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被遗忘的港口——梅岭港


诏安县被遗忘的港口——梅岭港

当前,国内外学者正掀起对宋、元、明、清海外贸易史的研究浪潮。大家只提到宋、元的泉州港,明代的月港和清代的厦门港,是相互衔接、相互替代的东南沿海外贸港口,却不知道和泉州港同时存在,成为月港的前身,还有一个被遗忘的港口,这就是位于闽、粤海域结合部(东海、南海交汇处)的梅岭港。

梅岭是月港兴起的前身

明末龙溪学者张燮在《东西洋考》中曾提到:“先是发舶在南诏之梅岭。后以盗贼梗阻,改道海澄”(《饷税考》)。

《诏安县志》也说:“安边馆:在四都之梅岭,濒海有公馆,后废。漳之洋舶,其先实发于此。后以其地屡为倭寇所凭发,船移于海澄”(《武备志·关隘》)。

二书所说的海澄,也就是月港。

根据以上记载,作为漳州府的外贸港口,是先梅岭后月港:梅岭是月港的前身,月港是梅岭的替代,梅岭废然后月港兴。这就是历史事实。

梅岭的地理环境

那么,梅岭在什么地方呢?在福建省漳州府诏安县。

原来,梅岭是诏安县的多义性地名,而作为港口名称的梅岭,则是派生地名。

《福建通志》说:“梅岭山在悬钟山北。《道光志》云:‘从凤山大围逶迤而出,为戍守之处。成继光败贼吴平于此’”(《福建山经》)。《诏安县志》也说:“其山从凤山大围迤出者,曰梅岭山(《地理志》)。据传,因山的形状像倒枝梅花,故名梅岭。

梅岭山附近人烟辐辏,建立了许多村庄,于是梅岭成了这许多村庄的总地号(片村名)。

清末民初设置梅岭区。后撤区设梅中乡。近年来称梅岭公社,现称梅岭乡。

可见梅岭本是山名,派生为片村名、行政区划名,因为港口在梅岭一带,所以又派生为港名,称梅岭港。

梅岭成为港口有其地理依据。

诏安县在福建最南端,负山面海,海面与东山、南澳二岛联结成天然港湾,称诏安湾。梅岭本是诏安湾西北岸一带的地名,既然民国五年(1916)东山、南澳独立置县以前,东山的全部和南澳的一半都是诏安县的组成部份,所以整个诏安湾也就概括为梅岭港了。

梅岭港蜿蜒曲折,地形优异,水深洋阔,可泊万吨海轮,而且长年不冻,又曲折避风,更是理想的外贸港口。

而诏安县地处闽粤交界,与内陆各县往来频繁,不论福建省属的龙溪,南靖、漳浦、云霄、平和还是广东省属的潮安、澄海、绕平、梅县、大埔等县,凡适宜外贸的货物,都可以在诏安(包括东山、南澳)集结、经梅岭港出口。

诏安湾的优良环境和诏安县(包括东山、南澳)的地理位置,使得梅岭自然而然地成了漳州府的外贸港口。

梅岭兴起的年代与外贸性质

明周起元《东西洋考序》提到:“唐宋以后,自高骈凿南海之石,而夷人来市于粤。自王审知招航海之商,而闽人泛粤以转市于夷。”考《福建通志·通记》)有“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福建贡玳瑁、琉璃、象器并珍玩、香药、奇品、海味,色类良多,价累千万”的记载,说明王审知主闽政期间(公元898~925年)确有“泛粤以转市于夷”购进大量贡品,由于梅岭位于闽粤海上交界处,是距离广东最近的福建港口,因而“闽人”从梅岭起程“泛粤以转市于夷”自是无庸置疑的事。据此,梅岭兴起于晚唐,应该不成问题。

《宋会要辑稿》指出:“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备财力,兴贩牟利而已”(《刑法》二一一一三七)。这时梅岭(漳州唯一的外贸港口),已经自备财力造舟船,足见其兴贩规模,

到了明朝,梅岭已成为私人海上贸易的重要据点了,以致“宣德八年(1433年)令漳州卫同知石宣等人要严通番之禁”(《福建通志》)。然而私人海上贸易却如茶似火,越禁越盛。请看如下记载:

“南澳港泊,界在闽广之交,私番船只,寒来暑往,官军虽捕,未尝断绝”(彭韶《远方大体事疏》)。

“南澳云盖寺、走马溪,乃番船始发之处,惯徒交接之所也”(胡宗宪《福洋要害记》)。

“漳泉地方,如龙溪之五澳,诏安之梅岭,晋江之安海,诚为奸盗渊薮”(王抒《条处海防事宜仰祈速赐施行疏》)。

后来,诏安人吴平、曾一本等私人海上贸易武装集团成了戚继光、俞大猷征剿的“倭寇”,梅岭既然是吴平、曾一本的活动据点和巢穴,官办的漳州府外贸港口自然不能设在这里,于是乎移到了月港这就是梅岭废而月港兴。

月港开辟后的梅岭

月港开辟以后,梅岭作为官办外贸港口是停止活动了。由于所谓“倭寇”被镇压下去,海氛渐趋平靖。梅岭的私人海上贸易活动又恢复起来,明崇祯《诏安县志》就有“商船浮海攘利”的记载。

清康熙帝平台湾郑克塽,开放海禁以后,梅岭的私贸活动更加活跃了。正如杜臻所记述的: “走马溪泊北风船五十余。商人往来及贼舟之自东番、澎湖来者,必于此收泊”(《粤闽巡视纪略》)。

梅岭外贸活动的兴盛,是因为“诏地西北负山,南东际海。山泽多而膏沃少,五谷所登不足自给,民间糊口半资外运商舶”(嘉庆《诏安县志》)。而“航海商贾视重洋如平地,岁再往还,攘利不货。输粟头衔,自拟权贵。居室连云,过于宦第。岁时宴会,罗山海珍奇,盛筵必仿官式。居恒非绮縠不服,衣冠必曰京式。出必肩舆,行多仆从”(同上县志) ,可见外贸规摸之火,获致之富。乾、嘉间,北关谢硕兴号、岸上村沈振兴号等外贸商行,各拥十几廿只大商船,拥资百万。

民国以后,东山、南澳独立置县,梅岭港分属三县,各置马头,商船往来,不可胜数。解放以来,三县外贸事业突飞猛进,梅岭港现开始进入全盛时代。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梅岭港的崭新发展更是指日可待。只不过是三县分道扬镳,梅岭港名亡实存,成了历史上的港口地名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