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二十世纪80年代:我不懂摄影,把相机当作了枪,在战场记录战友们英雄光辉。


1987年,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侦察大队的一名战士,在枪打炮轰成为中国名山的老山前线,背着照相机,腰上挂着预留给自己的一枚“光荣手榴弹”,留下遗书,全副武装跟随侦察兵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穿行,零距离记录战友们的英姿。
1987年初,我们师政治部主任蒋洪志和宣传科长徐梦成找我和组织干事高久顺谈话:“经师党委研究决定,你们俩人随第十五侦察大队四连赴老山前线进行战地采访,久顺的任务是总结老山干部、战士英模事迹材料,以便战后总结;小线的任务主要是拍摄、记录、宣传报道好前线英雄事迹。从现在起,你们就开始做参战前的准备,五天后出发。我特别强调的是,久顺,你要关心照顾好这个线云强,活着把他给我带回来,他搞摄影,平时象“猴七儿”一样,千万不要让他踩着地雷......”
接到任务后,我的心忧喜伴杂,喜的是:作为军人,终于有机会参加战斗,是我职业的光荣;忧的是:我需要做好一切回不来的准备。这时,我想起了爸爸妈妈,我在整理摄影器材和生活必须品之后,我给爸爸妈妈留下了遗言:“亲爱的爸爸妈妈:请原谅儿子,上封信跟你们说谎,说是去北京学习摄影,实际上儿子是随部队去了老山前线,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假如我不能活着回来,请爸爸妈妈不要伤心,虽然我年纪不大,未能为父母尽孝,但您应该为儿子感到骄傲,因为我是共和国的烈士......我所有的遗物,请组织上转交给我的家人,这几年我所拍摄的图片资料留给部队......”

我把这封遗书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锁上,脑海里回荡着那首《再见吧,妈妈》的歌声出发了!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1988年,我(中)在老山前线战地午餐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这里是云南边境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越南两国用枪打炮轰成为中国名山的老山前线阵地。我们第十五侦察大队作战地域就在这座山的右翼。(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第十五侦察大队野战营地设在云南文山州马关县境内,在硝烟弥漫的战区,部队打仗,地方支前,各种军民活动成了家常饭,战友们成了少先队员的校外辅导员。(1987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边境线上到处布满了地雷,雨水冲刷使地雷遍布。我刚到战区就在都龙镇小学见到地雷伤及孩子的惨痛场景。(1987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第十五侦察大队四连营区的大门,我的连长邱枢亲笔写下“盛世精兵报国,奇智大勇戍边,碧血丹心”连长说“让碧血留在八一军旗上,让丹心为祖国永远跳动吧”。(1987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在战区,我和指导员崔文、17岁的小通信员王玉振同住照片后面这顶帐篷,我和王玉振床挨着床,每次战斗他都为我们精心准备行装。可惜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光荣的牺牲了,王玉振烈士是【军人肖像】系列中最感人的故事。(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战地不但硝烟弥漫,还有战友们种植的花草。部队凯旋的时候,我看见战友车学珠把这些花草也带了回来。在那个年代流行一首歌叫《小草》,战友们呼唤着:理解万岁!(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侦察四连的战地食堂,前面这张饭桌的空凳是我吃饭的位置,左二是指导员崔文,在这个食堂里留下了东北人难以下咽的线米饭和悲喜交加的故事。(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配发给侦察三连的军犬是我们无声的战友,无论作战还是平时都带给战友们无尽的欢喜。(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战友们自制体能训练器材,战斗间隙欢声笑语。(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战斗间隙,战友们把营区装扮的似花园,每个人都热爱着自然与生命,他们用娱乐和音乐打发寂静时光,因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下一场战斗是否能活着回到这里。(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这里有太阳的时候高温炎热达到40℃,阴雨天气温降至10℃左右,侦察四连帐篷营地就设在这秘密的丛林里。(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那个年代,唯一的通讯方式就是书信,在战场上的每一个人盼望家书似渴,指导员崔文给大家分发家书的场面让我永远难以忘怀,只有在战地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意。(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收到家书的战友王俊平,一个人跑到帐篷后面急不可耐地翻阅,在前线最难受的事就是收到女朋友寄来的“吹灯信”我按下快门的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战斗间隙,第十五侦察大队营区板房外,这台“克朗棋”成了指挥员们健身休闲最好玩的娱乐器材。右一是政治处主任崔栓卷、右二是副参谋长林军威、右三是政治委员任家民、右五是干事高久顺、左一是副政治委员曹维广、左二是大队长李庆利、左三是副大队长许军,这些指挥员的名字将永远存在我的记忆里。(1987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在奔往小老山阵地的路上,我和沈阳军区情报部副部长李国新(左一)、第十五侦察大队大队长李庆利(左二)、政治委员任家民(左三),留下这张合影,右一拿相机的是我。就是他们三位指挥员带领我们侦察兵在战场上打了无数次胜仗。(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在前线,管我最严的是政治处主任崔栓卷(左一),每天领着我(右一)挨个阵地转。可是,一到打仗的时候他就婆婆妈妈的扯后腿,很怕我在战场上负伤或牺牲,当时我不理解,经常和他闹情绪。战场归来他成了我的“头儿”64集团军宣传处处长。遗憾的是,这位德才俱足真正对我好的领导,20年前患癌症病逝了。(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军人世家的第十五侦察大队副大队长许军(左一)是我新兵时的576团参谋长,他言语不多,但多谋善断,一直在最前沿指挥作战,荣立二等战功。这是他组织侦察四连模拟战场演练。(1988年)

线云强拍摄的老山战场生死瞬间

在前线,连长和指导员是一对好搭档,他们从来不愿意照合影像,很怕它成为生命的最后一张照片。我费了好大劲才做通了连长邱枢、指导员崔文的工作,为他们在出征前签了他们名字的国旗下合影,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智勇双全的优秀连队主官,我祝愿他们一定活着回来,但我心里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活着回来?前线归来,我们的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称号,连长邱枢荣立一等战功,指导员崔文被战区授予“英雄指导员”称号。(198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