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有件镇馆之宝《上虞帖》,“上虞”是浙江的一个千年古县,现在属于绍兴。《上虞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很短,一共就58个字,但却是现存的少有的王羲之精品摹本。

公认的王羲之作品最高水平的摹本是《丧乱帖》,可惜它现存于日本,在国内,上海博物馆的这幅作品已经是最珍贵的了,用来镇馆绰绰有余,很多人到上海博物馆都是直奔这件国宝而去。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

鲜有人知的是,《上虞帖》命运也曾经悬于一线,我们差点就看不到了。

文革时期,全国范围捕捉牛鬼蛇神,轻者批斗,重者抄家,很多人家中收藏的珍贵文物都被毁掉,因为它们都是四旧。书画类的东西最好办,因为都是纸或者布,烧就完事了。有很多收缴来的书画都堆在垃圾桶里,准备付之一炬。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当时上海成立了一个文物鉴定小组,对这些准备处理的东西挨个做个鉴定,其中负责书画鉴定的人,叫万育仁。

一次,万育仁在仓库中清理书画,偶然在丢废纸的竹筐中,发现一张硬黄破旧书法帖。卷端有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 ”的绢签,在绢签的下角,有朱文双龙圆形骑缝印,有“御书”葫芦骑缝印,有“政和”、“宣和”骑缝印,拖尾中间还押着“内府图书之印”朱文大印。除宋徽宗的题签和印外,还有五代南唐“集贤院御书”墨印及“内合同印”朱文大印。

凭多年书画鉴定的经验,万育仁确定此卷非等闲之书卷。再打开内页,只见58字七行草书历历在目: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局部1

第一句话: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

意思就是:哎呀我晚上肚子痛,没能去见你,太遗憾啦!

因为第一句话里有“吾夜来腹痛”,所以《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听起来像个膏药,其实是一幅书法大作。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局部2

后面三句话分别介绍了三位朋友的近况: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

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

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修龄”是王羲之的弟弟王胡之的字,“重熙”是王羲之老婆的弟弟郗昙的字,“安”是指大名鼎鼎的谢安。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弟现在在上虞,我妻弟早上刚和我道别,安哥不知道在哪。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谢安

最后这句“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是王羲之对谢安的牵挂,因为当时东晋朝廷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天下人都盼望着谢安出来拯救苍生,结果大家都不知道谢安在哪,王羲之才说“令人耿耿”,非常挂怀。

这就是《上虞帖》的全部内容,就这么四句话。虽然没有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那么长,但这58个字足以冠绝古今了。这是一篇草书,是王羲之晚年所写,这个时候正是他书法功力集大成的时候,整幅字挥洒自如,不修边幅,飘逸灵动。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王羲之

万育仁很惊讶,他曾经在明清时期的一些书中看到过《上虞帖》的消息,他知道王羲之写过《上虞帖》,但从来没见过。这下在垃圾桶里发现了一个帖,不仅内容一样,而且似乎还有宋徽宗的皇家认证,万老非常激动。他马上把这幅字捡回来,想带到上海博物馆让更多专家一起鉴定一下。

但是,让万老没想到的是,博物馆的专家们看到这幅字,很快就做了答复:这不是王羲之真迹,也不是唐朝摹本,是赝品。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拓本

我们无法确定当时的一众专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否定。或许是怕这些书画是封资修,明哲保身,或许是真的没有鉴定出来,我们不得而知。但万老没有放弃,他把这幅字偷偷私藏了起来,想等到以后某个时候再拿出来。在当时,私藏四旧类东西是很危险的,万老敢这么做,必然付出了巨大的勇气。

70年代后,混乱的秩序开始有所好转,之前被打倒的一些知识分子重新被启用,其中就包括上海博物馆的老馆长。万育仁觉得时机可以了,就把这幅字拿给老馆长看,馆长请来了谢稚柳做鉴定。谢稚柳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鉴定家,几年前也被打倒了,那时也是刚从牛棚出来。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谢稚柳

经过谢稚柳的鉴定,确定了万育仁带来的这幅字就是王羲之《上虞帖》的唐摹本,大家十分激动。后来上海博物馆方面又借助透拍仪器看到了卷上南唐时盖的收藏印以及“集贤院御书印”,更加确定了这就是唐摹本。并感叹道:“羲之墨迹久绝于世,唯此唐摹,就足为文物之精英、艺苑之瑰宝了。”

谢老征诸典籍,认定帖本必钤有“内合同印”。可是呈于眼前的古帖有两处黑斑,不见印迹。把他拿给了装裱名家严桂荣。严老凭经验断定,正是黑斑淹没了印鉴。便使用了“火烧法”古书画装裱与修复方式,使帖色深褐、纸本破碎、有18处损坏的唐摹本重现光彩。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拓本

我们要感谢万老,正是因为他冒着危险保下了这幅字,我们今天才能在这座中国最大的博物馆里看到这件镇馆之宝。

风波平息后,万育仁把自己当年私藏字帖的事情公之于众。万育仁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父亲一生最高兴的事就是发现了《上虞帖》,否则它很可能毁于一把火炬,或者流落外国。当我站在《上虞帖》前,我会伫立良久,思绪万千,有时还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潸然泪下。”


一件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国之重宝!

《上虞帖》拓本

虽然差点被毁,但《上虞帖》的命运终究是好的,因为它幸存了下来。或许还有很多价值不在《上虞帖》之下的东西,已经在大火里永远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