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和亲”一般指的是中原王朝的统治阶级和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之间的一种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方法达到尽量减少战争,或者通过“互市”的方式促进两国共同的经济发展,“和亲”在每个朝代都有出现,早已成为一种为人所熟知的方式。

唐代“和亲”的出现形成与发展,从唐代和亲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唐代和亲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可以看到一个全面的开放、强盛的唐朝。

唐代“和亲”政策的出现形成与发展

  • 唐代和亲政策的出现

李唐王朝具有鲜卑族的血脉,对夷夏观念比较淡薄,统治思想儒释道并行,所以对少数民族采取开放的态度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鲜卑族

在唐代,公平公正的民族政策使唐代的和亲与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不同,唐代的和亲政策是在各民族平等的指导思想下提出的。

  • 唐代和亲政策的形成

唐朝的和亲,多数情况下都是对唐朝的发展有利的,如唐朝和亲出去的公主都成为对方君主的正妻,而且能起到拉拢势力的目的

唐代和亲政策源自于唐高祖李渊。李渊曾在太原起兵时,就想过用和亲的手段向突厥借兵, 以此增强自身的实力。在开国之初李渊就开始实施“安人静俗”的执政方针,取积极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李渊

  • 唐代和亲政策的发展

在李世民统治期间,唐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和亲高达 7 次,很大程度上和亲政策得到了巨大发展。针对和亲,唐太宗有自己的认知,和亲与武力扩张不同,通过和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固民生、巩固边防。唐朝统治者的和亲思想主要是为政治稳定服务的

在唐朝具体实施和亲的过程中,不仅是公主出塞,更有财务之间的相互赠送,对唐朝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太宗时期,唐王朝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唐朝初年的时候,中原势力逐渐强大,中央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西北少数民族,与之战争,西南的吐蕃正好处于发展时期力量较弱,正是需要唐朝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但是又不愿向唐称臣,所以吐蕃使者一边来华求亲一边来华示威。

唐朝和吐蕃之间曾经进行过一次重要的战役就是“松州之战”在战争中唐军把吐蕃军打败了,吐蕃退出了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地。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松州之战

唐朝战争胜利之后李世民才同意和亲吐蕃, 李世民把一个宗室的女子封为“公主”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唐代的和亲不仅是公主出塞,还有财务之间的相互赠送。在和亲过程中,财物交易金额比较大。唐太宗将新兴公主嫁于薛延陀首领夷男时,曾经以牛羊作为聘礼, 而且聘礼的数目十分惊人

在正常年间,唐朝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安史之乱之后,由于政府的经济负担过于繁重,婚资太高有时会造成婚期延误。以公主和亲的方式分化、拉拢西部各政治势力,是唐朝政策实施的重要手段。唐朝国力最强之时,正是和亲手段用得最频繁的时期,也只有在这一时期,和亲的 政策效果才更明显。

自古以来“公主和亲”一直都是相对于战争来讲比较省钱的国家交往的方式。在《册府元龟》的相关记载中,唐朝与突厥的互市传统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和亲,对其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代和亲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作用

  • 政治方面的作用

和亲政策对唐朝以及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政权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少数民族来讲娶到唐朝的公主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是如果求亲未遂他们还会非常恼火

“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新唐书》

运作良好的唐朝和亲制度,在周边异族政权中有极大的影响力。唐太宗通过和亲之后的血缘关系,稳固边防的政治统治。作为封建统治者,唐太宗对周边民族的方针是“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从边疆民族的视角来看,唐朝与某个民族之间的和亲,可以有效调整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政治关系。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和亲

就历史发展规律来讲,任何两个民族政权之间的调整,都会引发其他民族政权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武德八年,西突厥统叶可汗派遣使者向唐代求亲,唐高祖为了实现“以威颜利”的目的,于是准许和亲。

这次和亲受到东突厥的严厉反对,不仅多次派兵入侵东突厥,还派遣使者向唐朝求亲。唐朝与西突厥的和亲之约,引起东西突厥的内部争斗,最终因东突厥从中作梗化为泡影。这从侧面验证了唐代“和亲”的重要政治作用,对周边民族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 增强了文化交流

就文化意识、社会形态、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而言,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唐朝和亲政策的实行,给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对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和亲政策的实施,疏勒、龟兹等乐器从西域传到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之后,积极宣扬中原的先进技术,向吐蕃人传授汉代的耕作方法, 极大地提升了粮食产量;文成公主还将中原的汉字传入西域,依据藏语的语言特点,创造出拼音文字

  • 风俗习惯受到影响

唐代和亲政策的实施,使和亲双方地区的风俗发生巨大改变。文成公主进藏之后,藏民的穿衣风格发生改 变,改穿汉装,即:

“服改毡裘,语兼中夏,明习汉法, 睹衣冠之仪。”——《新唐书》

迄今为止,西藏地区还保留着许多唐代汉族的生活风俗和习惯。回纥迎亲使者众多,通常在丰州、太原、长安等地区停留,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唐朝人们风俗习惯的影响。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唐与回纥

再者,来往使者多居住在城镇之中,久而久之他们对唐朝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民族的建筑形式, 如回纥建筑中便出现了宫殿。回纥的妇人对唐朝的刺绣以及化妆比较感兴趣,在回纥部落还出现了汉族妇女的装饰。

唐朝人也开始模仿回纥的生活习俗,例如:被武则天派去和亲的使者回唐之后,常唱突厥歌曲,跳突厥舞蹈,说突厥语。

  • 深化各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唐朝与少数民族进行的和亲,对其他各民族的交往具有重要影响,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联系,有利 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在社会形态、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巨大 差异。和亲政策的推行,给后世带来了巨大影响。

默啜可汗曾扬言要带兵助力唐朝,这就说明突厥受到中原宗法制度的影响比较深刻。文成公主入藏后,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科技,向吐蕃人传授汉族的耕作方法,极大提升了粮食的生产产量在与文成公主和亲之后,松赞干布派相关人员向其学习,根据藏语特点,创造了拼写文字。

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唐朝和亲如何利用“和亲”维护国家稳定?

图 | 吐蕃人

和亲政策的实行,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唐朝的和亲政策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增强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和亲制度是一种政治策略,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深化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与繁荣。

唐朝和亲政策的实行,给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对后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和亲政策的深入,疏勒、龟兹等乐器不再专属于西域,中原的农耕技术也不再专属于汉族,为双方的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语

在国内经济政治稳定国力强盛之后,一定会用武力征服周边少数民族,永绝后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而言,和亲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政策,和亲可以从中原得到粮食布匹等物资,而这些恰恰就是草原游牧民族所必须的又难以自己生产的东西。

总体来说和亲是一个简单的方式来换取和平,用嫁娶的方式就能换得几十年的和平且不费一兵一卒,对于统治者而言这就是最方面快捷的一种方式。

参考历史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