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荷塘鸣禽图》:温馨芬郁,隐逸绝尘

作为海派代表人物,谢稚柳绘画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壮暮堂等,江苏常州人。谢稚柳早年从钱名山学画,后倾心于陈洪绶画风,但南北两大画派在他笔下没有截然分开,对北方画派去其尖利,取其温婉可亲,对南方画派去其流简,取其平淡天真,在他的画笔下,两大派天衣无缝演变成了自己的风格,没有一种截然不同的分期。当代著名评论家徐建融在谢稚柳《古代书画研究十论》的《绪言》中说:“谢先生是当代艺坛罕见的集书画家、鉴定家、史论家于一身的一位艺术大师。但与一般的书画家,鉴定家、史论家不同,他不是单纯地为书画而书画、为鉴定而鉴定、为史论而史论,而是无意而有机地把三者熔于一炉。”

艺术赏析

《荷塘鸣禽图》,画心高98.3、宽47.2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

谢稚柳《荷塘鸣禽图》:温馨芬郁,隐逸绝尘

荷塘鸣禽图

印:“谢稚”“稚柳”“昌阳刘氏珍藏”。

谢稚柳《荷塘鸣禽图》:温馨芬郁,隐逸绝尘

荷塘鸣禽图 局部

此画笔法布局疏密有致,画中荷花与荷叶几乎充满了整幅画面,画面上、下均有大小不同的留白,使整幅作品通透清幽。大片的荷叶用写意没骨法,墨色浓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画面上方小片荷叶打着卷儿,下面两片荷叶宽大重叠,且向右侧倾斜。荷花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荷与生俱来的清雅气质契合了画家所追求的“诗意”的画境,在他的画中,即可见“温馨芬郁,隐逸绝尘”等多层含义,也是他情怀与精神风貌在众作品中的流露。泼墨法画出大块荷叶,水墨淋漓,干湿互用,荷杆的穿插,荷花的分布,与水鸟的点缀,尤其是“以书入画”和他的“落墨法”,开辟了绘画的又一新领域,更加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生趣。

谢稚柳《荷塘鸣禽图》:温馨芬郁,隐逸绝尘

荷塘鸣禽图 局部

朵朵荷花从荷叶中时隐时现,互有顾盼,或含苞待放,或刚刚生出几瓣,洁白而素雅,花瓣用工笔画法勾勒,每朵的朝向形态各具姿态,然后用淡石绿从花蕊处向外拱染,再用藤黄点出花蕊。荷杆上站着那只鹡鸰鸟像是发现了什么……正在回首凝视,此鸟画法,与荷花同样兼工带写,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勾勒,再用淡墨分染,进而深入刻画,画出羽毛的细节,而后把鸟的头部、背部罩染施色,突出鸟的羽毛质感,将鸟的眼睛、爪子细节部分描绘,鸟的尾部巧妙地处理被荷叶略有遮掩,增添了画面的层次与视觉的递进感。最后整幅画面用石绿、石青,略加淡墨进行渲染,使原本较为沉闷的重墨顿感清透丰富,安静而朴素,香远益清。

“落墨法”源与流

谢稚柳的花鸟画在上世纪40年代有着自己的风格。作为有着独特艺术思想的谢稚柳,以“落墨法”创作花鸟作品,是谢稚柳的开创。他先用墨画出关键部分,然后再根据画面的情况,在墨色较浓重的部位敷以瑰丽的色彩,连勾带染,粗细相兼,浓淡并施,形成苍茫厚重、墨彩如意的艺术效果,又有着滋润生动、姿色迷离的景象。使他的花鸟画别开生面,突出了画面的表现力。又将此施之于山水画创作,别开新境,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

谢稚柳的书画艺术的不断提升,又与他和许多书画名家的艺术交流密切相关。他曾和张大千、徐悲鸿、于非闇、方介堪同游雁荡,以后还应徐悲鸿之约,与张大千同游桂林。以此师法自然,开阔胸襟,从大自然中吸取养分,和同道中人在交流切磋中得到启发,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实践。尤其是1942年应张大千之邀,赴敦煌考察后,眼界更为开阔,使其画风为之一变,去其纤细,又增加了博雅中和之风。

文章来源:《收藏家》202001期《温馨芬郁 与古为徒——济南市博物馆藏谢稚柳书画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