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是誰?

小芳香


我是清悠初見,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問唐朝哪個宰相最出名,那就非姚崇莫屬了。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著名的宰相和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能在武后和玄宗這兩位非常厲害的皇帝手下當宰相,姚崇的能力可見非同一般。

一、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

姚崇年輕的時候性格灑脫,少時勤習武藝,二十歲後發奮讀書,學得一身的文武,後考下筆成章科,舉進士,當了一名參軍,後來任夏官郎中。

到了公元696年,姚崇手段高明,妥當處理了契丹李盡忠、孫萬榮作亂,深受武則天喜歡,被升職為夏官侍郎。公元698年又高升為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正式成為一名宰相。

武則天晚年,姚崇不畏權勢,得罪了張易之(武則天的面首),被貶為司僕寺卿,但仍保留宰相頭銜。

姚崇在神龍元年參與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為皇帝,復辟唐朝,因功賜爵梁縣侯,並外放為亳州宋州、越州、常州、許州等州刺史。

公元710年,唐睿宗繼位後。姚崇擔任中書令,任用忠良,貶黜奸邪,主持革除中宗時期弊政,使得國家各項法度重新得到整肅,頗有貞觀、永徽之風。

公元713年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後,姚崇擔任刺史,拜見唐玄宗,並提出十條政治主張,深得唐玄宗賞識,並被任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梁國公。

二、主要功績

上書言事。姚崇針對時弊,向唐玄宗提出十條意見,這是針對武則天、中宗和睿宗當政以來的政治弊端而提出,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唐玄宗悉數採納,為“開元盛世”打下堅實基礎。

(1)武后執政以來,以嚴刑峻法治天下,能否施行仁政;
(2)青海邊界已沒有反覆被擾的災禍,你能否不再貪圖邊功;
(3)能否對寵愛的親信的不法行為嚴加制裁;
(4)能否不讓宦官參政;
(5)能否在租賦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禮物;
(6)能否不任命親屬出任公職;
(7)能否以嚴肅的態度和應有的禮節對待大臣;
(8)能否允許大臣們“批逆鱗,犯忌諱”;
(9)能否禁止營造佛寺道觀;
(10)能否接受漢朝王莽等亂天下的經驗教訓而禁止外戚內寵專權。

整頓朝政。姚崇在玄宗朝當宰相後,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輔助唐玄宗佐理朝政,革故鼎新,整飭了朝廷的法度,精簡官吏,任用賢能,壓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重發展商業和農業,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整治蝗災。古時候發生蝗災被認為是皇帝不作為,是上天的警示,官府不敢處理,老百姓也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因此農業大量減產,老百姓苦不堪言。姚崇上奏唐玄宗,要求朝廷設立全國各地捕蝗使,督促各地滅蝗。在姚崇的堅持下,抗住了朝廷官員的反對,成功的消滅了蝗災,將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

姚崇能力超群,哪個皇帝只要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姚崇一去準解決,被稱為“救時丞相”。李隆基稱讚他:此(房琯)非破賊才也。若姚元崇在,賊不足滅。而毛主席則稱讚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崇,如此簡單明瞭的十條政治綱領,古今少見。


清悠初見


唐朝歷二十二代,前後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開創了全盛的“開元盛世”。

如果問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是誰?我認為是房玄齡。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且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寫得一手好書法。

房玄齡在隨秦王李世民(唐太宗)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二十,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所以,我認為唐朝最出名的宰相是是房玄齡。


大江侃歷史


大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強盛的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在整個唐朝歷史上,宰相不計其數,而有名氣又被我們所熟知的也不少,比如我們都比較熟悉的魏徵,還有“元芳,你怎麼看”的狄仁傑。那麼,你覺得誰最有名呢?列舉幾個,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吧!

魏徵

提到唐太宗,提到貞觀之治,人們都能想到魏徵。魏徵以能犯顏直諫而聞名於世。唐太宗曾高度評價魏徵:“貞觀以來,盡心於我,進獻忠言,安國利民,犯顏直諫,糾正我過失者,唯魏徵而已。”而魏徵逝世後,唐太宗異常傷心的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房玄齡、杜如晦

房、杜為唐太宗時期最為著名的文臣。在秦王集團與太子集團鬥爭的時候,二人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李建成都曾說過:“秦府中最讓人畏懼的人,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當唐太宗得了天下,論功行賞的時候,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被定位第一。杜如晦善斷,房玄齡善謀,二者取長補短,成為李世民最重要的謀臣。

狄仁傑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他第一次被人們所熟知是在唐高宗儀鳳年間,這時候他已升任大理寺寺丞,掌管審獄量刑。在做寺丞的一年中他處理犯人一萬七千多人(太高效了!),竟然沒有一個人喊冤。

因此,在武則天做皇帝的第二年,狄仁傑就當了宰相。但是到了長壽元年(692年),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誣告謀反,投入了大牢。最終他自己的努力下死裡逃生,被貶為彭澤令。而後,又得武則天重用。狄仁傑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武則天也對他敬重有加,常尊稱他為國老,從不直呼其名,對他的退休請求始終不予批准,而且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之禮。而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

姚崇、宋璟

唐玄宗創造了唐朝最巔峰的時期“貞觀之治”,而這一時代的開創,唐玄宗離不開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開元初期的兩任宰相:姚崇和宋璟。

姚崇為相四年,政績顯赫,得到朝野的一致好評。而唐玄宗每天都要和姚崇談論政事,一天見不到他就不舒服。但是,最後姚崇還是被唐玄宗所猜忌,最終提交了辭呈而告老還鄉。

宋璟接替了姚崇,他敢於犯顏直諫,將個人得失置於腦後。為此,唐玄宗還將一副御用金筷子賞賜給了他來表彰他的正直。但是,他的命運幾乎和姚崇一樣,當唐玄宗覺得他沒有作用的時候,就罷免了他的相職。


飛天鯨鯨


唐朝出名的宰相實在太多,很多都是一時瑜亮,難分軒輊。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狄仁傑、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等。如果一定要說最出名,個人認為是房玄齡。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世時被封為梁國公。死後被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可謂是臣子能到達的頂峰。

房玄齡是李世民的死黨。他少年的時候就才華出眾,詩書俱佳且又聰明過人。在李淵剛剛起事的時候,就投入了李世民的帳下,不能不說是眼光獨到。

和李世民一起征戰天下的時候,房玄齡就表現的與眾不同。每打敗一方勢力,大家都忙著搜刮財物,尋求奇珍異寶。只有房玄齡偷偷的尋訪人才並招納他們,然後再引薦給秦王李世民。唐朝著名的大臣如張亮、薛收、李大亮、杜如晦等,都是房玄齡拉入李世民陣營的。

房玄齡擅長謀劃,所以在秦王府一直掌管軍謀大事,負責文件起草的工作。他思路清晰,寫東西倚馬可待且又言簡意賅,曾被唐高祖李淵贊為當世奇才,加上擅長決斷的杜如晦,李世民的“房謀杜斷”此時已經成型。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大局已定後,李世民論功行賞,有五個人是一等功,分別為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李世民還特意稱讚房玄齡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

從公元629年到公元648年,房玄齡共擔任了近二十年的大唐王朝宰相。在職期間,他總領百司,忠心耿耿,參與制定各種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

他還負責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他主張精兵簡政,大力調整政府機構,裁撤中央官員,以求減輕百姓負擔。

他一生用人,不關心對方出身貴賤,不求全責備,真正做到了毫無私心的選賢任能。因此,貞觀年間的官場形成了良好的氣氛,像馬周這樣出身寒門的人才才能來到李世民身邊,併成為後來朝廷的宰相之一。

房玄齡在臨終之際,還在勸阻李世民以天下蒼生為念,停止征討高句麗。這讓李世民大為感動,稱讚他如前世的諸葛孔明一般,是真正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公元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齡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

最後再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小花絮。

據說房玄齡是唐朝的丞相里面,最怕老婆的一個,因此長期過著一夫一妻的生活。有一回,唐太宗李世民宴請群臣,酒過三巡之後,開玩笑說起了房玄齡懼內之事。房玄齡酒壯慫人膽,說自己並不害怕老婆,李世民便賜給了他兩個美人兒,讓他領回家去。

房玄齡酒醒之後,看著兩個皇帝所賜的美人大驚失色,茫然不知所措。尉遲敬德給他出主意說:“這兩個美人乃是陛下所賜,你領回家去,她還敢怎麼樣?”

於是房玄齡就壯著膽子把這兩個女人領回了家,然後被夫人用雞毛撣子趕了出來。房玄齡無奈只好把兩個美人還給李世民。李世民也有些生氣,就決定幫房玄齡治治他的老婆。他讓人喚來房夫人,一本正經的對她說:“兩個選擇,要麼把這兩個美人領回去;要麼喝了這碗毒酒。”房夫人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毒酒,卻發現是一碗陳醋。李世民雙手一攤,徹底的服了。

可能正是從這時候起,吃醋這個詞被廣泛的應用於男女關係。


任十三讀史


現在來看應該是狄仁傑了,唐朝有名的宰相太多了,大都出現在唐初,君明臣賢的典範。

要說最出名的狄仁傑應該是最有名的了。

《神探狄人傑》的電視劇就拍了五部,電影那是更多。現在不知道狄仁傑的人真是太少了,所有關於狄仁傑的電影和電視那都是最吸引人的。

歷史上的狄仁傑也確實是千古名相,在當時武則天時期能夠叱吒政壇幾十年不衰,不提政績光憑這一點就足夠讓人佩服。

武則天時期除了一個霸道的女皇帝之外,還有很多勢力爾虞我詐,有武則天的武氏家族一派,太平公主一派,太子一派,李唐舊人一派。

狄仁傑能夠在這樣一個錯綜複雜各個勢力組成的政府之間遊走,而且還遊刃有餘。不可不佩服狄仁傑的聰明和圓滑。

各個勢力還有武則天對狄仁傑都沒有敵意。最後還能對政權回到李唐起到關鍵性作用。

武則天在猶豫不決中也是聽了狄仁傑的話把江山交到了李姓手中。

要說唐朝哪個宰相最有名,無論能力和知名度都狄仁傑莫屬了,元芳你怎麼看?


御史大夫001


唐朝宰相有很多,並不是唯一的,唐朝實行”群相制“,宰相是給中國唐朝一段時期授予一批高官的一項半正式官名(此列表也包括武則天年間的宰相,儘管武則天稱唐王朝為“周”)。

高祖:宰相十六人。秦王。裴寂。劉文靜。蕭瑀。竇威。竇抗。陳叔達。楊恭仁。封德彝。裴矩。高士廉。齊王元吉。宇文士及。長孫無忌。杜如晦。房元齡。

太宗:宰相二十九人。裴寂。蕭瑀。陳叔達。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高士廉。溫彥博。岑文本。魏徵。侯君集。楊師道。戴胄。劉洎。李世績。張亮。馬周。褚遂良。崔仁師。楊宏禮。王珪。杜淹。楊恭仁。許敬宗。高季輔。張行成。

如果說有名的,秦王李世民算一個,一個最厲害最後是太宗皇帝,太宗時期就是魏徵,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為代表吧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唐朝自建國到滅亡共289年!光皇帝就有21個!宰相更是多到難以計數,我們耳熟能詳 脫口而出的恐怕就有十幾個吧!

防微杜斷的房玄齡杜如晦 口蜜腹劍的李林甫 白衣山人李泌 大唐柱石 狄仁傑 哪一個搬出來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人物(不分好壞哈)!實在是不敢說哪個最出名! 但今天讀史書 讀到房玄齡

了!那咱們今天就說一下這個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大唐名相!

清代的房玄齡畫像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但房玄齡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資治通鑑》有這麼一段描寫!

初,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長史。時府僚多補外官,世民患之。房玄齡曰:“餘人不足惜,至於杜如晦,王佐之才,大王欲經營四方,非如晦不可。”世民驚曰:“微公言,幾失之。”即奏為府屬。與玄齡常從世民征伐,參謀帷幄,軍中多事,如晦剖決如流。世民每破軍克城,諸將佐爭取寶貨,玄齡獨收採人物,致之幕府。又將佐有勇略者,玄齡必與之深相結,使為世民盡死力。世民每令玄齡入奏事,上嘆曰:“玄齡為吾兒陳事,雖隔千里,皆如面談。”

起初唐朝名相杜如晦,也只不過是秦王府的一個參軍,而當時府中幕僚太多,李世民想要遣散一些!房玄齡說道:您誰都可以不用,但杜如晦 乃是王佐之才,您將來若想治理天下,非杜如晦不可!(房玄齡這話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當然 也說進了李二爺的心坎裡)

所以李世民故作姿態的說道:不可能亂說話的,然後把杜如晦收入帳下! 每有徵戰都會待著他!而杜如晦也不負李世民的期望,參謀 部署 都能一針見血!(當時杜如晦和房玄齡關係還不密切,但就因為杜如晦有能力,房玄齡便大力舉薦,可見其人!)

文中還寫道,李世民的軍隊每攻克一座城池,大多將官都是急於入城爭 財物!唯獨房玄齡四處招攬人才,有用的就幫李世民收為幕僚!

然後如果發現有能力的將領,他一定會跟那人結交,為的可不是結黨營私,而是說服此人能為李世民出生入死!

連李淵都誇獎道:玄齡替世民奏事,我就跟親眼見到他似的!

房玄齡之功 百世傳頌

而關於房玄齡收攏人才的例子還有很多!

初,洛陽既平,杜淹久不得調,欲求事建成。房玄齡以淹多狡數,恐其教導建成,益為世民不利,乃言於世民,引入天策府。

杜淹是李世民天策府的兵曹參軍,最初杜淹想要投李建成,而房玄齡知道杜淹多有詭計,如果他跟了建成會對世民不利,所以跟李世民商量把他吸收進了天策府!(真可謂是一心為世民呀!)

李世民稱帝以後 房玄齡升任宰相!

玄齡明達吏事,輔以文學,夙夜盡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寬平,聞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備取人,不以己長格物。與杜如晦引拔士類,常如不及。至於臺閣規模,皆二人所定。上每與玄齡謀事,必曰:“非如晦不能決。”及如晦至,卒用玄齡之策。蓋玄齡善謀,如晦能斷故也。

房玄齡任宰相以後 可謂是 殫精竭慮 !對朝堂之事 事無鉅細皆用心用力! 對人和善 用法寬容,真正做到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且他不居功自傲(玄武門之事便是由房玄齡為主策劃實施!並親自參與的!) 朝堂的人員選拔調度皆與杜如晦一同決斷! 太宗皇帝每次跟房玄齡商量事兒,房玄齡都說:“這事兒要跟杜如晦商量了才能決定”然後叫杜如晦來,如晦來了以後每次決定用房玄齡的方法!所以說 玄齡善謀 如晦能斷 !這就是著名的 《防微杜斷》!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為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並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東討高麗不止,正為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為重,停止征討高麗。太宗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床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為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太宗為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


府少爺的歷史觀


大家好!唐朝宰相中既有賢明流於千古的名相,也有臭名昭著萬世不可洗刷的奸相,更有參與激烈政治鬥爭但卻體現出非常才能的是非之相。下面就給大家談談我的認識。

  • 救時宰相:梁文獻公 姚崇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孜孜好學,胸懷大志。長大入朝論政,答對如流,且下筆成章,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初拜侍郎(四品官),後連續升遷,成為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是中國封建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 開元盛世名相:燕文貞公 張說

張說年才弱冠,對策第一,授太子校書。累官至鳳閣舍人。因忤旨流配欽州,中宗朝召還。睿宗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開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罷知政事。復拜中書令,封燕國公。出為相州、嶽州等地刺史,又召還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中書令,俄授右丞相,至尚書左僕射,中與張嘉貞有過權力爭鬥,最後扳倒張嘉貞,自任首席宰相。卒諡號文貞。與蘇頲(封許國公)齊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誥著作,人稱“燕許大手筆”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壽63歲。

  • 口蜜腹劍:晉國公 李林甫

李林甫長期專權,遍用蕃將、阻絕邊將入相,又一手炮製了針對太子李亨(唐肅宗)的多起冤案,李適之、王忠嗣、皇甫惟明等重臣良將均遭其迫害。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終於有年老勢衰之時,被唐玄宗提拔的另一奸臣楊國忠所算計。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抱病而終。

  • 中唐權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載李輔國的驕橫使代宗深為憂懼,亦引起宦官程元振的不滿。因之,代宗用元振之計,逐步限制李輔國的權力。十月,李輔國被暗殺,程元振起而代之。代宗依靠魚朝恩除了專權的大宦官程元振。隨之魚朝恩又恃寵專權,引起朝廷內外的憤怨。在這期間,元載靜觀政局變化,耐心等待機會。魚朝恩驕橫跋扈,欺壓大臣,也威脅著代宗的權力。元載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安全,伺機進行反擊。李國輔、魚朝恩相繼被除,元載的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代宗最重用的人。後元載的恣意妄為引起眾怒,元載及其妻並三子全逼令自殺,其女原已為尼,命收入掖庭,其黨徒多處死刑。

以上四位唐朝的宰相各有特點,歡迎大家指正!



最出名的當屬賢能宰相狄仁傑。

一、真心的愛才不妒才

狄仁傑的才能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了破案奇才。更為重要的是他具備當宰相真正之才——善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這點相當不一樣,歷史上很多宰相都做不到這一點,即便具有極高的治國理政才能。

以張柬之為例,當時張柬之是荊州刺史,由於不肯趨炎附勢得罪權貴,年紀很大仍然沒有得到升遷,狄仁傑見到他後覺得此人很有才能,便在武則天面前極力推薦。

二、選人用人不夾雜私利

狄仁傑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十分重視和發現人才,向朝廷舉薦人才。

他曾經說道,"賢能之士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心存偏見,就無法尋找到人才了。為官者不能為朝廷招攬人才,應該是最大的失職,也是最大的無能。"

總而言之,作為宰相的狄仁傑,總是把找到的人才放在關鍵的位置上大膽使用,為朝廷儲備了一批傑出人才。


駙馬君


劉幽求(655年-715年),冀州武強(今河北武強)人,唐朝宰相。

劉幽求進士出身,武周時期官至朝邑尉。710年(景雲元年),劉幽求輔佐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封尚書右丞,徐國公。後進拜侍中,獲賜鐵券。

712年(先天元年),劉幽求謀誅太平公主,因事洩流放嶺南。先天政變後,又被召回朝中,升任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因與姚崇不和,被罷為太子少保,因此頗有怨言。

714年(開元二年),劉幽求被貶為睦州刺史,後又調任杭州。715年(開元三年),劉幽求在赴任郴州途中病逝,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獻。

人物生平

早期事蹟

劉幽求在武則天聖歷年間參加制科考試,被任命為閬中縣尉,因受到刺史的輕視,棄官而去,後授朝邑縣尉。

擔任宰相

710年(景雲元年),韋皇后意欲篡位,毒死唐中宗,改立溫王李重茂為帝,並臨朝聽制。劉幽求與臨淄王李隆基暗中定計,與鍾紹京、麻嗣宗、薛崇簡等人發動唐隆政變,入宮誅殺韋后,並經手發出一百多道詔書。次日,李重茂命相王李旦輔政,進封李隆基為平王。劉幽求擢拜中書舍人,參知政務,成為宰相,並賜爵中山縣男。

不久,李旦接受李重茂禪位,登基為帝,是為唐睿宗。劉幽求代理尚書右丞之職,仍舊擔任宰相,並進封銀青光祿大夫、徐國公。 當時,李隆基建有大功,群臣都建議立為太子,皇長子宋王李成器也極力請求。劉幽求進言道:“臣聽說剷除天下禍患的人應當享有天下的福分。平王拯救社稷君親於危難,論功最大,論德最賢,應為太子。”唐睿宗遂立李隆基為皇太子。

711年(景雲二年),劉幽求罷相,改任戶部尚書,不久又調任吏部尚書。同年十月,劉幽求進拜侍中。唐睿宗還賜鐵券,讓他享有免死十次的特權,並准許他的子孫世代承襲徐國公的爵位。

流放嶺南

712年(先天元年),皇太子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尊唐睿宗為太上皇。劉幽求自認為功勞在群臣之上,以為唐玄宗會任命他為尚書左僕射兼領中書令。不料,唐玄宗卻任命竇懷貞為左僕射、崔湜為中書令,而劉幽求則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他心中不平,怨憤之情形於顏色。[6]

當時,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宰相多出其門下。劉幽求便打算與右羽林將軍張暐率羽林軍誅殺太平公主,並讓張暐密稟唐玄宗:“竇懷貞、崔湜、岑羲等人都是依靠太平公主才當上宰相的,日夜圖謀不軌。如果陛下不早日除掉他們,一旦事變突然發生,太上皇怎麼能平安呢!臣已經與劉幽求定好了計策,就等陛下下令。”唐玄宗深以為然。

事後,張暐又將密謀洩露給侍御史鄧光賓。唐玄宗得知,非常恐懼,急忙將劉幽求等人的罪狀列舉報告給唐睿宗,劉幽求因此下獄。不久,法司上奏:“劉幽求離間皇帝骨肉至親,應該判處死刑。”唐玄宗以劉幽求於國有功為由,向睿宗求情,希望免除他的死罪。唐睿宗遂將劉幽求流放嶺南封州(今廣東封川),張暐、鄧光賓也都遭到流放。

劉幽求被流放後,崔湜命廣州都督周利貞將其殺死。桂州都督王晙得知這一陰謀,便將劉幽求扣留在桂州,並對周利貞索要劉幽求的公文不予理會。後來,崔湜數次向王晙施壓,讓他遣送劉幽求。王晙仍舊不理,劉幽求這才得以倖免。

憤恚而死

713年(開元元年),唐玄宗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劉幽求被召回朝中,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上柱國,並參與軍國重事。十二月,唐玄宗更改官制,劉幽求改任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不久被罷相,改任太子少保。

714年(開元二年),姚崇上奏皇帝,稱劉幽求因擔任散職抑鬱不樂,口出怨言。唐玄宗遂將劉幽求貶為睦州刺史,並削去實封六百戶,後調任杭州刺史。

715年(開元三年),劉幽求又調任郴州刺史。他憤恚不已,在赴任途中病逝,終年六十一歲。唐玄宗得知後,追贈他為禮部尚書,賜諡文獻。

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追贈劉幽求為司徒。

軼事典故

神龍政變時,桓彥範等人雖誅殺張易之兄弟,但卻沒有殺死武三思。劉幽求進言道:“不殺武三思,你們最終會死無葬身之地。現在若不早作準備,等到大禍臨頭時就來不及了。”桓彥範不聽。後來,武三思果然竊取朝權,將桓彥範等五人陷害致死。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