益。



为了拥有不冻港,俄罗斯不惜多次发起战争

俄罗斯急剧扩张的时代在彼得大帝和随后的叶卡捷琳娜女皇时代。彼得大帝同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战争,抢得波罗的海沿岸大片土地,在此建立圣彼得堡,也就是后来的列宁格勒,并一度迁都于此,可见波罗的海出海口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俄罗斯为何不在中东夺取出海口

中东位于亚洲西部,和当时最发达的欧洲隔海相望。如果能在此占据一块地盘,贸易、争霸岂不方便许多?但是有难点,这块地方已经有主了,同时期有个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东属于它的势力范围。两个国家之间,从17世纪到19世纪,发生战争不下十几次,断断续续持续了240年。



而且在战争初期,奥斯曼帝国是占据主动和优势的,而俄罗斯处于防御。因此就能理解了,当时俄罗斯能不被占便宜已是万幸,哪里还有力量虎口夺食。

而且同时期的英法等欧洲强国,对于中东,也是相当重视的,甚至直接参加了俄土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因此中东成为俄罗斯的痛点,可望而不可得。



同期的西伯利亚却是个大机会

西伯利亚面积辽阔,名字含义是“宁静之地”,气候极冷,地极广,人极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很少有大势力对西伯利亚有兴趣。即使南面的大国,也只是象征性的驻扎了一些戍边军队,这里不是清朝的统治中心。

这种状况,简直就是俄罗斯“南进”的天赐良机。最初引发他们兴趣的是,西伯利亚盛产珍贵的皮草,把这些贩卖到欧洲,能够获取极其丰盛的收益。于是一些探险队伍不断的进入西伯利亚,并将情报告知沙皇,这也引起沙皇的极大兴趣。资源如此富庶,竟然是一片“无主之地”。




于是一路扩张南下,直到和清朝接火,并且相继在清康熙、雍正时期签订了《尼布楚》《恰克图》两个条约,确定两国边界。这在当时是平等条约,在清皇眼中,用这片“无用之地”换来和平是划算的。但以现在眼光来看,清朝损失是巨大的。

不仅放弃了当时看作无用的大片土地,也使俄罗斯合乎法理的拥有了远东前哨,为清末进一步南下扩张,打好了基础。



必须承认,俄罗斯的祖辈们,出于对土地的渴望,历代都在不遗余力的开疆拓土,以至能形成今日辽阔的俄罗斯。


史海寻踪


沙皇俄国的很多次扩张都是为了寻找出海口。彼得大帝说过:俄罗斯需要水域。据统计,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370年间,俄国对外比较大规模的战争就达到37次,而半数以上是为了出海口。北方战争击败瑞典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叶卡捷琳娜两次对土耳其战争夺得黑海出海口。

远东方面,18世纪末沙俄已经侵占了阿拉斯加跟阿留申群岛,十九世纪中叶,沙俄趁英法联军侵华之时,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同时也得到了远东良港海参崴,同时为了追求不冻港,也一直在打旅顺大连的注意。

在此期间沙俄有没有计划南下中东夺得印度洋出海口呢?按照沙俄贪婪的民族扩张属性,答案显而易见,是肯定有的。

相传彼得大帝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份遗嘱,为俄国规划出详细的扩张计划,其中一条提出要让俄国向南推进到印度,去占领这座世界财富的仓库。从19世纪中叶开始,沙俄开始积极推行南下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和夺取暖水港。

1837年俄国便通过代理人波斯围攻阿富汗,而当时印度已经是英国的地盘,此时的英国人便采用围魏救赵的方式进攻波斯本土哈尔克,结果波斯只能撤军。同时英国也发动了第一次英啊战争,阿富汗帝国坟场的威力名不虚传,英国损失惨重,也让俄国再次看到了可趁之机。1864年开始出兵进攻浩罕汗国,将浩罕汗国与布哈拉汗国一同纳为保护国。随后便是希瓦汗国,土库曼。因为忌惮帝国坟场的威名,俄国选择拉拢阿富汗,希望与阿富汗结盟。这个时候英国再次出手,发动第二次英啊战争。俄国却选择了旁观,虽然最后英军又损失惨重,但还是控制了阿富汗。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次年俄国爆发大革命,国内混乱,无暇继续扩张。同时,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也开始笼罩欧洲,英法俄也结成协约国,对抗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的同盟。至此,英国与俄国在中东的争斗才画上了休止符。


闲来青梅煮酒


专挑软柿子捏,这就是当初沙俄舍近求远的主要原因:

1.在中东地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英法的殖民地、宗教混战,这些都是东正教的沙俄难以顺利南下的主要原因。

2.当初沙俄打阿富汗,目的就是要将产油大国拿下,但是最终阿富汗成了帝国坟墓,而美国现在在阿富汗依然在挣扎着!谁拿下了石油,就控制了世界。

3.而当初的沙俄到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在苦苦寻找自己的出海口,只是当时我们的清政府处于衰落状态,被打了就赶紧出让土地,所以将海参崴都送给了沙俄。


英武


沙俄之所以不可能在中东夺取出海囗,而是只能在远东争夺良港,比如夺占了中国的海参崴,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随着统治中国的清朝的衰落,给了沙俄以机会。使他们能够以较小的代价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清朝割让外东北时也确实“大气",两次大手一挥就把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送出去了。沙俄也就得到了海参崴这座远东良港!

其次是中东地区情况比之远东要复杂的多!既有土耳其等国的阻碍,又有西方列强尤其是英国的势力介入其中。各方势力都不会允许沙俄踏入他们的势力范围!沙俄既无机可乘,又斗不过英国,自然不会去硬抢!

其实沙俄无日不想在自己的周边抢夺出海口!以改变其所处苦寒闭塞之地的现状!只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己经不允许沙俄蛮干了。"吃柿子拣软的捏",只不过衰败的清朝恰好给了沙俄以机会罢了。



北疆同心侃历史


因为晚清是软柿子呀,不用怎么打,只要一吆喝,一瞪眼,慈禧她们就瘪茄子了啦,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呀!


吼吼雁


简单的回答,就是被几个它搞不定的大国挡在前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